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养护方案
河道日常养护实施方案

河道日常养护实施方案一、前言。
河道是城市重要的水利设施,对于城市的防洪排涝、生态环境、市容市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河道的日常养护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河道日常养护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道资源。
二、河道日常养护的内容。
1. 水质监测。
河道水质是河道健康的重要指标,需要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水质监测包括对水体的PH值、溶解氧、浊度、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对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监测。
2. 河道清淤。
河道清淤是保持河道通畅的重要工作,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除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的通畅,防止水流受阻,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 河道绿化。
河道绿化是提升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河道两岸种植树木、草坪等绿化植被,可以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市容市貌,吸引游客,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4. 河道巡查。
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河道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巡查内容包括河道水位、河道设施的损坏、河道水质情况等。
5. 河道维修。
对于发现的河道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包括修复损坏的护岸、桥梁、堤坝等设施,修复漏水、渗水等问题。
6. 河道安全。
加强对河道的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识,加强对河道的监控,保障河道安全。
三、河道日常养护的实施方法。
1. 制定养护计划。
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河道日常养护计划,包括养护内容、养护周期、养护人员等。
2. 加强河道管理。
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制度,明确河道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河道的监督和管理。
3.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河道日常养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市民对河道养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4. 定期评估。
定期对河道养护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河道养护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对于河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加强对河道的养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道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河道养护及绿化养护服务方案

河道养护及绿化养护服务方案1. 引言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还对城市的美观和宜居性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水质污染、河道淤积和石化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形象受损。
因此,河道养护及绿化养护服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变得至关重要。
2. 养护方案2.1 河道清理河道清理是河道养护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 清理垃圾和杂草:定期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杂草,保持河道的整洁和通畅。
- 清理淤泥:清理河道中的淤泥,防止河道淤积,同时改善水质。
- 清理水流障碍物:清理河道中的水流障碍物,保证水流的畅通。
2.2 河道修复河道修复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 - 修复河道堤岸:修复破损的河道堤岸,防止水流冲击和侵蚀。
- 修复河道底部:修复破损的河道底部,恢复正常的水流速度和河床形态。
- 修复水生植物:加强水生植物的种植,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平衡。
2.3 河道绿化河道绿化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河道两岸种植乔木和灌木,增加绿化覆盖率。
- 建设草坪和花坛:在河道两岸建设草坪和花坛,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 增加行道树:在河道旁增加行道树,提供遮荫和美化效果。
3. 养护服务方案3.1 养护计划制定周密的河道养护计划,包括具体的养护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
3.2 养护设备和工具配备养护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清理车辆、清理工具、修复工具等,以保证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养护人员组建专业的养护团队,包括养护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作纪律高的清洁人员和植物专家。
同时,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3.4 养护监测建立有效的养护监测机制,定期检查河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5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河道养护和绿化活动,增强公众对河道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河道管理养护实施方案

河道管理养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河道管理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城市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河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城市河道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河道环境质量,确保水质达标,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2. 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3. 加强河道管理养护力度,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
4. 提升河道景观价值,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河道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 加强生态修复。
采取生物工程、植被修复等手段,恢复和保护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3. 强化巡查和清淤。
加大对河道的巡查频次,及时发现河道堵塞、淤积等问题,采取清淤、疏浚等措施,确保河道通畅。
4.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河道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和督促。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开展河道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河道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河道管理养护工作。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河道管理养护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河道管理养护人员,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3. 建立健全的督导检查机制,对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总结。
河道管理养护工作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城市河道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养护工作,才能确保城市河道的长远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河道养护计划

河道养护计划一、背景介绍。
河道是城市重要的水利设施,对于城市的排水和防洪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河道养护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有效保护河道环境,确保城市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制定河道养护计划至关重要。
二、养护目标。
1.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2.保障河道畅通,防止水患,确保城市排水畅通;3.维护河道设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三、养护内容。
1.水质监测与治理。
对河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
2.河道清淤。
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除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畅通,防止水患。
3.植被养护。
加强对河道两岸植被的养护,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景观。
4.设施维护。
对河道护岸、排水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5.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对河道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河道环境保护氛围。
四、养护措施。
1.建立健全养护机制。
建立河道养护责任部门,明确养护责任,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2.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河道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养护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3.科学规划养护周期。
根据河道情况和养护需求,科学制定养护周期,合理安排养护工作。
4.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五、养护效果评估。
定期对河道养护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养护计划,不断提高养护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六、总结。
河道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水利设施的保护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切实落实养护责任,确保河道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做出贡献。
河道养护运营方案

河道养护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的清洁和养护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城市河道的养护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如养护费用不足、养护人员不足、养护设备陈旧等。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河道养护运营方案,以提高河道养护的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有效的河道养护运营,提高河道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原则: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管理、持续改进。
三、河道养护运营方案1. 养护范围:对城市内所有河道进行养护,包括清理河道垃圾、清理水面浮游物、修剪河岸植被、清理河道淤泥等。
2. 养护周期:按照季节变化进行养护,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养护,保持河道的清洁和整洁。
3. 养护标准:制定详细的养护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河道设立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养护的科学有效。
4. 养护人员:充分利用城市的就业资源,组建专业的河道养护队伍,按照专业技术要求进行培训,确保养护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5. 养护装备:配备先进的养护设备,包括清洁船、挖掘机、绿化车辆等,以提高养护的效率和质量。
6. 养护经费:城市政府应适当增加河道养护的经费投入,确保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运营管理模式1. 建立河道养护运营管理中心,统一规划和管理城市内所有河道的养护工作。
2.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养护公司进行河道养护的承包。
3. 建立河道养护运营监督机制,对养护公司的养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养护工作的科学有效进行。
五、推广和宣传1. 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河道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倡导市民积极参与河道保护,共同维护城市的河道环境。
2.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开展环保主题宣传等形式,提高市民对河道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建立河道养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市民参与河道养护的志愿活动,增强市民对河道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六、成本与效益分析1. 成本:河道养护的费用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投入、维护费用等。
河道养护方案和技术措施

河道养护方案和技术措施河道养护是指对河流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运行、预防水患、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河道养护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生态系统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维护效果。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河道养护方案和技术措施,供参考:一、河道巡查与监测:为了及时发现河道问题,建议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
利用现代技术,包括遥感、卫星图像和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河道的水位、水质、植被状况等,以便迅速响应并解决问题。
二、河道清淤与疏浚:根据河道淤积情况,采用机械清淤、疏浚等手段,确保河床通畅,提高河流输沙能力,防止泥沙淤积导致的水患。
清淤同时有助于提高水体通气性和水质。
三、岸线生态恢复:采用植被恢复和保护工程,加强对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以防止河岸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并为水体提供足够的氧气。
四、水土保持工程:在河道周边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绿化带等,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同时减少河流中的污染物输入。
五、防洪工程:根据河道水位、流量等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和建设防洪工程,包括堤坝、排水沟渠等设施,以减缓洪水的传播速度,最大限度地减轻洪灾的影响。
六、水质治理与净化:实施水质治理措施,包括设立水质监测站,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推动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等,以改善河流水质,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社会宣传与参与:加强对河道养护的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河道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河道养护工作,共同维护好河道的生态环境。
在制定和实施河道养护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水文、生态条件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注重科学监测和评估效果,以确保河道养护工作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河道整治工程养护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养护方案一、前言河道整治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改善河道防洪能力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进行的工程。
为了保持河道整治工程的长期效益,需要进行定期的养护工作。
本文将就河道整治工程养护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养护内容1. 河道水质监测对于整治后的河道,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物质的监测。
一旦发现水质指标异常,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河道生态环境监测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可能会进行植被的修复和种植工作,需要定期监测修复植被的生长情况,包括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生长状态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中的鱼类、昆虫等生物种群的繁衍情况。
3. 河道防洪设施养护河道整治工程可能会涉及到修建或改造防洪设施,如护岸、堤防、泄洪渠等。
这些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养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防洪能力。
4. 河道清淤和清理工作河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淤积和污物的堆积,需要定期进行清淤和清理工作,确保河道的通畅。
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防止因为淤积造成的内涝问题。
5. 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河道可能会遭受到各种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对于这些污染,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三、养护频次1. 水质监测对于河道水质的监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如污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紧急监测和处理。
2. 生态环境监测河道生态环境监测的频次取决于河道整治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情况。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生态环境监测。
3. 防洪设施养护防洪设施的养护需要每月进行一次巡查和检测,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4. 清淤和清理工作清淤和清理工作的频次取决于河道的淤积和污物堆积情况,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淤和清理工作。
5. 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修复需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但一般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修复工作。
城市河道维修养护管理方案

城市河道维修养护管理方案
一、河道巡查
为了确保河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定期的河道巡查制度。
巡查应包括河道的整体状况、水质情况、沿岸设施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每次巡查后应形成详细的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防洪排涝
城市河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排涝。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河道的排水系统,确保其畅通无阻。
在雨季来临前,应对河道进行清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河道两岸的防洪设施,如堤坝、防护栏等,确保其完好无损。
三、生态维护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重视河道的生态维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定期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恢复和保护河道两岸的植被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提升河道的环境质量。
四、设施维护
河道周围的设施,如栏杆、照明设备、标识牌等,也是我们维护的重点。
这些设施的完好无损不仅关系到河道的整体形象,更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
五、应急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这包括预测灾害的可能影响,提前进行预防措施,以及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处理等。
同时,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质目标及期限1、本项目采用水质改善治理目标总承包制,养护管理期24个月。
2、本项目治理目标中水质改善必检指标为:透明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标准按《地表环境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1)南中心河:藻类得到抑制、构建立体生态体系,水体改善、水景观与周边环境相适应;施工完工后3个月内水质优于V类,透明度、溶解氧优于IV类。
2)樊泾河南段:藻类得到抑制、构建立体生态体系,水质明显提高、水体景观绿化明显改善;施工完工后3个月内水质优于V类,透明度、溶解氧优于IV类。
3)海运堤小河:藻类得到抑制、构建立体生态体系,水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适应;施工完工后3个月内水质优于V类,溶解氧优于IV类。
项目溶解氧(mg/L)氧化还原电位(mg/L)氨氮(mg/L)溶解性颗粒物(Mg/L)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南中心河 3.760.2~2.0(轻度)<0.2121-200~50(轻度)<-2008.4018~15(轻度)>15437/海运堤小河0.32164 2.305374樊泾河南段 1.46116 4.933379.4(重度)(重度)(重度)项目总氮(mg/L)总磷(mg/L)氨氮(mg/L)高锰酸盐指数(mg/L)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南中心河11.961.5(IV)2.0(V)0.9550.3(IV)0.4(V)8.4011.5(IV)2.0(V)14.8810(IV)15(V)海运堤小河13.7460.6692.30517.28樊泾河南段 6.90.3154.93312.16三条河流水质指标与黑臭水体标准值二、设计依据1.《地表环境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3.《进出口环保用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2010)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6.《环保用生物菌剂检测规程》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太仓市城区部分河道生态治理方案》9.现场实地勘测资料及相关法律法规三、维护管理措施1曝气设备养护措施喷泉曝气机,曝气机等设备的易损部件和现场需要材料,仓库内备有足够存货,用于保障项目的材料和设备供应保障。
核心设备及材料供应方与我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售后服务承诺书,可保障材料、设备、及技术更新。
本项目材料、设备的维护工作主要是对建设期内实施的各项措施的检查与维护,主要内容包括:(1)每周两次定期巡检曝气机及供电线路,巡检内容主要有:a. 观察设备是否正常启动;b. 观察运转是否正常(声音是否正常,水流水花是否正常,有无拥堵现象);c. 仔细观察裸露或外置的电器电缆有无破损或异常,出现问题及时处理;d. 观察设备的固定有无松动情况;e. 及时清理曝气机周围漂浮物和垃圾,以免堵塞曝气机进水口,影响其正常工作。
(2)每两月一次检查并校准控制箱内的时间继电器,及时更换电池,确保其保持自动运转控制功能。
(3)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关联事项:a. 电器部分出现故障需立刻停机检修;b. 涉水的维护管理作业应立即停止,以防漏电等问题出现安全事故。
(4)定期保养和维修:增氧机每年(或累计运行2500h)应维护保养一次,内容包括:拆开增氧机主体部分潜水电泵,对所有部件进行清洗,去除水垢和锈斑,检查其完好度,及时整修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更换密封室内和电动机内部的润滑油;密封内放出的润滑油若油质混浊且水含量超过50mL,则需更换整体式密封盒或动、静密封环。
(5)运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行时间,且不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2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管理措施建立一套定期保养制度,主要易损件是风机和水泵,风机转向不能搞反,如进入污水,必须清理,更换机油后方能使用,风机启动前必须注意空气闸门是否打开,风机每运行10000小时必须保养一次,水泵每运行5000-8000小时必须保养一次,以保证系统长期正常运行。
设备常见故障检查1)、不正常出水:检查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污泥池联通管道是否堵塞(堵塞物一般为脱落的生物膜和损坏的弹性立体填料)。
2)、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检查曝气风机出口阀门是否在正常位置,曝气头是否损坏。
3)、生物挂膜接触效果不明显A、检查接触氧化池曝气是否均匀,二沉池污泥是否泵提至该池;B、如果以上情况正常,则向该池投加适量的营养(白糖、尿素等)。
4)、出水水质不达标A、进水过大;B、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或长时间停运(此时必须重新培养生物膜);C、沉淀池污泥过多(必须彻底清除污泥);D、消毒装置停运和长期对出水不进行消毒。
5)、自动控制出现故障A、检查自动控制柜电源是否正常;B、检查配套提升泵和曝气风机是否损坏(此时可形成电流过大,短路开关自动断开)。
3生态浮床管理措施生态浮床的各项结构管理在于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延长浮岛使用年限。
任何细微的损坏或裂缝,都会因不断的污水流动,造成损坏不断扩大,每月对生态浮床池体如坝、泄洪沟及其它控制水流的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植物是生态浮床处理核心,也是生态浮床后期管理最重要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浮床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生态浮床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
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防止浮床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暴风雨后,浮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4植物管理措施(1)挺水植物枯萎枝叶的整修清理是挺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
残枝败叶堆制沤肥或深埋焚毁能减少病虫害,使植株保持美观、整齐的姿态,同时,植物残体在水中积存,会分解产生H2S等气体,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水体营养素的循环而使水体保持富营养化状态,所以这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必要措施。
冬季清除植株地上枯萎部分,整剪留茬要低矮整齐。
生长期修剪则结合疏删弱枝弱株,达到通风透光。
挺水型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
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
一、不同环境条件条件下的日常养护挺水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一般较强,但对光照、温度、土壤、水体及其他环境、生物因子的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情况,满足各自需要,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养护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1)、日常巡查:每周巡查两次,及时修剪枯黄、枯死和倒伏植株,及时清理滨岸带挺水植物周围的杂物或垃圾。
2)、生态浮岛种植植物后,每半月检查一次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补植缺损植株。
3)、定期去除杂草,除草时注意不要破坏植被根系;对于生态浮岛上种植的挺水植物,注意不要破坏浮岛单体;在生长季节,每月至少除草一次。
4)、冬至后至立春萌动前应对枯萎枝叶进行删剪。
5)、植物更换:生态浮岛上种植的挺水植物一年更换2次,时间为7月和11月;更换时将种植蓝内的植株连根取出,再用利刀分出一株,重新植入种植蓝内(种植方法:采用海绵将植株根系包裹密实后放入种植蓝);植物更换后每周检查1次,如有坏死及时将根系全部取出并补种同种植物;更换下的植株要及时清除。
6)、对于滨岸带种植的挺水植物,在春、夏季每月修剪一次,去除扩张性植物和死株,并适当修剪、挖除过密植株,以维持系统的景观效果。
修剪下的植株要及时清除,防止蚊蝇滋生和影响景观。
7)、对于因病虫害等原因造成某个或某些植被死亡时,应将植被撤出,并进行相应的补种;当植物有严重病虫害时,应撤出后再喷洒杀虫剂处理。
(2)沉水植物1)、及时清除水体表面的植物及非目的性沉水植物。
2)、沉水植物长出水面影响景观时,应进行人工打捞或机割。
对于浮出水面的死株,应及时清除。
3)、对于成活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要进行补植,补植方法同设计种植方法。
4)、根据沉水植物种类的不同,一年收割1次,收割时间为枯萎1周内开始收割,收割方式为机收割或人工打捞。
5)、台风、大风大雨天气及强泄洪后2-3天,检查沉水植物的冲毁情况,如有冲毁,及时补植。
(3)浮水植物1)、日常巡查:每周巡查一次,及时打捞枯黄、枯死和倒伏植株,及时清除浮水植物上的枯枝落叶。
2)、对于生长扩张出种植网框外的浮水植物,视超出网框外围情况,每月修剪1次;每月定时打捞一次种植网框内的浮水植物,打捞面积为网框面积的1/5;修剪、打捞出的植物残体及时运走。
3)、冬季霜冻后部分枯死植株及时打捞清理。
4)、台风、大风大雨天气及强泄洪前后2-3天检查浮水植物种植框的固定情况,固定绳应留有足够的伸缩长度。
恶劣天气过后及时检查,如有冲走,及时补种。
5)、及时清除岸边浅水区的挺水类杂草,如双穗雀稗、糠秕草等,以及采用人工打捞方法去除水面非目的漂浮植物。
6)、对因各种原因造成成活率较低、覆盖水面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需要补植,补植方法同种植方法(浮水植物种植方法:将种苗均匀放到水体表面,要做到轻拿轻放,以确保根系完整,叶面完好,种植时植物体切忌重叠、倒置)。
7)、浮水植物发生病虫害一周内,及时喷施农药。
8)、浮水植物控制在适当量,一年四季,保证三季开花,冬季不枯萎。
(4)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1)、有害生物防治原则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立地环境特点,加强对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和控制。
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确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的对象。
禁止使用菊酯类等对鱼虾敏感的农药。
提倡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2)、水上虫害防治常见种类:刺吸类害虫(蚜虫类、叶螨类、蓟马类、蚧虫类、叶蝉类、网蝽类、飞虱类、木虱类等)和食叶类害虫(叶甲类、象甲类、夜蛾类、螟蛾类、刺蛾类、蝇类、软体动物类等)。
为害特点:刺吸或锉吸水生植物水上部分植物组织汁液或取食水生植物水上部分植物组织,造成植物组织破坏,植株生长势衰弱。
识别方法:看叶片有无卷曲,叶片表面有无结网(叶螨类),叶色有无失绿的灰白斑或失绿变灰白;看植株叶片上有无害虫分泌的蜜露(发亮的油点),叶片正面有无煤污分布;看叶片正面或反面有无灰白的蛻皮壳(蚜虫类、叶蝉类、叶螨类、飞虱类等);看植物叶片有无食叶害虫取食造成的孔洞、缺刻,叶面有无失绿的潜道(潜叶蝇、潜叶蛾、潜叶甲等),有无拉丝结网;看植物叶面上有无虫粪,叶片背面有无发亮的粘液干燥膜和黑色分泌物颗粒(蜗牛、蛞蝓)等。
防治方法:食叶害虫成虫期用高压纳米诱虫灯诱杀、性信息素诱集;食叶害虫幼虫期喷药防治,如灭幼脲、高渗苯氧威、甲维盐等;刺吸性害虫喷药防治,如苦参碱、蚜虱净、机油乳油等;叶螨类害虫喷药防治,如克螨特、哒螨灵等;软体动物害虫喷药防治,如嘧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