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印度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2、在远古社会的前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幼儿教育形式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四、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包括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是公育公养的,教育目的是为稳定一个家庭的生存繁衍、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同社会生活、生活劳动紧密结合,带有明显的原始性、简单性、家族性、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远古时期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迹象。

五、简答题1、简述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的分期(1)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2)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3)父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4)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2、简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情况(1)家长由男子担任,儿童的教育则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2)具体由大家庭中成年妇女一起共同照管幼小男女儿童,这一时期的每个儿童都被视为全家族未来的成员(3)儿童一般自幼开始从旁边观察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并在游戏中逐步模仿,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生活经验和劳动技巧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从内容上看,其特点是实践性、职业性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其特点是多样性、等级性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有家庭教育、宫廷教育4、古代埃及为培养一般文秘人员而开办的学校是文士学校二、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时期是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2、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3、重视学前教育并希望它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任务的古代东方人是希伯来人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1、古印度首陀罗这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2、种性制度是古代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3、古印度婆罗门教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送《吠陀经》4、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主要有寺庵教育和家庭教育5、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古印度6、学前教育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的国家是古印度四、名词解释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内在动力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1、斯巴达的学前教育(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是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教育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2)为保证新生一代体质的强健,只准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子结婚和生育的国家是斯巴达(3)古代家庭教育中,斯巴达人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4)认为任何儿童都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教育是国家的职责的是斯巴达2、雅典的学前教育(1)雅典的学前教育,国家不严格控制,由父母对7岁前的子女进行养护和教育(2)学前教育呈现“家庭化、自主化、多样化”显著特点是雅典(3)在古代西方,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对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雅典人(4)雅典城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把他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5)古希腊雅典的学前教育方法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1、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实施“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是古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学前教育(2)古罗马承袭希腊方式的教育体系,培养雄辩家成为共和时期的教育的主要目的(3)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家庭负责(4)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2、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三、名词解释1、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1、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柏拉图2、最早论述学前教育思想家的是柏拉图3、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4、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公共生活,首先提出优生优育问题的教育家是柏拉图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1、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将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7岁为学前教育时期、7—4岁为初等教育时期、14—21岁为中国等教育时期3、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4、“效法自然”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5、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意见,5岁至7岁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良好习惯的养成6、提出“品德习惯培养说”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7、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亚里士多德三、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1、把培养道德高尚,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的是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2、昆体良在书中第一章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父亲的首先对她寄予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的关他的成长。

外国学前教育史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三节 近代法国的学前教育 ——两个阶段: 18世纪70至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 学前教育机构、慈善性质的贫民 育儿园和幼教机构托儿所——英国 影响 19世纪30至19世纪末:确立了近代 学前教育制度——福禄倍儿幼儿园 影响
一、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1、法国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幼儿教 育机构 2、法国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 3、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 征 4、两位指导老师,教育重于保育 5、性质:慈善机构
三、教会、慈善团体主办的幼儿园 和协会的发展 1、私立,免收学费 2、1877,纽约,美国历史上第一 所慈善幼儿园 3、教会:托里尼特教会 4、1870,第一个幼儿园协会成立 5、旧金山金门幼儿园协会
金 门 海 峡
四、公立幼儿园的发展 1、威廉.哈里斯提出 2、布洛:美国公立学校的幼儿园之 母 3、为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奠定了基 础
二、学前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母亲
(二)论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和教 材的选择 1、课程:实物课程 2、实物课程的内容 3、教材的选择 (三)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论学前儿童智育 ——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 (五)论学前儿童德育 ——训斥、榜样、练习 (六)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必须遵循自然的顺序 2、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 官进行
雅典卫城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学前教育概况 (1)目标: (2)内容:(家庭教育) (3)特点: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前期:家长制 礼貌、宗教色彩、父亲的格言、歌谣 2、后期:(1)教育变成了皇帝的工 具 (2)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
二、自然教育理论 1、来源(1)“归于自然”是卢梭 政治观、哲学观、宗教观、教育 观的基础 (2)人的教育来源于三方面:自然、 人和事物 2、特征:不受传统束缚,本性发展 不依附于他人,独立性 社会适应性,承担社会责任 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独立思考

第七章 印度学前教育

第七章 印度学前教育

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在深刻认识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印度十分重视儿童 的地位和价值。 1974年颁布的《国家儿童政策》中明确提出,“儿 童是极其重要的国家财富”。 2005年颁布的《国家儿童行动计划》指导原则之一 即为“儿童是一种财富并且是拥有人权的人”。
谢谢
日本的学前教育
硬件 软件 无数大大小小的包(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被 孩子手拿着肩扛着) 反复脱换的行头 大冬天穿短裤 完全的混班教育 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和节日 佛教的影响 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四、印度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
印度政府的投入为主,其他渠道(国际组织的援 助等)并重 投入经费的表现 (一)学前教育花费用于幼小衔接和学前教育计 划的发展 (二)儿童教育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儿童综 合发展服务”项目和托儿所计划)
五、印度学前教育的师资建设
印度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教师方面的问题,一方 面是教师素质跟不上要求,一些本科毕业的学生 则不愿意去幼儿园工作。在印度甄选老师,较重 视学历,经验还在其次。
印度的私立幼稚园
校舍只有两层楼,共有8班,教室墙壁布置挺鲜艳的, 可见英文字母的环境布置,书包全放在外面,里面其 实也只有点心和水壶。
幼稚园的游戏区
游戏区的地上铺满小碎石子,看到这些石头会想:这 若摔下来,肯定很痛!没想到那边的老师却说,不可 能发生的,因为印度人多,人力便宜,所以学校请一 堆阿姨(大多只穿传统纱丽服饰的),来看顾小孩, 果然,不一会儿,另一班小孩到游戏区时,发现每样 游戏设施旁均有2-3位阿姨照顾着。
LOGO
第七章 印度的学前教育
又名“婆罗多”,得名于印度 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 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 百种语言。 印度人口 121594亿 儿童人数 3.87亿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七章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管理比较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比较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当代社会,随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

一、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比较从国际上看,目前对学前教育所覆盖的年龄阶段已经达或基本共识。

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不一,受教育的年龄和受教育的年限亦有所不同。

日本的学前教育是对出生4个月至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主要在保育所和幼儿园进行;英国的学前教育则招收从2岁到5岁的儿童,英国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合二为一的,通常以保育学校命名;俄罗斯的学前教育则主要是招收出生到6岁的儿童,托儿所主要招收出生至3岁的儿童,幼儿园则对3岁至7岁的儿童进行教育。

按照年龄划分,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服务0-3岁幼儿的托儿所和服务3-6岁幼儿的幼儿园。

托儿所是招收3岁前幼儿的集体教养机构。

德国的托儿所主要招收对象为0-3岁的幼儿,对幼儿采取全日制的保教工作,重保轻教。

托儿所中工作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均受过专门的培训,比较了解0-3岁幼儿的保教工作。

法国的托儿所主要包括三种形式,集体托儿所招收4个月至3岁的儿童;家庭托儿所是父母合作托儿机构;临时托儿所为兼职、临时性工作或无固定工作时间的父母提供其他托儿所休息时间的托儿服务。

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日本的幼儿园是整个学校教育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招收3-6岁的幼儿,归文部省管辖,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国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

德国的幼儿园主要招收的对象也为3-6岁的幼儿,按照幼儿园的设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补助及辅导的程度分为公立、私立和独立自主的幼儿园,德国所有的幼儿园不仅收费大致相同,而且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每班至多不超过20人。

印度的学前教育课件资源CSDN文库

印度的学前教育课件资源CSDN文库

印度的学前教育课件资源CSDN文库教学内容:一、印度学前教育概况1. 印度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 印度学前教育的现状与特点3. 印度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机构二、印度学前教育课程设置1. 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构成2. 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3. 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印度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与发展1. 印度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模式与体系2. 印度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3. 印度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与待遇四、印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1. 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2. 印度学前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3. 印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的效果与挑战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对印度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 掌握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提升对印度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了解。

3. 熟悉印度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情况,增进对印度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4. 深刻理解印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对印度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印度学前教育概况、印度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印度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与发展、印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

难点:印度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印度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教材。

学具:笔记本、笔、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印度学前教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学前教育。

2. 简要介绍印度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学生对印度学前教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讲解1. 讲解印度学前教育概况,梳理印度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机构。

2. 讲解印度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分析印度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3. 讲解印度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与发展,介绍印度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4. 讲解印度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探讨印度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公平优先:福利取向的印度学前教育

公平优先:福利取向的印度学前教育

中学 ”教学方法深受卢梭的影响 ,当然也受到蒙 台梭利的影
响。他让儿童参与到活动与民族 的传统艺术与工艺中 .认为


越倾 向于智 力开发 、教育补偿 等功能 。特别是市场 的介 人 ,
效率与质量成为影响学前教 育发展 的重要主导性要 素。作为 第 三世界 国家 ,印度从本国的国情 出发 ,整合社会 的各 种力
据 印度妇女 与儿童部 、人类资 源发 展部 的年度报告 (9 7 18 ~ 18 )以及社会 福利 委员会 的年 度报告 ( 9 7 18 ) 98 18 ~ 9 8 ,印
况下 。印度政府 以公平为先 ,因地制宜 ,强调每一个处境不
利儿童受到关照 。实施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福利取向之学 前教 育 。这种思想可 以追溯到 “ 圣雄 ”甘地 的教育理念 。 对印度平民式学前教育影 响最大的是 “ 圣雄”甘地 。甘 地 的教育理念是面向贫 民的、大众 的、民族的 ,他认为教育 必须更好地结合本地的 自然 和社会环境 ,教育要联 系学生 的
维普资讯
二 oo 八 年 三 月 号 下 半 月

嚯度学l 莆
口 严伸连
最 早 的学 前 教 育 具有 福 利 性 质 。幼 儿 园 的 创 设 就 是 为那
务教 育 , 校 自我筹措经 费 , 学 实行母语 教育 。 ㈨他强调 的 “ 做
些 工作 的母亲们提供便利。随着科技 的进步 ,学前教育越来
二 、印度福 利取 向学 前教 育 的主要 形式
印度 是 一 个农 业人 口占 多数 的 国家 .且 很 多生 活在 贫 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 以下 ,至 20 年 .印度全 国人 口已经达 到 1 。同时 , 01 0亿

学前教育第七章

学前教育第七章
〔5〕工具及材料 强调准备材料和工具要充分。
16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行为课程单元活动方案举例
名称:常吃的蔬菜
动机:幼儿的餐点
目的
1、使幼儿明了蔬菜的好处和认识几种常吃的蔬菜。
2、养成幼儿种菜、煮菜的能力和方法。
3、鼓励幼儿喜欢吃蔬菜和养成饮食应有的习惯。
〔四〕活动内容:
食,然后演傀儡戏〔小明长胖了〕,并介绍蔬菜的营养和健康的
关系。
6、这个活动并为到此结束,以后继续浇水、拔草、施肥。从每
天活动中观察蔬菜生长的过程,一直到收获为止。煮食自己种植
的蔬菜,更激发幼儿的兴奋与愉快。如果继续扩充开菜市场、参
观市场的行为,那么除劳动生产的活动外,更增加幼儿认识较多 蔬
菜、其他种食物,以及交易买卖行为的能力〔如继续开展其方案
开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如呼吸、攀登运动 等;
2、“儿童的自然环境〞; 3、“儿童的社会环境〞。 对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组织 ,并根据儿童身心特点,按月份和节气确定活 动的单元,然后选择相关的各科教材组织在这 个单元里。
10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张雪门1926年编制的九月份课程单元〔节选〕
可另订〕。
19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行为课程单元活动方案举例 〔六〕应用工具及材料 1、工作:各种蔬菜、菜籽、菜秧、烹饪材料;洗菜盆、切菜 板、煮菜锅、种菜工具〔锄、铲、水桶〕;自由画——蔬菜。 2、文学:戏剧〔1〕小明长胖了〔傀儡戏〕;〔2〕小猪种菜 〔傀儡戏〕。 3、音乐:唱歌——吃青菜;律动——种菜。 4、游戏:猜测蔬菜,比赛搬运蔬菜。 5、常识: 〔1〕区分番茄、白菜、萝卜的形状、颜色、气味、吃法有什 么不同? 〔2〕菜怎样种法? 〔3〕种菜以后要做些什么事? 〔4〕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七〕参考资料:包括工作、常识、故事、歌谣、游戏、音乐20

印度的学前教育.

印度的学前教育.
中国与印度的学前教育在产生之初主要 是学习蒙氏与福氏的教育理念与做法。另外 ,杜威的中国之行与蒙台梭利的印度之行都 曾对当地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杜威上世纪 的中国之行推动了中国教育界的中国化运动 。20世纪30年代蒙台梭利在印度举办的幼 儿学园成为印度幼儿园教育传统的一部分。
印度在为建立科学的本土学前教育的努力。印度学 前教育的民族化立场也并非是脱离外国先进学前教 育思想的情况下进行的。甘地可以称为是印度基本 教育方法的设计师,他的思想深受卢梭的影响,并 在很大程度上受蒙台梭利的影响。
印度幼儿教育的目标简介
目标1:发展幼儿的良好体格、适当的协调性和基本的运动技巧。 目标2:发展儿童良好的健康习惯,培养儿童自我料理的基本技能。 目标3: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礼貌习惯,鼓励儿童与他人合作、分享,照顾好自己 以及他人的物品,并使之注意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力。 目标4:为了促进儿童情感上的成熟,应该指导儿童表达、理解、接受和控制自己的 情感。 目标5: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目标6:激发儿童对其周围环境的智力方面的好奇感(即认识环境),帮助儿童了解 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通过为他们提供探索、调查和实验的机会来培养新的兴趣。 目标7:通过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目标8:发展儿童用流畅、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印度政府可说是任重而道远
印度的学前教育
在印度,幼儿园分为2个阶段:幼稚园低班和幼稚园高班。一般而言,幼稚园 低班招收3到4岁儿童,而幼稚园高班招收4到5岁儿童。幼稚园高班结束以后儿 童将会进入小学一年级。通常,幼稚园是正规学校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情况 下,幼稚园为私立学校。2-2岁半的年幼儿童会安置在特殊的托儿所,也作为幼 稚园的一部分。幼稚园拥有标准化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后的短期培训中,注意增强教师的责任 感,丰富他们关于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的知识,训练他们同儿童父母、特别是儿童 母亲保持密切联系,为父母提供儿童健康、 营养和发展最新信息的技能,提高他们促进 儿童全面发展、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 学前教育工作者还要定期接受由教育专家、 管理者和教师组成的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委 员们要实地观察教师的工作,对教师进行口 试,让教师进行自我评判,并要求教师的同 伴及儿童和家长也对教师进行评价。
•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儿童在认知、语言、 身体、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入 小学作好准备。 •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1.锻炼儿童的体格,增强 儿童的肌肉能力,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2.培 养儿童的健康习惯,形成个人生活所必需的 一些基本技能;3.培养儿童对社会正确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学会了解
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福利取向、公平优先
一、福利取向的学前教育与甘地的教育理念
甘地的教育理念是面向贫民的、大众的、 民族的,他认为教育必须更好地结合本地的自 然和社会环境,教育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能满足儿童爱动、好问和探索环境的心理需求 。
因此,甘地提出了他的教育主张:教育的前 七年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学校自我筹措经费, 实行母语教育。他强调“做中学”,他让儿 童参与到活动与民族的传统艺术与工艺中。 同时,他还认为女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此 外,他倡导针对儿童的教育应该使用印度丰 富的自然资源。 印度当今学前教育面向大众的一些做法, 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甘地。
教育概况:
教育经费有限。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一直
受到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忽 视基础教育的发展,结果导致印度高等教 育畸形发展,而公立基础教育却一直比较 薄弱。1950年颁布的《印度共和国宪法》 提出在10年内普及8年初等义务教育的目 标至今未能实现。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 1947年印度独立,50年代社会福利部提出了发 展学前教育的计划,1959年儿童部提出要对保 教工作者进行培训,1962年付诸实施;1970年 劳工法提出要在女工区设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计 划;1971年教育部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扩展 学前教育机构的计划;1974年政府制定了国家 儿童政策,将儿童视为国家最重要的、最有价 值的资源,并指导各州在儿童出生前和出生后
儿童享有公平的教育(学前教育和学校教 育),完全废除女性堕胎、女性自杀以及童 婚以确保女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提高农村、 村镇地区的用水与卫生条件,确保处境不利 儿童的选择权与支持权,确保儿童不受虐待、 以及剥削的权利,完全废除童工,制定法律、 监控政策确保儿童的利益与权利,鼓励儿童 参与、选择并决定影响他们生活的有关事务。
学前教育的师资
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教养员和保育员,他们在 不同的培训机构中接受教育。
教养员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学生高中 毕业后,在些学习2年,第一年学习的课程有: 儿童发展和教育活动、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健康和营养等;第二年学习的课程是:儿童 发展、与父母和社区人士的合作、班级活动 计划的设计等。每年除了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第十四章 印度的学前教育
国情:
1947年独立,是发展中大国:农业人口占多
数,且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1年人 口已超10亿。
出生率高:据统计,印度每分钟增加33人,
每小时增加2000人,每天增加4.8万人。
教派多,语言多,且少数民族占印度总人口
的7.8%,全国约有450个少数民族。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服务,以确保其身体、智力 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1975年,印度政府 开始实施6岁以下儿童的综合服务计划;1986 年,国家教育政策涉及到了学前儿童的保育 和教育工作,指出对儿童进行正规的读、写、 算训练是极其有害的,强调通过游戏来教育 儿童;2005年,印度政府发表了“为儿童制 定的国家行动计划”,强调降低婴儿的死亡 率,降低母亲的死亡率,减少儿童的营养不 良比例,让所有的儿童出生时注册以及让所 有的
以外,还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使集体教学与 个别指导、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观察、模仿与 创造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行持有专业合格证 书才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任教养员。另外,有的 教养员是通过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 未来的保育员,是一些高中毕业生,他们在学 前教育机构普通工作人员培训班里接受3个月 左右的专业培训,参加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 实践考核,合格者能得到证书,任保育员职务。
学前教育状况
印度学前教育的双轨制较为明显:富裕的城市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家长根 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为孩子选择不同 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而贫困的农村主要是以 国际支援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家长不仅获得 无偿的学前教育服务,而且还受到直接的鼓励 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目标
别人、尊重别人的权利;4.通过引导儿童去 理解、表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使儿童情 感的发展走向成熟;5.提高儿童的艺术欣赏 能力;6.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儿童的智 力,帮助儿童理解周围世界,通过向儿童提 供探索、调查、体验的机会,来激发儿童新 的兴趣;7.通过给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 机会,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8.培 养儿童利用流利、正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 思想、情感的能力。
是当今世界青少年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18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40%,其中,15岁以下 人口占总人口的32%。
恶劣的生活条件,严重地阻碍了印度儿童智 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居住在印度各大城市 12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半以上患有铅中毒、 多动症,听力和注意力下降,智商低下,智 力发展迟缓等。
据统计,印度每年有超过200万儿童死于可预 防的传染病,而因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儿童 更是占死亡儿童的50%。 国家处于贫困状态,但却把大量资金投放在 核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上,国民生产总值的 2.5%被耗于军事国防,而用于卫生方面的费 用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于学前教 育事业的经费则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