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第1章 习题解答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1-2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与其特点见下表。
类 型 特 点离子键 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金属键 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分子键 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 键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3 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 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h a 、k b 、l c ,k h b a AB +-=,l h c a AC +-=,l k ca BC +-=;根据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hkl ]晶向cb a L l k h ++=。
利用立方晶系中a=b=c , 90=γ=β=α的特点,有0))((=+-++=⋅kh l k h ba cb a AB L 0))((=+-++=⋅lh l k h ca cb a AC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完美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完美版第⼀章材料的结构⼀、解释以下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键、⾦属键、组元、合⾦、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相强化。
⼆、填空题1、材料的键合⽅式有四类,分别是(),(),(),()。
2、⾦属原⼦的特点是最外层电⼦数(),且与原⼦核引⼒(),因此这些电⼦极容易脱离原⼦核的束缚⽽变成()。
3、我们把原⼦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晶胞中⼋⾯体间隙个数为(),四⾯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晶格的常见⾦属有()。
6、⾯⼼⽴⽅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晶胞中⼋⾯体间隙个数为(),四⾯体间隙个数为(),具有⾯⼼⽴⽅晶格的常见⾦属有()。
7、密排六⽅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具有密排六⽅晶格的常见⾦属有()。
8、合⾦的相结构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与溶剂原⼦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中不作为()相,⽽是少量存在起到第⼆相()作⽤。
13、CuZn、Cu5Zn8、Cu3Sn的电⼦浓度分别为(),(),()。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优质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优质版)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组元、合金、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
二、填空题1、材料的键合方式有四类,分别是(),(),(),()。
2、金属原子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且与原子核引力(),因此这些电子极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
3、我们把原子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6、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个数为(),四面体间隙个数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7、密排六方晶格中,晶胞原子数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面为(),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常见金属有()。
8、合金的相结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金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金中不作为()相,而是少量存在起到第二相()作用。
13、CuZn、Cu5Zn8、Cu3Sn的电子浓度分别为(),(),()。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第一章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Na=,XF=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中离子键比例为:[1?e共价键比例为:%=% 2、同理,CaO中离子键比例为:[1?e共价键比例为:%=% 12?(?)412?(?)4]?100%?% ]?100%? % 23、ZnS中离子键比例为:ZnS 中离子键含量?[1?e?1/4(?)]?100%?% 共价键比例为:%=%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
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1.回答下列问题:(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与[236](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1101]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
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
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
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
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
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
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
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
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
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
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
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
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第1章 习题解答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1-2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 型 特 点离子键 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金属键 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分子键 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 键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3 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 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h a 、k b 、l c ,k h b a AB +-=,l h c a AC +-=,lk ca BC +-=;根据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hkl ]晶向cb a L l k h ++=。
利用立方晶系中a=b=c , 90=γ=β=α的特点,有0))((=+-++=⋅kh l k h ba cb a AB L 0))((=+-++=⋅lh l k h ca cb a AC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chap8 金属的固态扩散

一般仅为间隙扩散机制和空位扩散机制的补充
FMS
8.1.2 扩散的微观机制
间隙扩散机制 是否证实 实验证实 空位扩散机制 实验证实 纯金属 置换固溶体(溶 质原子较大) 间隙扩散和 空位扩散的 补充 换位机制 环形换位 直接换位 未得实验 证实 可能性不 大 协同跳动, 能垒太高
间隙固溶体(溶 适用对象 质原子较小) 条件 原子自由能>扩 散自由能
x C Cs (C s C0 )erf 2 Dt
若C为定值,渗入距离与时 间关系 x K Dt
C0 0
x C Cs 1 erf 2 Dt
FMS
半无限长物体的扩散
渗碳 C0=0.1%C(钢件原始浓度),CS =1%(钢件渗碳
空位激活能(空位形成能+跃迁能)比间隙扩散激活能大得
面心立方空位扩散
多
FMS
8.1.2 扩散的微观机制
„ 换位机制
分类 ‡
直接换位机制(2-换位) ‡
能垒太高(无实验证实)
环形换位机制 (n-换位)
能垒有所降低 ‡
扩散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协同跳动,所
需能量较高,垂直于扩散方向平面的净通量等
旁边有空位 原子具有可以越 过能垒的自由焓
能垒较直接 换位有所降 低
图例
FMS
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前提条件 扩散原子与基体有固溶性 热力学条件 扩散要有驱动力
梯度——化学位、温度、应力、电场、磁场等
动力学条件
足够高温度
足够长时间
FMS
8.2 固态扩散定律
„ 扩散第一定律 扩散理论的基础 反映扩散物质量与浓度梯度间的关系J = -D(dc/dx)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问题详解(2)

第1章 习题解答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1-2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 型 特 点离子键 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金属键 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分子键 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 键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3 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 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h a 、k b 、l c ,k h b a AB +-=,l h c a AC +-=,lk ca BC +-=;根据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hkl ]晶向cb a L l k h ++=。
利用立方晶系中a=b=c ,ο90=γ=β=α的特点,有0))((=+-++=⋅kh l k h ba cb a AB L 0))((=+-++=⋅lh l k h ca cb a AC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解答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 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1-2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型特点分子键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3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金属键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 别为ab、2 , AB 空 h k l 1h 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利用立方晶系中 a b L AB (ha kb lc)( )h k a cL AC (ha kb lc)( ) h l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 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 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1-5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 {100}面间距是多少? 答:设[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_____5U 2 V ]V 2 WM _________ 10 0cOS,U 12 V 12 wj.U 2V 2W 2 1 0 0 1 1 1[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arccos 3/3,b — ac k ,h 7, [hkl]晶向L a=b=c , 0BC 冷;根据 ha kb lc 。
90的特点,有氛则3 3即54.7°对面心立方点阵,因{100}存在附加面,其 晶面间距1-6 写出 FCC 、BCC 、HCP 、(c/a=1.633)晶 体的密排面、密排面间距、密排方向、密排方向 最小单位长度。
答:见下表。
晶体密排面 密排方 密排方向最结构密排面 间距向小单位长度 FCC {111} 3 a3 <110> 匹a2BCC{110}2 a 2 <111>忖3 a 2HCP {0001} 1 a 21120a1-7试计算体心立方铁受热而变为面心立方铁 时出现的体积变化。
在转变温度下,体心立方铁 的点阵参数是2.863埃,而面心立方铁的点阵参 数是3.591埃。
答:铁从体心立方点阵转变为面心立方点阵时, 其体积的变化这表明铁在加热时出现收缩。
d {ioo}1a 2h 2 k 2 l 2V%3.5913 2 2.863332 2.8633100% 1.34%1-8计算900°C 时每立方米的金中空位的数量。
已知金的空位形成能为1.568 M 0'19J ,密度为19.32 g/cm 3,原子量为 196.9 (g/mol )。
答:先计算 的金中含有原子位置的数量N N AA Au6.023 1023 19.32 106196.95.91 1028(原子位置 /m 3)N v Nexp (爭)(5.9128、 r1.568 10 19 n10 )exp[ 23]3.67 1024(空位 /m 3)第2章习题解答2-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凝固,结晶,近程有序规则排列,显微组织, 晶粒度,过冷度,自由能,体积自由能,结构起 伏,能量起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临界形 核半径,临界形核功,形核率,长大速率,接触 角,活性质点,变质处理,光滑界面,粗糙界面, 温度梯度,树枝状结晶(枝晶),细晶粒区,柱 状晶粒区、等轴状晶粒区,铸锭缺陷,定向凝固, 急冷凝固,准晶(略)2-2什么是晶胚?金属结晶时晶胚转变成晶核需满足哪些条件?答:在液态金属中,每一瞬间都会涌现出大量尺寸各异的结构起伏,不同尺寸的结构起伏就是形核的胚芽,称作晶胚。
在一定的过冷度条件下,晶胚尺寸r r 的晶胚,才能引起系统自由能变化降低,同时系统内部能量起伏能够补偿表面能升高部分的晶胚才有可能转变成晶核。
2-3若在液态金属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晶核,证明临界形核功G与临界晶核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G 1V G V。
2证明:因为根据式(2-10)r —和式(2-12)163 GV2而临界晶核体积可写成GV32G V3所以1G V G V232-4如果结晶时形成的晶胚是边长为 a 的 正方体,求临界晶核边长和临界形核功, 并与球 形晶核进行比较。
解:根据式(2-8)GG V VS3a G V 6a对a 求导有2 3a G V12a令G '0则4G V4 G V 32 3 G V 2与球形晶核临界形核功比较16 3G 球 3 Gv 2 32 3 G V 2也就是说球形晶核的临界形核功仅为立方晶核 的一半,球形晶核更容易存在。
2-5已知:铝的熔点为993K ,结晶潜热为代入Ga 3 G V 6a 2G V1.836X 109J/m 3,液固界面比表面能为93mJ/m 2,当过冷度为1C 和10°C 时,试计算:G丄3 G V 23L m 2 T 临界形核半径减小10倍,临界形核功 则减小100倍(3)铝为面心立方晶格,单位晶胞中有原子,其晶胞体积为:(1) 从液态向固态转变时单位体积自由能 变化;(2) 临界形核半径和临界形核功,并比较 随过冷度增大它们的变化关系;(3) 若结晶时铝的晶格常数为 临界晶核中的原子个数 解: ( 1)2.8nm ,求 TG VL mI m1时:G V 1.97106(J/m 3)T 10时G V 1.97 107(J/m 3)(2)T 1时:r9.45 L m T G 匚3 G V 2 10 8(m)16 T 3L 「TT 10时:r 22 T m G VL m T94.5nm,.2 m_299.45 10 (m)3.47 10159.45 nm316 t 22—2十23.47 10 173a 10 3 2.8 10(m 3) 因临界晶核体积V 加3,所以T 1时:临界晶核中原子数 n4 3 1. r 3 4 3 a 3 6.44 108 (个)T 10时:临界晶核中原子数n 4 31 / r 3 4 3 a 3 6.44 105 (个)2-6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 同。
答:均匀形核指在均匀单一的母相中形成新相结 晶核心的过程;非均匀形核指新相结晶核心依附 于母相中外来质点表面优先形成的过程。
二者系统自由能变化都满足 G G VV S ,系 统能量降低时形成晶核。
临界形核半径相同,临界形核功大小与接触 角有关,与质点形貌相关。
均匀形核形核率较小。
2-7分析晶体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答:晶体生长的形态取决于固-液界面的微观结 构和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分布情况。
(1)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生长的界面形态一般 为平面状界面对于光滑界面, 界面向前推移时, 以二维或缺 陷长大方式向液体中平行推进,长大台阶平面多为晶体学晶面,若无其它因素干扰,多成长为以密排晶面为表面的具有规则外形的晶体。
对于粗糙界面,晶体成长时界面只能随着液体的冷却而均匀一致地向液相推移,与散热方向垂直的每一个垂直长大的界面一旦局部偶有突出,便进入低于临界过冷度甚至熔点T m 以上的温度区域,生长即刻停止。
所以,液固界面也近似保持平行平面,使其具有平面状长大形态。
(2)在负温度梯度条件下生长的界面形态一般为枝晶界面这种温度梯度条件下,由于界面前沿液体中的过冷度不断增大,成长时如果界面的某一局部发展较快而偶有突出,则其将伸入到过冷度更大的液体中,从而使生长速度加快。
这样,晶体在生长时界面形态像树枝一样,先长出主晶轴(一次晶轴),再长出分枝晶轴(二次晶轴、三次晶轴)。
每一个枝晶随着结晶和液体的补充最终长成一个晶粒,结晶完成后晶体一般不表现规则外形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物质在负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方式,也有树枝状结晶倾向,并与杰克逊因子有关:值不太大时,以枝晶为主,有时带有小平面特征;值较大时,则形成规则形状晶体的可能性大。
2-8控制晶粒大小或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主要有三种途径(1)增加过冷度,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与过冷度有关,在一般金属结晶的过冷度范围内,形核率的增长率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长率,因此,随着过冷度增加,N v增大,晶粒的数目增多,晶粒细化。
增加过冷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提高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可以通过改变铸造条件来实现,如降低浇注温度、提高铸型的吸热和散热能力等,像在铸件生产中采用金属型或石墨型代替砂型、采用可水冷型、局部加冷铁等,都可有效增加过冷度以细化晶粒。
(2)变质处理,浇注前有意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非均匀晶核或用以抑制晶核长大速度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振动和搅拌,对液态金属附加振动或搅拌,一方面加快散热提高冷却速度,促使晶核形成;另一方面根据金属结晶枝晶特点,产生冲击力,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形核率增加,从而使晶粒细化。
2-9 分析金属铸锭组织的基本构成与特点?答: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通常由三个晶粒区所构成,即外表层的细晶粒区,中间的柱状晶粒区和心部的等轴状晶粒区。
铸锭中存在的晶粒区的数目和其相对厚度可以改变。
表层细晶粒区的形核数量与模壁的非均匀形核能力和模壁处所能达到的过冷度有关。
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但由于细晶区通常很薄,故对整个铸锭性能的影响较小。
柱状晶粒区形成的外因是散热的方向性,内因是晶体生长的择优取向(晶轴位向)。
所形成的柱状晶粒位向都是一次晶轴方向,特点是组织致密,在宏观性能上显示出各向异性。
中心等轴状晶粒区是液态金属趋于均匀冷却的状态,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大速率差不多相等。
等轴晶的晶粒长大时相互交叉,无明显脆弱面,性能不具有方向性,裂纹不易扩展,生产上主要通过增加液态金属中的形核率来实现2-10 晶体缺陷与铸锭缺陷有何不同?答:晶体缺陷是相对于理想单晶体原子在构成晶体物质时晶格内部原子尺度的排列位置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答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