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教学提纲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教案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运动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进行适宜的运动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婴幼儿运动发展图谱、示范视频、运动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图谱,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示范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婴幼儿的运动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 运动能力培养策略粗大动作发展精细动作发展婴幼儿运动器材选择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为一名2岁的婴幼儿设计一份运动能力培养方案。
2. 答案要求: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培养方法,运动器材选择及使用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研究前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分析和掌握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学会运用运动能力培养策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进行适宜的锻炼。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父母在心里是怎样的喜悦啊。
不过,现在孩子会爬的越来越少了。
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宝贝工作室婴儿大运动发育与训练婴儿大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方法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45度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
如抬头不到45度,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
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度),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
(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活动方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一)、0-3岁婴幼儿大动作发展标准新生儿:·俯卧自行抬头,下额离开床面2秒二个月:·俯卧抬头,面部与床成45℃·手臂在眼前注视5秒以上三个月:·俯卧抬头90℃抱直宝宝,头竖直5秒以上四个月:·会翻身—从仰翻侧翻俯卧,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五个月:·扶腋下站立2秒以上,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六个月:·能独坐30秒以上扶站5秒以上(扶双臂)七个月:·能独坐10分钟以上,扶双手站10秒以上八个月:·会向前爬匍行,自己从仰→俯→坐→躺下,抬起一脚,用一条腿支持体重,想走九个月:·扶双手能迈3步以上,能自己扶栏站起直立30秒十个月:·能独立2秒以上,扶宝宝站立后,再松开手,扶床能迈3步以上十一个月:·扶东西会走,能独站10秒十二个月:·能独走2-3步(先让宝宝独站)十三个月:·能手足并用爬上1-2级台阶十四个月:·双臂随着大人的口令上下运动十五个月;·能过肩向前方抛球(示范)十六个月:·示范随着大人的动作上下前后运动两臂十七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上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八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下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九个月:·会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过肩抛出球二十个月:·用脚尖走路1米(3-4步、不稳)二十一个月:·能向大人方向跑2米,还不会自己停下来二十二个月:·能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踢球二十三个月:·能跑4-5米远自己停下,检起皮球二十四个月:·示范双脚跳离地面,2次以上二十五个月:·踩小凳,爬椅,上桌够玩具扶栏一步一阶上楼梯(3级以上)二十六个月:·单足站2秒以上跳下最后一台阶站稳双足跳远后能站稳二十七个月:·跳远15厘米接到滚来的球接反跳的球二十八个月:·足尖走在线上拐弯不摔单足站5秒二十九个月:·走平衡木三十个月:·自由的走平衡木(10厘米高,15厘米宽)三十一个月:·登上3层攀登架三十二个月:·过肩抛球2米以上骑三轮车三十三个月:·能接住1米远抛来的球三十四个月:·扶栏一步一阶下楼梯(15厘米高)单足跳远12厘米三十五个月:·能踢球入门(1米远)跳远33厘米三十六个月:·跳高10厘米第二篇、0-3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1个月:只要触碰,你触碰他的掌心他就紧握拳,比如我们的手碰到孩子的掌心,他马上攥拳,这就是他的抓握反射,像猿人抓握树枝,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这种能力就由被动的抓到主动的抓。
活动方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

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一)、0-3岁婴幼儿大动作发展标准新生儿:·俯卧自行抬头,下额离开床面2秒二个月:·俯卧抬头,面部与床成45℃·手臂在眼前注视5秒以上三个月:·俯卧抬头90℃抱直宝宝,头竖直5秒以上四个月:·会翻身—从仰翻侧翻俯卧,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五个月:·扶腋下站立2秒以上,扶髋靠大人帮自己坐稳5秒以上六个月:·能独坐30秒以上扶站5秒以上(扶双臂)七个月:·能独坐10分钟以上,扶双手站10秒以上八个月:·会向前爬匍行,自己从仰→俯→坐→躺下,抬起一脚,用一条腿支持体重,想走九个月:·扶双手能迈3步以上,能自己扶栏站起直立30秒十个月:·能独立2秒以上,扶宝宝站立后,再松开手,扶床能迈3步以上十一个月:·扶东西会走,能独站10秒十二个月:·能独走2-3步(先让宝宝独站)十三个月:·能手足并用爬上1-2级台阶十四个月:·双臂随着大人的口令上下运动十五个月;·能过肩向前方抛球(示范)十六个月:·示范随着大人的动作上下前后运动两臂十七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上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八个月:·牵一只手,自己用力下2级台阶(二步一级)十九个月:·会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过肩抛出球二十个月:·用脚尖走路1米(3-4步、不稳)二十一个月:·能向大人方向跑2米,还不会自己停下来二十二个月:·能向父母两个不同方向踢球二十三个月:·能跑4-5米远自己停下,检起皮球二十四个月:·示范双脚跳离地面,2次以上二十五个月:·踩小凳,爬椅,上桌够玩具扶栏一步一阶上楼梯(3级以上)二十六个月:·单足站2秒以上跳下最后一台阶站稳双足跳远后能站稳二十七个月:·跳远15厘米接到滚来的球接反跳的球二十八个月:·足尖走在线上拐弯不摔单足站5秒二十九个月:·走平衡木三十个月:·自由的走平衡木(10厘米高,15厘米宽)三十一个月:·登上3层攀登架三十二个月:·过肩抛球2米以上骑三轮车三十三个月:·能接住1米远抛来的球三十四个月:·扶栏一步一阶下楼梯(15厘米高)单足跳远12厘米三十五个月:·能踢球入门(1米远)跳远33厘米三十六个月:·跳高10厘米第二篇、0-3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0-3岁幼儿大动作活动教案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1个月:只要触碰,你触碰他的掌心他就紧握拳,比如我们的手碰到孩子的掌心,他马上攥拳,这就是他的抓握反射,像猿人抓握树枝,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这种能力就由被动的抓到主动的抓。
0_3岁宝宝早教_大运动能力训练

0-3岁早教—大运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1个月1、训练宝贝俯卧抬头。
让宝贝俯卧,大人在他的头部上方摇铃铛,鼓励宝贝跟着铃声抬头,每天练习2-3次。
2、训练宝贝转头。
将宝贝抱在身上,让他的脸向着前方,另一个人在宝贝的背后忽左忽右地伸头、摇铃或呼唤宝贝的名字,逗引他左右转头,以增强颈部肌肉的控制力。
2个月1、抬头: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具体方法见1月计划)。
经过训练,宝宝不但能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摇铃,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能抬起来。
这样就丰富了孩子的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2、在训练俯卧抬头的同时,可以用手顶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两个月的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蹿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习的目的不是教孩子爬的技能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孩子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
3、转头练习:将宝宝背靠在妈妈胸腹部,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摇动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转头。
4、坚持“行走”练习:两个月的宝宝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
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
如果每天坚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保持。
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宝宝在10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
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
但是对早产儿、佝偻病患儿不宜进行“行走”练习。
5、常常轻捏婴儿的10个手指和指尖,捏时告诉他手指名称(对牛弹琴)。
3个月1、这个月,家长要继续训练宝宝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可以和宝宝2个月时的方法相同。
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家长可以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
家长不要忘记用手抵住宝宝足底,教宝宝练习爬行。
2、家长要每天坚持做宝宝被动体操及“三浴操”。
0—3岁婴幼儿运动技能培养教案

0-3岁的婴幼儿是身体发育、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了解环境,探究世界。
培养和提高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运动技能培养的意义婴幼儿的运动技能培养不仅仅是为了磨练其身体素质,更是为了促进其身心发展。
通过运动,可以提升婴幼儿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反应速度、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运动过程中,婴幼儿不断地接收外界的信息,加深对世界的认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适当的运动还可以缓解婴幼儿的情绪,促进睡眠,提高免疫力,对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运动技能培养的方法1、身体碰撞游戏婴幼儿可以通过身体碰撞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比如家长抱着婴幼儿躲猫猫,或者让婴幼儿跑到门边摸门把手等。
2、爬行和爬行训练爬行是培养婴幼儿运动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爬行过程中,婴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可以在家里铺上柔软的地毯,让婴幼儿在上面爬行;或者在室外放置一些障碍物,让婴幼儿在障碍物之间穿行。
3、站立和行走训练婴幼儿学会了站立和行走以后,将会使他们很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活动上,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在家里可以给婴幼儿提供稳定的支撑,让他们站在凳子或者桌子旁边,或者用手牵着他们慢慢地走。
4、球类活动球类活动是锻炼婴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好方法。
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小球或者软质球,和婴幼儿一起玩投掷球的游戏。
三、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
在婴幼儿进行运动时,家长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的安全。
避免运动场地上有尖锐的物品或者不安全的地方。
2、不要强迫。
由于每个婴幼儿的身体发展具有不同的步伐,家长不要强行让婴幼儿参加运动项目。
如果他们不想参加某个游戏或者活动,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3、避免过度训练。
就像成年人一样,过度训练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婴幼儿的运动应该在家人爱的陪伴下进行,不应该过于强求。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教案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教案教案: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2. 掌握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婴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展示婴幼儿运动发展的阶段;2. 手指画画、陶土等简易儿童手工艺品,用于培养婴幼儿手指灵活性。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
可以呈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差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 阶段一:0—6个月- 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运动来探索身体和环境;- 需要家长的握手、拥抱等互动体验,以促进感官和运动的发展。
2. 阶段二:6个月—1岁- 开始发展基本的身体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 可以爬行、翻滚、坐起来,甚至尝试走动;- 对于身体的力量和平衡感有了更多掌控。
3. 阶段三:1岁—2岁- 婴幼儿开始学习站立、行走,并尝试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动作;- 可以扔球、接球,以及简单的跑步和跳跃;- 家长可以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和适当的玩具进行锻炼。
4. 阶段四:2岁—3岁- 婴幼儿可以以越来越熟练的方式行走、奔跑和跳跃;- 开始学习使用各种球类、游戏器具,并进行基本的运动技巧训练;- 家长可以参与儿童运动活动,尽量创造更多的多样性运动环境。
步骤三:活动(30分钟)1. 手指画画:为了培养婴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可以让学生体验手指画画的活动。
提供一些简单的画纸和油画棒,让学生用手指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帮助婴幼儿用手指描绘自己的形象。
2. 球类运动:进行简单的球类运动,如投掷球、接球、滚动球等。
通过性别分组,让学生彼此传递球,以培养协作能力和运动技巧。
3. 阶梯训练:设立不同高度的阶梯,让学生逐级爬上去,锻炼婴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步骤四:总结(10分钟)总结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特点,并强调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

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教案标题:幼儿粗大动作0-3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粗大动作技能,包括爬行、翻滚、跳跃、奔跑等。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空间意识。
3. 提供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案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摇摆手臂、踮脚尖等,以准备身体活动。
- 利用音乐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爬行训练(10分钟):- 在安全的环境下,设置一段适合幼儿爬行的区域,如垫子、隧道等。
- 引导幼儿进行爬行活动,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指令,如“向前爬”、“向后爬”等,以增加趣味性。
3. 翻滚活动(10分钟):- 在柔软的垫子上,示范给幼儿看如何进行翻滚动作。
- 鼓励幼儿模仿并进行翻滚,可以在旁边提供支持和指导。
4. 跳跃训练(10分钟):- 在安全的区域内,设置一些跳跃的目标,如小障碍物、彩色圈等。
- 引导幼儿进行跳跃活动,可以进行简单的跳跃游戏,如“跳过障碍物”、“跳进彩色圈”等。
5. 奔跑游戏(10分钟):- 设计一些奔跑游戏,如追逐游戏、接力赛等,以增加幼儿的活动强度和趣味性。
- 确保游戏的安全性,并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6. 放松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伸展等,以缓解身体疲劳。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动作是否规范等。
2.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好和理解程度。
3. 根据观察和交流的结果,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教学参考。
教案延伸活动:1. 利用各种器械,如球、绳子等,进行更复杂的粗大动作训练。
2. 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协作。
3. 创设不同的环境和场景,如户外活动、水上活动等,以拓展幼儿的粗大动作技能。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性,移除可能造成幼儿受伤的障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 你必须知道!“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父母在心里是怎样的喜悦啊。
不过,现在孩子会爬的越来越少了。
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宝贝工作室婴儿大运动发育与训练婴儿大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方法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45度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
如抬头不到45度,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
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度),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
(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婴儿:前倾坐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育的一个新阶段。
方法:1、让婴儿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向前支撑,呈前倾坐姿势。
用玩具吸引他坐稳。
2、婴儿能前倾坐时,在其前方放玩具,训练者可固定婴儿的一手,协助婴儿抬起另一手去拿玩具,使婴儿能单手支撑前倾坐。
3、在婴儿前方放一个皮球,让婴儿双手拿起皮球,逐步能直起后背坐稳。
注意:1、刚会坐的婴儿不能坐得过久,开始时可坐5~10分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不超过10~20分钟。
2、坐位时下肢伸直,髋关节应屈曲90度,头部控制要好。
8个月婴儿:手膝爬行,能爬行钻过洞目的: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也是训练婴儿空间、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
方法:1、手膝爬位训练:婴儿俯卧位,保持手膝爬的姿势,玩具逗引爬行。
可将小枕头垫在婴儿胸腹部,或用一条长毛巾从婴儿腹部下方绕过向上吊起婴儿的胸腹部帮助。
2、三点支撑训练:在婴儿保持手膝爬位的姿势时,用玩具在前面逗引,鼓励婴儿伸出一只手取抓玩具,使身体保持在三点支撑(两膝和一手支撑)位置。
3、帮助爬行:一位训练者站在婴儿右侧扶住婴儿的右前臂和右脚,另一位训练者扶住婴儿的左前臂和左脚,按照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前进的次序,帮助婴儿练习手膝爬行。
逐步减少帮助,鼓励婴儿自己爬。
4、让婴儿从圆筒隧道的一端爬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放置玩具逗引,引导婴儿爬过隧道。
训练者可以在隧道两侧的园孔中注意婴儿爬行的情况,并给以鼓励。
注意:1、保持正确的手膝爬姿势和手脚协调动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爬行姿势2、婴儿能爬行后父母要随时注意安全保护,特别要防止从床上跌落。
10个月婴儿:从跪到站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1岁宝宝:独走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宝宝: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
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
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
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宝宝:双足跳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方法: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
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
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
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宝宝:过独木桥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方法: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
然后鼓励儿童独自在线中间走。
2.用10cm宽的木板,两端垫上一块砖头,当作平衡木,让儿童在上面行走。
开始时训练者可扶着儿童的一只手,进行保护,逐步让他单独在平衡木上走。
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3.在离地10cm高的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训练时注意安全保护。
1岁11月-2岁宝宝:跳跃过障碍目的:对儿童进行平衡觉和空间距离觉的训练。
方法:1.训练者在地上放上6~8个纸剪成的脚印,左右两排,相距10~15cm,让小孩踩着脚印走路。
2.在地上平放6块砖或木块,每两块间距5~10cm,让宝宝练习在砖或木块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护,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
3.在地上画上边长为15~20cm的多个方格,训练者与儿童玩跳方格游戏。
4.在地上放一张16开的纸,鼓励儿童用双足跳或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去。
注意:1、注意儿童跳跃时的安全保护。
2、行走和跳跃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2岁1-3个月宝宝:跳远目的:训练跳跃和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方法:1.训练者与小孩相对站立,拉着他的双手,鼓励孩子向前跳跃。
2.在小孩面前的地上放一块20cm宽的泡沫板,鼓励他跳过去。
注意:1.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
2.开始时可以用单足跨越跳,然后训练双足跳远。
2岁7-9个月宝宝:单足原地跳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时间的概念以及协调能力训练。
方法:1.让儿童双手握住家长或训练者的手,模仿训练者做单脚原地跳跃的活动。
2.训练者和儿童一起握住一个呼啦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单脚跳。
3.训练者喊口令:“一、二、三,跳”,鼓励儿童用单脚原地跳4-5次。
注意:开始训练时儿童用单脚跳一次后,就会双脚落地,然后再单脚跳起,这是身体平衡能力还不好的缘故,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住儿童的一只手鼓励他连续地单足跳,反复地训练能够达到目的。
2岁11个月-3岁宝宝:抛远3m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和上肢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1、用布缝一个小袋,内装玉米粒或豆子。
训练者示范投掷小袋,要求屈肘、手过肩用力向前抛出,要求能够把小袋抛过3m 线。
2、训练者与儿童“比赛”谁投掷得远,儿童投掷得远时有奖励。
3、在3m远处放一个大筐或纸箱,训练者示范把小布袋投进筐中,请儿童模仿投掷。
注意:1、布袋不要过重,否则儿童投不远。
2、投掷的姿势要正确,要求屈肘过肩抛投,能够抛出3m以上3.大运动训练实习:手支撑、腹爬、独立行走、跳过障碍温馨提示:大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尽早掌握运动技巧,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
但家长切记凡事应有度,切勿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要牢牢遵循“宝宝喜欢则继续,宝宝不喜欢就立即停止训练”的原则。
身体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细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