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新备战2020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项提升第28讲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复习《相似与位似》课件

中考数学复习《相似与位似》课件


⑤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

三角形相似.
相似这部分的考察分值大约在3~10分之间,考
查方式(1)基础知识的考查以选择题或填空题
为主要形式;(2)与其他知识的整合考查,比
如与四边形,圆,二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对
中考复习---图形
的相似与位似
分类
考点说明
①了解比例的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②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

边③形理和解相“似两比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

应线段成比例”

④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
相 似
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平方.
CE的延长线与BDA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
S△AFE:S四边形ABCE为(
)
7提∴AA示.E:∥3:B∵C在4,平A行DB=.四B4边C:,形3A∴B△CCDF.A中7E:,∽△9 FBDC.,9:
图 2312
∵AE:ED=3:1,∴ ,∴

∴S△AFE:S四边形ABCE=9:7.
5.(2015•贵阳) 如图23-13,在方格纸中,
使AM=3MC,作M1N5∥2AB交BC于N,量得
M提N示=:38根m据,则△ACB的MN长m∽为△CAB.,

AB=4MN=152m.
10.如图23-9是小玲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 城墙高度的示意图。在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 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 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 CD⊥BD,且测8 得AB=1.4米,BP=2.1米, PD=12米.那么该古城墙CD的高度是 米. 提示:由光学知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难分析得出 ∠APB=∠CPD,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多边形与图形位似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多边形与图形位似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多边形与图形位似一、相似多边形1.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条件是 ( )A.对应角相等B.对应边成比例C.对应角相等或对应边成比例D.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2.下面图形是相似图形的为 ( )A.所有矩形B.所有正方形C.所有菱形D.所有平行四边形 3.只增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 与矩形A'B'C'D'相似,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 4.若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且AB=25cm ,A'B'=20cm ,则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 的相似比为________. 5.如图1,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1)α=________;(2)边x ,y 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图16.如图2,取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纸片,将它对折两次后得到一张小矩形纸片,若要使小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纸片的边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图2A.a=√2bB.a=2bC.a=2√2bD.a=4b 7.如图3,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 ,连接对角线AC ,EG 。

求证:AC EG=AD EH.图38.在AB=20m,AD=30m的矩形花坛四周修筑小路.(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都是xm,如图4∽,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宽度分别为xm,ym,如图∽,那么小路的宽x与y 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得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矩形ABCD?图4二、位似图形1.下列各选项的两个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图52.如图6,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B'C',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6A.∽ABC∽∽A'B'C'B.点C,O,C'在同一直线上C.AO∽AA'=1∽2D.AB∽A'B'3.如图7,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位似,位似中心为点O,OC=6,CC'=4,AB=3,则A'B'=________.图74.如图8,∽ABC与∽DEF是位似图形,点B的坐标为(3,0),则其位似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图85.如图9,∽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1,1),C(-3,2).(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A2B2C2,并求出S△A1B1C1:S△A2B2C2的值.图96.如图10,在5×6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顶点均为格点,D为AB的中点,以点D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将∽ABC放大,得到∽A'B'C',则BB'等于( )图10A.√52B.√5 C.3√52D.√52或3√5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A1B1C1的相似比等于12,并且是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若点A的坐标为(2,4),则其对应点A1的坐标是________.8.如图11,∽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A,B,A',B',O共线,点O为位似中心.(1)AC与A'C'平行吗?为什么?(2)若AB=2A'B',OC'=5,求CC'的长.图119.如图12所示,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图形,点F的坐标为(-1,1),点C的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图12参考答案一、相似多边形 1.D2.B [解析]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所有正方形都是相似多边形;∽菱形的对应角不一定相等,矩形的边不一定对应成比例,∽所有菱形、所有矩形都不一定是相似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角不一定相等,边不一定对应成比例,∽所有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相似图形.3.答案不唯一,如ABA'B' = BCB'C' [解析]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只要矩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两个矩形相似,∽这个条件可以是ABA'B' = BCB'C'(答案不唯一).4.45 [解析] ∽A'B'AB = 2025 = 45,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 的相似比为45. 5.(1)83° (2)12332[解析] (1)∽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A'=∽A=62°,∽B'=∽B=75°,∽α=360°-62°-75°-140°=83°.故答案为83°.(2)∽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x 8 = y 11 = 96,解得x=12,y=332.6.B [解析] 对折两次后的小矩形的长为b ,宽为14a.∽小矩形与原矩形相似,∽a b = b14a,∽a=2b.7.证明:∽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 ,∽AD EH = CD GH ,∽D=∽H ,∽∽ADC∽∽EHG ,∽ACEG =AD EH.8.解:(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 不相似.理由:∽四周的小路的宽均为x m ,∽A'D'AD=30+2x 30=15+x 15,A'B'AB=20+2x 20=10+x 10.∽x>0,∽15+x 15≠10+x 10,即A'D'AD ≠ A'B'AB,∽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 不相似.(2)A'D'AD =30+2y 30=15+y 15,A'B'AB =20+2x 20=10+x 10.当15+y 15=10+x 10时,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矩形ABCD ,解得x y =23,∽小路的宽x 与y 的比值为23时,能使得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矩形ABCD. 二、位似图形 1.C2.C [解析] ∽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B'C',∽∽ABC∽∽A'B'C',点C ,O ,C'在同一直线上,AB∽A'B',AO∽OA'=1∽2,故选项C 错误.故选C.3.5 [解析] ∽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B'C'D'位似,其位似中心为点O ,OC=6,CC'=4, ∽AB A'B'=OCOC'=610= 35.∽AB=3,∽A'B'=5.4.(1,0) [解析] 如图,连接各对应点A 与D ,C 与F ,直线AD ,CF 的交点Q 即为位似中心,∽位似中心的坐标为(1,0).5.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 2C 2即为所求.∽将∽A 1B 1C 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 2B 2C 2,∽∽A 1B 1C 1∽∽A 2B 2C 2,且位似比为12,∽S △A 1B 1C 1∽S △A 2B 2C 2=14.6.D [解析] 如图.∽AC=1,BC=2,∽AB=√5.∽∽A'B'C'∽∽ABC ,位似比为2,∽ABA'B' = 12, ∽A'B'=2√5,∽BB' = 12(A'B'-AB) =√52.同理可得,BB″=A″B″-A″B=3√52.故选D.7.(4,8)或(-4,-8) [解析] ∽∽ABC 和∽A 1B 1C 1的相似比等于12,并且是关于原点O 的位似图形,而点A 的坐标为(2,4),∽点A 的对应点A 1的坐标为(2×2,2×4)或(-2×2,-2×4),即(4,8)或(-4,-8).8.解:(1)AC∽A'C'.理由如下:∽∽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ABC∽∽A'B'C',∽∽A=∽C'A'B',∽AC∽A'C'.(2)∽∽ABC∽∽A'B'C',∽ABA'B' = ACA'C'.∽AB=2A'B',∽ACA'C' =2.∽AC∽A'C',∽OCOC' = ACA'C' = 2. ∽OC'=5,∽OC=10,∽CC'=OC -OC'=10-5=5. 9.(2,0)或-43,23[解析] 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两个位似图形在位似中心O'同旁时,位似中心就是直线CF 与x 轴的交点.设直线CF 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将点C(-4,2),F(-1,1)的坐标代入,得,解得,∽y=-,,+23.令y=0,得x=2,∽点O'的坐标是(2,0).∽当位似中心O'在两个正方形之间时,可求直线OC 的函数表达式为y=-12x ,直线DE 的函数表达式为y=14x+1,由, 解得,即O'-,,23.故答案为(2,0)或-43,23.。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位似ppt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位似ppt


工程制图
02
在工程制图中,可以利用位似图形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提高制图精度和效率。
艺术创作
03
艺术家可以利用位似图形创造出具有特殊效果的绘画作品,增
强艺术表现力。
03
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位似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
图形相似和图形位似都是图形变换的形式,它们都涉及到图 形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图形的相似和位似都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它们都是图 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性质
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
图形的位似的判定方法
定义法
根据位似图形的定义进行判定 。
特征法
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
合同法
通过合同变换将两个图形转化 为位似图形。
图形的位似的应用
摄影
01
利用位似原理进行摄影,可以得到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图片
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证明定理
在几何证明中,图形的相似可以帮助证明几何定理。例如,通过使用相似图 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或毕达哥拉斯定理。
推导公式
在几何中,图形的相似可以帮助推导重要的公式。例如,通过使用相似图形 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或球的体积公式。
05
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位似在生活中的应 用
图形的相似的应用
艺术领域
在艺术领域中,人们经常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进行创作和设计,如相似三角 形在绘画中的应用。
实际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相似图形的应用,如相似图形在广告、宣传 海报等方面的应用。
02
图形的位似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图形称为位似图形。

图形的位似—知识讲解

图形的位似—知识讲解

图形的位似--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位似多边形的概念,知道位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能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放缩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要点梳理】要点一、位似多边形1.位似多边形定义: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O,且每组对应点与点O 点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一个定值k,例如,如下图,OA′=k·OA(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要点诠释: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图形.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相交于同一点,此点就是位似中心;(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位似图形中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3.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四种变换的异同: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变换后,虽然对应位置改变了,但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即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而位似变换之后图形是放大或缩小的,是相似的.4.作位似图形的步骤第一步:在原图上找若干个关键点,并任取一点作为位似中心;第二步:作位似中心与各关键点连线;第三步:在连线上取关键点的对应点,使之满足放缩比例;第四步:顺次连接各对应点.要点诠释:位似中心可以取在多边形外、多边形内,或多边形的一边上、或顶点,下面是位似中心不同的画法.要点二、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要点诠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等于原来点的坐标乘以(或除以)k或-k.【典型例题】类型一、位似多边形1.下列每组的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 B. C. D.【思路点拨】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解析】解: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位似图形.据此可得A 、B 、C 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 而D 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不能相交于一点,故不是位似图形. 故选D .【总结升华】位似与相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似仅要求两个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是在相似的基础上要求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举一反三【变式】在小孔成像问题中, 根据如图4所示,若O 到AB 的距离是18cm ,O 到CD 的距离是6cm ,则像CD 的长是物AB 长的 ( ).A. 3倍B.21C.31 D.不知AB 的长度,无法判断【答案】C2. 利用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五边形ABCDE 放大1.5倍.A B DE【答案与解析】即是要画一个五边形A ′B ′C ′D ′E ′,要与五边形ABCDE 相似且相似比为1.5.画法是: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2.以O 为端点作射线OA 、OB 、OC 、OD 、OE.3.在射线OA 、OB 、OC 、OD 、OE 上分别取点A ′、B ′、C ′、D ′、E ′,使OA ′:OA = OB ′:OB =OC ′:OC =OD ′:OD =OE ′:OE =1.5.4.连结A ′B ′、B ′C ′、C ′D ′、D ′E ′、E ′A ′.这样:A ′B ′AB =B ′C ′BC =C ′D ′CD =D ′E ′DE =A ′E ′AE=1.5. 则五边形A ′B ′C ′D ′E ′为所求. 另外一种情况,所画五边形跟原五边形分别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总结升华】由本题可知,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举一反三【变式】在已知三角形内求作内接正方形.A 1B 1C 1D 1E 1【答案与解析】作法:(1)在AB 上任取一点G ′,作G ′D ′⊥BC;(2)以G ′D ′为边,在△ABC 内作一正方形D ′E ′F ′G ′;(3)连接BF ′,延长交AC 于F ;(4)作FG∥CB,交AB 于G ,从F 、G 分别作BC 的垂线FE , GD; ∴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类型二、坐标系中的位似图形B C3.(优质试题•漳州)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均在格点上,以点A为位似中心画四边形AB′C′D′,使它与四边形ABCD位似,且相似比为2.(1)在图中画出四边形AB′C′D′;(2)填空:△AC′D′是三角形.【思路点拨】(1)延长AB到B′,使AB′=2AB,得到B的对应点B′,同样得到C、D的对应点C′,D′,再顺次连接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2=42+82=80,AD′2=62+22=40,C′D′2=62+22=40,那么AD′=C′D′,AD′2+C′D′2=AC′2,即可判定△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2)∵AC′2=42+82=16+64=80,AD′2=62+22=36+4=40,C′D′2=62+22=36+4=40,∴AD′=C′D′,AD′2+C′D′2=AC′2,∴△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直角.【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作图﹣位似变换.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分别连接并延长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③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同时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以及位似变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4.(优质试题春•威海期末)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1),B(2,3),C(3,0).(1)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DEF,使它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2)在(1)的条件下,若M(a,b)为△ABC边上的任意一点,则△DEF的边上与点M对应的点M′的坐标为.【思路点拨】(1)把点A、B、C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可得到对应点D、E、F 的坐标,再描点可得△DEF;把点A、B、C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可得到对应点D′、E′、F′的坐标,然后描点可得△D′E′F′;(2)利用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对应点的坐标特征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DEF和△D′E′F′为所作;(2)点M对应的点M′的坐标为(2a,2b)或(﹣2a,﹣2b).故答案为(2a,2b)或(﹣2a,﹣2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将△AOB中各顶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分别乘-1,•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作出所得的图形,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什么图形变换?【答案】解: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可以看作是△AOB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的.。

【中考复习】苏教版2023学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图形的相似

【中考复习】苏教版2023学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图形的相似

图形的相似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 以点O为位似中心, 将△OAB放大后得到△OCD, OA=2, AC=3, 则的值为()A.B.C.D.2.已知线段a、b、c、d, 如果ab=cd, 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正确的是()A.B.C.D.3.已知=, 那么的值是()A.B.﹣C.5D.﹣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 把△ABO缩小为原来的, 得到△CDO, 则点A(﹣4, 2)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A.(﹣2, 1)B.(﹣2, 1)或(2, ﹣1)C.(﹣8, 4)D.(﹣8, 4)或(8, ﹣4)5.如图, AD∥BE∥FC, 它们依次交直线l1、l2于点A、B、C和点D、E、F, 如果AB=4, AC =9, 那么的值是()A.B.C.D.6.如图, 在△ABC中, AB=AC=6, D在BC边上, ∠ADE=∠B, CD=4, 若△ABD的面积等于9, 则△CDE的面积为()A.4B.2C.3D.67.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BC), 且AB=2, 则AC的长为()A.2B.﹣2C.﹣1D.3﹣8.若3x=2y(y≠0), 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A.B.C.D.9.线段a, b, c, d是成比例线段, 已知a=2, b=, 则d=()A.B.C.D.10.若△ABC∽△A'B'C', 且相似比为2:3, 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A.2:3B.3:2C.4:9D.9:4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已知=, 那么=.12.如图, 在矩形ABCD中, E是CD边的中点, 且BE⊥AC于点F, 连接DF, 则下列结论:①;②;③AD=DF;④AD2=BE•BF.其中正确的是(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3.非零实数x, y满足2x=3y, 则=.14.已知, 则=.15.如图, AB∥CD∥EF, 直线l1、l2分别与这三条平行线交于点A、C、E和点B、D、F.已知AC=3, CE=5, DF=4, 则BD的长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 已知正方形ABCD, 点在边BC上, 连接AE.(1)利用尺规在AE上求作一点F, 使得△ABE∽△DF A.(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2)若AE=4, AB=3, 求DF的长.17.如图, 点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点, 直线CF交线段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EF∽△DCF;(2)若AF:DF=1:2, AE=, S△AEF=.①求AB的长;②求△EBC的面积.18.如图, 在矩形ABCD中, E为CD边上一点, 把△ADE沿AE翻折, 使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1)求证:△ABF∽△FCE;(2)若, 求EC的长.19.如图1, 在△ABC中, 已知AB=6, AC=8, BC=10.点D是边BC上一动点, 过点D作DE⊥BC交射线CA于点E, 把△CDE沿DE翻折, 点C落在点G处, AD和GE相交于点F.(1)若点G和点B重合, 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并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 求证:△AFB∽△EFD.(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ABG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这时∠CAD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20.定义:一般地, 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 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且有OP'=k⋅OP(k≠0), 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 点O叫做位似中心,(1)如图, 在△ABC中, ∠ACB=90°, ∠A=30°, AB=6cm.点P在AB上, 点Q在AC上, 以PQ为边作菱形PQMN, 点N在线段PB上且∠APQ=120°, 在△ABC及其内部, 以点A为位似中心, 请画出菱形PQMN的位似菱形P'Q'M'N', 且使菱形P'Q'M'N'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尺规作图);(2)求(1)中作出的菱形P'Q'M'N'的面积;(3)如图, 四边形ABCD、AEFG是全等的两个菱形, CD、EF相交于点M, 连接BG、CF.请用定义证明:△ABG与△MCF位似.21.如图, l1∥l2∥l3, AB=7, DE=6, EF=12, 求AC的长.202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相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 以点O为位似中心, 将△OAB放大后得到△OCD, OA=2, AC=3, 则的值为()A.B.C.D.【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 进而得出=, 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以点O为位似中心, 将△OAB放大后得到△OCD,∴△BOA∽△DOC,∴=,∵OA=2, AC=3,∴=.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 正确得出相似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已知线段a、b、c、d, 如果ab=cd, 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即可判断.【解答】解:∵ab=c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比例线段,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解决问题, 属于中考基础题.3.已知=, 那么的值是()A.B.﹣C.5D.﹣5【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5b, 再代入要求的式子进行计算,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3a﹣3b=2a+2b,∴a=5b,∴==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 熟练掌握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 把△ABO缩小为原来的, 得到△CDO, 则点A(﹣4, 2)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A.(﹣2, 1)B.(﹣2, 1)或(2, ﹣1)C.(﹣8, 4)D.(﹣8, 4)或(8, ﹣4)【分析】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计算, 即可解答.【解答】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 把这个三角形缩小为原来的得到△CDO, 点A的坐标为(﹣4, 2),则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4×, 2×)或(4×, ﹣2×), 即(﹣2, 1)或(2, ﹣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解题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5.如图, AD∥BE∥FC, 它们依次交直线l1、l2于点A、B、C和点D、E、F, 如果AB=4, AC =9, 那么的值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 把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D∥BE∥FC, AB=4, AC=9,∴===,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灵活运用定理、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 在△ABC中, AB=AC=6, D在BC边上, ∠ADE=∠B, CD=4, 若△ABD的面积等于9, 则△CDE的面积为()A.4B.2C.3D.6【分析】过点D作DM⊥AB于M, 过点E作EN⊥BC于N,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B=∠C, 再由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推出∠DAB=∠EDC, 从而得出△ABD∽△DC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N, 即可求解.【解答】解:过点D作DM⊥AB于M, 过点E作EN⊥BC于N,∵AB=AC=6,∴∠B=∠C,∵∠ADE=∠B, ∠ADC=∠B+∠BAD=∠ADE+∠CDE,∴∠BAD=∠CDE,∴△ABD∽△DCE.∴,∵△ABD的面积等于9,∴AB•DM=×6×DM=9,∴DM=3,∴,∴EN=2.∴△CDE的面积为CD•EN=×4×2=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利用等腰三角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是解题的关键.7.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BC), 且AB=2, 则AC的长为()A.2B.﹣2C.﹣1D.3﹣【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可得到AC=AB, 然后把AB=2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C=AB=×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 且使AC 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即AB:AC=AC:BC), 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 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0.618AB, 并且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8.若3x=2y(y≠0), 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A.B.C.D.【分析】根据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由=得, xy=6, 故本选项比例式不成立;B、由=得, 3x=2y, 故本选项比例式成立;C、由=得, 2x=3y, 故本选项比例式不成立;D、由=得, xy=6, 故本选项比例式不成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 主要利用了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线段a, b, c, d是成比例线段, 已知a=2, b=, 则d=()A.B.C.D.【分析】根据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可得a:b=c:d, 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即可求得d 的值.【解答】解:∵a:b=c:d,∴ad=bc,∵a=2, b=, c=2,∴2d=×2,∴d=.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成比例线段, 解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顺序写出比例式, 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求解.10.若△ABC∽△A'B'C', 且相似比为2:3, 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A.2:3B.3:2C.4:9D.9: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解答即可.【解答】解:∵△ADE∽△ABC, 相似比为2:3,∴△ADE与△ABC的面积比为(2:3)2=4:9.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已知=, 那么=﹣.【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 再把化成1﹣, 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题目比较简单,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的性质与比例变形.12.如图, 在矩形ABCD中, E是CD边的中点, 且BE⊥AC于点F, 连接DF, 则下列结论:①;②;③AD=DF;④AD2=BE•BF.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分析】根据E是CD边的中点, 得到CE:AB=1:2,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CE∥AB, 推出△CEF∽△ABF, 求得=()2=, 故选①选项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设CE=a, AD=b, 则CD=2a, 于是得到=, 故②选项错误;如图, 过D作DM∥BE交AC于N, 交AB于M,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 求得BM=DE=DC, 得到DM垂直平分AF,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DF, 故③选项正确;根据射影定理和矩形的性质得到AD2=BE•BF.故④正确.【解答】解:∵E是CD边的中点,∴CE:AB=1:2,∵四边形ABCD是矩形,∴CE∥AB,∴△CEF∽△ABF,∴=()2=, 故选①选项正确;∵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ADC=∠BCD=90°,∴∠CAD=∠BCF,∵BE⊥AC,∴∠CFB=90°,∴∠ADC=∠CFB,∴△ADC∽△CFB,∴=,设CE=a, AD=b, 则CD=2a,∴=,即b=a,∴=,∴=, 故②选项错误;如图, 过D作DM∥BE交AC于N, 交AB于M,∵DE∥BM, BE∥DM,∴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BM=DE=DC,∴BM=AM,∴AN=NF,∵BE⊥AC于点F, DM∥BE,∴DN⊥AF,∴DM垂直平分AF,∴AD=DF, 故③选项正确;∵∠BCE=90°, BE⊥AC,∴BC2=BF•BE,∵AD=BC,∴AD2=BE•BF.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矩形的性质, 射影定理, 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3.非零实数x, y满足2x=3y, 则=.【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此题.【解答】解:∵2x=3y,∴.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性质, 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已知, 则=.【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 由, 得5x=2(x+y), 即3x=2y, 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5x=2(x+y),∴3x=2y,∴=.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 熟记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 AB∥CD∥EF, 直线l1、l2分别与这三条平行线交于点A、C、E和点B、D、F.已知AC=3, CE=5, DF=4, 则BD的长为.【分析】先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 然后利用比例性质得到BD的长.【解答】解:∵AB∥CD∥EF,∴=, 即=,解得B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 已知正方形ABCD, 点在边BC上, 连接AE.(1)利用尺规在AE上求作一点F, 使得△ABE∽△DF A.(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2)若AE=4, AB=3, 求DF的长.【分析】(1)过点D作DF⊥AE于点F, 点F即为所求;(2)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解答】解:(1)如图, 点F即为所求.(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3,∵△ABE∽△DF A,∴=,∴=,∴DF=.【点评】本题考查作图﹣相似变换, 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如图, 点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点, 直线CF交线段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EF∽△DCF;(2)若AF:DF=1:2, AE=, S△AEF=.①求AB的长;②求△EBC的面积.【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可以得到BA∥CD, 然后即可得到∠E=∠FCD, ∠EAF=∠CDF, 从而可以得到结论成立;(2)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题目中的数据,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可以计算出AB的长;②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可以计算出△EBC的面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CD,∴∠E=∠FCD, ∠EAF=∠CDF,∴△AEF∽△DCF;(2)解:①由(1)知△AEF∽△DCF,∴,∵AF:DF=1:2, AE=,∴,∴DC=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2;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EAF∽△EBC,∴=()2,∵S△AEF=, AB=2, AE=,∴EB=EA+AB=3,∴==,∴,解得S△EBC=6,即△EBC的面积是6.【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如图, 在矩形ABCD中, E为CD边上一点, 把△ADE沿AE翻折, 使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1)求证:△ABF∽△FCE;(2)若, 求EC的长.【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 先说明∠BAF=∠EFC,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结论;(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方程, 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C=∠D=90°.∵△ADE沿AE翻折得到△AFE,∴∠D=∠AFE=90°.∵∠BAF+∠AFB=180°, ∠AFB+∠EFC=90°,∴∠BAF=∠EFC.又∵∠B=∠C,∴△ABF∽△FCE.(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3.∵△ADE沿AE翻折得到△AFE,∴AD=AF=6, DE=EF.在Rt△ABF中,BF==3.设CE的长为x, 则DE=EF=3﹣x.∵△ABF∽△FCE,∴=.∴CE•AF=BF•EF,即x×6=3×(3﹣x).∴x=, 即E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掌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边相等”、“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如图1, 在△ABC中, 已知AB=6, AC=8, BC=10.点D是边BC上一动点, 过点D作DE⊥BC交射线CA于点E, 把△CDE沿DE翻折, 点C落在点G处, AD和GE相交于点F.(1)若点G和点B重合, 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并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 求证:△AFB∽△EFD.(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ABG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这时∠CAD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且∠BAC=90°, 再证明△CDE∽△CAB, 得=, 则CE==;(2)由DE垂直平分BC, 得BE=CE, 则∠DEF=∠DEC, 由△CDE∽△CAB, 得∠DEC =∠ABC, 由AD=BD=BC, 得∠ABC=∠BAF, 则∠BAF=∠DEF, 而∠AFB=∠EFD, 即可证明△AFB∽△EFD;(3)作DI⊥AC于点I, 先由△DIC∽△BAC, 求得ID:IC:DC=3:4:5, 再分四种情况分别求出DC的长, 并且求出相应的ID和AI的长, 即可由tan∠CAD=, 求出∠CAD的正切值, 一是△ABG是等腰三角形, 且AG=AB=6, 作AH⊥BC于点H, 由×10AH=×6×8=S△ABC, 求得AH=, 再由勾股定理求得GH=BH=, 则CD=;二是△ABG是等腰三角形, 且BG=AB=6, 则CD=×(10﹣6)=2;三是△ABG 是等腰三角形, 且BG=AG, 则CG=AG=BG=BC=5, 所以CD=CG=;四是△ABG是等腰三角形, 点G在CB的延长线上, 且BG=AB=6, DC=×(10+6)=8.【解答】(1)解:∵AB=6, AC=8, BC=10,∴AB2+AC2=BC2=100,∴△ABC是直角三角形, 且∠BAC=90°,由翻折得DG=DC,∵DE⊥BC,∴∠GDE=∠CDE=∠BDE=90°,∴点G在射线CB上,如图2, 点G和点B重合, 则DB=DC=BC=5,∵∠CDE=∠CAB=90°, ∠C=∠C,∴△CDE∽△CAB,∴=,∴CE===,∴CE的长是.(2)证明:如图2,∵DE垂直平分BC,∴BE=CE,∴∠DEF=∠DEC,∵△CDE∽△CAB,∴∠DEC=∠ABC,∴AD=BD=BC,∴∠ABC=∠BAF,∴∠BAF=∠ABC=∠DEC=∠DEF,∵∠AFB=∠EFD,∴△AFB∽△EFD.(3)解:存在,作DI⊥AC于点I, 则∠DIC=∠AID=∠BAC=90°, ∵∠C=∠C,∴△DIC∽△BAC,∴==,∴===, ===,∴ID:IC:DC=3:4:5,如图3, △ABG是等腰三角形, 且AG=AB=6,作AH⊥BC于点H, 则∠AHB=90°,∵×10AH=×6×8=S△ABC,∴AH=,∴GH=BH==,∴DC=CG=×(10﹣2×)=,∴ID=DC=×=, IC=DC=×=,∴AI=8﹣=,∴tan∠CAD===;如图4, △ABG是等腰三角形, 且BG=AB=6,∴CD=×(10﹣6)=2,∴ID=×2=, IC=×2=,∴AI=8﹣=,∴tan∠CAD===;如图5, △ABG是等腰三角形, 且BG=AG, 则∠GAB=∠B, ∵∠GAC+∠GAB=90°, ∠C+∠B=90°,∴∠GAC=∠C,∴CG=AG=BG=BC=5,∴CD=CG=,∴ID=×=, IC=×=2,∴AI=8﹣2=6,∴tan∠CAD===;如图6, △ABG是等腰三角形, 点G在CB的延长线上, 且BG=AB=6, ∴DC=×(10+6)=8,∴ID=×8=, IC=×8=,∴AI=8﹣=,∴tan∠CAD===3,综上所述, ∠CAD的正切值为或或或3.【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轴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面积等式求线段的长度、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等知识与方法, 此题综合性强, 难度较大, 正确地作出所需要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定义:一般地, 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 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且有OP'=k⋅OP(k≠0), 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 点O叫做位似中心,(1)如图, 在△ABC中, ∠ACB=90°, ∠A=30°, AB=6cm.点P在AB上, 点Q在AC上, 以PQ为边作菱形PQMN, 点N在线段PB上且∠APQ=120°, 在△ABC及其内部, 以点A为位似中心, 请画出菱形PQMN的位似菱形P'Q'M'N', 且使菱形P'Q'M'N'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尺规作图);(2)求(1)中作出的菱形P'Q'M'N'的面积;(3)如图, 四边形ABCD、AEFG是全等的两个菱形, CD、EF相交于点M, 连接BG、CF.请用定义证明:△ABG与△MCF位似.【分析】(1)根据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当M'点在BC上时, 菱形P'Q'M'N'的面积最大, 判定出△M'BN'是等边三角形, 在Rt △CM'Q'中求出BM'的长, 再求菱形的面积即可;(3)延长GF、BC交于O点, 连接AO, 先求出OF=OC, OG=BO, 连接OM, 通过证明△MOF≌△MOC(SAS), 得∠FOM=∠COM, △AGO≌△ABO(SAS), 得∠FOA=∠BOA, 证明出A、M、O三点共线, 即GF、BC、AM的延长线交于一点O,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即可证明△ABG与△MCF位似.【解答】解:(1)如图:(2)∵四边形P'Q'M'N'在△ABC内,∴当M'点在BC上时, 菱形P'Q'M'N'的面积最大,∵四边形PQMN是菱形, 四边形P'Q'M'N'是菱形,∴Q'M'∥AB, M'N'∥PQ,∵∠APQ=120°,∴∠QPB=∠M'N'B=60°,∵∠CAB=30°, ∠ACB=90°,∴∠B=60°,∴△BM'N'是等边三角形,∴M'B=M'N'=Q'M',∵AB=6cm,∴BC=3cm,∴CM'=3﹣BM',在Rt△CM'Q'中, ∠CQ'M'=30°,∴Q'M'=2CM',∴BM'=2(3﹣BM'),解得BM'=2,在△BM'N'中, 过点M'作M'E⊥BN'交于点E, ∵BM'=2, ∠B=60°,∴M'E=,∴菱形P'Q'M'N'的面积=2;(3)延长GF、BC交于O点, 连接AO,∵四边形ABCD、AEFG是全等的两个菱形, ∴AG=AB, ∠AGF=∠ABC,∴∠OGB=∠OBG,∴OG=BO,∵GF=BC,∴OF=OC,∴=,连接OM,∵∠GFE=∠BCD,∴∠MFO=∠MCO,∵∠OFC=∠FCO,∴∠MCF=∠FCM,∴CM=FM,∴△MOF≌△MOC(SAS),∴∠FOM=∠COM,∵AG=AB, ∠AGO=∠ABO, GO=BO,∴△AGO≌△ABO(SAS),∴∠FOA=∠BOA,∴MO与AO重合,∴A、M、O三点共线,∴GF、BC、AM的延长线交于一点O,∴MF∥AG,∴=,∵CM∥AB,∴=,∴==,∴△ABG与△MCF位似.【点评】本题考查相似的综合应用, 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 平行线的定义, 菱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 l1∥l2∥l3, AB=7, DE=6, EF=12, 求AC的长.【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比例式, 把已知数据代入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解:∵l1∥l2∥l3,∴,即,∴BC=14,∴AC=AB+BC=7+14=2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灵活运用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专题27.43《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理解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位似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4、结合相似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成比例线段1、定义: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a cb d=,那么ad bc =;反之,若ad bc =(),,,0a b c d 都不等于,那么a c b d =(2)等比性质:如果()==0a c m b d n b d n =+++≠ ,那么a c m a b d n b +++=+++ (3)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 d ++=,a b c d b d --=【知识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知识点三】相似多边形1、定义: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2、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知识点四】相似三角形1、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判定:(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知识点五】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AC BC AB AC=,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即:0.618:1AC AB ≈【知识点六】位似图形1、定义:一般的,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 ,'P 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且有'OP =()0k OP k ⋅≠,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 叫做位似中心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画图步骤:(1)尺规作图法:①确定位似中心;②确定原图形中的关键点关于中心的对应点;③描出新图形(2)坐标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于同一个数()0k k ≠,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典型例题】类型一、成比例线段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已知三条线段a b c ,,满足1324a b c +==,且17a b c ++=.(1)求a b c ,,的值;(2)若线段d 是线段a 和b 的比例中项,求d 的值.【点拨】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比例线段,利用“设k 法”用k 表示出a 、b 、c 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变式1】已知:2:3,:3:4a b b c ==,且26a b c +-=,求,,a b c 的值【答案】4a =,6b =,8c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可得a ,b ,c 用k 表示,根据解方程,可得k 的值,即可得答案.解:∵:2:3a b =,:3:4b c =,∴设2a k =,3b k =,4c k =,∴()22346k k k ⋅+-=,整理得:36k = ,解得:2k =,∴24a k ==,36b k ==,48c k ==.【点拨】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比例的性质得出2a k =,3b k =,4c k =是解题关键.【变式2】如图所示,以长为2的定线段AB为边作正方形ABCD,取AB的中点P,连接PD,在BA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PF PD=,以AF为边作正方形AMEF,点M在AD上.,的长;(1)求AM DM(2)点M是AD的黄金分割点吗?为什么?【点拨】此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的概念.先求得线段AM,DM的长,然后求得线段AM和AD,DM和AM之间的比,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进行判断.2.如图,已知AD∥BE∥CF,它们以此交直线l1、l2于点A、B、C和D、E、F.若25DE EF =,AC=14,(1)求AB 的长.(2)如果AD=7,CF=14,求BE 的长.【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变式1】如图,已知AD//BE//CF,它们依次交直线1l、2l于点A、B、C和点D、E、F,且AB=6,BC=8.(1)求DEDF的值;(2)当AD=5,CF=19时,求BE的长.【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BH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AB 上的一点.(1)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BC ∆内,求作ADE ∠,使ADE B ∠=∠,DE 交AC 于E ;(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2AD DB =,求AE EC的值.【点拨】本题考查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熟练掌握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3.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是边AB 上的中线,EF 垂直平分CD ,分别交AC ,BC 于E ,F ,连接DE ,DF .(1)求证:OCE OFD ∽△△.(2)当7AE =,24BF =时,求线段EF 的长.【答案】(1)见分析(2)25EF =【分析】(1)如图(见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90EOC DOF ∠=∠=︒,ED EC =,FD FC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EDF ECF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从而可得421∠=∠=∠,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证;(2)如图(见分析),延长FD 至G ,使DG DF =,连接AG ,EG ,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EG EF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ADG B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AG BF ==,7B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90EAG ∠=︒,最后在Rt AEG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1)证明:∵EF 垂直平分CD ,∴90EOC DOF ∠=∠=︒,ED EC =,FD FC =,在EDF 和ECF △中,ED EC FD FC EF EF =⎧⎪=⎨⎪=⎩,∴()EDF ECF SSS ≅ ,∴12∠=∠,∵90ACB ∠=︒,90EOC ∠=︒,∴233490∠+∠=∠+∠=︒,∴421∠=∠=∠,在OCE △和OFD △中,9014EOC DOF ∠=∠=︒⎧⎨∠=∠⎩,∴OCE OFD .(2)解:如图,延长FD 至G ,使DG DF =,连接AG ,EG .则ED 垂直平分FG ,【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DAB ,∠ADC=∠ACB=90°,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C 2=AB•AD ;(2)求证:CE ∥AD ;(3)若AD=4,AB=6,求的值.=.∴AF4【变式2】如图,在△ABC中,(1)求作:∠BAD=∠C,AD交BC于D.(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条件下,求证:AB2=BD•BC.【点拨】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中,过点C作CD//AB,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4.如图,在ABC交AB于点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2若GB3=,BC6=,3BF=,求AB的长.2【变式1】已知:如图6,菱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BE⊥DC,垂足为E,交AC于点F.求证:(1)△ABF∽△BED;(2)求证:AC BD BE DE=.【变式2】如图,已知▱ABCD.(1)用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取一点E,使AB=AE,连结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前提下,求证:AE=CD;∠EAD=∠D;(3)若点E为BC的中点,连接BD,交AE于F,直接写出EF:FA的值.【答案】(1)见分析(2)证明见分析(3)1:2分析:(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该圆与BC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E;(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可得AD∥B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EB=∠EA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EB,即可得证;(3)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BEF∽△AFD即可求得EF∶FA的值.解:(1)如图所示:;(2)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EB=∠EAD,∵AE=AB,∴∠ABE=∠AEB,∴∠B=∠EAD,∵∠B=∠D,∴∠DAE=∠D;(3)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BEF ∽△AFD ,∴=,∵E 为BC 的中点,∴BE=BC=AD ,∴EF :FA=1:2.【点拨】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关键.5.如图,在ABC 中,点D 、点E 分别在AC 、AB 上,点P 是BD 上的一点,联结EP 并延长交AC 于点F ,且A EPB ECB ∠=∠=∠.(1)求证:BE BA BP BD ⋅=⋅;(2)若90ACB ∠=︒,求证:CP BD ⊥.【变式1】已知ADE C ∠=∠,AG 平分BAC ∠交DE 于F ,交BC 于G .(1)求证:ADF ∽ACG ;(2)连接DG ,若DG AC ∥,25AF AG =,6AD =,求CE 的长度.【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上的定理并熟练的运用.【变式2】如图,∠A=∠C=∠EDF,CF=4,CD=AD=6;(1)求AE的长.(2)求证:△ADE∽△DFE.【点拨】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相似三角形拓展与提升6.已知△ABC中,∠ACB=90°,AC=BC=4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如图①,若PQ⊥BC,求t的值;(2)如图②,将△PQC沿BC翻折至△P′QC,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QPCP′为菱形?【点拨】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已知,点E 、F 、G 、H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CD 、AD 上.(1)如图1,当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时,求证:AE AH AB +=;(2)如图2,已知AE AH =,CF CG =,当AE 、CF 的大小有_________关系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3)如图3,AE DG =,EG 、FH 相交于点O ,:4:5OE OF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6,FH 长为20,当OEH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判断四边形EFGH 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见分析(2)AE CF =(3)平行四边形,证明见分析【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BEF AHE ∠=∠,根据角角边证明AEH BFE △≌△.(2)当AE CF =,证得AEH FCG △≌△,E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EF =∠EFG =90°,即可证得四边形EFGH 是矩形.(3)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得AEGD 为平行四边形,过点H 作HM BC ⊥,垂足为点M ,交EG 于点N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设4OE x =,5OF x =,HN h =,则可表示出HN ,从而把△OEH 的面积用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根据二次函数求出最大值,则可得OE =OG ,OF =OH ,即可证得平行四边形.解:(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90A B ∠=∠=︒,∴90AEH AHE ∠+∠=°.∵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EH EF =,90HEF ∠=︒,∴90AEH BEF ∠+∠=︒,∴BEF AHE ∠=∠.在AEH △和BFE △中,∵90A B ∠=∠=︒,AHE BEF ∠=∠,EH FE =,∴AEH BFE △≌△.∴AH BE =.∴AE AH AE BE AB +=+=;(2)AE CF =;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90A B ∠=∠=︒,AB =BC =AD =CD ,∵AE =AH ,CF =CG ,AE =CF ,∴AH =CG ,∴AEH FCG △≌△,∴EH =FG .∵AE =CF ,∴AB -AE =BC -CF ,即BE =BF ,∴E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 =∠BFE =45°,∵AE =AH ,CF =CG ,∴∠AEH =∠CFG =45°,∴∠HEF =∠EFG =90°,∴EH ∥FG ,∴四边形EFGH 是矩形.(3)∵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CD ∥.【点拨】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有一定的综合性,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这些知识并灵活运用.【变式2】已知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正方形AFEG与正方形ABCD有公共点A.(1)如图1,当点G 在AD 上,F 在AB(2)将正方形AFEG 绕A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0αα︒<<︒,如图2,求:CE DG 的值为多少;(3)AB =AG AD =,将正方形AFEG 绕A 逆时针方向旋转(0360)αα︒<<︒,当C ,G ,E 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DG 的长度.正方形AFEG 绕A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DAG CAE∴∠=∠12AG AD AE AC == GAD EAC ∴ ∽ 82AB =,22AG =82AD AB ∴==,AG =,,G E C 三点共线,Rt AGC △中,GC AC =由(2)知△ADG∽△【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位似7.如图,在6×8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⑴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使△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2⑵连接⑴中的AA′,求四边形AA′C′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画法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位似比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一】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1,1),C(5,2).(1)以点B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内画出△ABC的位似△A1BC1,使得△A1BC1与△ABC的位似比为2;(2)直接写出点A1的坐标和△A1BC1的面积.(2)如图所示1A :()3,7;11Δ116846222A BC S =⨯-⨯⨯-⨯【点拨】此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和三角形面积求法,【变式二】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3A ,()2,1B ,()5,2C (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按相似比2:1放大,得到对应A B C '''V .(1)请在第一象限内画出A B C '''V ;(2)若以点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D 的坐标.【答案】(1)见分析(2)()14,4D ;()26,0D ;()32,2D -【分析】(1)根据点O 为位似中心,()1,3A ,()2,1B ,()5,2C ,把ABC 按相似比2:1放大,得到对应A B C '''V ,求出点'A ,'B ,'C 的坐标,在网格中描点顺次连线即得;C(2)设D(x,y),∵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综上,()14,4D ;()26,0D ;()32,2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位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画法,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和线段中点坐标公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课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课件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3.[2020 山东潍坊,7,3 分]如图,点 E 是▱ABCD 的边 AD 上的一点,且DAEE=12,连接 BE 并延长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F,若 DE=3,DF=4,则▱ABCD 的周长为( )
A.21 C.34
B.28 D.42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解析:∵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F,AB=CD, ∴△ABE∽△DFE, ∴DAEE=FADB=12, ∵DE=3,DF=4, ∴AE=6,AB=8, ∴AD=AE+DE=6+3=9, ∴▱ABCD 的周长为(8+9)×2=34. 故选 C.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1.[2020 山西,5,3 分]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最早提出 了命题的证明.泰勒斯曾通过测量同一时刻标杆的影长,标杆的高度,金字塔的影长,推 算出金字塔的高度.这种测量原理,就是我们所学的( )
A.图形的平移 C.图形的轴对称
B.图形的旋转 D.图形的相似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8.[2017 四川泸州,11,4 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点 E 是边 BC 的中点,AE⊥BD, 垂足为 F,则 tan∠BDE 的值是( )
2 A. 4
1 C.3
1 B.4
2 D. 3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解析:由 AD∥BC,可得△ADF∽△E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DB=AEFF=DBFF,
∴△AEF∽△DCF,∴CEFF=DAEC. 在△BCD 中,过点 D 作 DG⊥BC 于点 G,如图,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7.[2017 山东枣庄,6,3 分]如图,△ABC 中,∠A=78°,AB=4,AC=6,将△ABC 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

《图形的位似》与图形的相似

《图形的位似》与图形的相似
详细描述
如果两个图形中对应顶点连线所 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则这两个图 形位似。
依据边判定位似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对应边的长度和夹 角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位似。
详细描述
如果两个图形中对应边长相等,且对 应边之间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图形 位似。
依据角度判定位似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位似。
确定相似关系
在几何作图中,位似关系可以帮助确 定两个图形是否相似,从而判断它们 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放大或缩小图形
利用位似关系,可以将一个图形按照 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这在建筑设计 、机械制造等领域非常有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测量和计算
在土地测量、建筑规划等领域, 位似图形可用于计算实际物体的 尺寸和比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当一个位似图形进行反射时,即关于一条直线进行对称, 其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反射后,对称轴一侧的图形会出 现在对称轴另一侧的位置上,这种反射性质也是位似图形 的一个重要特性。
位似图形的平移性质
位似图形在平移时,其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平移。
当一个位似图形在平面上进行平移时,其形状和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整体位 置沿着某一方向发生了平移。这种平移性质也是位似图形的一个重要特性,使得 位似图形在几何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理论作用
位似和相似的概念是几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理解 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以及解决几何问题。
03
实际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位似和相似的概念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
、机械制造、测量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利用位似和相似的概念来处理和
分析图形数据。
05
位似图形的特殊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1.比例线段
(1)比例线段:已知四条线段a ,b ,c ,d ,若a b =c
d 或a∶b =c ∶d ,那么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b ,c 叫做比例内项;若有a b =b
c ,则b 叫做a ,c 的比例中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定理 ①a b =c
d ⇒ad =bc ; ②a b =c d ⇒a±b b =c±d d
; ③a b =c d =…=m n (b +d +…+n≠0)⇒a +c +…+m b +d +…+n =a b .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④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⑤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⑥直角三角形中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与原三角形相似. 5.射影定理
如图,△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有下列结论.
(1)AC 2
=AD·AB; (2)BC 2
=BD·AB; (3)CD 2
=AD·BD; (4)AC 2
∶BC 2
=AD∶BD; (5)AB·CD=AC·BC .
6.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①将实际问题所求线段长放在三角形中;
②根据已知条件找出一对可能相似的三角形;
③证明所找两三角形相似;
④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相应的量;并求解.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求物体的高度,利用影子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即身高影长
=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影长
.
7.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1)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多边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图形的位似
(1)概念: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这样的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比等于k或-k.
(4)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其步骤为:①确定位似中心;②确定原图形中各顶点关于位似中心的对应点;③依次连接各对应点描出新图形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例题1】(2019湖南常德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图中所有三角形均相似,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ABC的面积为42,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是()
A.20 B.22 C.24 D.26
归纳:1.在三角形问题中计算线段的长度时,若题中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或给出的边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则考虑证明三角形相似,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关于所求边的比例式求解.2.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五种基本思路:(1)若已知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2)若已知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或再找该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3)若已知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 (4)若已知一对直角,可考虑再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5)若已知等腰三角形,可找顶角相等,或找一对底角相等,或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考点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题2】在正方形ABCD中,AB=4,点P,Q分别在直线CB与射线DC上(点P不与点C,点B重合),且保持∠APQ=90°,CQ=1,求线段BP的长.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例题3】(2017·河北模拟)修建某高速公路,需要通过一座山,指挥部决定从E,D两点开挖一个涵洞.工程师从地面选取三个点A,B,C,且A,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C,E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已知AB =27米,AD=500米,AC=15米,AE=900米,且测得BC=22.5米.
(1)求DE的长;
(2)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都具备打通能力,且质量相当,指挥部派出相关人员分别到这两个工程队了解情况,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甲工程队打通这个涵洞比乙工程队打通这个涵洞多用25天;
信息二:乙工程队每天开挖的米数是甲工程队每天开挖的米数的1.5倍;
信息三:甲工程队每天需要收费3 500元,乙工程队每天需要收费4 000元.
若仅从费用角度考虑问题,试判断选用甲、乙哪个工程队比较合算.
一、选择题:
1. (2018•玉林)两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3,则其面积之比是()
A.:B.2:3 C.4:9 D.8:27
2. (2018•临沂)如图.利用标杆BE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标杆BE高1.2m,测得AB=1.6m.BC=12.4m.则建筑物CD的高是()
A.9.3m B.10.5m C.12.4m D.14m
3. (2019,四川巴中,4分)如图▱ABCD,F为BC中点,延长AD至E,使DE:AD=1:3,连结EF交DC于点G,则S△DEG:S△CFG=()
A.2:3 B.3:2 C.9:4 D.4:9
4. (2019▪贵州毕节▪3分)如图,在一块斜边长30cm的直角三角形木板(Rt△ACB)上截取一个正方形CDEF,点D在边BC上,点E在斜边AB上,点F在边AC上,若AF:AC=1:3,则这块木板截取正方形CDEF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A.100cm2B.150cm2C.170cm2D.200cm2
5. (2018•泸州)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边AD,CD上,AF,BE相交于点G,若AE=3ED,DF=CF,则的值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6.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
7. (2019•山东省滨州市•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4,0),O(0,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这个三角形缩小为原来的,得到△CDO,则点A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
8. (2018•江西)如图,在△ABC中,AB=8,BC=4,CA=6,CD∥AB,BD是∠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E,则AE的长为.
9. (2018•遵义)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AB=5,BC=10,连接AC、BD,以BD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E.若DE=3,则AD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0. (2018·江西)如图,在△ABC中,AB=8,BC=4,CA=6,CD∥AB,BD是∠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E,求AE的长.
11. (2019湖北荆门)(10分)如图,为了测量一栋楼的高度OE,小明同学先在操场上A处放一面镜子,向后退到B处,恰好在镜子中看到楼的顶部E;再将镜子放到C处,然后后退到D处,恰好再次在镜子中看到楼的顶部E(O,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AC=2m,BD=2.1m,如果小明眼睛距地面髙度BF,DG 为1.6m,试确定楼的高度OE.
12. (2018·福建)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线段AD由线段A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EFG由△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且直线EF过点D.
(1)求∠BDF的大小;
(2)求CG 的长.
13.△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以D 为顶点作∠MDN =∠B.
(1)如图1,当射线DN 经过点A 时,DM 交边AC 于点E ,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 ,DN 分别交线段AC ,AB 于点E ,F(点E 与点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2中,若AB =AC =10,BC =12,当S △DEF =1
4S △ABC 时,求线段EF 的长.
14. (2019•湖南常德•10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作CM⊥AB 交AB 于点M ,BN⊥AC 交AC 于点N . (1)在图1中,求证:△BMC≌△CNB;
(2)在图2中的线段CB 上取一动点P ,过P 作PE∥AB 交CM 于点E ,作PF∥AC 交BN 于点F ,求证:PE+PF =BM ;
(3)在图3中动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类似(2)过P 作PE∥AB 交CM 的延长线于点E ,作PF∥AC 交NB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M•PF+OM•BN=AM•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