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游泳池水处理规程(6)
游泳池水质处理操作规程

游泳池水质处理操作规程1. 引言游泳池是供人们进行游泳、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场所,保持游泳池水质清洁和安全对于用户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合理、科学地管理游泳池水质,本文档旨在说明游泳池水质处理的操作规程。
2. 安全措施在进行游泳池水质处理前,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措施: - 确保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 掌握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合理的救护和处理。
- 确保使用的化学药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3. 水质检测3.1 定期检测 - 游泳池水质应定期进行测量和检测,以确保水质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 检测项目包括余氯、PH值、浑浊度等指标,以及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浓度。
3.2 检测频率 - 游泳池水质检测应至少每天进行一次。
- 对于规模较大的游泳池,每小时应进行一次检测。
4. 调整水质4.1 余氯调节 - 根据检测结果,使用含氯消毒剂调整余氯浓度。
一般情况下,保持游泳池水质的余氯浓度在0.3-0.5mg/L之间。
4.2 PH值调节 - 根据检测结果,使用PH调节剂调整游泳池水质的PH值。
一般情况下,PH值应保持在7.2-7.6之间,以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4.3 浑浊度处理 - 使用适当的过滤设备清除游泳池水中的浑浊物质。
- 确保过滤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清洁和更换过滤材料。
5. 预防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5.1 抗菌消毒 - 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灭池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 根据游泳池的使用频率和水的污染程度,确定适当的消毒频率。
5.2 藻类控制 - 使用合适的草酸铜等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游泳池水中的藻类生长。
- 定期清理游泳池内壁和底部的藻类。
5.3 有害物质去除 - 使用合适的水质处理药剂去除游泳池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 定期更换药剂和进行必要的水质净化操作。
6. 操作记录和管理6.1 记录水质测试结果 - 对每次水质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项目和检测数值等。
泳池水处理方案

泳池水处理方案咱要是想让泳池的水干净又清爽,那可得好好规划一下处理方案呢。
一、初步清理。
1. 捞杂物。
咱得先把泳池表面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脏东西弄走呀,就像什么树叶啦、头发啦,还有那些不知道为啥就出现在池子里的小垃圾。
拿个长柄的捞网,就像渔夫捞鱼一样,在池子里慢悠悠地划拉,把这些浮在水上的杂物都捞干净。
这就好比给泳池先洗个脸,把表面的脏东西擦去。
2. 吸尘。
光捞表面可不够,池底也有不少灰尘和小颗粒呢。
这时候就得用上泳池专用的吸尘器啦。
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清洁工,沿着池底的每个角落慢慢走,把那些沉淀在下面的脏东西都吸走。
这一步做完,泳池看起来就已经干净不少啦。
二、水质调节。
1. 测酸碱度(pH值)这个pH值可重要啦,就像人的身体需要平衡一样,泳池的水也得酸碱度合适。
拿个pH测试盒或者pH测试仪,就像医生给人量体温一样,测一测泳池水的pH值。
如果pH值太低,水就会偏酸,可能会刺激人的眼睛和皮肤;要是pH值太高呢,水就偏碱,也会让水变得浑浊,还影响消毒效果。
一般来说,泳池水的pH值在7.2 7.8之间就挺合适的。
如果不合适,咱就得加东西来调节。
2. 调节酸碱度。
要是pH值低了,就加点苏打粉(碳酸钠),就像给泳池水吃点小药丸让它变得健康一点。
如果pH值高了,就可以用稀盐酸来调节。
不过加这些东西的时候可得小心哦,就像做菜放盐一样,一点点加,边加边测,直到pH值达到合适的范围。
3. 消毒。
消毒就像给泳池水请了个保镖,把那些有害的细菌和微生物都赶走。
常见的消毒剂就是氯啦,有液氯、片氯或者三氯异氰尿酸这些。
按照泳池的水量,算出需要加多少消毒剂,然后均匀地撒在泳池里。
不过可别加太多啦,太多氯会让水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就像在游泳池里闻到了漂白水味儿,那可不好受。
而且氯加多了对人的皮肤和头发也不好呢。
三、循环过滤。
1. 过滤系统。
泳池得有个好的过滤系统,就像人的肾脏一样,把水里的脏东西过滤掉。
砂缸过滤器就很不错,水从砂缸里过一遍,那些小颗粒就被沙子挡住了。
泳池水处理设备操作规程

泳池水处理设备操作规程一、设备运行操作流程1.检查水处理设备所有阀门,确保泳池水位和水箱水位在正常位置。
2.确认过滤机缸上的旋转手柄调到“正常过滤”位。
3.打开泳池补水阀门,给游泳池注水,差5至10厘米注满即可。
4.由于水锤作用,水泵启动时必须先打开水泵进水口阀门,启动水泵按钮,缓缓打开水泵出水口阀门,设备开始运转(循环泵三台,开二备一)。
5.设备运转时保证清水箱水位距罐沿5至10厘米。
6.逐台开启循环泵,如设备全天处于开启状态,水泵需间断使用。
7.臭氧设备操作顺序(先开泳池开关再开臭氧开关、先关臭氧开关再关泳池开关)。
8.臭氧系统开机步骤如下:(1)先打开泳池电箱的臭氧总电源。
(2)打开臭氧发生器设备后面的冷却水阀门,直到有水排出后。
(3)打开臭氧发生器设备上的电源开关、再开气源开关。
(4)等1分钟左右,先开启混合系统设备里的阀门。
再开启臭氧发生器设备上的臭氧开关。
9.臭氧系统关机步骤如下:(1)先关闭臭氧发生器设备上的臭氧开关。
(2)等1分钟左右,再关闭混合系统设备里的阀门。
(3)关闭臭氧发生器设备上的气源、再关电源。
(4)关闭臭氧发生器设备后面的冷却水阀门,确定无水排出。
(5)最后关闭泳池电箱的臭氧总电源。
10.设备停止时,先关闭水泵出水管阀门,再关闭水泵相应电源开关按钮。
二、设备运行管理1.设备启动后,经常观察过滤机虹吸管水位高度。
2.水位接近虹吸管堰口时应注意观察自动反冲洗情况是否正常。
3.当虹吸管辅助系统长时间跑水,应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检修。
三、水质监测1.每天用仪器测水中PH值,PH值保持在6.8-8.6 (7.2-7.6为最佳)之间;2.每天用仪器测水中余氯,氯含量保持在0.4-0.6之间。
如果低于这个值,通过加消毒剂和碱(或酸)使水保持在上述数值范围之间。
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处理藻类和微生物。
3.加药时只需打开加药泵,调节加药速度即可。
四、加热1.启动换热器,先打开二次换热水管阀门(塑料蝶阀),再开一次换热(热源)阀门。
游泳池水质处理SOP(操作规程)

游泳池水质处理SOP(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游泳池水质保持清洁、安全,提高游泳池使用者的体验。
2.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人员。
3. 责任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人员应按照本操作规程执行相应工作,并负责监测和维护游泳池水质。
4. 操作步骤4.1 检测水质- 定期使用合适的水质测试工具检测游泳池水质。
- 测试项目应包括:pH值、游离氯含量、总氯含量等。
4.2 水质调整- 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水质参数。
- 如pH值偏高,使用适量的酸性调节剂进行调整;如pH值偏低,则使用适量的碱性调节剂。
- 如果游离氯或总氯含量不足,添加适量的氯消毒剂;如果含量过高,则添加适量的抗氯剂。
4.3 清洁过滤器- 定期清洁过滤器,以去除污物和杂质。
- 检查过滤器工作状态,如有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4.4 清洁池壁和池底- 定期清洁游泳池壁和池底,以去除污垢和积聚的污物。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或工具进行清洁,确保清洁效果。
4.5 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处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如发现故障或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
4.6 记录和报告- 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水质检测结果和调整措施。
- 定期向上级报告水质处理情况,并按要求提交相应的报表。
5.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 避免混合不同的化学物质使用,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 在进行化学品投加时,注意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使用。
- 如发生化学品溅入眼睛或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就医处理。
以上为游泳池水质处理SOP(操作规程)的大致内容,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游泳池水质清洁、安全。
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规程制度

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规程制度1. 简介本规程制度旨在确保游泳池水质安全,保护游泳者的健康。
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是游泳池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实施全面、系统的水质处理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透明、无臭味,符合卫生标准,确保游泳池水质安全可靠。
2. 责任与权限2.1 责任•游泳池管理员负责监督游泳池水质处理工作,并负责规划、协调和指导水质处理工作。
•水质处理人员负责执行水质处理方案,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质处理措施。
2.2 权限•游泳池管理员有权对水质处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水质处理人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水质处理措施,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3. 水质处理工作流程3.1 水质监测•按照规定时间间隔对游泳池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测量水温、PH值、余氯含量等指标。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建立相应的监测档案和数据库。
3.2 水质处理措施•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药、调整过滤设备运行参数等。
•确保水质清洁、透明,并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余氯含量。
3.3 水质处理记录•在每次水质处理后,记录处理措施和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
•对记录进行归档,方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4. 水质处理设备和药剂的管理4.1 设备管理•定期对水质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出现故障时,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设备。
4.2 药剂管理•采购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质处理药剂。
•对药剂进行储存和保管,防止受潮、变质等现象。
•记录药剂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所需药剂。
5. 紧急事件应急处置5.1 事故与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设立应急预案,固定应急处置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和行动流程。
•在发生事故或污染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减少对游泳者的影响。
5.2 突发水质问题的应急处置•对于突发的水质问题,如游泳池水变浑浊、有异味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游泳活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维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游泳者,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
小区游泳池日常服务作业规程

小区游泳池日常服务作业规程1. 游泳池清洁:1.1 游泳池每日清洁,每周定期清洁一次。
1.2 游泳池清洁应采用合适的清洁剂,并按照清洁剂说明正确使用。
1.3 游泳池清洁时,应排除游泳池内和周围沉淀、垃圾和松散物,包括底部、侧壁、溢池、污水入口、消毒器和滤料。
1.4 游泳池清洁时,应清除水池中杂物,如漂浮物、叶子、垃圾等。
1.5 游泳池清洁维护时,应注意观察游泳池的状态,并及时发现游泳池异常情况。
2. 游泳池水质管理:2.1 每天至少测量一次游泳池水质,记录测量结果。
2.2 游泳池水质应保持适宜,此包括控制PH值、游泳池余氯、游泳池总氯、游泳池碱度、游泳池钙硬度和游泳池铜和铁含量。
2.3 游泳池水质管理不能使用重金属,如铅、汞等坏的化学性质物质。
2.4 游泳池水质管理时,应注意游泳池的确切使用情况,因为游泳池水体的使用情况将影响水质。
3. 游泳池设备维护:3.1 游泳池设备每日检查,每月维护。
3.2 游泳池设备维护包括泵、滤器、照明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需要注意每个设备的使用、使用频率、维护及修理情况。
3.3 游泳池设备维护时,应注意每个设备的维护频率及维护周期。
3.4 游泳池设备维护时,应注意每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
4. 游泳池安全:4.1 游泳池在开放期间应持续监控游泳池。
4.2 游泳池安全标志应置于游泳池区域。
4.3 游泳池安全应注意塞子的安装、安装位置、护理等细节。
4.4 游泳池区域需要有可以很容易得到的应急设备,如浮力器、绳子、应急电话等。
4.5 游泳池的辐射比较小,但是在采取防控措施时,仍应注意游泳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游泳池服务员:5.1 游泳池服务员应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并取得证书。
5.2 游泳池服务员应掌握游泳池的规程、水质保证、设备运行和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知识。
5.3 游泳池服务员应能够及时地、妥善地应对突发事件。
5.4 游泳池服务员应记录游泳池状态,并定期提交汇报。
6. 游泳池整改:6.1 游泳池出现不合规现象,应及时整改。
小区泳池水质处理作业规程

小区泳池水质处理作业规程小区泳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之一,也是夏季消暑的好去处。
但是,随着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水质处理作业就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区泳池水质处理作业规程,以确保泳池水质安全、清洁、透明。
一、泳池水质检测泳池水质检测应该天天进行,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游泳池水温度、PH值、游泳池水中自由氯和结合氯的含量、游泳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游泳池水中总碱度和钙硬度的含量等。
检测记录应当记入泳池日志,由专门负责的操作员密切关注,准确记录。
二、水质分析根据实际检测情况,针对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管理措施。
例如,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应调整添加化学药物;如果游泳池水中氯的含量不足,则应添加漂白粉;如果溶解氧过低,则应对泳池水进行加氧处理等。
三、水质处理1. 滤池处理泳池在每天的使用后,应该对泳池的过滤系统进行处理和清洁,保证池水和管道的清洁、干燥。
滤池处理应在泳池未开放或者泳池清洁期间进行。
泳池过滤系统的清洁应包括:排水、清洗、进水等。
应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除去滤材表面附着的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清洗时间原则上需30至40分钟,在进行清洗的同时保证底池水面保持一定水位。
2. 化学药品处理泳池水体需要添加一定的消毒剂和水质调节药品。
泳池支管中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是氯,通过加入氯可以排除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水质安全。
为了提高水体舒适度,泳池里还可以加入水质调节剂,如PH调节剂、钙硬度调节剂等。
四、水质维护泳池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进行维护。
包括定期清理泳池污垢和浮游物,及时更换滤芯和使用的化学药品,及时排池、清洗池底和换水等。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泳池水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 运行滤池时间要足够,不得因缩短时间而减少滤池效率。
2. 采用化学药品处理时,要控制投药量,以防水体中化学物质含量过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对泳池日志的记录要求严格把关,对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和处理。
小区游泳池管理细则规程

小区游泳池管理细则规程一、引言小区游泳池是小区业主的重要休闲娱乐场所,为了保障业主的安全和健康,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制订了本管理细则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小区内游泳池的管理。
二、游泳池的使用1、游泳池开放时间为每日9:00-21:00,每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业主和家属在游泳前需在游泳池边处进行安全宣传。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员,应注意携带救生设备或由有游泳能力的人陪伴。
3、着装要求:男性应穿泳裤,女性应穿泳衣。
禁止穿着有硬边的衣物、裤子等进入游泳池。
禁止穿着鞋、拖鞋进入游泳池,应裸脚进入游泳池区域。
4、游泳池内禁止使用玩具、食品、饮料等物品,禁止吸烟、吸毒等行为。
5、禁止有传染病等有害健康的人员进入游泳池,如感冒、腹泻等。
6、使用泳池前需先冲淋浴并进行体温测量,体温超过37.3℃者禁止入内。
三、游泳池的管理1、游泳池区域周边和浴室区域应保持干净卫生,每天定时清洗消毒。
2、在游泳池周围设置安全防护栏,栏杆应保持完好无损,门禁控制管理,防止非业主人员入内。
3、游泳池水质监测:每日安排专人对游泳池进行水质监控,不合格的水会及时更换,并修复池内过滤器系统,保证水质卫生。
4、游泳池保洁:定期要对游泳池进行深度清洁,清除游泳池底部泥沙等杂质。
四、安全措施1、游泳池内应配备救生员,并且应定期进行技能培训,能够操作救生设备进行紧急抢救。
2、在池边放置救生设备,并标注救生设备的位置,方便业主进行使用。
3、即使已经会游泳的业主,也应该在水中保持警觉,防止发生过度用力、猛跳、打闹等不安全行为。
五、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1、如发现游泳前未听取安全宣传、未冲淋浴进入游泳池或未穿着泳装进入游泳池等违规行为,防卫人员应当予以劝阻并告知禁止使用游泳池。
2、如发现超时、吸烟、喝酒等违规行为,防卫人员应当予以制止,并视具体情况进行纪录、通报业委会并进行警告处理。
3、如发现挑衅、侮辱、打闹等不良行为的业主,防卫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物业管理部门,视具体情况予以警告、封禁、终止小区专有部分使用权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游泳池水处理规程(6)小区游泳池水处理规程(6)1、为什么游泳池的水要进行净化?游泳池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自来水管道输送过程中,受到管道的污染,另外,我公司各会所的泳池是露天的,每天有大量的泳客下水游泳,人的皮肤会给水中带来许多的细菌和病毒,再加之空气中的尘埃也容易落入游泳池中,因此游泳池的水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才能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
国家对游泳池制定有质量标准(见表),游泳池只有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标准。
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1987.4.1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项目内容标准1室内游泳池池水温度22~26℃,儿童池24~29℃2PH值6.5~8.53混浊度不大于5度或在两端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第4、第5泳道线(25m×50m泳池)4耗氧量mg/l不超过65尿素mg/l不超过2.56余氯mg/l游离态余氯0.3~0.5,化合性余氯1.0以上7细菌总数, 个/ml不超过10008总大肠杆菌, 个/ml不超过189有毒物质参照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实行2、游泳池水净化处理采用那些方法?游泳池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步骤:混凝澄清吸池消毒循环过滤混凝:利用铝盐、铁盐、高分子等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通过絮凝和桥梁作用生成大颗粒沉淀物,然后通过吸污过滤予以除去。
澄清:通过混凝剂作用形成的大颗粒在游泳池内静止分离,沉淀物沉在池底,上层得到澄清水。
吸池:通过专用的游泳池吸污机,将沉在游泳池池底的沉淀物除去。
消毒: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等。
循环过滤:将处理过的水,通过泵流经装有石英沙、活性碳或其他特殊过滤材料的装置,截留水中残留杂物,使水质进一步净化。
一般对泳池的水处理及施药方法为:1)制止与防止青苔生长投放硫酸铜,用量每1000m3水2~3Kg,每月投放1~2次(或发现小虫或青苔时使用)。
硫酸铜也称明矾,属杀藻药,为蓝色不对称三斜晶系结晶或粉末、易融与水,可杀、抗微生物生长,可使池水调节为海水样蓝色。
投放硫酸铜2小时以后,进行以下操作:2)调节PH值(酸碱度),PH值调节药有两种:碳酸钠(苏打),白色粉末或细粒,易溶于水,呈碱性,PH值偏低时使用此药,PH值约升高1度,1m3水15g。
盐酸,强酸性,在PH值达到8.2以上时,可按每1000m3投放5~10Kg。
当池水的PH值在7.5.~8.0时即为合适.3)杀菌、消毒(见详细介绍)。
4)沉淀使用聚合氯化铝(PAC)按1000m35~10Kg的剂量投放。
投放后开放循环系统半小时,使水中出现雪花状后,,静止6~8小时,在进行吸尘。
5)吸尘以上程序完成后,进行吸尘。
6)注意:在进行1-3步骤时,应打开循环系统,使药剂均匀地分散于水中,若没有循环系统,应想方设法使其均匀。
3、什么是混凝、混凝过程和混凝处理?水中的微粒大多都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相斥,它们很难粘合起来成为较大的颗粒,只有向水中投入大量带有正电荷的混凝剂使得胶体之间相互聚结,这个过程叫凝聚。
向水中投入具有线性结构的混凝物(如聚合氯化铝),线的一段拉着一个胶体颗粒,另一个胶体颗粒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微粒之间起着粘结架桥的作用,使得颗粒逐步变大,变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
凝聚与絮凝合称为混凝。
所谓混凝过程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投放药剂,进行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其它胶体物质产生凝聚与絮凝的这一综合过程。
混凝处理是指在水中加入药剂后,产生电离子和水解作用,形成了胶体并与水中其它胶体颗粒进行吸附作用,使其絮凝成大的颗粒,最后产生沉降等的水处理过程。
4、什么是混凝剂? 常用的有哪些混凝剂?在水处理中,能够使水中的胶体微粒相互粘合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剂。
1)、明矾:呈白色固体状,又称钾、铝矾,实际是硫酸铝、硫酸钾的复盐,主要成分AL2O3含量10%,呈块状,溶于水起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其用量20~25Kg/1000m3水,适应于PH值6~8,因效果差又有酸涩味,已很少用于水处理。
2)、聚合氯化铝(PAC):是无机高分子物。
主要成分AL2O3含量30%+1为无色或黄色树脂颗粒状固体,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
有时因含杂质而呈黑色。
固体产品中氯化铝含量为20%~40%,碱式氯化铝含量为20%左右,黄色聚合氯化铝含量>30%。
液体产品含氯化铝8%左右。
聚合氯化铝适应PH值7~8。
聚合氯化铝在水解过程中拌有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物、除铁、除镉、除氟、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物等。
其效果是明矾的5倍以上。
目前使用此药最为普遍,一般用量为每m3水5~10克。
3)硫酸铝:主要成分AL2O3含量15%,呈块状、粒状。
5、什么是助凝剂?常用的有哪些助凝剂?在净水过程中,有时使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投加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
助凝剂的作用在于:加速混凝过程,加大凝絮颗粒的密度和质量,使其更迅速沉淀;并加强粘结和架桥作用,使凝絮颗粒粗大且有较大表面,可充分发挥吸附卷带作用,提高澄清效果。
常用的助凝剂有两类:1)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的助凝剂有Na2CO3、Na(OH)2、NaHCO3、Ca(OH)2等碱性物质,可以提高水的PH值。
2)改善絮凝结构的高分子助凝剂有聚丙酰胺、骨胶、海藻酸钠、活性硅酸等。
6、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那些?1)水温低温时混凝效果差,絮凝很缓慢,那是由于无机盐类混凝剂在水解时是吸热反映,水温低时,水解十分困难。
其次,低温的水粘度大,水中杂质的热运动减慢,彼此之间接触碰撞的机会减少不利于相互凝聚。
水的粘度大,水流的剪力增大,絮凝很缓慢。
因此,只有在水温高时,分子之间的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凝结反应进行。
通常最佳水温为20~29℃。
2)水的PH值和碱度的影响PH值对于铝盐凝合剂的混凝过程影响很大。
由于铝盐在水解过程中所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当其离解时能生成带正电的阳离子,而混凝过程中胶体物质需要大量带正电荷的混凝剂微粒,这个关键取决于PH值,一般地说,铝盐作混凝剂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要求控制PH值7~8。
3)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的影响水中的杂质像粘土之类,如粒径细小而均一,则混凝效果差;颗粒浓度过低也不利于混凝;水中如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会吸附于胶粒表面,使失去了原水胶体微粒的特性而具备了有机物的高度稳定性,这样混凝效果就差;水中盐类的浓度,如果引起了阴离子增加,与胶体微粒带的电荷相同,也影响混凝效果。
混凝效果还与使用混凝剂的品种、用量、质量、投加时的混合速度以及均匀性有关。
7、泳池出现矾花上浮是什么原因?所谓出现矾花上浮是指游泳池加入混凝剂后,未发生沉淀,而在水面出现了大量矾花,形成这一现象有以下原因:1)混凝剂量小,难以形成矾花,混凝效果差,悬浮物未能分离和沉淀;混凝剂量过大,产生反离子现象,难以凝聚,也会产生矾花上浮现象。
2)水温突变,水流因此而扰动,致使矾花移动上浮。
3)没有及时吸污或沉淀太厚,造成一次吸污不净,矾花在吸盘推动下上浮。
4)吸物操作不当,吸盘走的过快。
8、砂缸过滤的原理是什么?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规模的石英沙,在一定范围内石英沙的大小规格不同,在砂缸里,石英沙从上到下、由小到大依此排列,正常过滤时,水是从砂的上层进入,由下层出来。
当水从上流经滤层时,水中部分的固体悬浮物质进入上层滤料形成的微小空眼受到吸附和机械阻留作用被滤料的表面层所截留,同时,这些被截留的悬浮物之间又发生重叠和架桥作用,就好像在滤层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继续过滤着水中的悬浮物质,这就是所谓滤料表面层的薄膜过滤。
这种过滤作用不仅滤层表面有,而当水进入中间滤层时也有这种截留作用,为区别于表面层的过滤,这种作用称之为渗透过滤作用。
由于砂粒彼此之间紧密地排列,水中的悬浮物颗粒流经沙层中那些弯弯曲曲的孔道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与滤料表面相互碰撞和接触,于是,水中的悬浮物在砂层的颗粒表面与絮凝体相互粘合而发生接触混凝过程。
砂缸的过滤就是通过薄膜过滤、渗透过滤及接触过滤过程,使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9、循环过滤在泳池水净化过程中有何作用?泳池水混凝、沉淀和吸池之后,已把水中一部分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容易沉降的杂质予以除去,要进一步使水得到净化,就必须用过滤的办法,使水通过砂滤层后,将水中的细小微粒杂质截留下来,从而使水得到进一步净化,把水的浑浊度再降低。
过滤还可以使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等随着浊度的降低而被大量除去,并为滤后的消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为水中细菌失去浑浊物的保护和依存而呈现裸露形态是有利于杀菌的。
10、过滤砂缸为什么要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应注意什么?过滤砂缸在循环过程中,因为砂层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当悬浮物到一定量时,就会影响过滤速度和质量,特别是在砂缸前加混凝剂就更要掌握反冲时间。
反冲洗是用以除去砂缸截留的悬浮物,以恢复砂缸的过滤能力,反冲洗必须掌握反洗的速度和时间,如用石英砂作滤料,反洗强度应不低于15L/(S.m2), 反洗时间5~6mim或观察反冲洗出的水无悬浮物为止.11、目前应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剂有哪几种?目前应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漂水(次氯酸纳)、液氯、三氯异氰尿酸(TCCA)。
1)漂白粉:它是次氯酸纳、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白色至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
有显着的氯臭,性质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水分、光热的作用而分解,亦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释放出有效氯成分,有氧化、杀菌、漂白作用,但有沉渣,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对胃肠粘膜、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咳嗽和影响视力。
用量:每1000m3约20~30Kg。
2)漂水(次氯酸纳):为烧碱溶液通过氯气而制得。
其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10%(国家标准),其余90%为盐水,。
是无色或淡绿黄色液体。
它可与水无限比例混溶,一般来说,商品漂水有效氯含量参差不等都低于国家标准。
漂水呈碱性,当遇热、遇光、遇还原性物质、遇有机物易爆炸分解,属于强氧化剂类危险品,在光合作用下迅速分解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气,次氯酸钠在水中PH值大于6.5时就开始电离分解成大量Na+(钠离子)和CIO_(次氯酸根),在碱性环境下, 次氯酸根杀生效果很差,只有次氯酸的1%,显然如果能稳定次氯酸,使其不能离解为次氯酸根,则杀菌效果可以增加99倍。
近年来,开发出的三氯异氰尿酸(TCCA)逐步取代了漂水。
3)三氯异氰尿酸(TCCA)三氯异氰尿酸(TCCA),别名强氯酸,白色结晶粉末,亦有加工成粒状、片状,是有机氯类消毒剂,不易分解,在干燥环境里保存1年,其有效氯含量仅降低1%,三氯异氰尿酸(TCCA)水解过程中几乎全部以次氯酸形式存在,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使病源菌的蛋白质氧化变性致死,因次氯酸分子小,穿透能力强,因此,其杀菌效果就高,据测定,在同样浓度下,杀菌力比漂水强80~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