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案例 亚洲金融危机始末-马晓东

案例xx金融危机始末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投资于房地产)。
此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也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
这些都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994年以来,泰国经济出现疲软,出口能力减弱,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减少,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走向衰退,这些因素使对泰国觊觎许久的国际投机资本蠢蠢欲动。
吃柿子挑软的拿,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
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但此时兴奋未免为时过早,国际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
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
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
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
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然而他的黯然离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
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
泰央行奋起还击。
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
”发誓归发誓,偏偏泰国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
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
当天,泰铢重挫20%。
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
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泰铢的大幅贬值,进一步的拖累了泰国的经济,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挽救经济上的无能,时任政府在强大的压力被迫下台,泰国的经济危机演化为政治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PPT课件

7
危机实况—措施 Logo
泰国
泰国政府在货币贬值或紧缩经济中选择了后 者,它采取限制货币商获得泰国铢的措施来 保持高利率,对货币实行有效控制。
马来 西亚
在股票市场方面,马来西亚增加护盘基金总 额以稳定动荡的股票市场。在财政政策方面, 马来西亚财政部决定进行汽油补贴,以增强 私营部门的信心并保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ack 13
三.世界经济因素 Logo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 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 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 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 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 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 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 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8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Logo 1 直接触发因素 2 内在基础因素 3 世界经济因素
9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Logo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Concept1
Concept 2
Concept 3
Concept4
10
Logo
国际资本:国际资本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投资
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第二小组
1
知识回顾 Logo
• 金融的负外部性
金融的脆弱性 金融危机
• 金融自由化改革
讲座金融危机的成因ppt

案例2:1998年香港的金融风潮
• 恒生指数的变化: 8月13日是6660点, 8月14日是7224点, 8月27日是7922点, 8月28日是到期日,为7829点。
• 套期保值基金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Slide 25
Slide 18
案例1:1997年香港的金融风潮
• 3、借入港元,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卖出港元 买进美元。 如果卖出港元导致港元即期汇率的下降, 投机者用美元可以买回更多的港元,除了 还本付息以后,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收益。
Slide 19
案例1:1997年香港的金融风潮
• 香港政府的应对措施:
1、动用外汇基金卖出美元买进港元 。 2、收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港元利率。 3、宣布对向投机者提供资金的银行给
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原因
1997年破产金融机构: 北海道拓殖银行、德阳银行、 三洋证 券、山一证券
结果: 1990-2003 日本陷入经济衰退
Slide 6
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原因
(二)严重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项目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
目。经常项目逆差表现为物品和劳务贸易 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
予处罚。
Slide 20
案例1:1997年香港的金融风潮
• 金融风潮的结果:
1、套期保值基金在外汇市场上遭受挫折, 但在股票 市场上获得暴利。
2、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潮和东南亚金融危 机的影响下陷入衰退。
Slide 21
案例2:1998年香港的金融风潮
• 从1998年5月开始,套期保值基金为对香港 发起新的冲击做准备: 1、借入大量的港元资金。 2、卖出恒生指数期货合同。 3、向证券商借入恒生指数成分股。
• 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 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PPT课件

东南亚金融危机 产生原因
• 最根本原因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内部经
济的矛盾性。
• 具体原因: • 1. 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
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 的加剧正在下降。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 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 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
3、培育金融市场
• 在改革银行体系的同时,
中国还积极培育完善的金 融市场。
效果
• 至今,中国已经逐渐形成
了一个具有交易场所多层 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 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 融市场体系。
• (1)针对股票市场长期
遗留的历史问题,大刀阔 斧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效果
• 为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机
制转换和功能发挥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 (2)在外汇管理体制方
面,2019年我国开始实 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近年来还不断扩展 浮动空间。
效果
• 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
衡,也维护了宏观经济和
金融市场的稳定。
• (3)在大力推进各项改
革的同时,一系列旨在规 范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 序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效果
• 大大提高了经济和金融建
履历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 会基金
1994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 2019年8月 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 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
东南亚金融危机 影响及启示
一、影响
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多,但对包括 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多政 策和制度、宏观经济的走势,都可从中找出那 场危机留下的痕迹。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引言: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波及多个亚洲国家,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教训,以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一、背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1990年代初的一系列不良信贷和经济状况下的结构性问题。
东盟国家的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投资者开始对该地区的金融状况表示担忧。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也对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二、原因分析1. 短期外债和不良信贷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盟国家在1990年代通过大量外借短期债务来融资,这些债务主要用于支撑当时高增长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
然而,这种短期债务结构使得亚洲国家在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 货币和汇率政策亚洲国家普遍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即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得其货币供应相对不稳定。
当国际资本撤离时,亚洲国家无法快速调整汇率,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进而引发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3. 金融体系弱点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该地区金融体系的一些弱点,如银行监管不严格、商业银行经营不规范、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信任危机,投资者失去了对亚洲金融市场的信心,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
三、危机影响1. 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很多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
不少亚洲国家的家庭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稳定受到严重挑战。
2. 地区金融市场动荡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崩盘,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亚洲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国际金融市场连锁反应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国际投资者纷纷撤离亚洲市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四、教训和启示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第8讲 中国与亚洲金融危机[1]
![第8讲 中国与亚洲金融危机[1]](https://img.taocdn.com/s3/m/074c211927284b73f24250cc.png)
100
134
34%
2020/12/12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9312/12
8
短期外债的形成
东亚国家利息差与汇率的易变性
国别 印度尼西亚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利息差 11.5 4.1 1.6 6.5 4.0
汇率的易变性 0.7 3.4 2.6 3.8 1.2
2020/12/12
4
一、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 短期外债的形成 • 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脆弱性
2020/12/12
5
短期外债的形成
➢ 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
➢ 缺乏对金融的审慎的监督与管理
东亚国家80年代末和90年代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和外部 资本帐户时,没有大力加强审慎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使金融 机构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两方面都易于进行 过多的冒险。
危机的蔓延
泰铢崩溃后 ↓
1997年7月中,马来西亚林吉特和菲律宾比索浮动 1997年8月中,印度尼西亚卢比浮动
6-11月,四种货币对美元贬值25%-30% 1997年10月,韩圆贬值50% ↓
资本外流和对货币的投机性压力在该地区蔓延, 延至中国香港和台湾,后又波及区外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
另一方面,1996年12月,中央银行开始大规模注入流动 性来支持陷入困境的银行和金融公司。在其后的6个月 中,这类贷款增加了4倍,汇率稳定的压力达到最高峰, 导致泰铢在1997年7月宣布浮动。
2020/12/12
17
二、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时间 1928,4-1932,5 1932,5-1939,9 1939-1942,4 1942,4-1946,5 1946,5-1947 1947-1956,1 1956,1-1963,10 1963,10-1978,3 1978,3-1997,7 1997,7-1998,1 1998,1 至今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2000)认为大萧 条爆发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 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房的生产过剩和民 众总需求下降所致,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 房的过度供给和总需求的不足引起了房 产价格下跌,房价价格的下跌迅速传染到 股票市场,从而引起了资本市场价格的大 规模下降,这也成为了大萧条爆发的主要 原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Peter Temin(1993)认为,美联储为了维持金
本位制度,以至于产生了根本性的政策失误 。 1931年下半年以后,德国和英国都放弃了金本 位,本币开始贬值 。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投资 者对美元贬值充满了预期,他们在美国政府对 美元进行贬值前突然抛售美元,为了维持美元 币值的稳定,美国的利率在1931年最后一个季 度里急剧上升,信贷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加剧 了通缩的程度(郑联盛,2009)。
分析表明:每次金融危爆发前真实房地产价格必然呈下降趋 势,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先前的金 融危机相比略显滞后。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真实股票价格指数比较
由图2可见,从T一4期开始,各 个国家的真实股票价格指数都 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 机前1年,各个国家的真实股票 价格指数的增长趋势停止并呈 现陡然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 言,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 机、日本金融危机、印尼金融 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前1年真 实股票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更加 严重。
(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刘遵义(2007)认为,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不足是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他将一段时间内( 例如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 、 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 商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 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非 常大。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 没有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 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够撤离 的外资是外汇资储备的5倍以上。
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PPT课件

8月28日,在国际市场影响下,港股低开50余点,抛售 盘蜂拥而至。
15
为使恒指维持在7800点,港府严阵以待,整个上午,指 数在7800点以上窄幅波动。下午,抛盘仍然不断,但政府 已基本控制大市,恒生指数最终以7829.74点收市。
不详
8月期指好仓 9月期指淡仓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8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若联系汇率制度被冲破,港币有即时贬值30%或以上的 可能,炒家将手上等值400亿港币的美元换回港币可获30%, 即120亿港币的利润;
若港府捍卫联汇制,必然以外汇基金接下沽空的港币,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结果股票市场大跌,期指也大跌。假 恒指下挫3000点,那么50000张淡仓合约可挣75亿港币, 再加上现货市场收益,可获利至少100亿港币。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13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亚洲金融危机”由来
▪ 1997年2月,泰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以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平息了泰铢贬值风波。同年5月,泰 国联合东亚其他国家再次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泰铢汇率。 但是,泰铢贬值的压力继续增加,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 售,泰国央行在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已无力维持 泰铢汇价。1997年7月2日,泰政府宣布放弃盯住 美元汇率机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泰铢当日 下跌了20%,历史上将这一天视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 的标志。
5
“亚洲金融危机” ——东南亚
▪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
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 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 的货币也狂跌。
▪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
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Fra bibliotek击。3
亚洲金融风险的发生与传染
▪
国家或地区 金融风险发生或传染时间
泰国(发源地) 1997年7月2日
印度尼西亚 1997年7月2日开始,中旬达到高峰
马来西亚 1997年7月2日开始,中旬达到高峰
菲律宾 1997年7月2日开始,中旬达到高峰
中国香港 1997年9月开始,10月20日达到高峰
日本 1997年11月
10
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一个对策是加大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力度,为维持汇 率的稳定,各国中央银行曾多次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大量 抛售美元,吸纳被投机的货币。
▪ 第二个重要对策是切断交易商获得本币的供应渠道。在泰 国,中央银行指示各商业银行切断向交易商提供泰铢的渠 道,以协助央行捍卫泰铢。许多国家的银行在关键时期不 再提供货币市场利率的报价,有些则得到指示不再提供本 币给海外投资人士。
▪ 在流动资金的供应方面,各国政府面对危机,开始将国内 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分开。海外投资者不可能再通过常规 途径买进本币。同时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帮助国 内金融机构度过难关。
▪ 面对投机商们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东南亚各国政府开始有 意识地限制货币掉期交易中的远期交易额度。这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投机商获得本币以进一步从事投机活动的能力。
▪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 呈下降趋势。
▪ 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俄罗斯、 俄股市、汇市猛泻。之后不久,巴西金融市场持 续动荡汇市和股市大泻。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动 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破坏 性影响。
8
“亚洲金融危机”——香港保卫战
▪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首次受到国际金融炒 家狙击。
12
危机发生的根源——综合
▪ (1)国际游资的冲击 ▪ (2)经济过热,资产泡沫膨胀 ▪ (3)经常账户赤字严重,短期外债比例过大 ▪ (4)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准备不足 ▪ (5)缺乏稳健安全的金融体系
13
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
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
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
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7
“亚洲金融危机” ——俄罗斯、巴西
▪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 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 入谷底。
9
股指期货
▪ 投机: 投资者甲预期市场将于一个月后上 升,而投资者乙则预期市场将下跌。
▪ 结果: 投资者甲于4,500点购入一个月到期 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投资者乙于4,500点 沽出同样合约。若于月底结算点高于4,500 点,投资者甲便会获利而乙则亏损。但若结 算点低于4,500点,结果则相反。
韩国 1997年9月开始,12月达到高峰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9年
4
“亚洲金融危机”——综合影响
▪ 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 %,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 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 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 严重的经济衰退。
▪ 1998年1月、5月,相同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香港上映。 ▪ 从98年8月5日起,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
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进攻,在香港疯狂抛售港 元和恒指期货。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 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并借此打压股市。 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 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 双获利。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 ▪ 1998年8月14日,香港go-vern-ment正式动手干预股票市场, 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豪赌”。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
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6
“亚洲金融危机” ——东北亚
▪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 40%。
▪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
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
11
危机发生的根源——祸起外汇套利交易
▪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国内外的投资者(包 括日本的银行和各种对冲基金)利用外汇套利交 易在东南亚国家大进大出,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的重要诱因。 日元套利交易的本质是:以非常低的利息借入 日元,投资于美元或者泰铢,以获得较日元更高 的利息。如果日元对美元贬值,那么就能获得双 重收益:利差收益和汇兑收益。
2
索罗斯在97金融风暴中到底是怎么挣 到钱的?
▪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策略,即采取各 类金融工具同时进行投机性冲击的策略。
➢ 1.利用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上进行投。 ➢ 2.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在远期外汇市场进行投机。 ➢ 3.利用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进行冲击,手段与
远期外汇交易类似。 ➢ 4.利用货币当局干预进行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