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貌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合集下载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
12
13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
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4
15
5.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 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 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 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 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 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 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34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
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
__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 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8
9
2.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图版 :3.6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名师精编课件(22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图版 :3.6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名师精编课件(22张)

考点二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1-
2.断层 断层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 时,岩层产生的断裂错动 。
地质构造类型 地垒 断层 地堑
形态特征 地 貌 两条断层线之间的 断块山 (庐山、泰 岩块相对上升 山、华山) 狭长的凹陷地带 (渭 两条断层线之间的 河平原、汾河谷地、 岩块相对下降 东非大裂谷)
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 甲地岩层中间新 ,两翼老,是向斜构造。第2题,乙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B. 背斜侵蚀积水成河 是背斜构造 ,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谷地积水形成的河流。 C. 断裂下陷积水成河 1.A 2.B 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 解析
关闭
答案
考点二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3-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
考点二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4-
1.褶皱和断层的区别 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判断方法和形成 的构造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考点一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二
-6-
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④岩浆侵入 蚀作用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岩浆的喷出 B.断层的发生 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
⑤断层
⑥侵
关闭
第1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 动形成褶皱和断层。第2题,该地区地质作用的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 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 1.B 2.D
解析
答案
考点二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0-
考点二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15 15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6 16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7 17 of 22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 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 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火山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 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 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 国长白山主峰
8 8 of 22
六组题讲透
(1)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
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 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成因判断。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甲、乙两地的岩层从下往上均由老到新。甲处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A项错误。
27 27 of 22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属于 地堑(1分) 。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 判断。渭河谷地是由于岩层 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 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 成的。
33 33 of 22
小积累
常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我国典型地貌
34 34 of 22
9 9 of 22
六组题讲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与地貌》(共26张PPT)(共26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与地貌》(共26张PPT)(共26张PPT)

皱 向 岩层向 斜 下弯曲
常成山谷,但因槽部受挤 坚实反而成山岭
地 中间岩块 块状山地或高地(庐
断 垒 上升
山、泰山)
地 中间岩块 谷地或低地(东非大裂谷、
层 堑 下沉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陡 一侧上升另一 悬崖陡壁(华山北坡大陡
崖 侧下沉
崖)
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
①岩层向上拱起的是_背斜_,是良好的储油

侵入 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 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 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喷出 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 形式的地壳运动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的类型
按运动的 方向分
对岩层的 影响
水平运动
使地表物质水平位移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授课教师:邬晓亮 授课班级:高一六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 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会分析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能够绘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图
第一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貌
悬崖陡壁(华山北坡大陡崖) 中新网12月6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06日08时07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有感)(北纬39.
能 练习册-课时作业25页。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
块状山地或高地(庐山、泰山)
运动
③建筑、工程、隧道等选址应避开断层构造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搬运、 大地的快速颤抖称为地震,它是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是较为常见的地质现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的红色土壤给 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
表中的简 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
B 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可能属( )
技巧:图文转换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D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D 1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
15
• (2016·湖南怀化模拟)2015年2月,蛟龙号上的科学家在印度
洋海底发现了大量的黑烟囱。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
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千米,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
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
20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10 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
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 中心部分岩层较□13

从岩层新
□11 _老___,两翼部分 __新__,两翼部分岩层
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
C 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技巧:沉积岩 上新下老
24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 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6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6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质作用(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地质作用工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结果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上下不平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差异减小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开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①概念:上地幔上部熔融状态的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

②活动方式: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结晶;另一种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地壳运动分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石永久变形⎩⎪⎨⎪⎧褶皱⎩⎪⎨⎪⎧背斜 →背斜山――→侵蚀背斜谷向斜→向斜谷――→侵蚀向斜山断层⎩⎨⎧地垒→块状山地地堑→狭长的凹陷地带“背斜山、向斜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谷、向斜山〞是在内力作用的根底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3)变质作用岩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壳内的热流变化变质作用―→变质岩(4)地震①成因: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

②按发生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

3.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的含义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拟稳定,边界比拟活泼。

(2)板块的分布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如以下图所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与地貌①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课件(共37张ppt)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课件(共37张ppt)

(2)常用的边界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 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②这些板块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③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地壳活动频繁地 带,多火山地震。
3: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 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只有喷__出___地__表___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 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 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非洲尼拉刚果火山坑--魔鬼的高炉
上新
岩层一般向下弯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中心部分岩层较 面有明显的
新,两翼岩层较 相对位移

图示
2.板块构造学说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外核 内核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软流层 上地幔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 由坚硬岩石 组成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 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
甘肃雅丹地貌的
海陆变迁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_热___能_____。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形成绵长的__断___裂__带___和巨大的_褶___皱__山___脉_
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___陆__变___迁__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30张PPT)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30张PPT)

喷出型岩浆 侵入型岩浆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接触变质
区域变质
埋藏变质
动力变质
热液变质
概念区分
地质 构造
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 地壳运动的足迹。 类型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
构造 地貌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 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 崖等
板块运动 板块挤压碰撞典型案例
青藏高原的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板块运动 板块挤压碰撞典型案例
日本岛弧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板块运动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板块运动
张裂分离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海洋板块内部张裂
地表形态
图示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海洋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海岭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分离典型案例
东非大裂谷与红海的形成
2021高 三一轮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Internal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考纲点击
分解解读
命题趋势
地壳物质循环。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 多以区域外力作用地貌分
地表形态变化的 质循环过程。
布图为素材,成地表形 文转换、推理判断能力。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重点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 实践力。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平卧褶皱 背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举例
东非大裂 喜马拉雅山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
谷、红海、 脉、青藏高原 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大西洋
图示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垂直于 沿地球半径方 地势起伏变化、海
地球表 向 上升 或下__降__ 陆变迁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联1】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 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 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三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
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互挤
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和重力能等引起的
【注 1】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
(1)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表面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
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
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动两种。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03 课时跟踪检测
01
必备知识 · 自主梳理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 自然力 引起的地壳的 物质组成 、 内部结构 和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内力作用:地球_内__能__释放
2.分类依据:_能__量__来源类型引 _太__起阳__的辐__外射__力能__作_用:地球以外的
【注2】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向斜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 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 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
岩层运动方向 变形
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海岸的变迁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三维导航
基础考点 1.地质作用的定义、分类及能量
来源。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
地貌。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依据材料和实例,综合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地貌特点及形成的内力作用。
目录
01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02 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二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 内力作用
岩浆 岩浆侵入岩石圈 活动 上部或喷出地表
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
岩浆喷出经冷凝 形成火山
举例
火山地貌,如富 士山、夏威夷群 岛、五大连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不能直接塑造地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表形态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02
关键能力 · 互动探究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联2】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 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 型——褶皱和断层。 (2)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 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考点一
地壳运动与构造理论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考点精析]
一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
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运动 方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受力变形,岩层 __平__行__
发生 褶皱 ,褶曲 巨大的褶皱山脉、 于地球
分 为 向 斜 和 背 绵长的断裂带 表面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3.地震 (1)概念:是地球 内部能量 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 起的地壳震动。 (2)成因分类 ①构造地震:由构造运动特别是 断裂构造运动 所产生。 ②火山地震:由 火山活动 引起。 ③冲击地震:因 山崩、滑坡、地面塌陷、陨石坠落等原因引起。 ④诱发地震:由 人类 活动所导致。 4.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 、岩__浆__活__动__或 地壳内的 热流 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 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生长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对地球面 形成裂谷 形成高峻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 貌的影响 或海洋 和巨大高原 脉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第二章第六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