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表格的处理与图文混排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图文混排)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图文混排)教案
观察学生反映(对导入是否产生兴趣):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听课状态
: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兴趣焦点总结:
姜芳芳
2012年3月18日
*****文本框使用的自由练习*****(4分钟)
4)插入公式(2分钟)(了解)
步骤:
(1)首先选好需要插入公式的位置。
(2)选择【插入】︱【对象】命令,会打开【对象】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Microsoft 公式3.0】选项。
(3)单击【确定】按钮,编辑器启动。
******小型综合练习******(14分钟)
步骤:
(1)打开【插入】︱【文本框】命令,将显示一个子菜单,选择其中一种文本框或使用【绘图】工具栏的 按钮和 按钮插入文本框。
(2)将十字形光标移动到要插入文本框的位置。
(3)按住鼠标左键,将文本框拖动到所需大小,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所需的文本、表格或图片。
?提示:如果需要像古代时对文字进行竖排列,可以使用竖排文本框。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文档的格式化方式,对文字部分的学习我们已经结束了.那么,除了文字,我们还能在Word文档中编辑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档中的第二大部分:图片
二、新课教学(总计8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练习法)
(一)、概述(2分钟)
Word2003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图片和艺术字,还可以对这些图形对象进行编辑,比如图形的明暗度、位置的调整等等。
作者姓名:姜芳芳
单位: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
通讯地址:阿勒泰红墩路8号_____
邮政编码:836500
联系电话: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笔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图文混排课件

[笔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图文混排课件

第25~28课次图文混排【本节要点】本节主要要求掌握图片的插入、图片格式的设置、图形的绘制、艺术字的使用和文本框的使用。

【老师寄语】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通过图文混排,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复杂版面往往要用到图文混排。

【基础知识】一、插入图片(一)插入剪贴画或图片:(1)置插入点于要插入剪贴画或图片的位置。

(2)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打开“插入剪贴画”对话框。

(3)单击对话框中“图片”标签,选定图片的某一类别和所喜爱的图片。

(4)单击选定图片边上工具栏中“插入剪贴”按钮。

注意点:①如在第2步中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则可插入来自其他文件的图片。

②所插入图片的默认环绕方式为“嵌入型”。

(二)图片格式的设置:单击选定图片,图片周围出现8个黑色(或空心)小方块,并打开“图片”工具栏。

利用“图片”工具栏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大小、位置、边框等格式。

1、改变图片大小:单击选定图片,将鼠标指针移到小方块上,待鼠标指针变成水平、垂直或斜对角双向箭头时,拖动指针。

2、设置环绕方式:方法一: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设置图片格式”按钮,并选定“版式”选项卡,从中选定一种环绕方式。

方法二: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文字环绕”按钮,选定一种环绕方式。

3、移动图片位置:选定图片,将鼠标指针移到图片的任意位置,待指针变成十字形箭头时,拖动可移动图片到新位置。

嵌入型图片不能用鼠标拖动来改变位置。

应先改变图片环绕方式为非嵌入型。

4、图片的裁剪:选定需要裁剪的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裁剪”按钮,将鼠标指针移到图片的小方块处,根据指针方向拖动鼠标可裁去图片中不需要部分。

注意点:拖动鼠标时按住CTRL键,可以对称裁去图片。

5、给图片添加边框: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线型”按钮,打开线型列表,从中选择一种线型。

注意点:用工具按钮只能对图片加黑色框线。

如有给图片加其他颜色框线,则可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单击其“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在“线条”组中设置颜色、线型与粗细。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文)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文)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文科)课程编号:07010101总学时数:120学时(第一学期90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4学时,自主上机20学时),第二学期30学时自主上机)学分:7学分(第一学期4学分,第二学期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全院新生一年级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必须全面扎实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数据应用基础知识及其相应技能,并通过国家一级MS Office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在教学中突出本科教育的特点,以掌握技术应用为第一要素使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具体要求是:1.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功能,掌握Win 7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概念和管理操作、程序管理和应用。

2.了解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Word 2010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图片插入和图文混排的操作。

掌握Excel 2010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的应用、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单元格的引用;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操作。

掌握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幻灯片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等操作。

实验二 Word使用:图文混排

实验二 Word使用:图文混排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二:Word使用: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掌握Word文档艺术字的应用2.掌握Word文档图片的插入方法3.掌握Word文档图片版式的设置4.掌握Word文档表格的制作5.掌握Word文档绘图工具的使用6.掌握Word文档数学公式的应用实验内容:1.艺术字的应用。

为文章标题“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为艺术字,更改艺术字形状为“山形”,效果如样张所示。

2.首字下沉。

将“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正文中“主机”设置为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为3行,字体为“黑体”。

3.分栏。

将第3自然段的文字设置分栏,栏数为2,中间有分隔线。

4.图片的插入及图片版式的设置。

为文章第4、5段插入相应的图片,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的版式,效果如样张所示。

5.文本框的使用及其格式的设置。

将文章第6段使用竖排文本框。

文本框边框的格式设置为黑色双实线,填充颜色设置为“灰色-25%”。

再在文字末尾处插入图片,如样张所示。

6.Word文档中表格的制作。

制作“计算机发展历程简表”,表格样式、文字及数据如样张中的表1所示。

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流行型”。

7.绘图工具的应用。

使用绘图工具,绘制“计算机工作流程示意图”如样张所示。

8.数学公式的应用,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如样张所示的数学公式。

实验步骤:参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P45—P55实验结果及分析:计算机基本知识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各种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

硬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等任务。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包括电源、主机板(包含CPU和内存)、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或CD-ROM)、显示卡和其他数据通信、多媒体功能板卡(如网卡、传真卡、声卡、视频卡等)。

初一信息技术课件图文混排

初一信息技术课件图文混排
观度。
02 图文混排的技巧
文字的排版技巧
字体选择
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如 微软雅黑、宋体等,避免 使用过于花哨或艺术化的 字体。
字号大小
根据课件内容和观看距离, 合理设置字号大小,确保 文字清晰可见。
行间距和段间距
适当调整行间距和段间距, 使文字排版更加美观和易 读。
图片的选择和处理技巧
图片内容
图文匹配
确保图片和文字内容相辅相成 ,相互呼应,提高信息的可理
解性。
排版美观
注意图文混排的版面美观,合 理调整图片和文字的位置、大
小和颜色搭配。
自己动手实践图文混排
确定主题
收集素材
选择一个初一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主题, 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网络技术等。
根据主题收集相关的图片、图表等素材。
制作课件
图文混排的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
在图文混排中,应将重 点内容突出显示,以便 学生更好地关注和理解。
布局合理
文字和图片的布局应合 理,避免过于拥挤或空
旷,保持整体美观。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应和谐、统一, 避免过于花哨或单调,
影响视觉效果。
字体选择
字体选择应清晰易读, 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同时也要考虑字体的美
人工智能支持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排版、智能配色 和字体选择等功能,提高图文混排的效率和准确 性。
多平台适配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图文混排技术将更加注重 跨平台适配,确保在不同设备上呈现一致的视觉 效果。
在课件制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图文混排技术
突出重点内容
01
通过调整字体、字号、颜色等方式,突出课件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图文混排,学生可以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点,加深对内容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第3章 图文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第3章  图文信息处理技术

3-39所示。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3 表格处理
实训目的
(1)掌握表格的创建、输入和编辑方法。
(2)掌握表格的格式化操作。
(3)掌握表格的计算、排序功能。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3 表格处理
实训任务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3 表格处理
1.表格的创建和编辑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3 表格处理
2.表格的格式化
(5)关闭文档
第一部分
学习指导
技能指南
2.编辑文档
(1)打开文档
(2)选定文本 (3)插入或修改文本
(4)复制与移动文本
(5)撤销与恢复
(6)查找与替换
(6)查找与替换
第一部分
学习指导
技能指南
3.文字排版 (1)字符格式化
第一部分
学习指导
技能指南
3.文字排版 (2)段落格式化
第一部分
学习指导
实训任务
新建一个Word文档,进行文本的编辑操作,并给该
文档设置打开与修改密码。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2 文档的排版
实训目的
(1)掌握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方法。
(2)掌握文档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 (3)掌握文档页面格式的设置方法。
(4)掌握分栏、项目编号和符号等特殊格式的设置方法。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2 文档的排版
实训目的
(1)掌握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方法。
(2)掌握文档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 (3)掌握文档页面格式的设置方法。
(4)掌握分栏、项目编号和符号等特殊格式的设置方法。
第二部分
综合实训
实训2 文档的排版

信息技术文字的处理——图文的混排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文字的处理——图文的混排教案设计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讲解,思考图文混排的设计原则。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图文混排作品。
提问与讨论:对疑问大胆提问,与小组成员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确保学生理解图文混排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作用与目的:
2. 辅助材料:精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闻、故事、广告等图文素材,用于示范和练习的图片、图表。
3. 实验器材:计算机设备,已安装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或WPS)。
4. 教室布置:提前设置好分组讨论区,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方便地观看教师演示和进行实践操作。投影仪或智能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文字处理技能。他们对图文编辑软件有初步了解,但在图文混排的创意设计和实际应用方面,能力尚显不足。学生在信息理解、筛选和表达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字编辑较为熟悉,而图形处理能力较弱。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方面有待提高。
4. 重点突出:
-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重点内容(如设计原则、操作步骤)突出显示。
- 使用箭头、框线等图形,指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5. 艺术性与趣味性:
- 在板书边缘添加与内容相关的简单插图,增加视觉吸引力。
- 使用创意字体,使板书更具艺术感。
6. 概括性:
- 简洁明了地总结图文混排的核心概念,便于学生记忆。
信息技术 文字的处理——图文的混排 教案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文字的处理:图文的混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

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插入图片、图片编辑、格式化。

2.掌握绘制简单的图形和格式化。

3.掌握艺术字体的使用。

4.学会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5.掌握文本框的使用6.掌握图文混排、页面排版。

【实验内容】制作如样张所示的word 文档。

操作要求为:1.将标题“文字处理系统”由“标题3”样式改为“正文”样式,文字改为艺术,字体为隶书、36磅、式样如样张所示、加阴影和边框线。

【提示】在Word2000中,艺术字是浮动的图形,要加如图所示的边框线,必须将浮动图改为嵌入图,这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命令的“版式”标签中的环绕方式来实现。

然后通过“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来加所需的边框。

2.在第一段正文前插入文件名为“Pe01753.wmf "的图片,大小高度为 3厘米、宽度为2.2厘米,浮于文字上方。

【提示】在Word2000中,插入的图片是嵌入图,要浮于文字上方,也必须通过环绕方式来改变。

3.在正文最后一段插入如图所示 “工业类”剪贴画,缩小到 62%,加文字“工业类”和边框线;插入“动物类”剪贴画青蛙,作为水印按放在最后一段文字下方。

【提示】图片与文字在一起,通过插入横排文本框来实现;边框为文本框的边框线。

4.在正文后利用自选图形绘制如样张所示的流程图,并将其组合。

【提示】对流程图中“处理”后不正确的结果,显示“哭脸”,这通过插入自选图的“笑脸”然后选中该图的嘴巴,往下移动,即改为“哭脸”。

要将流程图组合,只要选中所有的自选图,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命令。

5.在文末输入公式:6.输入页眉“文字处理系统”,楷体、五号;并将文档的上、下页边距调整为2.4厘米,左、右页边距调整为 3.2厘米;插入页码;然后将文档保存到磁盘。

【样张】∑⎰=+⨯⎥⎥⎥⎦⎤⎢⎢⎢⎣⎡++++-=10014342)()1(30cos sin i ii y x dx x y x y x P π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表格的处理与图文混排一、实验目的:1.掌握Word 2003中表格的使用。

2.学会在Word 2003实现图文混排的效果。

3.了解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4.掌握页面的设置与打印。

二、实验内容、预备知识:(一)建立表格1. 利用“插入表格”按钮步骤一:打开文档,把插入点移动到要插入表格的位置。

步骤二: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

步骤三: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满足需要的行数和列数,例如图7-1所示创建的是2×3的表格,即2行3列的表格,然后放开鼠标,在插入点出现创建的表格。

图7-1 创建2行3列的表格2. 利用“插入表格”命令步骤一:打开文档,把插入点移动到要插入表格的位置。

步骤二:执行“表格”→“插入表格”菜单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如图7-2所示。

图7-2 “插入表格”对话框步骤三:设置表格的参数。

其中“列数”和“行数”两个文本框分别用来设置表格的列数和行数。

“自动调整”选项组用来设置表格每列的宽度。

步骤四: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生成所需的表格。

3. 手动绘制表格步骤一: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插入表格的位置。

步骤二:执行“表格”→“绘制表格”菜单命令,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弹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如图7-3所示。

图7-3“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步骤三:单击“绘制表格”按钮,鼠标指针变为铅笔的形状,此时就可以开始绘制表格了。

步骤四:单击“擦除”按钮,鼠标指针变成橡皮的形状,在要擦除的线上单击或拖动鼠标左键即可完成擦除操作。

4. 绘制斜线表头步骤一:执行“表格”→“绘制斜线表头”菜单命令,打开“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如图7-4所示。

步骤二:选择表头的样式、字体大小以及标题等,单击“确定”按钮。

图7-4“绘制斜线表头”对话框(二)表格的编辑:1.设置行高列宽方法1: 使用鼠标:将鼠标移到要改变列宽的表格竖线上,当鼠标指针变为双箭头形状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就可改变列宽。

方法2: 使用对话框:步骤1:将光标插入点放在要调整列宽的列或选中该列。

步骤2: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并执行“列”选项卡。

步骤3:在变数框中输入或选择列的宽度值,并可选择列宽单位。

不仅可以调整指定列的宽度,还可以调整前后列的宽度。

如图7-5所示。

步骤4: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7-5“表格属性”对话框2.合并与拆分单元格(1)合并单元格:步骤1:选定所有要合并的单元格。

步骤2:执行“表格”→“合并单元格”菜单命令,使所选定的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2)拆分单元格:步骤1:选定要拆分的单元格。

步骤2:执行“表格”→“拆分单元格”菜单命令,在对话框中输入要拆分成的单元格数即可。

3.拆分表格步骤1:将光标定位到要拆分的位置,即定位在第二个表格的第一行处。

步骤2:执行“表格”菜单→“拆分表格”命令,可将表格一分为二。

2.表格的计算与排序。

(1)表7-6 学生成绩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光标插入点定位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中。

步骤二:执行“表格”菜单→“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如图7-7所示。

图7-7“公式”对话框步骤三: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计算公式,也可以从“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函数,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5.在表格中排序步骤一:执行“表格”→“排序”菜单命令,弹出“排序”对话框。

步骤二:设置“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列表”等属性,及升降序单选按钮等,如图7-8所示。

图7-8表格“排序”对话框(三)图形的绘制与编辑(添加文字、叠放次序、旋转图形等)1.绘制图形(1)“绘图”工具栏执行“视图”菜单→“工具栏”→“绘图”命令即可。

(2)绘制简单图形如果绘制的是直线、箭头、矩形或椭圆,只需按下“绘图”工具栏上相应按钮在文本编辑区进行绘制即可。

(3)绘制自选图形用户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就可打利用该菜单可绘制各种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星与旗帜以及标注等。

2.编辑图形(1)添加文字操作方法如下:右击要添加文字的图形。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菜单命令,即可在图中输入文字。

(2)图形叠放次序选定需要调整叠放次序的图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叠放次序”命令,其中包括六种叠放次序,选择其中一种,则选定的图形按此叠放次序排列。

(3)旋转图形首先选定一个图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旋转或翻转”命令,其中包括三种旋转方式和两种翻转方式,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命令即可。

3.插入图片(1)利用剪贴画步骤一:执行“插入”→“图片”→“剪贴画”菜单命令,打开“剪贴画”任务窗格。

步骤二:在“搜索文字”文本框中输入搜索关键字,在“搜索范围”和“结果类型”进行选择。

步骤三:单击“搜索”按钮,将显示符合条件的所有剪贴画。

步骤四:鼠标指针指向某个剪贴画,单击剪贴画右侧的箭头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命令;或者直接单击该剪贴画。

(2)从文件中获取图片步骤一: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菜单命令,将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

步骤二:在“查找范围”下拉列表框内选择文件所在的目录。

步骤三:选择一个要打开的图片文件,单击“插入”按钮。

4.图片裁剪方法一:选定图形、图片工具栏的裁剪按钮,鼠标指针指向图片8个控点中的任意一个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就会出现一个虚线框,当松开鼠标左键时,图片将只剩下虚线框内的部分。

方法二:选定图形、格式/图片、设置裁剪的尺寸5.图文混排:(1)环绕方式方法一:快捷方式: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版式”选项卡→选择环绕方式。

方法二:菜单方式:执行“格式”→“图片”菜单命令,“版式”选项卡→选择环绕方式。

方法三:工具栏按钮方式: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选择环绕方式。

(2)艺术字,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步骤一:执行“插入”→“图片”→“艺术字”菜单命令,Word将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如图7-9所示。

图7-9“艺术字库”对话框步骤二:选择一种艺术字样式后单击“确定”按钮,Word将打开“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步骤三:在“文字”文本框中输入要成为艺术字的文字,如图7-10所示。

v图7-10“编辑艺术字”对话框步骤四:可以对“字体”进行属性设置。

步骤五:单击“确定”按钮。

三、实验过程:(一)表格操作:1、在D图7-11 学生成绩表①在“计算机基础”的右边插入一列,列标题为“平均分”,并计算各人的平均分;在表格的最后增加一行,行标题为“各科平均”,并计算各科的平均分。

步骤一:将光标移至表格上,选择“表格”→“插入”,选择“列(在右侧)”,在第一行输入“平均分”。

步骤二:将光标移至表格上,选择“表格”→“插入”,选择“行(在下方)”,在第一列输入“各科平均”。

如下图7-12所示图7-12 学生成绩表步骤三:将光标移至平均分单元格下,选择“表格”→“公式”,如图7-13所示,选择“粘贴函数”即可。

图7-13 “公式”对话框步骤四:将光标移至各科平均单元格右边,选择“表格”→“公式”,如图7-13所示,选择“粘贴函数”即可。

不同“LEFT”改成“ABOVE”。

步骤五:按工具栏图标“”保存。

②将表格第一行的行高设置为1.5厘米最小值,该行文字为粗体、小三,并水平、垂直居中;其余各行的行高设置为1.3厘米最小值,文字垂直底端对齐。

步骤一:选中表格中第一行。

步骤二: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对话框。

如图7-14所示。

图7-14 “表格属性”对话框“行”选项卡步骤三:进行字体设置,参照前面的字体设置。

水平居中按工具栏中“”按钮,垂直居中选择“表格属性”的“单元格”选项卡时行选择。

步骤四:其他各行设置参照以上步骤。

步骤五:保存。

③将表格的外框线设置为1.5磅的蓝色双线,内框线为0.75磅绿色单线,对第一行与最后一行添加10%的底纹。

步骤一:打开文档“W7-1.DOC”。

步骤二:选中表格。

选择“格式”中“边框和底纹”,选择“自定义”,按要求设置进行预览。

如图7-15所示。

图7-15 “边框和底纹”步骤三:选择“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底纹”选项卡进行设置。

另存为“W7-2.DOC”。

④在表格的上面插入一行,合并单元格,然后输入标题“成绩表”,格式为黑体、二号、居中;在表格下面插入当前日期,格式为粗体、倾斜。

步骤一:打开文档W7-2.DOC。

步骤二:选择“表格”中“插入”→“行在上方”。

步骤三:选中第一行,选择:“表格”→“合并单元格”步骤四:输入文字“成绩表”,设置字体格式。

步骤五:在表格的下方,选择插入“时间和日期”进行字体设置。

步骤六:按工具栏中“”进行保存。

2.将文档“W5-2.DOC”打开,并改名为“W7-3.DOC”,然后完成下面操作:①在正文第2段右侧设置竖排文本框,文本框中的文字是“三国演义”:字体为黑体小一号字,文字为紫色;文本框填充浅绿色;“四周环绕”且“左对齐”方式;阴影为样式5,阴影颜色取棕黄色。

步骤一:选择“插入”→“文本框”→“竖排”。

步骤二:输入文字,为字体进行设置。

步骤三:选中文本框,按右键出现对话框,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

如图7-16所示。

图7-16 “设置文本框格式”的版式选项卡步骤四:选中文本框,选择工具栏中阴影设置图标,如图7-17所示。

步骤五:保存文档。

图7-17 阴影设置②将图形(任选一剪贴画)插入到正文第2段中间,设定其环绕方式为“四周环绕”且“两边”方式。

步骤一: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

步骤二:选择“格式”→“图片”进行设置。

③将文档标题改为艺术字;采取艺术字库中第1行第1个样式;字体为隶书,取“上下型”环绕方式;艺术字形状取波形1,填充天蓝色;阴影取样式2,阴影颜色取灰—25%。

步骤一: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

选择样式。

步骤二:输入标题内容。

进行字体设置。

步骤三:选中艺术字,按右键出现“设置艺术字格式”进行设置。

④将图形(自定)插入到第2段的左下角,为图形添加红色虚线外框;设定其环绕方式为四周环绕且“右边”方式。

步骤一:选择“插入”→“图片”→“自选图形”。

步骤二:任意选一图形。

步骤三:选中图形,按右键出现“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进行设置。

四、巩固练习:(一)作一支出凭单表格1. 实验步骤:①表格标题“支出凭单”设置为楷体_GB2312 、三号,加下划线单线。

②将表格外边框线设置为1.5磅红色单实线。

③表格内框线设置为0.75磅红色单实线。

④将表格内的文字设置为仿宋_GB2312 、小四号,水平对齐方式为左对齐,垂直对齐方式为居中。

2. 实验结果样式:支出凭单(二)制作“超市连锁一分店购物小票”表格1.实验步骤①设置表标题文字“超市连锁一分店购物小票”,黑体,三号,居中对齐;表格居中,设置表内字号为五号,隶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