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
论《现代汉语词典》F类双音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论《现代汉语词典》F类双音复合词的结构关系现在通行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在概括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时都存在定义模糊、归类不清的弊病。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F字母下所有双音节复合词结构方式的考察,旨在让大家对此种弊病有所认识,从而更好地为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服务。
标签:双音节复合词结构类型分布规律双音节复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词,其结构类型长期以来都为语言工作者们所关注。
现在通行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对双音节复合词都有论说,虽然概括其结构类型所用的术语不尽相同,但实质是一样的。
本文主要依据邵敬敏先生《现代汉语通论》所分的结构类型,就《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后文简称《词典》)F字母下的1613个双音节复合词的构成情况进行穷尽考察,以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类型之一斑。
邵敬敏先生把复合词的主要的结构类型分为联合、偏正、述补、主谓、述宾五大类,并把量补归入述补。
既然这五类是主要的,那么就表明还有其他的结构类型,我们在对F字母下所有的双音节复合词进行考察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把严格地依据邵先生所界定的结构类型对F字母下的双音节复合词的归类统计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双音节复合词的分布数量是不平衡的,主要是偏正式,占总数的42.72%,其次是联合式和述宾式,各占总数的28.33%和24.30%,而述补式和主谓式很少。
这是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或词汇论著较少提及的。
在F字母下未能归类的双音节复合词一共41个。
造成词语未能归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这五大类只是现代汉语词语的主要结构类型,另外还存在其他的结构类型;第二,邵先生对述宾、述补等结构类型的界定把实际上应该属于这些类型的词语排除在外了。
我们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进行说明。
第一组:对结构类型的界定过窄而被排除在外的词语。
翻车翻船翻脸翻胃凡间烦心反口反胃泛舟饭前方外坊间放手飞车飞身飞眼分内分外封底封二封里封三封四封一扶手服膺洑水浮水府上这些词语又可以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说明。
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

试析现代汉语共素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现代汉语不同词类的语义构词是目前词汇语义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也因其对汉语线性组合的语义选择、语义突显、语素排序等的分析与阐释而成为沟通词汇研究与句法研究的津梁[1](29)。
本文即在以往语义构词研究的基础上,以“顾”的个案为例,对三大实词类之一的动词性语素所构双音复合词的语义构词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顾,还视也,从页雇声。
”(《说文》)“从页”表示与头有关,“回头看”是“顾”的本义。
“顾”是古汉语中比较常用的“看”类动词,发展到现代汉语,“顾”的“看”义、“回头看”义依然保留,但已不再单独使用,变为不成词语素义。
同时,在词义演变中“顾”又逐渐衍生出其它几个成词与不成词的义位(见下文)。
现代汉语的“顾”兼有上古义和后来发展出的意义,兼有成词与不成词的句法功能,构词力也比较强,基本可以涵盖各个历史阶段的“顾”。
已消失的“顾”义,如“反省”(顾省)、“还,返回”(顾返)、“等待”等,相应的“顾”在古汉语中构词力也较低,甚至不能构词。
因此,我们选取现代汉语的动词性语素“顾”作为共有同一语素的双音复合词(简称“共素双音复合词”)语义构词的研究对象是有代表意义的。
一、“顾”的基本语义《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顾1”的释义如下(不含姓氏义。
以下释义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现汉(第5版)》,一般只列释义,其它信息略)[“顾2”为虚词,本文不予考察。
2002年《现汉(第4版)》主要增加了新词,释义无变化,暂不考察。
]:2005版[2]:顾1:①转过头看;看。
②动词注意;照管。
③拜访。
④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
⑤珍惜;顾念。
1983版[3]/1996版[4]:顾1:①转过头看;看。
②注意;照管。
③拜访。
④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与1983版和1996版相比,《现汉》第5版在标注词性的基础上,新增了义项⑤;义项④的释义有变,由原来的名词性释义改为动词性释义。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许多学者通过对词汇的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和整理,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这些语料库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文本,还包括了口语、网络语言等多样化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学者们得以深入研究词汇的形态特征、语义关系、语用功能等方面的本体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逐渐得到完善。
基于认知语义学、语用学、形式语言学等理论的启发,一系列关于词汇本体的分类、层级结构、语义范畴等方面的理论模型被提出。
有学者根据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将词汇本体分为基本本体和引申本体。
还有学者提出了关于词汇的上位本体、下位本体、同位本体等概念,用于描述词汇之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
这些理论模型使得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系统的运作机制。
这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关系,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词汇本体的研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目前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于词汇的音、字、词等层面的本体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有不少理论模型被提出,但对于这些模型的验证和应用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词汇本体研究与其他领域如语料库学、计算语言学等的交叉融合还存在较少的研究成果,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动复合词研究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动复合词研究1 引言复合词的及物性是语法研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Hopper和Thompson,1980)。
根据模块理论(Modularity Theory,Fodor,1983),复合词既然成词,其及物性应该取决于词义,与构词架构不会有直接的关系。
但以往汉语动宾复合动词的研究中观察到这些复合词(比如“投资”“签约”)倾向于不接宾语。
现代汉语研究中对此现象的一个常见的假设和解释是,动宾复合词的内部结构中已经包含了一个宾语(比如“资”,“约”),因此不允许再在其后直接带另外一个宾语。
但在实际使用中,动宾复合词带宾语的结构(即VO1 + O2结构,比如“投资房地产”“签约唱片公司”等)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见,并且十分能产。
这不仅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动宾复合词逐渐转化为及物动词,也表现在可带宾语的类型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考虑普通话不同变体之间的差异,比如大陆和台湾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动宾复合词的及物性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
本项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大陆和台湾地区VO复合词的及物性差异进行了对比。
我们发现复合词带宾语的能力其实是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涉及词汇选择和偏好。
所谓“汉语动宾不接宾语”不过是语言演变过程中暂时的倾向,而不是语法理论需要解释的共性。
2 语料我们在中文Gigaword标注语料库(Huang,2009)中抽取了171个动宾复合词的约580000个词例,并手动识别了每个动宾复合词的所有及物用例:两岸所有动宾复合词的及物用例总数超过280000个,其中包含大陆的约112870个词例,和台湾地区约175579个词例。
3 大陆与台湾动宾复合词及物频率的差异基于每个动宾复合词的及物频率,我们使用比较两个族群比例的Z检验(The Z score test for two population proportions)来检测每个词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两个语言变体之间的频率差别(在p <0.05的水平上,差异被认为是显著的)。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辨析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辨析
随着语言对社会发展的不断影响,社会中使用的汉语也在不断演变。
其中,汉语中大量使
用了复合词,从而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汉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复合、拆分、抽象。
一是汉语复合方式。
汉语中的复合词指由两个或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新的词汇,通常可以
看出其中的相同或不同的构成部分,其中又以两个词语的组合形式最为常见。
例如,“医药”,“肉馅”等都是复合词,它们是由“医”、“药”、“肉”和“馅”4个词构成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表达意思,但能更全面更直观地表达意思当组合在一起时。
二是汉语拆分方式。
拆分法是从一个现有的复合词中把原词拆分成多个语义部分,依次组
合起来层层叠叠构成具有更确切、更完整的意思。
例如“人民币”,他可以拆分为“人民”和“币”两个语义部分,这样组合起来就可以更准确、更清晰地表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
货币形式。
三是汉语抽象方式。
抽象方式是把抽象概念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复合词,最典型的就是把
两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及物动词的构成方式,例如“沉静”,他把“沉”和“静”两种抽象概念组合起来,表达出了“静下来”的意思,而且比用一个词“静”表达的意思更为地道、具体。
以上三种汉语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都是汉语中复合词构成的主要方式,虽然复合词结构复杂、变化多端,但只要学习者能用恰当的构词方式来准确理解复合词,就能获得汉语里信息量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现代汉语中复合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据统计,普通话中约有20%的复合词都是双音节形式,这些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根据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不同,可以将复合词分为两大类:由动词和名词构成的合成词和由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合成词。
一、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的分类按照词语在词典中出现的顺序对复合词进行分类,是传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即从复合词的字面意义入手,依照复合词所包含的语义层次进行分类。
1、自然型复合词(1)自然名词+++副词++谓语+宾语( 2)介词++动词++名词++谓语+宾语2、附加型复合词( 1)名词++副词++动词++宾语( 2)动词++名词++介词+宾语( 3)名词++动词++宾语+名词( 4)名词++副词++动词++宾语+名词( 5)动词++名词++介词+宾语+名词二、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1、自然型复合词的语义结构第二层次是由名词和动词组成的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单音节词通过附加助词,增加语素而形成的词,也就是自然型复合词的附加型。
这种合成词除了具有复合词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表达事物概念,产生特殊效果等附加功能。
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旗渠、白求恩、艾滋病、低碳经济、无水港、台独、潜水艇、京九铁路、东风汽车等。
在现代汉语中,附加型的自然型复合词非常少,大多数的附加型自然型复合词都是由附加助词来完成的。
这里我们只分析名词+动词的复合词的语义结构。
名词+动词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其构词模式是名词+动词+宾语+其他成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名词+动词+宾语的复合词,其基本结构是名词+动词+介词+宾语。
3。
从分析看,自然型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名词+动词+介词+宾语;( 2)名词+动词+宾语+其他成分;( 3)名词+动词+宾语+名词,而这三部分中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名词+动词,其次是动词+宾语+其他成分。
3。
三、总结论现代汉语复合词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然型、附加型和附加兼自然型,但各个类型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应该看到复合词与其他词语形式相比较而言更加丰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关于现代汉语复合词构词的分析

[ 关键词 ]现代 汉语 ; 复合词 ; 构词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H 1 0 9 . 4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5 8 2 3 ( 2 0 1 7 ) 0 5 - 0 0 3 6 - 0 2 [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2— 0 9
在组成 复 合词 的两个 词根 语 素 中 , 后 一 个 词根 语
例如月光 、 教学、 白露 、 中, 复 合 词 的识 别 作 为学 习重 点 , 难度相对较大 , 学 习 素用 于 陈述前 一 个 词 根 语 素 ,
语言重在语音 、 语 法 以及 词 汇 , 词 汇 是 构 成 句 子 的基 月食 、 H出等 。
一
、
前 言
等; 其二 , 动补 式 , 例如说 明、 纠正、 生产 、 组合 、 公正 、
( 五) 主谓 型
复合 词是 由不 同语 素构 成 的词 语 , 从 词 根语 素 的 推倒 等 。 角度分 析 , 复 合 词 主 要 包 括 中补 型 、 动宾 型、 联合型 、 偏正型 、 主 谓 型 几 种 形 式 。 在 现 代 汉 语 的学 习 过 程
个人 汉语 水 平 。
并 不 明了 , 但 是如果 知 道 “ 匍” 为“ 趴下 ” , 那么“ 匍匐 ” 的意义便 显而 易见 。又 如 “ 吞食” 一词 , 单 从 词 义来 看 “ 先 吞后 食 ” 或者 “ 先食后吞” 的意 义 均 可 , 但 是 一 般 来说 , 词 汇语 法关 系单 一 , 由此 表 明 , 复 合 词 词 汇辨 析
第3 3卷 第 5期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

汉语特有的复合之法。胡以鲁和薛祥绥的研究标志着汉语真正
意义上构词法研 究 的开始 。此 外 , 一时期 涉及 构词研究 的还 这
19 年汉语构词法 的文献 , 有 10 多篇 ( , 9 年代平均 98 共 20 部)按 0 每年增加达 7 O篇( ) 部 的速度估计 , 涉及 到构词方面的论著 至少
( 第一个现代 的完整 的构词 法体 系 三) 黎锦熙在《 国语 讲坛》 12 ) (9 1 的附录“ 词类连书条例 ” 把 中,
、
2 O世纪前半期 的构词法研究 (8 8—14 ) 19 9 9
( 构词 法研 究的萌 芽 一)
《 马氏文通》 19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 的语法 (88 是 学著作。马建 忠对 于构 词现 象没有专 门 的说 明, 都是在 讲语 法 的时候附带论述 的 , 讲构词 的地 方散见 于各章 之 中, < 氏文 在 马 通> 就提 出了“ 骈列 ” “ 、 加字 ” “ 或 前加 ” “ 字 ” “ 附” 、殿 或 后 等概 念, 并且将 “ 骈列 ” 分为“ 两字 同义 ” “ 、 两字 对待” 两式 。 这就 是我 们所 说的合成词 , 落墨较多 的是联合式 , 意到了语素 间的同 只注 义和反义两种 情 况。在 术 语 使 用 上 也 是 传 统 的 “ 双声 ” “ 、 叠 韵” “ 、重言” 等。可见《 氏文通> 于词语 的结 构状 况只 是初 马 对 步认 识 , 还没有形成构词 的系统 观念 , 这些零 星论述还谈不 上真 正 的构词法研究 。虽然< 氏文通> 马 研究 的对象 是文 言 。 意义 从 角度 出发 来讨论 构词问题 , 没有形成现 代的完整 构词体系 , 却不 妨碍马建忠成 为现代 构词 法研 究 的第 一人 。筚 路蓝缕 , 义重 意 大。< 氏文通 > 马 的贡献在 于“ 为我们提供 了现代 化的构 词研究 雏形 ” 潘文 国 、 。( 叶步青 、 韩洋 。 0 :6 2 41 ) 0 章士钊< 中等 国文典> 1 7 也仍然 以文言为研究 对象 。 (9 ) 0 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2卷第5期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Vol.22No.5 2000年9月(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 tion)Sep.,2000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陈瑶(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近年来(1994年至1998)复合词结构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1、研究观念相对化;2、研究方法多样化;3、研究目标多元化。
[关键词]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特点[中图分类号]H1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00)05-0065-06一、研究观念相对化建国到九十年代初,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多半是/非此即彼0的研究,即对复合词结构的有关问题经常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而且各持一端,各有一套支撑自己观点的语言事实,只是较少坐下来用对方的语言事实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较注意打破前人既有的研究框架,将复合词的研究相对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复合词的研究更贴近汉语的实际。
这种相对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既此既彼0的研究。
这种研究注意分清前人两种相反观点的利弊,根据汉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折中的观点,这种折中并不是一种中庸,而是一种对/非此即彼0研究的反思,是一种使复合词结构研究更接近复合词自身结构规律的积极努力。
如在复合词结构性质的研究中,以前对复合词结构的性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一致,应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八十年代中期大都这样认为);一种认为复合词有与短语相差很大的结构规律,应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刘叔新1990)。
近年来,有的研究者通过对形名结构的复合词的深入分析,从复合词结构中的词素类与复合词的词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及复合词的词性和词素意义关系类型与词序形式有较整齐的因应规律,某些词素序与词序一样能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事实出发,对/复合词的形类与其直接成分的形类不同0 (施关淦1988),/复合词的词性和词素意义关系类型一般不与特定的词素序形式相因应0(刘叔新1990),复合词的结构具有词汇性的观点提出疑议,认为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并不是单纯的语法学或词汇学问题,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性质0的问题(王政红1998)。
也就是说,复合词结构的研究应该与语法学和词汇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既此既彼0的观念在复合词与短语划界的研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我们知道,由于[收稿日期]2000-01-10[作者简介]陈瑶(1971)),女,湖北武汉市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暨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研究生。
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基本一致,因此词与短语的划界问题一直是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难点。
以前,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往往研究出来的标准适用于A 类词未必对B 类词适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方面尽量想办法划清词与短语的界限,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词与短语之间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连续性,存在一个过渡带。
有的研究者将典型的词、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复合词、短语分置于X b (词)层、LP(词汇短语)层、LP/FP(词汇短语层与功能短语的相互作用)层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中。
认为复合词所在的词汇短语层一头连接词(X b )层,一头连接短语,既具有词的特性也具有短语的特性¹,同时,他们还用功能短语的理论来区分短语和复合词(见黄月圆1995º)。
尽管这种方法也许只适用于英语等有补述成分存在的语言,但它毕竟反映我们的研究不再在是/此0还是/彼0上做文章,而是在分析汉语实际的基础上,承认/彼0与/此0都有可能的情况下,找出解决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非此非彼0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再是在前人的研究上做查漏补缺的工作,而是寻求一种新的理论或新的框架对复合词结构进行研究和阐释,这种研究使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复合词结构,从而使汉语的整个语言理论有一种重构的可能性。
可以说,这种研究已经不仅是对复合词结构研究的一种革新,而是一种对目前汉语的结构理论的创新。
如同样是对复合词结构性质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提出复合词结构的研究既非语法问题也非词汇问题,而是语义问题。
他们/从语义的理据性的角度去考察汉语的构辞法0(见徐通锵1997»),认识到分析词的语义结构的目的是揭示复合词的理据,而不是把复合词的结构归纳出一些语法类型(黎良军1995);并认为要真正弄清构词法研究的性质,应根据汉语深层编码体系¼的特点,从选择一种新的构词单位)))/核心字0入手,重点弄清辞内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的规律,建立一种/语义构辞法½0。
这里,他们显然并未囿于前人的观点,而是另辟蹊径,希望以复合词结构的研究为突破口,寻求符合汉语实际的理论框架。
不过正如研究者自己所说,这种理论框架的优劣/需要由语言研究的实践来检验0(徐通锵1997)。
又如同样是对词与短语划界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意识到此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将词和短语截然分开,而是要通过划界的研究更好地研究汉语的结构规律。
既然这样,他们认为只要找到适合研究汉语结构规律的新的结构单位,那么/词跟短语的区分就并不那么重要0(冯胜利1997)。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运用韵律学(Prosody)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单位$$韵律词,淡化词与短语划界的必要性。
因为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里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是音步(冯胜利1997)0(音步由音节组成,音节由韵素组成),韵律词是音步在汉语中的实现形式。
同时,由于组成音步的必须是两个音节,每个音节往往就是一个语素,这样,一个音步的实现就往往与复合词的实现有同一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韵律词就是复合词。
不过,/韵律词不必是复合词,但是原始复合词(即最基本、最简单的复合词)必须是一个韵律词(冯胜利1997)0。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复合词就是/原始复合词0,此时,复合词当然就与部分韵律词完全重合。
同时,那些在传统理论看来归属不清的介于典型的词与短语之间的复合词,在韵律词理论看来,也是音步的实现形式,即也是韵律词。
这样,一旦我们选取韵律¹º»¼½徐通锵认为/辞0是指字组,与一般所说的词含义并不相同。
在二字组中,汉语的骗码体系体现为核心字居前的离心结构和核心字居后的向心结构。
这两种结构方式正是汉语构辞法的两种基本原则。
徐通锵根据汉语社团/比类取象,援物比类0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认为汉语编码体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原理是类、象相互依存。
引文是徐通锵对黎良军(1995)论著的评价。
黄月圆对功能短语理论有较详细的介绍。
按照功能短语的理论,每一个功能短语是其词汇短语的功能范畴,这一词汇短语是其相应的功能短语的补述成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确定这一词汇短语是某一功能短语的补述成分,那么,这一词汇短语就是具有某种短语性质的复合词。
因此,如果复合词是从功能短语是提取出来的,那第它会具有一些短语的特性。
词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中就没有再划分词与短语界限的必要了。
这一观点尽管是一家之言,但它毕竟表明我们的研究者已开始努力冲破前人/非此即彼0的研究框架,尝试着运用新的理论去研究复合词中的老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复合词研究在观念上经历了一个由绝对化(/非此即彼0)到相对化(/既此既彼0/非此非彼0)的转变,这种转变使我们的复合词结构研究在继承传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研究结果、研究理论上都有新的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使复合词结构的研究迈进了一大步,而且为我们建立新的汉语研究的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例。
二、研究视角多样化复合词结构研究观念上的转变必然带来研究视角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复合词结构类型的研究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从词外因素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建国以来,从词的结构本身探求词内部结构的特点以确定复合词结构类型的单项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通过汉语史的考察、亲属语言的比较来证实某些复合词存在的合理性(李行健1981,1982)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研究仍重在词内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语素义的阐释,对影响复合词结构类型形成的词外因素则较少涉及,因此,对有些复合词的结构类型的成因及特点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从社会、文化、思维等词外因素去分析复合词的结构类型,从而增强了复合词结构类型研究的阐释力。
如在论证/肉夹馍0这种西安风味小吃的名称存在的合理性时,刘继超(1997)就未仅限于从传统的结构搭配来寻求立论根据,而是还从社会接受度、人们的思维习惯、名称优美性等词外因素去认定与/馍夹肉0、/夹肉馍0相比,/肉夹馍0是这种风味小吃的最佳名称。
除对/肉夹馍0这之类的个别词的结构进行剖析外,研究者们还从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对有某些共同结构特征的词进行挖掘。
如钱进(1996)在对70余条带/脚0字的词语的语言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这些词所存留的/民族文化心态的遗痕0(/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业文明和畸形的小脚文化0),从而论证这一类带/脚0字的词语存在的合理性;又如,丛长福(1996)从/多维构成词0(由两个以上有特定含义、彼此独立有特定事理联系的字组成的词,如产供销、衣食住行、东西南北中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体现的思维方式入手,分析这种词的特点,说明这类词的结构方式是汉语中特有的,它表现出汉语的/多维思维的智慧特性0。
可见,由于复合词结构类型的研究不再囿于复合词结构本身,而是有了社会、文化、心理这些新的研究视角,所以不仅给原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以新的阐释,而且发掘出了一些新的结构类型。
这样积累下去,原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的框架也许会因此而重构。
(二)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认识到从共时的句法特点来界定双音词的结构类型存在着困难,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保存古文的语素或保存古汉语语法形式的双音词用现代汉语的句法关系很难分析0(王宁1997)。
因而,不少研究者很注重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这一视角的转换又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1从历时的角度探求构词理据以说明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伍铁平(1994)发现不同语言中,即使词义相同、词的客观所指相同,其构词理据可能不同;同一语言中,随着语言历时演变具有同一词义、同一客观所指的词,构词理据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而,伍文认为,用比较词源学的方法来探求词的构词理据对词义分析及词的结构类型的确定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证实这一作用,伍文用比较词源学的方法从历时角度对现代汉语中与/臀0有关的几个词(/尻0、/髀骨0、/屁股0)的理据做了精辟的分析。
王宁(1997)认为现代汉语词汇与先秦文献资料中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主张充分利用训诂学的资料(王文中多指先秦的文献资料)考察现代汉语中某些词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