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复习诗词鉴赏(一)——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复习诗词鉴赏(一)——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九年级诗词鉴赏复习(一)-----山水田园诗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知识2.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答题方法。

教学流程:一.山水田园诗的知识方法指导:拿起笔自学有关山水田园诗的知识,把你认为不明白的或难理解的勾画出来。

(1)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梧桐:凄苦。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牡丹:富贵美好。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2)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典型例题方法指导: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新凉徐玑①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②田畴:田地,田野。

7.这首诗从体裁上是,从题材上是,本诗写的季节是(3分)8.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作简要分析(3分)9.“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7.本诗的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与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杜牧和(3分)8.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4分)9.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2分)三.平行性练习方法指导:结合典型例题中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下面的试题,做完教给老师。

《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5山川田园诗四首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这道理好懂。

但是目前,人们都想十个指头按跳蚤。

当上小官又想当大官,一边读学位,一边又考着职称,舍不得名望,又放不下金钱,丢不下妻子,又不隔离情人;看着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试,听闻人家炒股发达,也要去买。

欲念太多,必心气烦躁,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伸手,就按住十个跳蚤。

十个指头都用上,跳蚤却跑了。

微感言: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

——《易·乾》赏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当以它为楷模,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暂停。

先人察看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常常有自己的领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行:运行,运行。

健:强健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赏读:他人送我个桃子,我报恩他个李子。

对方给我多大利处,我也应当以相应的利处回报他。

人与人之间要礼尚来往。

投:扔掷,在这里是赠予的意思。

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赏读:羊跑了再修理羊圈,还不算晚。

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实时挽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汲取教训,不采纳挽救举措。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赏读:平易、和善、严肃、节约、谦虚。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听获取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取的。

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行和态度。

一、作者视窗《宿建德江》孟浩然(689-740),今湖北襄樊人。

一世大多数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牟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遨游。

暮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作品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首。

《终南望余雪》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宦途失落,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好。

作品有《全唐诗》编诗一卷。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约706-约762),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山水田园诗鉴赏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常见意象、意境及其常用表现手法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3、结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方法把握【学习难点】主旨理解【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学案【知识回顾】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学生版2015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学生版201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导学案主备人:闫红英审核: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常见意象、意境及其常用表现手法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3、结合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把握鉴赏田园诗的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思想感情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情感内容1、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六、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①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第一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表达的情感内容】1、描绘自然风光的宁静悠闲等特点,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以及轻松喜悦的心情;淡远超逸的心境;胸襟开阔,豪放旷达等品质;伤春悲秋的感叹。

山水写景诗、伤春悲秋诗“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向往闲适恬淡(自由随意、悠闲逸致)的田园生活(归隐生活);向往人们之间朴素的情感(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现实中遭遇挫折(贬谪)后,把田园当成是心灵的港湾。

①放下: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寄托着他们决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乐观旷达的情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山水田园诗导学

山水田园诗导学
此诗从形态、声 音的 角度对江畔 春景进行了非常 细微的刻画,辅 之以数量词、叠 词、拟声词色彩 浓丽,声音喧闹, 渲染出春意闹的 情趣。
侧面描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 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为鲜明突出。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 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 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 却不见一个雪字。
1、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 阔。秋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 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 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 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 晚归图。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通过追怀古代的贤 人伯夷和叔齐,认为只有他们是和“我”同类的。 表达了诗人带着不满于社会黑暗,不愿意堕 身委服于现实名利之心退隐山林,然世人无有同 自已志同道合的,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苦闷 惆怅之情。
实战演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 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 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 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 物的画面,色彩艳丽,还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 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第三句 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 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 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 静,动静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表达的情感内容】1、描绘自然风光的宁静悠闲等特点,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以及轻松喜悦的心情;淡远超逸的心境;胸襟开阔,豪放旷达等品质;伤春悲秋的感叹。

山水写景诗、伤春悲秋诗“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向往闲适恬淡(自由随意、悠闲逸致)的田园生活(归隐生活);向往人们之间朴素的情感(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现实中遭遇挫折(贬谪)后,把田园当成是心灵的港湾。

①放下: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寄托着他们决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乐观旷达的情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②放不下:身处田园是为了寻求安慰,却内心不平静,无法排解知音难觅,孤独无聊,抒发怀才不遇、心怀天下的苦闷。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常见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特别是山水写景诗,表现景色宁静的特点。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白描,多用于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衬托(情与景的关系)正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喜悦乐观的情感,清冷寂静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反衬:色彩艳丽充满生机的景色——孤独无聊的情感,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题型:意境(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景物特点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写景技巧】景物的特点: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画面色彩入手分析。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⒊从作者描写景物的动态和静态入手分析。

重要诗人:王维、陶渊明、杜甫陆游(内容)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1)答: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答:拟人。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

(2分)(2)第三、四句虚写风吹船停的情景,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7.(1)“不系船”(因为后三句的意思都从三个字生出。

第二句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船靠江村,夜深人倦,正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第三、四句交代了“不系船”却能安然睡觉的原因。

)(2)①妙在可以让我们见出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②妙在可以让我们品味到钓者悠闲生活的情趣。

③妙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随性顺意的态度。

④妙在使诗意在一、二句基础上进一层,笔法更显曲折,诗意更耐人寻味。

(答出两点即可)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1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

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2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

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

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古代农村祭祀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

本诗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景象?诗歌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即借助具体鲜明的形象(人、物、景、事等)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本诗展示了古代春社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农村生活富足、民风淳厚、欢乐祥和的景象。

(2)赏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本诗写社日,不正面着笔而侧面烘托:粮丰畜旺,民富节兴。

尤其是通过“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现村民节日的欢乐,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令人回味不已。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参考答案】12.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