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

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
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整点和半点

执教者:邵霞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9:30上课5: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难点是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以突破教学重点,利用游戏的手段演示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这一难点。让幼儿有粗浅的了解,孩子在上小学还会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入学习。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我借助时针分针赛跑的游戏,让孩子更好地感知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用发现秘密的方式告诉孩子整点和半点让本来索然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多姿多彩。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我注意加强辅导。

四.教学准备

1、各种时钟收集表,我让孩子提前收集各种时钟,有的没有图片,和家长一起动手做了钟面,画了时针和分针,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交谈肯定对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这有利于孩子在做中学,对他们认识整点、半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就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然后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认识整点、半点。

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提出悬念: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孩子思考。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然后用发现秘密的方式教授给孩子整点和半点的准确知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活动的钟面让孩子操作,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操作活动:以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如:上学、上课、睡觉、起床、离园等为操作活动内容,以便于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和半点

执教者:邵霞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1、“我见过的时钟”收集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一)这是小朋友收集的各种钟表,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三)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的关系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一)小朋友仔细观察钟上有什么?

(二)有哪些数字?

(三)除了数字还有什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四)教师小结

三、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一)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1、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

2、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分针绕一圈,

时针走一格。

3、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就表示1个小时过去了。

(二)认识整点。

1、时钟里除了这个小秘密以外,还藏着许多的秘密呢,我悄悄地告诉你,仔细听哟。当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三)认识半点。

1、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经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四、操作活动。

1、逐幅观察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几点钟做的?请幼儿操作活动钟面。

2、请两个小朋友相互讲一讲你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然后拨一拨相应的时间。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多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源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填塞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盛数学活动经验。3、趣味练习法。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用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例外?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 及其换算;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计算机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但是,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硬件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这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接触实物、观看录像等直观方式去认识计算机。开头首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作一个简要的了解;然后引入实物,让学生打开计算机,去探究计算机的内部结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部件名称以及功能、参数等相关信息,说的不足的地方老师加以补充。这样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了。此时,教师通过设疑,让学生懂得: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硬件系统外,还必须要有软件系统;最后,教师简要地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通过说明四代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时向学生提出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有作为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精美的计算机图片) 这些漂亮的计算机大家一定看过,但是同学们肯定很少有人看过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也一定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计算机吧!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张小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存储器容量单位 及其换算;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科学地解答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问题;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活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计算机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但是~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硬件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这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接触实物、观看录像等直观方式去认识计算机。开头首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作一个简要的了解,然后引入实物~让学生打开计算机~去探究计

算机的内部结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部件名称以及功能、参数等相关信息~说的不足的地方老师加以补充。这样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了。此时~教师通过设疑~让学生懂得: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除了硬件系统外~还必须要有软件系统,最后~教师简要地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通过说明四代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时向学生提出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有作为的人。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精美的计算机图片) 1 这些漂亮的计算机大家一定看过,但是同学们肯定很少有人看过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也一定很好奇,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计算机吧~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段计算机的录像,简要地对它作一个了解。 看了这段录像,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桌上的这台计算机看个究竟。好,现在就请大家快快打开你们的主机,去探索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吧~大家可以动手拆拆看,把里面的部件拿出来,跟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看看它的名称、作用…… (教师巡视、倾听讨论) 设计意图:开头播放录像~不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我桌上的计算机里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高涨。 师:你们认识这些部件吗,哪个小组能说说它们的名称、作用, (小组推荐,学生回答)

初步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初步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乐东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中学版第1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1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

(完整版)《认识计算机桌面》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课题认识计算机桌面课时1、2 授课日期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桌面,知道计算机桌面设置的方法,培 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重 点难点重点:鼠标的操作难点:桌面的设置 教、学具 计算机、投影仪、黑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 备课人 班级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有 个感性的认识,由此引入学习认识计算机桌面的课题。新授: 一、启动计算机 1、启动计算机 先开显示器开关,再开主机开关。 2、关闭计算机 先关主机,再关显示器。 二、认识计算机桌面 1、图标 2、任务栏 3、“开始”按钮 4、固定程序列表 5、常用程序列表要注意开关机的顺序,养成良好的习惯。

6、级联菜单指示 三、使用鼠标(理论联系实践讲解) 1、指向 操作:移动鼠标指针到目标位置。 2、单击 操作:快速按一下鼠标左键,再松开。 3、双击 操作:快速连按两次鼠标左键,再松开。 4、拖动 操作: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指针到目标位置 后再松开。 5、右击 操作:单击一下鼠标右键,再松开。 设置桌面 1、设置主题 操作: (1)、右击桌面空白处→“属性”,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 (2)、“单击“主题”选项卡→“Windows经典”主题。 2、设置桌面 操作: (1)、单击“桌面”选项卡,“背景”选择“Stonehenge”,“位置”选择“拉伸”; (2)、单击“自定义桌面”选项卡,打开“桌面项目”对话框; (3)、打开“常规”选项卡,进行设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设置屏幕保护 操作: (1)、打开“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选择“三维花盒”; (2)、单击“设置”钮,进行所要的设置,设置“等 待”时间,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4、设置外观 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观察老师制作,自己尝试操作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经济开发区爆台寺小学朱小霞 一、课前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容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仍然属于几何初步知识。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上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而且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为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做好准备。关于这部分的容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和测量,重视的是“周长”概念的建立、概念的表达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实际测量,把探索和掌握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 因此,我把本课定位于让孩子们充分经历研究周长含义这一过程上。 (二)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

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册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他们的基本特征。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其次,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了如下三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不难看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整个认识周长的过程,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本课的关键则是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学具操作,让孩子们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周长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

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案设计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小行家。 二、新授(以台式微机为例) 1.硬件 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部分组成。(结合实物讲解)硬件就是我们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计算机部分。学生看书,结合图片自学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教师补充,区分输入、输出设备。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在里面有很多的部件,分别实现各种连接和处理功能。它能存储输入和处理的信息,进行运算,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里面有一块印刷电路板,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板(简称主板),一般地,计算机的重要控件都做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主板上还许多部件,如ROM、RAM、总线槽、插座、电池等。机箱内还有硬盘、软驱、光驱、电源和小喇叭等。 (2)输入设备 键盘主要用来输入文字和命令,是一种输入设备。其实输入设备还有很多,我们常用的还有鼠标器、话筒、扫描仪、手写笔等。 (3)输出设备 显示器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给我们看,它是一种输出设备。输出设备还有打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计算机一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说一下教材分析及处理: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是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针对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介绍计算机的本质,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并对学习后续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这里,我只选择了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另外要结合计算机硬件的实物,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电脑特别感兴趣。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合 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课件、中央处理器(CPU)。 教法: 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的好奇、活跃的心理特征。我准备运用以下 教法: 1.谜语导入。

《认识计算器》精品教案

《认识计算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故事得到如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1、关于计算器你了解那些信息? (1)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相互给同桌讲一讲,再给班里的同学们讲一下。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远古时代的石子计数和结绳计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几百年前的算盘 师:算筹有的是竹子,有的是木头,也有的是骨头,放在布袋里,便于随身携带。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算筹发明了跟简便的计算工具--算盘 (3)认识最先进的计算机,美妙可以运算上万次。 (4)认识我们最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学习的计算工具。 探究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计算器。从而更简单、快速的计算较大的数字。 1、认识计算器 (1)师:当今蛇会的市场上,超市里,你还能看见算盘吗?最常见的是用什么计算价格? (2)学生拿着自己的计算器,对照课本认识计算器的每个键。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2、计算器的应用 (1)用计算器计算38+27 学生先自己探究,实验算法,然后同桌交流,再在班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最后学生解说教师用课件展示,进一步学习计算器的用法。(先输入38,然后输入+,接着输入27,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学生用笔算一下,计算器的结果是否正确? (2)计算30×18 学生自己计算,同桌相互说说算法。学生代表说算法和结果。 教师课件演示。 2、练习 765+4698 = 589×76= 41600÷128= 2800-1798=

计算机说课稿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七课《计算机硬件系统》说课稿 体音美计算机组:陈莹莹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古庄店乡第一中心小学史心愿 教学题目: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能够准确说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的名称。 2、学会如何正确的开机、关机的方法。 3、认识Windows的基本界面,知道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成功-激情的学习循序中,自主探索能力与协作学习方法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计算机课。 2、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3、培训学生了解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并养成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2、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3、对Windows的桌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1、准备说出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台式计算机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教学地点:本校三楼微机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提前二分钟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并坐到各自的计算机面前。 2、上课铃响前,在投影仪上演示(或展示)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动画等,以此方法来激发同学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好!欢迎大家来上计算机课!今天的计算机课由我和大家来一块学习。计算机呢,俗称电脑,它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程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现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交通、通信、银行、医疗等许多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了高科技的代名词,可以说,作为现代青年,你不会电脑,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一个现代的文盲,那么作为咱们刚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教不会你们用电脑,那我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好了,现在开始咱们的课。(板书:一、计算机的应用) 我说了计算机的这么多用途,你们可不可以也来说一说,计算机还有哪些应用?和你周围的同学一起展开讨论。(大约1分钟,指生回答)既然计算机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板书:第2课认识计算机)

《认识计算机》教案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第1课时) Xx中心小学李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200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计算机》,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人教2001课标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等,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并尝试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3)通过教师的讲授、互动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反复强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以及中国在计算机发展中取得的耀眼成果。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 难点: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的作用。 二、说教法 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 体验,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PPT边给学 生们讲解,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游戏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上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小游戏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晓;万事一点便明了;少 了电源就睡觉。这样学生们马上有兴趣,他们会积极参与到猜谜语的游戏中去。点出谜题(计算机或者电脑),引出课题《认识计算机》。(课件出示埃尼阿克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包括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设计意图:谜语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通过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共同讨论,讲授新知 1.外形各异的计算机 课件:出示三类计算机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计算机,外形上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 周长》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

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

认识计算机教学案例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小行家。 二、新授(以台式微机为例) 1.硬件 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部分组成。(结合实物讲解)硬件就是我们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计算机部分。 学生看书,结合图片自学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教师补充,区分输入、输出设备。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在里面有很多的部件,分别实现各种连接和处理功能。它能存储输入和处理的信息,进行运算,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里面有一块印刷电路板,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板(简称主板),一般地,计算机的重要控件都做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主板上还许多部件,如ROM、RAM、总线槽、插座、电池等。机箱内还有硬盘、软驱、光驱、电源和小喇叭等。 其中核心部分是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集成程度最高的芯片,平时我们所说的“486”、“586”都是指微处理器的档次和型号。Inter公司是生产微处理器的最著名的厂商,1993年生产出了80586,取名Pentium(奔腾),1995年推出了Pentium Pro芯片,接着,又推出了Pentium Ⅲ处理器,现在又有了Pentium Ⅳ处理器。内存是暂时存放数据用的,通常有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各种规格。 (2)输入设备 键盘主要用来输入文字和命令,是一种输入设备。其实输入设备还有很多,我们常用的还有鼠标器、话筒、扫描仪、手写笔等。 (3)输出设备 显示器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给我们看,它是一种输出设备。输出设备还有打印机、音箱等。打印机通常有针打、喷打、激打之分。 一个计算机系统,通常由输入设备、主机、输出设备三部分组成。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输入/输出设备中除了显示器、键盘必不可少外,其他的可根据需要配备,当然,多一样设备,多一种功能。以上都是能够看到的部分,我们把它们叫做硬件。 2.软件 计算机光有硬件还不行,它等于是一具尸体,没有生命力,要是想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

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

第一章第二节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并且能够认知 (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 (4)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5)熟练计算机开关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形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 一.引入 提问1: 哪位同学能讲讲手机的发展史? 在你印象中最早的手机是什么学生回答1 样的?现在又发展的如何? (教师仔细听清学生回答内容) 提问2: 哪位同学知道何谓无纸办公? 你认为无纸办公需要哪些技术? 学生回答2 接合学生回答引入所学新内容,即 计算机发展简史(与手机发展史有着某种相似性,故采用对比的引入方式) 及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等一系列新课内容 [新课] [板书] 一.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 [从体积.耗电等方面与第一代手机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及主要采用的元件]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70年) 2.计算机第二次飞跃—微型计算机 1971年Internet公司的微处理器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计算机第三次飞跃—网络与多媒体 [接合现在使用频率高的几个词:无纸办公.电子商务,进行讲解,引起 学生兴趣] 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说明:注意上下内容的衔接]

1.计算机软件 2.计算机硬件 [说明:注意软件与硬件对计算机不同作用] (1)主机箱 [说明:将本书第四节中的<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相关内容提到此处讲,例如 主机上的开关按钮等] (2)显示器 (3)键盘 (4)鼠标 (5)打印机 [说明:本小节采用实物教学,加深学生印象] 三.计算机的工作 1.数据输入 2.数据(程序)存储 3.数据处理加工 4.数据输出 提出问题3 同学们:你们现在所理解的计算机与我们 平时使用的计算器相同吗? [由提问引出计算机与计算器的区别]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 5.智能模拟 [说明:教师经过简单讲解,启发学生接合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各举几个现实生活中 的例子] [本节小结] 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串联,总结,使学生有个总体的认识 [说明: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学生发言越积极思考越深入,对计算机世界充满了兴趣,便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作业略]

小学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计算机说课稿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三年级上册《认识计算机》说客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计算机》,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教学策略,教学环节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 1课的内容。这是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节课,这堂课我不会说太多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兴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计算机这门课。 二、说学生 我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级阶段。不论是他们学习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处于需要不断引导的阶段。这是他们第一节计算机课,但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所以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会很多。但对于系统学习,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根据小学计算机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我把本章课程的学习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知道电脑对于我们生活的无比重要性;第二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第三让大家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功能。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第二让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第三让大家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策略 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的教学。 1、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会边出示PPT边给学生们讲解, 使学生不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3、游戏教学法: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游戏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有效让学生及时巩固当场学的知识。 四、教学环节 1,谜语揭题,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盖茨乐呵呵。这样学生们马上有兴趣,他们会积极参与到猜谜语的游戏中去。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 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

认识计算机教案

1理解计算机硬件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计算机硬件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广西教育出版社 4.学时:45分钟 二、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展示活动,了解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组成,并能说出不同硬件的名称; (2)了解计算机主机箱内硬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和交流表达的水平。 2.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学习,已经从外观上初步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CPU、硬盘、内存条、主板等主机箱内的基本硬件及其作用,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核心硬件。本单元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起点,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除了学习相关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水平。 教学重点:知道和理解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能描述主机箱内硬件的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主机箱内硬件的主要作用和功能。 3.学情分析 本学期面对的是初一的新生,虽然他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并理解了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但他们绝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见过主机箱内的硬件,本课就从实物入手,让学生亲自观察主机箱内的硬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度组交流了解主机箱内硬件的功能和作用,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flash对话,并提出问题“主机箱内有些什么硬件呢?” (2)出示课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做出回答。 通过情境对话,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 探索新知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主机箱内的硬件,并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各硬件的外部特征,判断各硬件的区别,给每个硬件贴上对应的标签。 学生根据“学案”,分组讨论、交流,辨认实物,最终完成任务。 培养小组分工合作的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物辨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展示交流 巩固新知 组织学生实行展示交流,通过生生交流、教师即时评价,巩固本堂课的知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并能描述各个硬件的外部特征,交流判断和区分不同硬件的心得体会。 训练学生的表达水平和观察、分析、归纳、判断和表达水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知识抢答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实行知识抢答,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学生思考问题并抢答,并对回答的问题答案实行补充、评价。 通过学生的抢答,实行知识的拓展,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并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的水平,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5.归纳总结 学生评价 教师协助学生实行整理归纳,强化本堂课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实行归纳总结。 让学生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