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建议
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读《 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0 年版 ) 21 1 》
@曹 明海
教 育部 刚颁布 的 《 务 教育 语 义
一
、
把 握 汉 语 言 文 字 构 成 的 形 以 形 写 意 ,这 与 汉 民族 思 维 的 具 象
文 课 程 标 准 ( 0 1年 版 ) 与 2 0 象 、 蓄 性 特 征 。 用 感 受 去 拥 抱 性 相 关 。语 言 文 字 往 往 是 对 客 观 事 21 》, 01 含 要
需 要 我 们 特 别 关 注 的重 要 改 动 。 其 母 语 教 育 。母 语 是 一 个 人 的 本 民族 凭 借 表 象 、 想 象 来 反 映 事 物 的 运 动
中 之 一 , 就 是 对 语 文 课 程 的 重 新 定 语 言 , 人 在 婴 儿 期 和 幼 年 间 自然 规 律 ,达 到 对 事 物 本 质 特 征 和 内 在 是 位 , 确 指 出 “ 文 课 程 是 一 门 学 习 学 到 的 第 一 语 言 。人 对 “ 实 世 界 ” 联 系 的认 识 ,用 形 象 的方 式 进 行 概 明 语 真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的综 合 性 、 实 践 性 课 的 认 识 是 建 立 在 人 的 第 一 语 言 习 括 并 用 形 象 材 料 来 进 行 思 维 的 过 程 。 笔 者 认 为 , 语 文 课 程 的 这 ” 对 个定 位 , 在 说 明和肯 定语 文课 重 程 是 一 门 以 “ 习 语 言 文 字 运 学 用 ” 基 本 点 的 课 程 , 文 课 程 为 语
学 新 秩 序 。 以 说 , 是 义 务 教 育 阶 的 看 法 。 可 这 段 语 文 课 程 真 正实 施 有 效 性 教学 , 养 , 进 学 生 生 命 成 长 的重 要 一 步 。 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例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例谈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运用则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包括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还包括句子的理解与运用,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运用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例谈,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些实际案例,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在阅读一篇课文时,遇到生词“浩荡”,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该词的意思,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词语的分析,理解“浩荡”是形容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的。
而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学生还需要能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正确地使用这个词语,比如在写作文时,他们可以运用“浩荡”这个词语来描绘壮阔的长江流域。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运用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阅读一篇完整的文章或作品时,学生需要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并能够在写作文时对篇章进行整体把握和运用。
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或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
在写作文时,学生需要按照篇章的结构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使文章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
通过对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运用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的理解与运用以及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运用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020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生语文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其次从组织学生理解,训练组词造句;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注重日常写作,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效培养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工具性,教学的目标便是培养小学生基础语文技能,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改条件下,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其不仅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决定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学生积累的知识有限,缺少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经验,因此怎样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教师高度重视。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1.一般形式。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重点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基础识字能力和汉语的简单使用能力,同时在此时期学生应该将汉语的拼音以及汉字认知转变为简单词语的组织,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此种教学形式的设置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2.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方式。
针对小学生来讲,学习为自主学习的模式,并且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管理影响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所以在语文考试或者实际使用期间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是上课之前还是上课之后,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础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效措施1.组织学生理解,训练组词造句。
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基础要求便是通过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以及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陌生的字词记录在生字本上,记忆生字的音序、音节与结构,删除特殊的汉字,要自主进行组词造句,由此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强化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
然而当下许多教师虽然明白这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却仍然把握不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又回到原来的老路子:只注重“理解”课文内容,淡化语言的“运用”,注重了语言的输入,忽视了语言的输出。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凸显“语用”1.把握课程标准各学段教学目标,明确各学段语用训练的重点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确定为“了解”词句意思。
学生可结合课文插图,阅读理解词意,读中积累,也就是对词句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就行了。
比如“孤单”一词,学生理解为“只有一个”,这样就可以了。
又如,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文,书中说到的“穿上”“厚厚的衣服”“绿色的大伞”这些词语,学生只要理解“穿上”是指“给小树包裹起来”,“厚厚的衣服”指的是“厚厚的稻草”,“绿色的大伞”指的是“小树茂密的枝叶”就可以了。
第二学段把“了解”一词换成了“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这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比如《孔子拜师》一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这些词,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其意思,还应通过这样的词感受孔子拜师途中生活的艰辛,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毅力。
第三学段则把理解变成了“推想”。
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含义,辨析词语在行文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在这篇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推想”是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
比如《一夜的工作》,由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和早餐推想他每天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简朴。
从《晏子使楚》中楚王三次为难晏子,晏子三次言语反驳中推想晏子的话外之音和言外之意,体会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通过推想作者言语和构成方式来尝试学习和运用作者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模仿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语言文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日常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他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口语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口语表达。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口语表达的比赛,如朗诵比赛、口才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的游戏,如口头描述游戏、情景表演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故事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课堂小组朗读、阅读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感悟和阅读心得的写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话题,如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学校等,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导学生改进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教会学生一些书面表达的技巧,如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写作练习,如写作训练、写作比赛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课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能力目标掌握并运用汉语拼音方案及其规则。
情感目标将文本内容与社会生结合起来,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四种注音方法,熟悉《汉语拼音方案》及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教学过程我给“biangbiang面馆”造个字1.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
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
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
“店家,结账!”秀才喝道。
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
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
“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
”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
他与店小二搭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名biang。
”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
”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 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
“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命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命题分析及教学建议作者:易思维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4年第06期摘要: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和创新点。
该题涉及字、词、句、段等多方面的语文知识,重在测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达成与否。
综合考量2021-2023年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其具有立足情境、多元选材、灵活设题、注重教考衔接、综合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日常教学运用多样化的路径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教学建议语言文字运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和创新点。
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时代感强、变化繁妙、设题灵活,同时充分体现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因此,对近三年(2021-2023)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进行分析,既能为新高考命题提供该类题型的整体认知,也能通过一定建议助力师生把握其考核要求与命题方向。
一、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例析新高考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立足情境,灵活性强,相对于其它类型语文试卷更加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检测。
整体来看,近四年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命制呈现出试题设计注重情境性、试题形式注重灵活性、试题选材趋向多样性、试题内核指向核心素养达成性、试题原则注重教考衔接性等特点。
(一)试题设计注重情境性“社会生活情境”对应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强调交际,与个人体验对应。
2022年新高考卷Ⅰ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是“如何科学减肥”,2022年新高考卷Ⅱ语言文字运用Ⅰ是关于“天宫课堂”的材料,这些涉及社会热点、科技时事类的“社会生活情境”材料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学科认知情境”则指向学生探究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1]。
它在2021-2023年新高考卷语言文字运用中有充分体现,表现为试题明确指向成语、病句、语言连贯等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言运用第18题,该题选择来自报刊的真实语料,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由学生自己写出合适的3处成语。
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是我国对语文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任务的重大调整,指明了今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正在实现着由以学习课文内容为主向既学习课文内容,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大转型,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
教学中如何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但语文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名师教学案例,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学习一、根据学段教学目标,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学语文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新课标”指出,不同学段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不同,第一学段主要是识字、学词、学句,第二学段主要是段的学习训练,第三学段主要是篇的学习训练。
“新课标”的学段目标,给我们如何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指明了方向。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江西南昌市站前路小学甘密老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定位在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时,在感受“孔隙”的特点同时,进而学习叶老按照游览的顺序,运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表现手法,进而仿照空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览的感受。
这篇课文叶老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建议看,都有学习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这一写作目标,但从学段目标思考,甘老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点确定在领悟段的写法并进行段的迁移运用上,可以说找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二、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树立单元“整体”意识,紧扣单元训练点寻找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是一条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场合、对象的不同(全国卷Ⅰ) 六、(15分) 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 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 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 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①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 “阁下”改为 “您老”; ③将“造访”改为“探望”; ④将“馈赠”改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官也罢民也罢喝吧,天不管地不管粥馆。
二、推荐书目: 《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章熊,张彬福,王本 华,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言知识新视点》(王荣生,韩雪屏,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广义修辞学》(谭学纯,朱玲,安徽教育出版 社) 《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刘伯奎,暨南大学出 版社) 《思维与语言运用》(王占馥,广东教育出版社) 《汉语的危机》(朱竞,文化艺术出版社) 《咬文嚼字》(上海文化出版社,月刊)
1)实例教学法 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养成生活处处皆语文 的习惯。 我们可以在各种报纸,各类杂志,精彩纷呈 的电视节目,众多的书籍上收集到所需的信息材 料,并进行剪辑,摘抄,分类归档,标明其出处,收 集时间及适用章节场合,以便在教学实例中使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日常不断积 累,实例教学法才能真正持续地进行.
第五课 言之有“理”(7课时)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1) 认识,掌握虚词的使用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1) 使用关联词,单句与复句的变换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3)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2) 认识歧义,消除歧义 单元小测和讲评:2课时
虚词: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 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 死,其言亦善!” 句中的“亦”应写作“也”。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 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 泰伯》。
错别字:
我肝●我心●我头●我肉 走进一爿熟食店,透过玻璃窗,忽见招牌上 赫然写着:我肝、我心、我头、我肉。我吓了一 跳,忙问店主,店主不以为意地哈哈一笑,说: “这也不认识?‘我’是‘鹅’。 一天一妻制 作家王蒙说过一个笑话:当年没有激光照排 系统,用铅字排印《婚姻法》。由于印刷质量问 题,“一夫一妻制”印成了“一天一妻制”。在 场的人笑得人仰马翻。
四、本模块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教学可以结合高考的有关考点,考试内容, 有选择,有梯度地运用历年高考“语言表达应 用”的试题;但不能不加选择地把高考这方面 的试题堆给学生, 异化为高考复习课。 这门选修课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 可以为高三“语言表达应用”总复习打好铺 垫;然而,不能企望一步到位,不可能一次完成 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复习任务,高三还 要安排时间进一步巩固,深化。 阅读和写作应用文在教材中没有,但在 高考中常有涉及。
2007年高考全国18套语文试卷语用 题汇编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完全详解汇 编(语言表达)
五、教学内容的取舍详略
本模块的教学时间为9周,其中8周教学(每周 4+1课时,计40课时),1周复习考试。作文讲评每两 周1课时,整个学段共4课时;余下36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课 走进汉语世界(2课时)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1课时) 认识汉语的丰富,优美
修改病句部分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高考 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2、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增加、删减和调 换词语 )。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 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 不可改走样了。
委婉的效果
马文潜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赶集时,有 人到陶器店买夜壶。顾客看了看之后说:“好是 好,就是大了点。”卖者说:“哎,冬天,夜长 呵!”马教授很推崇这一答话的艺术性,他说倘 若卖者直言:“大是大,尿装得多呵!”这样一 来,含蓄全无,而且使买方尴尬,甚至连生意也 做不成了。
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本模块教学,课堂上主要不是教师传授语言 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活动,“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 法”,变“告诉式”为“参与式”. 围绕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开展的 “课堂活动”,是这门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重 点教学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表演)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 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答案:隐没无闻
成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熟 语
谚语 惯用语
格言 歇后语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 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三、学生学习基础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七年级下册:P28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 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淡化文言词法,句法。 三、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 法要求较高 。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3课时)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1课时)
辨别多义词,认识古今词义的演变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1课时)
辨别同义词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课时) 积累,运用各类熟语
多义词 妙语批文
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评语相当 幽默。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 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 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
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惯用语
歇后语
背黑锅
穿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湿水棉花——无法谈(弹)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上海地铁里有一张房产广告。画的是一个孩 子坐在成年女性的怀里,广告语是“舒适方便, “坐怀不乱”。 春秋时期有位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他品 德高尚,以讲究礼节著称。有一次,柳下惠在城 门下过夜,看到一位年轻女子衣服单薄,害怕她 受冻,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由于他为 人正派,没有人怀疑他有淫乱的行为。后来人们 就用“柳下惠”作为正人君子的代名词,用“坐 怀不乱”来形容男性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 作风正派。
《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建议
嘉兴三中 吕小华
一、课程标准
二、推荐书目
三、学生学习基础
四、本模块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的取舍详略
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一、课程标准 总目标
本课程重在培训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 应用能力”。“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 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实验)》,下同]这里突出了语文与 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现了生活 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理念,传承 “学”与“用”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 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金岳霖是位逻辑学家。他在十几岁时便曾指 出“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句话在逻辑上 是靠不住的:既然前提是“金钱如粪土”,而千 金就是金钱,那么得出来的结论只能是——朋友 如粪土。
前四个单元小测和讲评:2课时 上完这四课后可举行“语言文字类”的竞 赛,这份竞赛试卷在期末的时候就可以作为一 个很好的复习材料。 相比而言,前四课应该强调的是同学们平 时要养成归纳整理笔记的习惯,而第五、六课 就侧重在运用上。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12课时)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3课时)
选词:准确,生动; 炼句:简洁,连贯; 选 择,变换句式(补充)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3 课时) 认识并运用修辞手法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2课时)
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形象色彩
关联词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 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4分)(2006) 语言的形式 ① 是美的,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 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 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言 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 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之 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 的。 ① 之所以 ②因为 ③所以 ④也 ⑤尽管 ⑥但是
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 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 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 不可代之以“亦”。
虚词: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的”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得”连接中心语和补语。 用不用“的”有时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 “三斤鱼”不同于“三斤的鱼”,前者表示鱼 的多少,后者表示鱼的大小。 “的”的位置有时也区别意义。如:“新的 学生宿舍”不同于“新学生的宿舍” 。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这四个“必”字批语,言简意赅,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一 时被传为“妙批”。
广义的修辞主要有下面几种考核题型: 1、肯定句变换为否定句。 2、长句变换为短句。 3、短句变换为长句。 4、仿写。
北京卷 24.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话,向观光 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 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5分)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 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 ③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
2)情境教学法 查找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推荐自己喜欢 的一句广告语,感悟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句子。 1.生活展现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