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内力作用

课堂练习
1、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 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 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 D、挪威的峡湾海岸----流水侵蚀
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
元素衰变 地壳运动(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 岩浆活动 表现形式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 使地表高低起伏 削高补低 态的影响 对地表起建设作用 对地表起破坏作用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同时进行,一般以内力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为主
二、地壳运动
分 类
主要方式
产生地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重熔 再生 冷却 凝固
岩浆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外力作用
地壳物质循环
风化 、侵 蚀、 搬运 、堆 积 变质作用 地壳下沉
冷却凝结 地壳抬升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地幔
1.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A、阿尔卑斯山 B、东非大裂谷 C、长江三角洲 ①断层 ②流水沉积作用 ③流水侵蚀作用
陆和洋是指板块的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
喜马拉雅山
-陆陆相撞-
东非大裂谷 -陆陆张裂-
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褶皱
断层
内力作用
一、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
外力作用 山岭 谷地、 盆地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内力作用(早期) ” 背斜
《内力计算》课件

《内力计算》ppt课 件
• 内力的定义与性质 • 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 不同类型结构的内力计算 • 内力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 内力计算的实际应用
目录
Part
01
内力的定义与性质
内力的概念
内力的概念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 互作用的力。它是物体内部微观 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
现。
内力的来源
弯和抗剪能力。
强度条件
根据材料的强度条件,判断结构 在不同内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Part
05
内力计算的实际应用
工程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精确计算各种载荷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内力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步骤,通过计算结构内部的受力情况, 可以优化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降低成本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虚位移法时应注意考虑约束对结构的影响,以及虚 位移的合理选取。
Part
03
不同类型结构的内力计算
梁的内力计算
简支梁
简支梁的内力主要包括弯 矩和剪力,可以通过截面 法或静力平衡方程计算。
悬臂梁
悬臂梁的内力主要集中在 悬臂端,需要特别注意剪 力和弯矩的分布。
连续梁
连续梁的内力分布较为复 杂,需要采用分段法和弯 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结构,如桥梁、高层建筑、水坝、工业 厂房等。通过内力计算,工程师可以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机械零件设计
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环节,涉及到各种零件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内力计算在机械零件设 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内力的定义与性质 • 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 不同类型结构的内力计算 • 内力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 内力计算的实际应用
目录
Part
01
内力的定义与性质
内力的概念
内力的概念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 互作用的力。它是物体内部微观 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
现。
内力的来源
弯和抗剪能力。
强度条件
根据材料的强度条件,判断结构 在不同内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Part
05
内力计算的实际应用
工程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精确计算各种载荷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内力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步骤,通过计算结构内部的受力情况, 可以优化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降低成本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虚位移法时应注意考虑约束对结构的影响,以及虚 位移的合理选取。
Part
03
不同类型结构的内力计算
梁的内力计算
简支梁
简支梁的内力主要包括弯 矩和剪力,可以通过截面 法或静力平衡方程计算。
悬臂梁
悬臂梁的内力主要集中在 悬臂端,需要特别注意剪 力和弯矩的分布。
连续梁
连续梁的内力分布较为复 杂,需要采用分段法和弯 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结构,如桥梁、高层建筑、水坝、工业 厂房等。通过内力计算,工程师可以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机械零件设计
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环节,涉及到各种零件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内力计算在机械零件设 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PT课件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 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 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
55
知识点三
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56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只能由岩浆生 成
如花岗岩(侵入 岩) 和玄武岩 (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 密
喷出岩有气泡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
玄武岩石柱
.
26
球状风化(被海浪侵蚀而出露)
.
27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8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9
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的地表形态
.
30
流水侵蚀——河谷
.
31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2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
33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4
喀斯特.溶洞
35
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峰林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
变质作用 .
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
3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造成 岩层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形成 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造成 岩层大规模的隆 起和凹陷,引起 地势的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
.
4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两种方向同时存 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原 点状喷出:往往形成锥状火山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 了
火山口:容易积水形成湖泊
.
18
拓展提升
.
.
55
知识点三
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56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只能由岩浆生 成
如花岗岩(侵入 岩) 和玄武岩 (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 密
喷出岩有气泡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
玄武岩石柱
.
26
球状风化(被海浪侵蚀而出露)
.
27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8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
29
黄土高原千沟万 壑的地表形态
.
30
流水侵蚀——河谷
.
31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2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
33
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
.
34
喀斯特.溶洞
35
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峰林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
变质作用 .
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
3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造成 岩层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形成 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造成 岩层大规模的隆 起和凹陷,引起 地势的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
.
4
青藏高原地 形图
地壳运动
两种方向同时存 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原 点状喷出:往往形成锥状火山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 了
火山口:容易积水形成湖泊
.
18
拓展提升
.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15 15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6 16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7 17 of 22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 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 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火山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 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 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 国长白山主峰
8 8 of 22
六组题讲透
(1)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
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 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成因判断。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甲、乙两地的岩层从下往上均由老到新。甲处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A项错误。
27 27 of 22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属于 地堑(1分) 。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 判断。渭河谷地是由于岩层 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 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 成的。
33 33 of 22
小积累
常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我国典型地貌
34 34 of 22
9 9 of 22
六组题讲透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6 16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7 17 of 22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 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 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火山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 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 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 国长白山主峰
8 8 of 22
六组题讲透
(1)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
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 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成因判断。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甲、乙两地的岩层从下往上均由老到新。甲处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A项错误。
27 27 of 22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属于 地堑(1分) 。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 判断。渭河谷地是由于岩层 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 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 成的。
33 33 of 22
小积累
常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我国典型地貌
34 34 of 22
9 9 of 22
六组题讲透
课件4.1 内力作用与山岳的形成

大陆板块 喜马拉雅山、 巨大的 板 和大陆板 消亡 阿尔卑斯山等 褶皱山脉 块 块相撞 相 大陆板块 海沟、岛 马里亚纳海沟、太平 边界 撞 和大洋板 弧和海岸 洋西部岛弧、落基山 脉、安第斯山等 山脉 块相撞
上拱 老 山岭 谷
下弯
新
新 谷地 山
老
张 力
力
压
B A 1.甲和乙属于背斜的是 ,理由是 . 2.若由甲处走向乙处,岩石年龄依次变 (大,小) 2.甲、乙岩石比较疏松的是 。原因是 。 3.甲处成山的原因是 。 4.A、B中容易储藏地下水的是 B 。容易储藏石油和天 然气的是 A 。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是 A ;原因是: 。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向斜存水 背斜存油、修隧道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相对上升: 山岭或高地 代表:华山
庐山
泰山 相对下降: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褶皱山—— 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等 相对上升—— 华山、庐山、泰山 断块山 相对下降—— 渭河平原、汾河平原 火 山——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
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 低,且线路弯曲,路程长。
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②
③
④
内力 作用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台 湾 海 峡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褶皱山脉 地势起伏 断裂带 海陆变迁
阿尔卑斯山
太平洋西 部岛弧
马里亚 纳海沟
红 海
东非大 裂谷ຫໍສະໝຸດ 喜马拉 雅山落基山
安第斯山
板块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4.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43张PPT)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Leabharlann 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3.搬运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岩 浆 活 动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3.搬运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卫星下的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4.堆积 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4.堆积 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等高线示意
缓坡为迎风坡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新月形沙丘
命题视角三 剖析典型地貌景观,分析不同外力作用的影响 (2019·陕西名校联考)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 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 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面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 示意图,右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 7~9 题。
内力作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信息,判断以下3种现象属于地壳运动的哪种 形式。 •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 米。 • (2) 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海每年以2—3 厘米的速度在加宽。 • (3) 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 思考: • (1)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 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 • (2)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反馈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火山、地震
不断变化
的地表形 态
{
内力作用
{
板块运动
地质构造
火山、地震
外力作用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情境导入
海洋生物化石?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喜马拉雅山是 这样诞生的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
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和固结成岩
华山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情境导入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情境导入
【探究活动三】
问题1:断层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如何?两侧 岩石若移动幅度很大,上升与下降部分分别 形成什么地形? 问题2: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 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
课堂小结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反馈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火山、地震
不断变化
的地表形 态
{
内力作用
{
板块运动
地质构造
火山、地震
外力作用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情境导入
海洋生物化石?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喜马拉雅山是 这样诞生的
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
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和固结成岩
华山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情境导入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情境导入
【探究活动三】
问题1:断层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如何?两侧 岩石若移动幅度很大,上升与下降部分分别 形成什么地形? 问题2: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 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
内力作用

第1页/共29页
1.内力作用的概况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 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 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裂谷 、海岭、海洋
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碰撞
高山 岛弧 、海岸山脉 、海沟
第17页/共29页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 不断运动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 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第18页/共29页
(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 本面貌
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大陆板块: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 点包括:
(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 ①板块的概念: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
一块,而是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海沟等 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②六大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 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9页/共29页
第23页/共29页
第24页/共29页
第25页/共29页
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火山
第26页/共29页
①
③
②
④
(1)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 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 的是板块是( 太平洋板块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软流 )层 上运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 两板块交界处)。 (3)图中①为( 亚欧)板块,②为( 非洲)板块,③为 ( 美洲 )板块,④为( 印度洋 )板块 东南亚地区基本位于(亚欧)板块上,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 板块上,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南极洲)板块上。
1.内力作用的概况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 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 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裂谷 、海岭、海洋
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碰撞
高山 岛弧 、海岸山脉 、海沟
第17页/共29页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 不断运动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 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第18页/共29页
(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 本面貌
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大陆板块: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其基本观 点包括:
(1)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 ①板块的概念: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
一块,而是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海沟等 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②六大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 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9页/共29页
第23页/共29页
第24页/共29页
第25页/共29页
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火山
第26页/共29页
①
③
②
④
(1)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 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 的是板块是( 太平洋板块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 软流 )层 上运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 两板块交界处)。 (3)图中①为( 亚欧)板块,②为( 非洲)板块,③为 ( 美洲 )板块,④为( 印度洋 )板块 东南亚地区基本位于(亚欧)板块上,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 板块上,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南极洲)板块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9
5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及变 质作用
2.地壳运动
2020/3/29
6
变质作用处于地 壳深处,岩浆喷 发影响有限
2020/3/29
7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动相 伴发生,主要 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 为辅。
2020/3/29
9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奠定了 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 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020/3/29
10
断裂带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 动为主,垂直运动
为辅。
2020/3/29
8
地壳运动
运动形态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产生地貌
关系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水平断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2020/3/29
1
2020/3/29
2
是什么力量促使青藏高原隆起、地震 发生,火山喷发?
是神秘的天外来客还是秘密武器?
2020/3/29
3
2020/3/29
4
一,概念
内力作用来源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 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 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 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