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赏析【部编版八上】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课外古诗词诵读——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龟虽寿/曹操3、赠从弟(其二)/刘桢4、梁甫行/曹植1、《庭中有奇树》【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背景】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 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 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 的栖身之地。
白话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 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 翔。
7.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庭中有奇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庭中有奇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背景】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中考在线
2. 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C)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同时欣欣 向荣的奇树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 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 三、四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 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两句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美丽,那样芬芳,无奈相隔的路 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 着实令人惋惜。 D. 七、八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 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 整首诗围绕着“庭中有奇树”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 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作者借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拨
经历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诗歌赏析
诗
歌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风
鉴 赏
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接着以冰霜
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
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
【点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为千古名句, 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 气概,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赠从弟(其二)
释
亭亭①山上松,瑟瑟②谷中风。
风声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④,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诗歌理解
【注释】 1.亭亭:挺拔的样子。 2.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3.一何:多么。 4.惨凄:凛冽,严酷。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课件

比兴手法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 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诗歌赏析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骥) :骏马,好马。
比兴手法 (枥):马槽。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的辞。将年迈自己比作衰老的骏马 ,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诗歌赏析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折花)
颔联承上启下,承接第一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是对花的赞美,因为花之美,思妇才想要折下来送给思念的人; 连接下一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则让人想见思妇的 神态。
此句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诗歌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 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 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810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答案】B 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
”;C“说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24.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参考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1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共2分)。
2019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

11.(3分)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 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 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 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12.(3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 取精神和统一天下的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概!
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 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 •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
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 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有终结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变为土灰。 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能 够奔驰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 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 上天决定的;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 可以益寿延年。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诗来抒发 我的情感。
(3)、《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 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 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 朝梁代 的 《文选》。(2分)
南朝 萧统
(4)在古代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夫妻真挚 的相思之情的,要么是远行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 要么是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从 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应属于_______。 (5)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 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 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
(7)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 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3分)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长着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
攀引枝条摘下树上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的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理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考题】1、描绘诗中“奇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绿叶繁茂,花朵馨香。
2.这首诗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感情?①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美好。
绿叶繁茂、花朵馨香的奇树,象征着女主人公情感的浓烈美好。
②抒发了女主人公因思念夫君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寄而思念的画面。
4.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结尾两句作者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二、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志向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
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课后拓展
仿照此诗的格式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
诗词解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佳美、珍贵的树。
花。 繁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引枝条。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充满。
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诗词翻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 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 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
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
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
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 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 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 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 法解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面和思 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 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 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 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庭中有奇树
R·八年级上册
相关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 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 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 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 诗达到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