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美术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达力的艺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

在美术中,有许多专业名词被用来描述艺术作品、艺术技巧和艺术概念。

本文将以深度解读的方式介绍一些关键的美术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术的世界。

1. 色彩理论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色彩理论探讨了颜色的属性、相互关系和应用方式。

其中最基础的概念是色轮,它将颜色按照不同的属性组织起来,为艺术家提供了选择和搭配颜色的指导。

色彩还可以通过色彩对比和色彩斑点等技巧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 绘画技法绘画技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

素描、写生、水彩、油画等都是不同的绘画技法。

素描是一种通过画线和阴影来表现物体形状和空间感的技法。

水彩则是使用水溶性颜料来绘制的一种技巧,具有透明度和渐变效果。

油画则使用油性颜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饱和度。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具有相似特点和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类型。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如印象派、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

每种艺术风格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艺术家可以选择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是指通过教育方式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来学习和教授的领域。

它涵盖了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观。

教育美术包括绘画教学、美术史研究和美术理论等。

5. 雕塑技艺雕塑是以造型和雕刻的方式来表现立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雕塑技艺包括素描、塑像和雕刻等技术。

素描在雕塑过程中起到了描述和构思的作用,而塑像是通过软性材料(如黏土)制作的雕塑作品。

雕刻则是切削或凿削硬性材料(如木头或石头)以形成立体形象。

6.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指通过眼睛来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和装置艺术等。

视觉艺术依赖于视觉刺激和感知,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观点。

7. 艺术作品解析艺术作品解析是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迭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

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01笔触笔触,是在绘画中的笔法,又被称为肌理,常指作画中运笔的痕迹。

绘画者运笔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及借助其他工具形成的痕迹,不同的笔触表达的效果有所不同,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02投影投影指的是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称为“投影”,比如你的走在路上的影子,也称为“投影”,它可以交待物体的体积空间,物体没有投影,就是飘起来的,你想想要是人没有投影,那岂不是飘起来的,所以画画的时候记得交代好物体的投影。

03高光作为一张画里面画龙点睛的部分,高光是非常重要的哦~高光是一种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时,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高光不是光,而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

画画的时候要注意高光的位置、形状、大小,高光画好了,一张画会更好看哦~04三大面、五大调三大面:是指物体受光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大的明暗区域划分。

亮面:受光线照射较充分的一面称之为亮面,暗面:背光的一面称之为暗面,灰面:介于亮面与暗面之间的部分称之为灰面。

五大调子指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想要画出立体的效果,这五个缺一不可。

05构图平时无论我们画什么的时候,都会去想该怎么构图,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张画的开始,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摆放位置都组织好,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哦~06虚实一张好的画里,肯定是虚实关系做的不错的画,虚和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模糊和清晰,这两者是不可以分开的,就像冷暖,虚和实都是互相去对比的,虚不是不画,而是对物体处理的明暗对比弱,比较概括的去画,通常视觉中心点实,其他虚。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雕塑:是指使用一定的材料通过雕刻、塑造手段制作的具有三维空间体积效果的艺术作品。

常见的雕塑材料有石头、木材、金属、黏土、玻璃、石膏、水泥、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

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的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洛可可美术:亦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崇尚的艺术。

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

图案:图案是个多层次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石版画:石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属于平板,指用各种硬蜡质的解墨条、解墨铅笔和能溶于水的解墨,在印刷用的石板或锌皮、铝皮上所做的版画。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技法的一种,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于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只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绘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家的艺术个性和修养。

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于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分为插图和图解插图。

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故地吴地,故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美术专业知识术语解释

美术专业知识术语解释

美术专业知识1. 术语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电脑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艺术、环境艺术、书法、篆刻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石材、木材、塑胶、黏土、摄影胶片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意图、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3)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2.名家名作现行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熟知美术作品的作者、国籍、画种,并能对作品进行分析。

绘画专业名词

绘画专业名词

绘画专业名词
1.线条:画面中的单一线条,通常用于描绘对象的轮廓和形态。

2.笔触:画面中的笔画,代表着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

3.色彩:画面中的颜色组合,能够表达情感和氛围。

4.明暗:画面中光影的分布,能够营造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5.构图:画面中对象的排列和布局,能够影响画面的平衡和视觉效果。

6.比例:画面中对象的大小关系,能够表现出实物的真实比例和人物形象的相对位置。

7.透视:画面中对象的远近关系,能够表现出空间的三维感。

8.素描:用铅笔或炭条进行的简单线条绘画,通常用于勾勒对象的轮廓和形态。

9.油画:用油彩进行的绘画,具有色彩鲜艳、质感厚重的特点。

10.水彩画:用水彩颜料进行的绘画,具有轻盈、透明、柔和的特点。

11.版画:用木板、铜版等制作印刷版,通过印刷来制作绘画作品。

12.素材:用于制作绘画作品的材料,如颜料、画布、笔墨等。

13.画布:绘画作品的载体,通常用于油画和丙烯画。

14.画框:用于装饰和保护绘画作品的框架。

15.画廊:展示和销售绘画作品的场所。

- 1 -。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1.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2. 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因为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5.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10.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2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2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2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23.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24. 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做装饰作用的剪纸,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连枝团华,更有自由的各式纹样,他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很多表现是农民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名解1.后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流派,代表有塞尚高更梵高等。

反对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外光和色彩,强调艺术形象要区别于客观物象,体现艺术家主观情感。

(7)文人画:也叫“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3.计白当黑:书法术语。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1.速写: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的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及服饰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2)素描: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体形象的单色画,统称素描。

(3)国画:以水调和,以墨为主要颜料(包括国画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纸或绢上创作的绘画。

?按艺术手法分有:工笔、写意和兼工三种。

松,竹,梅三友。

(4)油画:用易于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松节油)调和的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绘画的画种。

?(5)构图:在美术创作中,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一般指在平面物质空间中,安排处理物象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形象与审美效果。

(6)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九十度,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7)成角透视:…两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所画透视为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8)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液气态)特质的感觉。

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9)纹样:也称模样。

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

变形手法: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10)单独纹样:指一种与四周无联系,独立、完整的纹样;是纹样组织的基本单位,分对称式和均衡式。

(1)四方连续纹样:以一个单位纹,向上下左右四方反复延伸,不断连续的纹样组织形式。

形成优美的,富有节奏韵律美的图样。

(11)漫画:是一种艺术绘画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13)装饰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强调对比和谐均衡等形式美的运用,色彩也符合形式美法则,不拘泥于客观对象颜色。

(12)版画: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后印制出的图画。

(13)年画: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

特点:主要以纸为材料,经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画面美丽而喜庆。

流派: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

天津杨柳青,苏桃花坞,潍坊杨家埠。

(14)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的美术作品。

现代至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4)标志: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符号。

现代社会生活常见标志分两种:一是国家、城市、企业、商品等类型标志。

一种是交通安全、场馆、产品使用、质量等的公共标志。

(5)年画:民间过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

?(11)木刻:讲究刀味,板味,拓印味。

(二)(1)画像石:雕刻有不同画面,用于构建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萌芽于西汉武帝时,新莽时期有所发展。

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造型形式。

??(2)画像砖:秦汉建筑装饰构建,与画像石类似。

始于战国,盛两汉《也射收获图》东汉。

??(三)(1)连环画:多幅图画连续描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

民间俗称小人书。

常采用图文结合方式,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生活,编成文字脚本,再绘成小型画幅创作制成。

(2)插画:插附在图书报刊的图画,用来对正文补充说明或欣赏,来增强作品感染力及书刊版式的活泼性。

??(3)组画:多福画组成一系列,表现一个主题的绘画形式。

?每一幅单独成画,故事情节不相互连贯,但题材,主题和表现方式,构图等具有连贯性节奏感。

??(3)巡回画派:19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一批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艺术团体,以在俄罗斯个大城市进行巡回美术活动展览,让更多群众受教育出名。

作品一定程度揭露了农奴制残酷,反应人民生活。

代表: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6)招贴画:?又称公广告画宣传画。

要求运用独特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提供清晰可见的视觉信息,准确传达特定主题。

?(九)(1)《自来水》:水彩?廖国山???(2)阿卡利:《毛巾和被单》油?以色列8、《黄河魂》:国画?周少华?????10、景观:指视觉环境中各种物质形态的视觉形成,一般分人工景观跟自然景观。

??11、现代城市环境构成有(视觉性)跟(非视觉性)??12、展示形象设计:根据展示主题,对展出效果、风格、形式色彩和相关标志、会旗、会徽跟招贴广告等进行统一设计,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9、《童年》:王盛列?国画???20、《悄悄话》:王有政?国画????21、《又是一个2分》:列歇特尼柯夫??22、《祖孙四代》:国画刘文西????23、建筑部件设计应注意:1、形状?2大小??3位置?,装饰纹样,色彩,材料????24、我国私家园林中,提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借鉴。

园林布局虚实相生,常“借景”。

??25、借景:把园外景物有意识的借到园内视野中来。

在园内也可以经过布局经营,使园内景物互借。

?26、古希腊:帕提侬神庙?????古罗马:万神殿?? ? ??1、仰韶文化: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2、半坡《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3、庙底沟:《花瓣纹彩陶盆》??4、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5、后母戊鼎:商后期??6、莲鹤方壶:春秋??7、铜奔马:东汗??8、陶器和瓷器的区别:陶器多用陶土做胎,烧制温度在900-1050度之间;胎体较疏松;吸水性强;表面无釉或有低温釉。

(一)青铜器:?(1)六齐: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2)商:饕餮,夔龙纹??四羊方尊?司母戊鼎??(3)西周:窍曲纹?武王征商簋?毛公鼎??(4)春秋:莲鹤方壶??(5)战国:采桑宴乐攻站壶,蟠虺纹铜尊盘,编钟?。

(二)(1)画像石:雕刻有不同画面,用于构建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萌芽于西汉武帝时,新莽时期有所发展。

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造型形式。

??(2)画像砖:秦汉建筑装饰构建,与画像石类似。

始于战国,盛两汉《也射收获图》东汉。

??(三)(1)连环画:多幅图画连续描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

民间俗称小人书。

常采用图文结合方式,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生活,编成文字脚本,再绘成小型画幅创作制成。

(2)插画:插附在图书报刊的图画,用来对正文补充说明或欣赏,来增强作品感染力及书刊版式的活泼性。

???(3)组画:多福画组成一系列,表现一个主题的绘画形式。

?每一幅单独成画,故事情节不相互连贯,但题材,主题和表现方式,构图等具有连贯性节奏感。

??1.文艺复兴:意为再生,复兴。

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起源意大利,是一场在古典主义旗帜下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条件下的产物,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种重要思想体制,强调人性的崇高和身心的发展,反对神学和封建特权,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

1、19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卫,安格尔)a.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英雄人物及现实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b.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

c.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d.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2、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席里柯,德拉克洛瓦)a注重个性及情感表达,偏重想象和夸张b取材多为文学作品,现实生活(民族奋斗历史事件)及异国风情和传说等。

c重色彩轻素描,重感情轻理性,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

d画面富有运动感。

3、印象派绘画:19世纪下半页,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洲各地的艺术流派。

a以外光为主,主张室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b以光和色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c强调直接感受,客观再现个人瞬间视觉印象d强调绘画审美功能,将光学原理拉入绘画。

强调光源色和环境色,忽视固有色。

4、新印象主义是从印象派中分离出来的,称为“科学的印象主义”a利用光学实验原理指导艺术实践,b采用色点分割原理,色点并置方式完成作品 c是对印象派的修正与科学化。

5、法国后印象主义a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和片面的追求外光及色彩,而b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c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注重色彩对比,体积感及装饰性。

d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

6、巴洛克艺术a是欧洲17世纪的美术式样,发源意大利。

b功能上为宗教服务,具强烈的宗教主义色彩;c形式上追求空间感、运动感及豪华感,有浓厚的享乐主义色彩;d 内容上,打破了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激情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