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阅读及答案解析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 [1] ?齐鲁青未了 [2] 。
造化钟神秀 [3] ,阴阳割昏晓 [4]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5]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注释】[1]岱宗:泰山别称。
岱:始也;宗:长也。
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在今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
夫(fú):指代词,即实指岱宗而言。
[2]齐鲁:周代两大诸侯国名,并在今山东境内。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望岳》原文及翻译赏析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2 分)(1)我选:(2)赏析:2在诗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泰山之高的?请联合详细诗句简要同答。
(4 分)3名句恒长远,千古永流传。
请说说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案:1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巨大非常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照激烈,突出了泰山铺天盖地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单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概,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登攀绝顶,俯视全部的壮心随和概。
(意思靠近即可) (2分)答案:一是“齐鲁青未了”,写眺望泰山葱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衬托泰山参天矗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生,铺天盖地,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宏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突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答出此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3答案: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登攀泰山极顶的誓词,也是诗人要登攀人生巅峰的誓词。
(或“这句富裕真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俯视全部的壮心随和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第1页/共2页昂向上、极取、勇于登攀、俯全部⋯⋯”若从句字面含去理解也可。
2 分)第2页/共2页。
杜甫《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参考示例:
( 1)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巍峨
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
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而山北一面不见天日,
阴翳如黄昏。
( 2)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出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这首诗我感悟到:
只有努力达到人生每阶段的高点,才能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
拥有非凡的心胸与气魄,而且,只要胸怀大志,勇于攀登,就一定
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
结合诗作谈谈你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 (2 分)
答:
( 3)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借山川景物抒写胸怀壮志,或者表达
人生哲理,很多经典诗作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摧人奋进,如李白
在《行路难》中的“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再比如王
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②
,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除
此以外,相关诗句还有“ ③ ”(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7 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 诗中的“ 岳”指五岳之首——东岳泰山,请你发挥想象,
从划线句中任选两句,描绘出诗中作者所望到的景的作品,很有格调,令人百读不厌,请
部编版初中语文-《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2分) (1)我选:(2)赏析: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案:1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2分)答案: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3答案: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分)小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
(任选一句)(A)阴阳割昏晓。
(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参考答案】:(1)《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己。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问题】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及解析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及解析杜甫《望岳》阅读答案及解析在各领域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望岳》阅读答案及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及解析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钟、割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望岳(阅读理解及答案)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赏读并完成题目。
(1)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的深刻人生哲理。
10.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造化钟神秀。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2)阴阳割昏晓。
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11.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望岳》阅读及答案解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
到俯视
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
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钟、割
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8、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 ,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