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5.如图12-2-1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晒干 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 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________个,此装置(填“能”或“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图12-2-2
图12-2-1
图12-2-3
6.如图12-2-2所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拉力F的大小为15N时,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方向,将拉力F增大为2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A.300N B.270N C.180N D.150N
四、合作探究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定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讲学稿(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讲学稿(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讲学稿(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

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学习重点】1.有用功。

2.总功。

3.额外功。

4.机械效率。

【学法指导】一、学生展示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功总小于________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是减小___________功。

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_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_功,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_功。

二、目标定向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

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

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用符号 W有表示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用符号 W额表示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

用符号 W总表示●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没有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教师点拨: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xx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机械效率的计算●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七年级的基础学习后,对物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对物理量的计算和单位换算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具有一定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如杠杆、滑轮等。然而,对于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机械效率概念。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笔记本,以便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5.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讲解、展示实验结果和播放视频等。
6.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等,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巩固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探究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采用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解答:
首先,计算绳索的拉力:
拉力=重力/滑轮数
假设滑轮数为4:
拉力= 1000N / 4
拉力= 250N
然后,将速度转换为米/秒:
10m/min = 10m / 60s
有用功=拉力×移动距离
有用功= 250N × 10m / 60s
有用功= 416.67J/s
总功=拉力×速度
总功= 250N × 10m / 60s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三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引导: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

利用机械帮我们完成任务,也会涉及效率问题。

展示人提啥子做功的图片。

图片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一)机械效率1.组织讨论。

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公式: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2、3 机械效率1、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这部分功叫做功,用表示。

2、使用机械时,为了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的功叫功,用表示。

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功,用表示。

4、物理学中,将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表示。

其公式为。

板块一: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乙甲丙1、小强同学要将重100N的沙子提高6m ,根据功的计算式W= 可以求出至少要做 J的功。

如图,小强想出了三种办法,请先根据要求计算,再判断应选择哪些方法好些?沙子重100N 桶重20N小明体重400N口袋重5N 动滑轮重10N 方法甲方法乙方法丙对沙子做的功J对沙子做的功J对沙子做的功J对桶做的功J对桶做的功J对口袋做的功J克服体重做的功J 对滑轮做的功J对滑轮做的功J【强调】小强的工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方法乙为例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____J。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J。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J。

1、有用功:对人们的功。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_________做的功。

3、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械效率的定义:叫机械效率。

总结1【初试牛刀】1、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

2、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

3、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1200牛的重物上升2米,所用的拉力是500牛,此人的工作任务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必须做 J的功、此功是功。

拉力做了 J功,拉力做的功是功。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额外功:指在机械运动过程中,对物体运动无用的功。例如,摩擦力所做的功。
6.简单机械的类型:包括杠杆、滑轮组、斜面等。
7.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使用润滑剂、减小接触面积等。
-减少额外功:优化机械结构,降低机械自重等。
-增加有用功: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尺寸,提高动力利用率等。
8.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中等生:这部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需要教师引导。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操作,逐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度较低。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机械效率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知识的掌握情况。
(3)素质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律性和责任感,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课堂演示用简单机械模型(如滑轮组、杠杆等)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直尺、计时器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
-电子教案
-教学PPT
-物理学科教学软件(如模拟实验软件)
3.素质层面: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但在自我管理和自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会成立本章知识构造图,能完好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色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知识梳理】一、杠杆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随意。

②有些状况下,可将杠杆本质转一下,来帮助确立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因素——构成杠杆表示图。

l 1l 2①支点: _____________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O②动力: _______________力。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 ________________ 力。

用字母 F 2 表示。

F 1F 2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必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 _____到 ___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 l 1 表示。

⑤阻力臂:从 _____到 ____________ 的距离。

用字母 l 2 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⑴找支点 O ;⑵画力的作用线 (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

3.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① 杠杆均衡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实验前:应调理杠杆两头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川点均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卖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均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成公式 F l =F l 2也可写成: F /F =l 2 /l 1112 12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劲杠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滑轮 1.定滑轮:①定义: ________________ 的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功之间的数量关系。

2.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并能用机械效率公式准确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取值范围及原因。

【预习生成】
知识回顾:(要求: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每空0.5分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

即W用机械 ____W不用机械.
4.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越平缓越______(省力或费力)。

【新知探究】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间20分钟每空 0.5分
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正在建设中,现在需要把100N重的沙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利用P107页的三种方法向宿舍楼上运沙子,按表中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最不好?并说明理由。

问题:1.本图中我们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方法二为例:
A.那么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功是对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____J。

B.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多做的功是对_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____J。

C.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是对____和______做的功。

这部分功等于______J。

结合108页内容总结:
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甲用桶从井中提水其中对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是__________。

2.乙从井中捞水桶,桶中带有半桶水,则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3.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对____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功。

4.使用滑轮组提起10N的重物,使它上升0.2米,拉力是4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0.6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___J,这个功叫____功。

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J,这个功叫___功。

用来克服滑轮重力、绳重和滑轮间摩擦所做的功叫功。

5. 机械效率(根据上面的计算数据完成下列表格)
分析表格数据结合课本机械效率部分可知: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同反应了机械的什么不同?。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

而我们希望所做的额外功越______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越大越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机械效率。

(3)分析可知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即ŋ=____________(字母表达式)变形公式W有用=_______W总=_________。

其中ŋ表示___________,你认为机械效率有单位吗?为什么?,用表示,有没有机械效率等于100%的机械?为什么?。

(4)由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_____。

(5)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柴油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位。

【巩固提升】
1.一个滑轮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米。

如果额外功是9600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滑轮组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该机械的机械效率?能否使机械效率达到100%为什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如果某机械的效率为85%,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理想机械外的任何机械的效率总是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4.某人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4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为200N,绳子自由端被拉起2米,在此过程中,求:
(1)拉力所做的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和绳重)
5.用定滑轮提升重为20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升高到2m时,求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6.一个工人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20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
80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4m,求: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分
别是多少?并分析额外功有哪些?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