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检测方法
雌二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雌二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1检验原理:采用延迟一步法免疫检测,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技术与灵活的检测模式的结合,测定人血清和血浆中的雌二醇。
1.1将样本、样本稀释液、项目稀释液&雌二醇抗体(兔、单克隆)包被的顺磁微粒子混合。
样本中的雌二醇与雌二醇抗体包被的微粒子结合。
1.2孵育后,将娅咤酯标记的雌二醇结合物加入混合物中。
1.3进一步孵育和冲洗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预激发液和激发液。
1.4测量产生的化学发光反应,用相对发光单位(RLUs)表示。
样本中的孕酮含量和ARCHITECT!光学系统检测到的RLUS值成反比。
2.试剂主要组成部分:2.1试剂盒微粒子:雌二醇抗体(兔、单克隆)包被的微粒子,储存于含有蛋白(兔)稳定剂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TRIS/BIS-TRIS)缓冲液中。
最低浓度:0.0657%固体物质。
防腐剂:ProClin.结合物:疗咤酯标记的雌二醇抗体结合物,储存于含有表面活性剂柠檬酸盐缓冲液中。
最低浓度:63.36ng∕mL.防腐剂:ProClin.项目稀释液:雌二醇项目稀释液含有表面活性剂,储存于柠檬酸盐缓冲液中。
防腐剂:ProClin样本稀释液:雌二醇样本稀释液中,含有蛋白(牛)稳定剂的三羟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
防腐剂:叠氮钠。
2.2需要但未提供的试剂预激发液:预激发液含有L32%(W/V)过氧化氢激发液:激发液含有0.35N氢氧化钠浓缩清洗缓冲液:浓缩清洗缓冲液含有磷酸盐缓冲液。
防腐剂:抗菌剂。
3.样本要求:血清和血浆样本中应不含纤维蛋白、红细胞或其他颗粒物质。
2-8°C可保存7天;如果不能在七天内检测,应将样本冻存在-20C以下。
样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雅培ilOOO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结果的解释雌二醇项目通过四参数LogiStiC曲线拟合数据约简法(4PLC,Y加权)生成一条校准曲线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将检测结果用于诊断时,应与其他数据:如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结合使用。
E2(雌二醇)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文件已阅声明表》《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文件名称(File Name):雌二醇(E2)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号(Serial Numb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号(Table Number) :CSKM・MP03・02.02《文件本次修改记录表》《Procedure Amendment Form》编号(Serial Numb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号(Table Number) :CSKM・MP()3.02.03《文件信息表》《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编号(Serial Numb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号(Table Number) :CSKM-MP03.02.04雌二醇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雌二醇(E2)的浓度,作临床辅助诊断用。
2.检测原理采用Chemiflex®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技术,对人血清,血浆屮雌二醇进行定量测定。
第一步, 将样本、样本稀释液和雌二醇抗体(兔,单克降)包被的顺磁微粒子混合。
样本中的雌二醇与雌二醇抗体包被的微粒子结合,孵育后,将口丫噪酯标记的雌二醇结合物添加至反应混合物中。
进一步孵育和冲洗后,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预激发液和激发液。
对产生的化学发光反应物进行测量,以相对光单位(RLUs)表示。
样品中的雌二醇含量与ARCHITECT i光学系统检测到的RLUs值成反比。
3.样本的釆集和贮存3. 1 ARCHITECT雌二醇项目可以使用人血清(包括采集于血清分离管中的血清)或采集于肝素锂(包括血浆分离管)或EDTA钾抗凝管中的血浆。
3.2标本溶血超过+卄以上的情况下退单。
3.3稳定性:2-8°C可稳定7天3.4样本贮存:2-8°C保存10天4.试剂和仪器4.1试剂成分:4. 1. 1检测试剂盒ARCHITECT孕酮测定试剂盒(7K72)微粒子:1瓶或4瓶(9.9ml)雌二醇抗体(兔,单克隆)包被的微粒子,储存于含有蛋白(兔)稳定剂的TRIS/BIS TRIS缓冲液中。
雌二醇(E2)试剂盒说明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 20ml×1瓶 7 终止液 6ml×1瓶
2 酶标试剂 6ml×1瓶 8 标准品(160ng/L) 0.5ml×1瓶
3 酶标包被板 12孔×8条 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4 样品稀释液 6ml×1瓶 10 说明书 1份
5 显色剂A液 6ml×1瓶 11 封板膜 2张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6 显色剂B液 6ml×1/瓶 12 密封袋 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雌二醇(E2)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beiaikang

雌二醇(E2)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雌二醇(E2)的含量。
1.1产品规格试 100管份/盒。
1. 1.2主要组成成分校准品靶值批特异,详见标签。
质控品质控范围批特异,详见标签。
2.1 外观a)试剂盒中的组份应澄清,应无沉淀和絮状物,内外标签、标识清晰,易识别;b)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c)冻干组分呈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加水后应在30分钟内完全溶解,所得液体应无沉淀和不溶物质。
2.2 校准品溯源根据GB/T21415及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溯源至企业工作标准品,并与贝克曼雌二醇试剂盒比对赋值。
2.3 净含量试剂盒各液体组份的体积不得少于标称体积。
2.4 最低检出限最低检出限不大于8pg/ml。
2.5 线性在(0,3000pg/ml)范围内剂量-反应曲线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0.9900。
2.6 精密度2.6.1分析内精密度:用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各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6.2 批间精密度:用三个批号试剂盒检测同一样本,则三个批号试剂盒试剂盒之间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7 冻干粉瓶间差质控品按照规定复溶后,瓶间浓度变异系数CV≤15%。
2.8 准确度按照EP9-A2文件要求与贝克曼化学发光免疫法雌二醇试剂进行比对,本试剂和比对试剂测定样本的浓度相关系数大于0.95,回归系数在0.8-1.2之间。
2.9 质控品测定值质控品的测定结果应在质控范围内。
2.10 特异性试剂盒与表中有关潜在交叉反应物应无显著的交叉反应。
2.11 稳定性2.11.1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规定的贮存条件2℃~8℃下保存,有效期12个月,效期后两个月内应符合2.1、2.4、2.5、2.6.1、2.8的要求。
2.11.2冻干粉复溶后的稳定性:质控品在复溶后24小时测定,实测浓度在质控品质控范围内。
雌二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雌二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是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具有促进女性生殖上皮、乳腺、子宫、长骨的生长及第二性征的发育,以及参与脂代谢、调节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功能等。
其含量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酶联免疫吸附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通过酶标记物的颜色变化或发光强度,对待测样本中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对待测样本中雌二醇的含量进行检测。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差异,对待测样本中雌二醇的含量进行分离和检测。
-荧光免疫分析法: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产生的荧光信号,对待测样本中雌二醇的含量进行检测。
不同的测定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目的、样本类型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雌二醇化学发光检测标准

雌二醇化学发光检测标准
3.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进行雌二醇的检测,通过测量发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样品 中雌二醇的浓度。检测方法应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线性范围。
4. 标准曲线和质控:建立标准曲线,通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来确定雌二醇的浓度。同时, 进行质控样品的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解释和报告: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检测结果,计算出雌二醇的浓度,并进行结果 解释和报告。结果应明确标示测量单位、检测方法和参考范围等信息。
雌二醇化学发光一种重要的性激素,其浓度的检测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发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雌二醇检测方法,其标准通常由相关的监管机构 或行业组织制定。以下是一般性的雌二醇化学发光检测标准的一些要点:
1. 试剂和设备:使用经过验证的化学发光试剂盒和相关的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试剂盒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雌二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雌二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雌二醇测定(缩写E2);组合项目申请:女性激素检查组合。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也可采集血浆标本,用肝或EDTA 抗凝。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 的血清或血浆。
2.1.5.2 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6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浆,避免溶血。
离心必须达到4000rpm×15min,离心后的血清中不能含有颗粒物或微量纤维蛋白。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2d,在-20℃最多可保存4周。
避免反复冻融。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d。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早上或上午采血。
3 方法原理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发光分析法。
标本与包被了羊抗兔IgG-兔抗雌二醇复合物的磁性微粒子反应,20分钟后,加入雌二醇-ALP结合物,标本中雌二醇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雌二醇竞争结合磁性微粒子上抗雌二醇抗体有限的结合位点,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固相化的捕获抗体结合形成微粒子-羊抗兔IgG-兔抗体-(雌二醇或雌二醇-ALP)免疫复合物。
经磁性分离,洗涤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化学发光底物Lumi-Phos 530,经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产生光子,光子的量与标本中雌二醇的量成反比,由多点校准曲线求得标本中雌二醇的浓度。
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的结果

摘 要:目的 了解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雌二醇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并对其结果进行偏倚评估。
方法 根据美国的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 文件方案执行,连续5 d 选取8份临床血清样本(共40个样本),分别以德国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CentaurXP 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测定,对两个系统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偏倚评估。
结果 两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雌二醇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关性较好(r =0.9992,P <0.01),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
结论 德国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CentaurXP 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的血清雌二醇结果具可比性,偏倚小,结果均可被接受。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析系统;雌二醇;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272-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12两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的结果分析梁结玲,刘 健,陈立强,王洋洋,梁洁玲(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肇庆 520621)收稿日期:2012-03-07;修订日期:2012-05-16作者简介:梁结玲(1977-),女,本科,主管检验师。
40个样本,记录检验结果。
比较这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以雌二醇是雌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检查血、尿中雌二醇对诊断性早熟、发育不良等内分泌及妇科疾病有一定罗氏MODULAR E170为比较方法(x ),CentaurXP 检测系统作价值。
临床上测定雌二醇的以往多用放射免疫法(RIA)。
近为实验方法(y ),分析它们间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
选择雌[3]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CLIA)发展迅速,因其检测时二醇值为221.4 和1 660.5pmol/L 作为医学参考水平,在医学间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标记物稳定无放射性和毒性等参考水平处计算两种检测系统间的相对系统误差(偏倚,特点,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二醇检测方法
1.1化学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方法有光谱法和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LC-MS);此外也可以用毛细管电泳法(CE)。
1.1.1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色谱法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载气载着待分离的样品通过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根据不同物质在气、固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相对运动时,样品中各组分就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实现不同组分彼此分开;再配以电子捕获检测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电化学仪、质谱仪等仪器来检测。
该法具有检测效率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的分析分离方法。
1.1.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其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差别。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液固色谱、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
HPLC法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
但其要
用适宜的填料柱,容量小,流动相消耗大且有毒性的居多。
1.1.3气相色谱-质谱GC-MS 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其具有GC 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定性定量的有效工具。
1.1.4 液相色谱-质谱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而且也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1.1.5 毛细管电泳技术(CE)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在电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
它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分析方法。
1.2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immunoanalysis)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免疫反应涉及抗原与抗体分子间高度互补的立体化学、静电、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区域的综合作用。
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用进行检测,其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速度快、分析成本低。
此方法具有单独任何一种理化分析技术难以达到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而且免疫分析技术作为兽药残留分析的检测手段能使分析过程特别是前处理步骤大大简化,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快速检测方法。
此检测方法检测限已达到ng 至pg 水平级,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的条件下,便可观察和检测到这种结合,所以免疫检测分析法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相对独立的分析方法,即免疫测定法,如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传感器等,另一类是将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如利用免疫分析的高选择性作为理化测定技术的净化手段,如免疫亲和色谱(IAC)。
1.2.1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RIA是最早建立的经典的免疫分析方法。
RIA 技术由免疫反应系统和检测系统两部分组成,以放射性同位素(如125I,32P 和3H 等)作为指示剂(标记物),然后用γ-射线探测仪或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γ-射线或β-射线的放射性强弱。
60 年代发展的RIA 技术在灵敏度方面得到了发展,可以检出生物体内10-6mol/L~10-12mol/L 浓度的超微量有机物。
据Frank报道放射免疫分析成本低而且结果准确。
目前国内某些大医院采用125I 标记
放射免疫测定雌二醇,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1.4pg/ml)。
RIA 技术中由于用作指示剂的标记物为放射性同位素,而检测放射性同位素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辐射防护设施,并需要有专门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装置,操作人员的健康常常受放射线照射的威胁。
另外,就RIA 质量而言,尽管目前灵敏度已达pg/ml 水平,但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进,因而其发展前景不大。
此外,作为RIA指示剂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半衰期短,如32P 只有14.3 天,33P 只有25 天,125I只有60 天,因而限制了RIA 试剂的时间。
1.2.2 酶免疫测定法(EIA)
EIA 是继RIA 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免疫学技术。
它将酶促反应的高效率和免疫反应的高度专一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对生物体内各种微量有机物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是目前灵敏度高、适应性强、最有希望在生产和临床中推广应用的免疫测定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固相EIA 中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
该法不仅诞生较早,而且操作简便,尤其在分离结合物与游离物时,只需几次洗涤就能完成全部分离过程。
E2是半抗原小分子,不具有免疫原性,与载体蛋白偶联,必须通过“化学桥”连接。
偶联的位置有很多,如C3,C6,C7,C11,C16,C17。
汪现等(2003) 设计合成了均未见文献报道的 4 个17-α雌二醇3-醚化合物。
李晓莉[18]等以β-雌二醇及其 3 位衍生物为原料,制成17β-对甲苯磺酸酯,经酯解并转位,得到α-雌二醇及其衍生物。
偶联位置不同,所得抗体特异性也不同。
一般说来,偶联位置离半抗原分子特征部分越远,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处于相对突出的地位,所得抗体特异性越好。
雌二醇的酶联免疫法于90年代由发达国家开始在临床应用,并正在探索生物素系统的放大免疫探针。
金声[等(199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血清中雌二醇,浓度范围为5~160ng/ml(1.8×10-8~5.9×10-7mol/L)检测限为1.97ng/ml,相当于98.5pg/孔。
近年来所出现的全自动酶标测定分析仪,不但减轻了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顾鸣[22]等(2003)应用固相C18柱分离禽肉组织中的雌二醇,然后使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仪(VIDAS)检测分析处理。
这些实验充分显示了酶联免疫分析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无污染和检测速度快的特点。
1.2.3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chnique)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以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该技术最早是由Coons 等于1941 年建立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改进和发展,使此技术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免疫学实验方法。
王永成等(2002)将E2的完全抗原与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共聚得到抗原-水凝胶高聚物免疫分析(immunoanalysis)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免疫反应涉及抗原与抗体分子间高度互补的立体化学、静电、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区域的综合作用。
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用进行检测,其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速度快、分析成本低。
此方法具有单独任何一种理化分析技术难以达到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而且免疫分析技术作为兽药残留分析的检测手段能使分析过程特别是前处理步骤大大简化,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快速检测方法。
此检测方法检测限已达到ng 至pg 水平级,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的条件下,便可观察和检测到这种结合,所以免疫检测分析法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残留免疫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相对独立的分析方法,即免疫测定法,如
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传感器等,另一类是将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如利用免疫分析的高选择性作为理化测定技术的净化手段,如免疫亲和色谱(IAC)。
1.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s, ELISA)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酶联免疫技术。
此项技术自70 年代初问世以来,由于ELISA 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ELISA 的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敏感性的实验技术。
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当加入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出现颜色反应。
由于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因此,可通过ELISA 检测仪对颜色深浅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 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灵敏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