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俄罗斯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俄罗斯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第⼀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组成和⾸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标】1、运⽤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概括俄罗斯的位置特点。
(重点)2、运⽤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候等⾃然环境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然环境对⼈们⽣产和⽣活的影响。
(重点)【教学模式】⾃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法】问题导学,⾃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导⼊新课教师唱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段。
展⽰俄罗斯景观图图⽚。
克⾥姆林宫莫斯科红场莫斯科⼤剧院圣彼德堡冬宫猜歌名。
观看欣赏。
谈⼀谈你所了解的俄罗斯。
⽣A:发达国家。
⽣B:民族最多的国家。
⽣C: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向⽇葵为其国花。
⽣D: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湖:贝加尔湖。
⽣E:⾯积最⼤的国激发学⽣的兴趣,初步了解俄罗斯。
⾃主学习合作探究⼀、俄罗斯的位置、范围展⽰地图,并让学⽣指出俄罗斯的⼤概位置。
俄罗斯在地球上的位置师补充:东西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是世界上提⽣指图。
说出其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洲、⼤洋的相对位置。
俄罗斯领⼟⼤部分在50°N~70°N。
之间,北极圈穿过北部地区,跨经度(20°E~180°E。
)约160°经度,地跨跨经度最⼴的国家。
⽽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是我国的2倍。
⼆、俄罗斯的地形展⽰《俄罗斯地形图》,学⽣⾃主学习。
看图圈划,完成思考题。
图8-2-1俄罗斯地形读图8-2-1(1). 找出俄罗斯东、北、西三⾯所濒临的海洋,说出其西部通过哪些海与⼤西洋相通。
(2). 找出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芬兰等国家,看看它们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位。
(3). 找出下列⼭脉、河流与地形区:乌拉尔⼭脉、⼤⾼加索⼭脉;叶尼塞河、伏尔加河;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原、东西伯利亚⼭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是一篇介绍俄罗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学生阅读。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罗斯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2.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使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国家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文章中的地形、气候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俄罗斯。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课 日本(第2课时)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
(重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理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W”:1.Where (要知道它在哪里)2.What (要知道它有什么)3.Why (要解释为什么,搞清因果关系)4.How (Will be)(要预测未来怎么样)了解地理相关的学习内容,并理解知道地理学习要学什么。
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白地理要解决的4个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示图片: 1.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___、____、____、___,临海____、__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__、____、___ 。
2.日本地形以____和_____为主,____面积小。
3.资源方面:____、_____、_____丰富,___资源贫乏。
复习巩固为学习新知奠定认知基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示课题、教学目标:第一节日本(2)——经济和文化【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
(重点)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说出本课学习目标。
知道本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具体目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经济贸易大国为何称为经济贸易“大国”日本领土面积狭小;矿产和能源贫乏;平原面积较小,耕地少,但它为什么能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呢?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截至2006年,日本的外汇储备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3.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8.1日本

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3.根据资料和图片,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情况,以及东西融合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2.用比较法,对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世界,认识到日本的优势、先进之处,也知道日本不敢正视历史的现状。
教学重点利用地图认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温湿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读图训练课前准备完成导学案,收集日本相关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本地震图片及相关知识: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 0千米。
东京有强烈震感。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约15884人遇难,2 633人下落不明。
课件展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同学们知道日本多地震的原因吗?学生读图回答: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较为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二、新课学习(一)自然环境1.位置课件展示《日本纬度位置》和《日本海陆位置》图。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8.1 日本14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一节日本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1)多山的岛国;(2)经济贸易大国;(3)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
2、分析:日本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国,又是我国的近邻,因此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日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家。
教材以“多山的岛国”、“经济贸易大国”、“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三个主题,简练准确的概括了日本的区域特征。
“多山的岛国”侧重于日本自然环境描述,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和气候,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抗震减灾经验介绍等。
“经济贸易大国”侧重于日本经济发展概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业区的分布,工业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由“贸易李国”到“海外投资”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实例等。
“深受东西方影响的文化”则简要说明了日本民族语言以及东西方文化兼容等实例。
本节的重点是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工业布局。
难点是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特征,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并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利用地图指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布局特点及成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认识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特点。
2、分析:(1)利用地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指出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征,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并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3)利用地图指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布局特点及成因。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认识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特点。
三、教材问题诊断分析课本文字虽然简单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在相对零散,重点不凸出。
上课时要引导学生以地图为载体逐一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养成分析国家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大,上课时切不可偏离了主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日本经济发展做出做出客观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下册:8.2《俄罗斯》参考教案(第2课时)

《俄罗斯》参考教案(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说说其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
(重点)4.在地图上找出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并知道它们的特点。
(重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过程】(1)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国家。
交通和城市。
(1)依据图例了解俄罗斯主要的自然资源。
强调:①俄罗斯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发东部地区4.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铁路交通与主要城市”图,和学生一起研讨、分析:为中心呈放射(1)俄罗斯铁路分布特点:欧洲部分铁路网比较密集,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
(点,利用空白图加以巩固强调。
(5)多媒体展示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图片,进一步学生对俄罗斯的感性认识。
【当堂达标】1.在俄罗斯的商店里经营着中国生产的各种日用品,而在我国商店里却很少见俄罗斯生产的日用品。
这是因为俄罗斯()A. 工业基础条件差,工业生产落后B. 以重工业、航天航空工业为主,民用工业落后C. 矿产资源缺乏,缺乏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D.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制造日用工业2.俄罗斯近几十年来,特别重视开发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东部地区D.西部地区3.有关俄罗斯运输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俄罗斯大河很多,内河运输量远远超过铁路运输B.俄罗斯的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C.俄罗斯最长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D.东欧平原铁路稠密,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是莫斯科 4.下列城市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 )A.莫斯科B.圣彼得堡C.摩尔曼斯克D.海参崴 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课型】复习课【复习理念】七年级复习课,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更应侧重地理能力的提升。
所以复习时要有取舍,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培养学生具备“跳出课本”看地理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复习,突出重点和难点,借助地图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同时注重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地联系性,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和差异的眼光,提升地理能力,为终身发展做准备。
【复习目标】1、结合地图,指出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记住重要地形区;找到俄罗斯、印度的主要河流,并利用地势特征分析河流流向。
3、通过阅读气候图明确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能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其气候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的主要资源,并分析印度、俄罗斯资源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5、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在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在地图上找到日本、俄罗斯、印度的首都及重要城市。
6、知道日本、俄罗斯、印度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在沿海和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教具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整体回顾建构知识整体回顾建构知识A、B、C分别是哪个国家【识位置】教师讲解认识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1、半球位置:关键是通过查找20°W和160°E经线确定所处的东西半球,通过查找赤道确定南北半球。
2、纬度位置:关键是查找赤道、回归线、极圈是否穿过该大洲,从而确定该大洲位于哪一温度带。
3、海陆位置:关键是查找该大洲所濒临的海洋和陆地。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完成巩固训练一。
【识地形】老师指导认识国家地形特征的方法: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主要地形类型,并找出主要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亚洲的地形和水系》图,完成巩固训练二。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课 日本(第1课时)教学案3(新版)商务星球版

日本【课标要求】【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多媒体情境导入]:进入教学情境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的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初步学会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中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全球搜索观察引导: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及图“日本地形图通过日(1)纬度位置:引导学生描述日本的经纬度范围,说出所处的半球位置及所处温度带。
(2)海陆位置:读图:日本东临____洋,西临海,西北与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3)、日本的领土组成(4)(4)、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影响?”,观察日本地形图,说出其经纬度范围: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⑴、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位于半球和半球,领土狭长,大部分地区位于带。
⑵、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东部,是太平洋部的岛国,西隔海、海、海、海峡同、、、国相望。
2.掌握日本的领土构成;⑶日本由、、、四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因此也北称为“”。
面积最大和纬度最高的岛是分别、。
[4].思考海岸线曲折对经济的重要影响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分析,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国家,通过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海岸线,使学生了解日本海岸线特点及其对经济的有利影响领土争端[教师点拨]:同学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企图通过“购岛”将其“国有化”,这是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坚决反对。
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通过展示“钓鱼岛”地理位置及“中国人民抗议游行”图片结合钓鱼岛争端,使学生树立走进日本探究: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形图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及图“日本地形图”3.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俄罗斯、印度)【课型】复习课【复习理念】七年级复习课,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更应侧重地理能力的提升。
所以复习时要有取舍,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联系,培养学生具备“跳出课本”看地理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复习,突出重点和难点,借助地图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同时注重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地联系性,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和差异的眼光,提升地理能力,为终身发展做准备。
【复习目标】1、结合地图,指出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阅读日本、俄罗斯、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记住重要地形区;找到俄罗斯、印度的主要河流,并利用地势特征分析河流流向。
3、通过阅读气候图明确日本、俄罗斯、印度的气候类型,并能利用气候直方图分析其气候特点。
4、结合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的主要资源,并分析印度、俄罗斯资源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5、了解日本、俄罗斯、印度在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在地图上找到日本、俄罗斯、印度的首都及重要城市。
6、知道日本、俄罗斯、印度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在沿海和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教具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整体回顾建构知识整体回顾建构知识问:A、B、C分别是哪个国家【识位置】教师讲解认识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1、半球位置:关键是通过查找20°W和160°E经线确定所处的东西半球,通过查找赤道确定南北半球。
2、纬度位置:关键是查找赤道、回归线、极圈是否穿过该大洲,从而确定该大洲位于哪一温度带。
3、海陆位置:关键是查找该大洲所濒临的海洋和陆地。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完成巩固训练一。
【识地形】老师指导认识国家地形特征的方法: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主要地形类型,并找出主要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
教师指导后,安排学生读《亚洲的地形和水系》图,完成巩固训练二。
【识气候】教师讲解认识国家气候学生读图回答:A:日本。
B:俄罗斯C:印度学生读《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完成“巩固训练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1、从南北半球看三个国家全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日本、印度全在东半球,俄罗斯大部分在东半球,小部分在西半球。
2、找到北回归线和北极圈,读出日本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属亚热带。
俄罗斯在寒带、亚寒带,印度属热带、亚热带。
3、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相望;俄罗斯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到波罗的海,西南到黑海、里海;印度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学生读《亚洲的地形和水系》图,完成巩固训练二。
1、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关东平原是境内最大的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俄罗斯地形平坦,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主要是平原,以东主要是山地和丘陵。
自西向东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欧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通过轮廓认识国家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学习情况,找到不会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
使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再次加深认识国家的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能在大区域地形背景下学习国家的地形特征并对比记住三个国家主要地形区。
通过学生读亚洲气候类整体回顾建构知识特征的方法:1、读p10“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并找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候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读亚洲气候图,让学生明确三个国家的气候类型,然后通过比较札幌、莫斯科、孟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识河流】教师指导认识国家河流的方法:1、在图上找到主要河流。
2、分析气候对河流流量、结冰期的影响。
(典例分析)为什么俄罗斯大河较多,但内河航运并不发达。
3、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速的影响。
(典例分析)为什么日本河流短小,但水能丰富。
3、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读亚洲气候图和三个国家代表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巩固训练三”1、日本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比较多,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圈以北属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欧洲部分因受大西洋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因所处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每年6—9月盛行西南(风向)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向大陆,降水丰富,形成雨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向)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旱季。
读地图册P7《亚洲的地形》图并结合国家地形图,完成“巩固训练四”1、俄罗斯河流众多,伏尔加河为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
被称为“母亲伏尔加”。
北亚地区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北向南注入北冰洋。
型图和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学会先明确三个国家的气候类型,再理解其气候差异。
通过对比识记三个国家主要河流,掌握了解河流特征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整体回顾建构知识【识资源】结合国家的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发展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安排学生完成“巩固训练五”:1、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与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紧密的联系。
2、俄罗斯资源丰富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印度煤铁分布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得出:印度工业一般布局在原料产地。
【识人文】安排学生完成“巩固训练六”,指导学生学会从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认识国家的文化特征。
【识经济】指导学生完成“巩固训练七”,在明确各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究:1、读图分析日本经济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3、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
学生完成“巩固训练五”1、日本地狭人稠,深林、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但矿产资源贫乏。
2、俄罗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
这里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许多种能源和矿产在世界名列前茅,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通过管道输往欧洲国家和亚洲的中国、日本等。
3、印度煤、铁资源丰富。
独立完成“巩固训练六”1、日本大多数居民属大和民族,通用日语。
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以后,深受欧美文化影响。
2、俄罗斯人口1.43亿,民族以俄罗斯族为主,白种人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3、印度人口:2010年人口数量达到12亿,是世界第2人口大国,当前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现在,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学生完成“巩固训练七”1、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在世界前列。
对外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观点。
学会从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认识国家的文化特征。
通过对比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特点,整体回顾建构知识优良港原因:太平洋沿岸多工业产,出口原料,便于进口湾,便于建设大型工平原;沿海多品厂。
2、日本工业向中小城市迁移的原因?原因是:太平洋工业地带出现了争水、争地以及许多环境问题;另外,日本的新兴工业大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轻、薄、短、小”,摆脱了原材料的制约。
3、探究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1)“棉纺织工业”以孟买为中心地区,原因是:靠近棉花产地。
(2)“麻织工业”以加尔各答为中心地区,原因是:靠近黄麻产地。
(3)钢铁工业以加尔各答为中心地区,原因是: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等矿产丰富,交通便利。
【识城市】指导学生认识三个国家的主要城市及分布特点,并要求学生填到对应的图上。
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世界第2贸易大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加速海外投资,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名跨国公司遍布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区。
促使经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型。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太平洋工业地带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
当前,日本的新兴工业开始向中小城市扩散。
2、俄罗斯重工业发达,部门齐全。
特别是核工业、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居世界领先地位,轻工业发展迟缓,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
工业分布多靠近原料产地,形成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传统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
独立后,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机械工业。
现在核工业、航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也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借助国民通用英语的语言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供应国,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
独立完成“巩固训练八”1、日本首都是东京。
2、俄罗斯最大城市,最大的铁学会分析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了解什么叫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通过了解重要城市,明巩固提升当堂达标巩固提升6.印度旱涝灾害频发,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B.东北季风的影响C.西南季风的影响D.原始森林遭到破坏7.读图,回答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日本、俄罗斯两国都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地带,试从资源、交通方面分析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不足B.热量不足C.降水不足D.土壤贫瘠(3)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其工、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洲)部分,从自然资源条件看,该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的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的___________性特征明显,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
13.读印度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A是________市,是著名的_______纺织工业中心;B城市是____,是重要的_______纺织工业中心,布局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我国北京中关村的某软件研发公司到印度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他们应去的城市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及名称)。
他们介绍了印度之行后,如果乘客轮船先到天津港,再回到北京,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是印度洋——_____——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