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半期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检测题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中质量检测说明:1、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卷完全按佛山语文中考题型命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A 凝成( ní) 眩目( xuàn ) 小憩( qì) 盘虬卧龙( qióu )B 呵责( hē) 洗濯(zuó) 厄运( è) 迸溅( bìng )C 伫立( zhù) 黄晕( yùn ) 发髻( jì) 禅心( chán )D啜泣( chuò) 澄清( dèng ) 冉冉( rǎn ) 玷污( zhān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我听见有人啜泣,正呐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B.舒活舒活胫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眩急管,都是红灯酒绿。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多得杳无音信。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得了出色的成绩。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4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imes New Roman">A. 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半期测试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惭.愧(cán)沐浴小心翼.翼(yì)疲惫不堪B.分歧.(qī) 争执咄.咄逼人(duō) 感概万分C.祷.告(dǎo) 签赏花团锦簇.(chù) 截然不同D.蝉蜕.(duì) 拆散不求甚.解(shèn) 居心颇测【解析】B.qī—qí,概—慨;C.签—鉴,chù—cù;D.duì—tuì,颇—叵。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A.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解析】D.“花枝招展”形容女子妆饰娇艳,引人注目,不宜用于男生。

3.文化积累——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

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伏红孩儿做出了很大贡献。

4.(2017·天津)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蹒跚(pán)咫尺(zhǐ)踌躇(chú)B. 镌刻(juān)缄默(jiān)翩跹(xiān)诘难(jié)C. 踌躇(chú)咫尺(zhǐ)缄默(jiān)镌刻(juān)D. 倔强(jué)蹒跚(pán)翩跹(xiān)诘难(ji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因此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到成功,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他总是喜欢唱反调,真是不可理喻。

D.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从不精益求精。

5. 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所著。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的《______》中的名句。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______》。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曹操的《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一期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期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期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狼藉B. 狼籍C. 狼籍D. 狼籍答案:A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碧水绕村流答案:A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体现了哪种人生态度?()A. 乐观主义B. 悲观主义C. 客观主义D. 唯物主义答案:A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晓”的意思是()A. 早晨B. 春日C. 夜晚D. 黎明答案:D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彩虹答案:A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望岳》?()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B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的意思是()A. 海内存在知己,天涯就像邻居一样B. 即使在天涯海角,只要有知己,就感觉像邻居一样C. 海内存知己,天涯就像陌生人一样D. 海内存知己,天涯就像远方的亲人一样答案:B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清明节答案:B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精神?()A. 乐观主义B. 悲观主义C. 探索精神D. 唯物主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______。

答案:五言绝句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其中“白日”指的是______。

答案:太阳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前”指的是______。

答案:窗前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其中“春蚕”比喻的是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卷(含答案)

京舟中学七年级语文半期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部分。

(20分)1、下列加框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澄清(chéng)糟蹋(tà)颤抖(zhàn)B.凝视(níng)应和(hè)玷污(zhān)C.敷衍(yǎn)迸溅bèng 岔道(chà)D.瞬间(shùn)栖息(qī)伫.立chù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分歧瘫痪憔悴不可抗拒B.决别仗义脸颊形影不离C.敧斜徘徊海鸥美不胜收D.惭愧辉煌辛辣蛛丝马迹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 )着万顷绿地。

②初到台湾的“团团”和“圆圆”表现不( ),在众目睽睽下悠然自得,以它们顽皮、娇憨的俏( )向台湾同胞拜年,祝台湾同胞团团圆圆、快快乐乐!③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谁( )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 )不该错过。

A.滋养俗样子只要/就B.滋养错样子如果/就C.滋润错模样只要/就D.滋润俗模样如果/就5、下面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害处。

C. 他工作能力强,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班长。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①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②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③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④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语文初一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一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应届(yīng) 迸溅(bèng) 玷污(diàn)B. 蹒跚(pán) 瞠目结舌(chēng) 踌躇(chóu)C. 箴言(zhēn) 倔强(juè) 蹂躏(róu)D. 缄默(jiān) 恣意(zì) 锲而不舍(qiè)2.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急燥缭乱鞠躬尽瘁B. 沉湎桎梏一愁莫展C. 踌躇恣意锲而不舍D. 缄默矜持恣意妄为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入括号中正确的词语是: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地工作着。

A. 孜孜不倦B. 殚精竭虑C. 兢兢业业D. 一丝不苟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C.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

C. 清泉石上流。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B. 他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C. 他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D.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工作起来像蜜蜂一样勤劳。

C. 他像蜜蜂一样勤劳地工作。

D. 他工作得像蜜蜂一样。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他跑得快极了。

D.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他不是最优秀的吗?B. 他是最优秀的。

C. 他是最优秀的,不是吗?D. 他是最优秀的,难道不是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半期测试卷说明:1、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并不得错位答题。

3、不按以上要求做的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题,共50分)一、古诗文阅读。

(26分)(一)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相委.而去委屈C.故人来,方.与之食才D.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B..两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他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D.吴起能使军队听从他的号令,离不开重诺守信。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二)古诗鉴赏(共8分)十五夜望月41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 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 ____的特点。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成功。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鹤立鸡群。

C.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真是栩栩如生。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C.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D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

4-10题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内容略。

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文章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2. 文章中“春回大地”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春回大地”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3-5题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文章内容略。

6. 文章的作者是谁?答案:文章的作者是[作者名]。

7.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答案:文章中的“他”对自己的成就保持谦虚的态度,认为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半期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1.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泣(chuò) 玷.污(zhān) 贪婪.(lán) 丰硕.(shuò) B.眩.目(xuán) 鹤唳.( lì) 济.南(jì) 风韵.(yùn) C.小憩.(qì)黄晕.(yùn)朗润.(rùn)奢.望(shē) D.竦.峙(sǒng) 贮.蓄(chú) 梦寐.(mèi)管弦.(xuán)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阴晴圆缺突如其来多愁善感B.心旷神怡瘁然长逝险象迭生C.玲珑剔透德高望众坚韧不拨D.专心志致水更清冽盘虬卧龙3.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失之患.(忧虑)擎.天撼地(举起)B.繁弦.急管(弦乐器)获益匪.浅(非、不)C.见贤思齐.(看齐)山岛竦峙.(挺立)D.不亦说.乎(愉快)举.世无双(举起)4.与前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品味?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B.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的体质增强了。

C.在学校这条道路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

D.我读了这篇文章很感到激动。

6.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D.夕阳西下,肠断人在天涯。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

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稼轩长短句》中的第一章。

C.《秋天》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D.《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主要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积累运用(12分)8.填空(5分)①稻花香里说丰年②潮平两岸阔③曲径通幽处④我寄愁心与明月⑤宁为玉碎9.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

(2分)①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②相反,过于优裕的家庭,使子女觉得一切来得容易,因而难以和长辈沟通。

③所以,“家贫出孝子”的话是有道理的。

④贫困家庭的子女目睹长辈的艰辛,经历生活的困苦,因而他们能理解父母,体贴父母,进而孝敬父母。

答:合理语序是:10.某书店要在店内醒目的地方挂一个条幅,条幅上写一句格言。

请把你认为适合的格言写出来。

(2分)答:11. 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

(3分)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答:三、阅谈理解(共44分)(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3-17题。

(共10分)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ɑ_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b_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c_,城外又那么d_,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a bcd (2分)13.概括第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14.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为什么?(2分)15.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更能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点。

B.下点小雪的妙处在于使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C.因为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因为下点小雪,济南的山景更美,更像一幅小水墨画。

1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中“绿的精神”指什么?(2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7—20题(8分)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甚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余常于.土墙凹凸处使.与台齐余年幼,方.出神鞭.数十18.翻译句子。

(2分)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19.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自得”这两个字的短语吗?请列举两个出来。

(2分)20.作者之所以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三)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共10分)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这首诗亲切而真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那就是。

(2分)22.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2分)抒发诗人感慨的诗句是。

(2分)2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4.最后两句诗写“寸草心”与“三春晖”,似与诗的主题无关,说说你的理解。

答:。

(1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32题。

(共16分)铁匠教子从前有一个铁匠,他的儿子是个懒蛋,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铁匠有劲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他年迈力衰了,生活就显得十分穷困。

一次,铁匠把老伴叫过来说道:“我们真倒霉,养了个坏儿子,是个一无所长的懒汉。

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的家产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饿死。

我和你年老体弱,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

从今天起就得着手教他。

”老伴愁绪满腹,她深知儿子一个小钱也挣不着。

她对儿子又溺爱,就给了他一个硬币,说道:“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的。

”儿子依葫芦画瓢地按母亲的意思办了。

父亲接过他的钱,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了壁炉里,开口说道:“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嘱咐道:“出去吧,一整日别回来,多跑跑逛逛,晚上回来就疲倦了。

这样你爹就信以为真,认为确实是你自己挣的了。

” 儿子又遵嘱行事,晚间回来,把钱递给了父亲。

父亲接过来,又挥动了几下,接着扔进了壁炉里。

老爹说:“你又骗我来了,这钱绝不是你亲手挣的。

”老母亲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

老爹扔钱时,孩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

于是对儿子说道:“你爹是骗不了的,你明白吗?别让爹生气了,找个地方干活去,学学点手艺。

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

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儿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

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

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另一个师傅学技术。

就这样挣了一把钱,带回家来交给了父亲。

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

“我不相信这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进了壁炉,从灼热的炉火中,一个一个地把那些钱掏了出来,并大声嚷道:“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从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儿,可你拿它们不当回事儿,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了看儿子,笑了:“现在我真相信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也知道这钱来得不易。

别人给你的钱,你是毫不可惜的,可为了自己挣的钱,就一头扎进火里去。

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

”25.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6.读完全文,你认为铁匠老爹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7.谈谈这则寓言给你最大的启示?28.铁匠儿子前后对钱的表现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9.文中多次提到“壁炉”,其作用是30.铁匠老爹第三次把钱扔进壁炉又是为什么?31.“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一句如何理解?32如果你是铁匠儿子的母亲,你如何处理这件事?四、作文(30分)题目:那一次,我了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哭”,可以是“笑”,也可以是其它。

⑵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成一篇记叙文。

⑶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

⑷书写工整, 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4分)二、积累运用(12分)8.填空(5分)①听取蛙声一片②风正一帆悬③禅房花木深④随风直到夜郎西⑤不为瓦全分9. (2答:合理语序是:①④②③)吾生也有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答:)分(2.10而知也无涯。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株大树,就为: 答)分(3续写两句话11. 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三、阅谈理解(共44分)(一)(共10分)髻 12.a 镶 b 狭窄 c 分)(2 宽敞 d 济南冬天雪后的秀美山景分)(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①概括第13.因为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分(2是因为”微微露出点粉色“说它14. 15.(2分(A )的风险精神”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分)2指(”绿的精神16.“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7—20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于. 在 使. 让方.正 鞭.用鞭打把土块突起的地方当作丘陵,低陷的地方当作山沟分)2.翻译(18 19.含有“自得”这两个字的短语(2分)洋洋自得 悠然自得 20.启示是(2分) 审美需要想像(三)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共10分)21.(2分) 母爱22.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意恐迟迟归。

(2分) 抒发诗人感慨的诗句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23.(2分) A24.(1分)理解是:“寸草心”喻儿女的孝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