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

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

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 —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T做出假设T设计实验T完成实验T得出结论T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 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

3、变态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4、茎的王要特征

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5、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区别

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

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6、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双子叶

子叶个数12

根系须根系直根系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

基数34或5

7、蔬菜的分类及粮食作物的分类

蔬菜分类:根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类

8雌蕊子房的结构及子房和果实的关系

子房T果实

子房壁T果皮

胚珠T种子

9、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报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10蕨类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蕨类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藻类植物:由固着器(跟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蚣口血讣小的竹呀

"用和花栏鬧的生哉

第三章

1观察动物的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

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

2、昆虫口器及代表种类的名称

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蚕、蝗虫蝶类、蛾类蜜蜂蚊子苍蝇

3、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体形呈梭形,可减少水的阻力。体色背部深,腹部浅为保护色。体表有鳞片分泌粘液能减少

水的阻力和逃避敌害。呼吸用腮呼吸。运动用鳍游泳

鱼类的主要特征:

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腮呼吸④用鳍游泳⑤体内有脊柱

4、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凡是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叫做无脊椎动物

5、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有利于飞行③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④龙骨突发达适于附着发达的胸肌⑤胸肌发达,给飞行提供动力⑥骨骼中空,可减轻体重鸟类的主要特征:

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成翼③长骨中空,内有空气④有喙无齿⑤体温恒定⑥卵生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被毛②用肺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腔内膈⑤胎生、哺乳

7、膈肌的功能

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膈的收缩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够帮助完成呼吸作用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有许多节构成,并且分布;身体的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足、触角等分节

9、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有分节的足三对、翅两对。

10、蝗虫的发育过程及治理方法

蝗虫的发育过程:卵T若虫T成虫

治理方法:科学的改造蝗虫滋生的各种滩地;注意保护好蝗虫的天敌;不断研制出治蝗新药。

11 什么是寄生、寄主、寄生虫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做寄生虫。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也称“寄主”。

12、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及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①三片唇适于吸附在人体小肠壁上②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③消化管结构

简单,适于吸食半消化食物④感觉运动器官已退化⑤生殖器官发达

蛔虫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寄生虫卵的传播,减少人体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第四、五章

1生物分类的单位及特点

界、门、纲、目、科、属、种

2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义

某些物种的消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是整个生态系统破坏。

3、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

4、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

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

5、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什么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8什么叫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

9、植物常见组织的功能

输导组织(运输功能)、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分生组织

10、动物的主要组织功能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11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收集管、伸缩泡、纤毛、口沟、细胞膜、食物泡、胞肛、细胞核、细胞质

12、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胞质分为两份T最

6、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过程细胞分

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为两份

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

收集体内多余的旋转水分

和废物排出运动体外

摄取呼吸

食物

消化

食物

除残

食渣

【冀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

冀教版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情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联系,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另外,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

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 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③安放装片: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⑤整理收镜 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 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 (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 (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3、设计实验:(1.要确定实验单一变量;2.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材料:菜豆20粒,培养皿两个。 实验步骤: (1)、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放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同样的棉花,都放入10粒菜豆种子。 (2)、保持1号培养皿内干燥;经常向2号洒水,使棉花保持潮湿,但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相同。 (4)、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 依据保存时间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 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擦②滴(植物材料滴加清水,动物材料滴加生理盐水)③取材④展⑤盖⑥染 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1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2、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受精;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4、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发

新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新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总结包括2011新课标颁布以来冀教版教材改版后的七年级全册各单元短语与句型的总结。 Unit 1 短语: 1、be from=come from 2、over there 3、a visiting student 4、have lessons=have classes 5、play sports=do sports=have sports 6、plan lessons 7、have fun=have a good /nice/great/ wonderful time 8、guessing games 9、a shopping list 句型: 1、What’s your /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2 How are you?

I’m fine. And you? I’m good,thanks. 3 Good morning! 4 This is------ 5 let sb. do sth. 6 show sb.around 7 It’s one’s turn to do sth. 8 Excuse me.May I have/borrow-----? 9 See you later. 10 Here you are! 11 You are welcome. 12 need to do sth. 13 How/What about (doing sth.? 14 make a list Unit 2 短语: 1、look at 2、come out 3、in the sky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人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 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 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 —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T做出假设T设计实验T完成实验T得出结论T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 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例如:生物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遗传多样性例如:各个金鱼品种,各个菊花品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沙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例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生长例如: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例如: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例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

都是新陈代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例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等。 生态因素相互帮助(如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相互斗争(如雄鹿之间的 生物因素争斗) 互惠互利(海葵与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关系(狮子与鹿)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有害的:如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化肥等流入湖泊后,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林奈与生物分类 分类学之父---林奈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二、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四、DNA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今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林奈对生物的描述和分类。 今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在显微镜里是q 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二节学会观察 一、1.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 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1处; 2

3 4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想一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何不同?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的花粉粒大,并且看不到花粉粒表面细微的结构。 第三节练习测量 一、对生物进行测量的意义:生物体多为不规则物体,需借助工具仪器及特殊的方法,才能描述生物的形状时,需要数据来表示,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 *二、测量的方法: 1、测量叶片周长:用毛线围出树叶的轮廓,取三次平均值。 2、测算叶片面积:在方格纸上画出叶子的轮廓,再数个数,然后四舍五入。 3、测量葡萄体积: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体温:1水银温度计测烧杯中热水的温度。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5、温度计的使用 1轻拿轻放。 2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悬垂与液体中。 3水银稳定后在进行读数。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 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 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 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⑤整理收镜 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 ;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 如:标本为“b ”,则物象为“p ”; 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 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 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 分类:(1)腊叶标本(2)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 ,, 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压平→干燥→装贴。3.昆虫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 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四.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 结尾)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清单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兔吃草。单识清七年级生物知如: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特征:1. 营养①生物的生活需要民以食为天 eg...★如:我和我的竞 争对手是斗争的关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3.判断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规律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①题干中只要涉及到南北方、海拔高低、极地与沙漠等,非生物因素就是温度。。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南北方:南橘北枳;苹果只能在北方栽种,香蕉只能在南方栽种。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eg.人出汗、排尿、呼出CO植物落叶纷飞32 ,海拔高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脚是阔叶林,山顶是针叶林。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红杏出墙eg.4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极地与沙漠: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5水分。②题干中只要单单说沙漠里的某种生物 ,非生物因素就是 Eg. 骆驼刺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虎 父无犬子;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遗传:种瓜得瓜eg.,种豆得豆生 物适应环境方式:包括保护色、警戒色、拟态。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注:病毒是生物,只是不由细胞构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 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病毒能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能繁殖后代。如: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2.珊瑚虫是生物,而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逐渐堆积形成的。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的色彩和斑纹。了解警戒色:他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生物生物的归类3.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如:胡蜂腹部黄黑相间的 条纹即可是真菌,属于其他生物。蘑菇按照分:作物、家禽、家畜、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预习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预习 第一单元句型和短语知识点归纳 1、go on a trip to+地点去某地旅行 2、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 我们的首都 3、“too +形容词或副词+ to + 行为动词原型”——表示“太……而不能……”, 4、be busy with/at sth 忙于干某事 5、far (away) from+地点远离某地; 6、shop ①、名词——商店:go to the shop; 手工艺课 ②、动词——购物:go shopping / do some shopping . 7、live in 居住在 8、work hard in/at 努力学习(工作) 9、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干某事; invite sb to +地点邀请某人去某地 9、want to do sth 想要干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干某事(同wouldlike) 10、talk to/with sb 和某人交谈、和某人谈话 talk about sth 谈论某事 11、call 喊、打电话 call sb (on the telephone) 给某人打电话 call sb from spl 从某地打电话给某人 12、leave for 动身去某地 13、stay with sb 和某人住在一起 14、交通方式: ①bybus/bike/car/train/plane/sea /motor bike/boat/taxi ②on a bus/bike/train/plane/motor bike/boat ③take a bus/bike/car/train/plane/ motor bike/boat/taxi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题

一、综合题1、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 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 160克/升】。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 分析回答: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型 甲 4.8×109140 A 乙 5.2×10970 B 丙30×109150 AB 丁 4.6×109130 O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患贫血症的是____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______。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 被测者红细 胞 蛋白 质 葡萄 糖 尿素尿酸 无机 盐 甲+ 30 1.0 2.0 0.05 9.0 乙-0 0 2.0 0.05 11.0 (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 【】和【】发生了病变。(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 (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甲的分 泌不足,二是甲的 【】(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重吸收功能减退。 (3)烘烤小孩尿布时,往往会闻到异常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是受热时散发出的。3、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中填数字,横线里填名称) ( 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包括肾小体和肾小 管两部分. ( 2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 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重新吸收, 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 3 )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病. 4、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效应器,能接受③传来的信号作出反应 B.④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D.⑤能将来自③的神经冲动传至④,引起反射 (3)图中Ⅰ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神经元的组成;Ⅱ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组成. (4)从反射的类型来看,缩手反射属于反射. 5、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请据 图回答: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手指皮肤中的[①]感受器受 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②]________传到脊髓中的[③]_______, 然后神经冲动再通过[④]__________,传到[⑤]___________引起上肢 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 (2)上述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反射(填“非条件”或“条件”)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_________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6、如图为血液流经某机构B的示意图,请回答:(1)若B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血管是脉,C血管是脉.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96048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16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

物镜放倍数 = 镜筒:2、目×大倍数转换器:安放物镜3、镜放大倍数×)×,10×,404、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物镜与实相五、载物台:安放装片5、 倒相反(完全通光孔:6、 :上下倒、像)光圈:调节光线强弱7、 左右倒,例如:、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8里b在显微镜反光镜:反射光线。、9q 是(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10、粗准焦螺旋:如何确定污六、获得初步放大物象先点位置?(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11、细准焦螺旋:看污转动目镜,13镜座12、镜臂: 推动玻片标本,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学会观察第二节 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一、1. 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 2 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三、显微镜使用:* 处;、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10CM 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3 实用文档 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

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 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上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知识 点归纳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单元句型和短语知识点归纳 1、g o o n a t r i p t o+地点去某地旅行 2、t h e c a p i t a l(c i t y)o f o u r c o u n t r y我们的首都 3、“too + 形容词或副词+to + 行为动词原型”——表示“太……而不能……”, 4、b e b u s y w i t h/a t s t h忙于干某事 5、f a r(a w a y)f r o m+地点远离某地; 6、s h o p ①、名词——商店:go to the shop;?手工艺课 ②、动词——购物:go shopping / do some shopping . 7、live in 居住在 8、work hard in/at 努力学习(工作) 9、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干某事; invite sb to +地点邀请某人去某地 9、want to do sth 想要干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干某事(同would like)? 10、talk to/with sb 和某人交谈、和某人谈话 talk about sth 谈论某事? 11、call 喊、打电话 call sb (on the telephone) 给某人打电话 call sb from spl 从某地打电话给某人? 12、leave for 动身去某地? 13、stay with sb 和某人住在一起 14、交通方式: ①by bus/bike/car/train/plane/sea /motor bike/boat/taxi ②on a bus/bike/train/plane/motor bike/boat ③take a bus/bike/car/train/plane/ motor bike/boat/taxi ④其它:in a car/ boat/taxi ; on foot ; ride a bike . 15、may I……表示请求 肯定回答:Yes, you may /Yes,please /Yes,of course /Sure . 否定回答:No, you may not /No,you can`t /No,you mustn`t .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与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就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就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就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就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就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就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 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与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与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与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就是淀粉在唾液淀粉 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与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