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知识
摄影知识大全

摄影知识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机捕捉图像的方式来记录世界的美丽与复杂。
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的爱好者,对于摄影的理解和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摄影知识的一些重要方面:1. 曝光:曝光是指光线照射到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的时间,直接影响照片的亮度。
合适的曝光是关键,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来控制。
2. 光圈:光圈是镜头的一个参数,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较小的光圈(大F值)适用于拍摄风景或需要较大景深的场景,而较大的光圈(小F值)适用于拍摄需要突出主体的场景。
3.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图像暴露的时间。
快的快门速度适用于捕捉运动或快节奏的场景,慢的快门速度适用于捕捉特殊的光线、长曝光或拍摄运动模糊效果。
4. ISO感光度:ISO代表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决定了照片的噪点和细节。
较高的ISO值可以在低光条件下拍摄,但会增加噪点。
较低的ISO值适用于光线充足的场景。
5. 白平衡:白平衡用来控制图像的色温,确保白色在不同光源下呈现真实的白色。
相机通常有自动白平衡模式,也可以手动调整。
6. 焦距:镜头的焦距决定了拍摄的视角和远近感。
较长焦距适用于拍摄远处的主体,较短焦距适用于拍摄大景观或需要较大景深的场景。
7. 景深:景深是指镜头前后的清晰范围。
大景深适用于需要整个画面清晰的场景,小景深适用于需要突出主体的场景。
8. 构图: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布置元素的方式。
常用的构图方法包括三分法、对角线法和对称法等。
合适的构图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9. 分层:分层是指在照片中创造出前景、中景和背景等多个层次,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趣味性。
10. 心理视觉效应:心理视觉效应是指人们对不同颜色、形状和空间关系的感知和认知。
了解并运用心理视觉效应可以使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11.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指使用图像编辑软件来对照片进行调整和改进。
常用的后期处理包括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去除瑕疵、添加滤镜等。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学习摄影需要掌握的十大知识:1.摄影器材:了解不同的摄影器材种类、功能和特点,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熟悉它们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器材。
2.光线与曝光:掌握光线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运用光线进行拍摄,了解曝光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和ISO,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
3.构图与视觉语言:学习如何构建有吸引力的图像,包括选择合适的主题、使用对角线、对称性、平衡和比例等构图原则,理解图像的视觉语言和传达感情的能力。
4.色彩和色彩管理: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颜色搭配和调整色彩以增强图像效果,掌握色彩管理的原则,熟悉颜色校正和校色工具的使用。
5.景深控制:学习如何运用景深来控制图像的焦点和背景的模糊效果,理解景深的原理,掌握调整光圈大小、调整焦点距离和使用特定镜头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6.拍摄和后期处理技巧:学习拍摄时的实际技巧,如运动拍摄、人像拍摄、风景拍摄等,掌握后期处理软件的使用,包括调整色调、裁剪、修复瑕疵和添加滤镜等技巧。
7.影像剖析与欣赏:学习分析和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摄影,包括纪实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等,通过影像剖析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8.摄影规划和前期准备:在拍摄前进行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拍摄地点、确定拍摄时间和预测天气状况等,以确保能够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拍摄。
9.理解摄影历史和大师作品:学习摄影的历史和重要摄影大师的作品,通过研究他们的风格和创作理念来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和艺术感。
10.不断练习和创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摄影技巧,尝试新的拍摄技术和创新的构图方式,不断探索和挑战自己的摄影技术和创作风格。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1.对相机的掌握: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首先要掌握相机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以便更好地拍摄照片。
2.光线的重要性:光线对于摄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如何使用光线以及控制光线可以帮助你拍出更加出色的照片。
3.线条和构图:学习如何使用线条和构图来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这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4.原创性:要想别人欣赏你的作品,你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创造力,这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和不断尝试来实现。
5.拍摄技巧:学习如何选取合适的镜头、调整焦距、控制曝光等拍摄技巧可以帮助你拍摄更加出色的照片。
6.后期处理:大多数照片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才能完美呈现,学习如何使用后期处理软件可以提高你的照片质量。
7.注意细节:在拍摄照片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色彩、曝光、构图等方面,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精美的照片。
8.多拍多试:摄影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尝试的技艺,多拍多试可以帮助你不断提高照片质量和创意。
9.寻找灵感:毫无疑问,灵感对于摄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习其他摄影师的作品等方式寻找灵感。
10.坚持不懈:学习摄影是一条长路,需要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要时刻保持热情和激情,才能走得更远。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学摄影的十大知识学习摄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技术要求的过程。
摄影师需要掌握相机操作技巧、光线控制、构图和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学习摄影中最重要的十大知识。
1. 相机操作技巧:了解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对焦、曝光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等。
掌握相机的各种模式(自动、半自动和手动)对于拍摄不同场景非常重要。
2. 光线控制: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掌握光线的来源、强度、方向和色温对于拍摄优质照片至关重要。
学习如何使用自然光、人工光以及如何控制光源的亮度和角度等。
3. 曝光控制:曝光是指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
掌握正确的曝光可以提高照片的色彩和细节。
理解光圈和快门速度对曝光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调整曝光。
4. 构图规则:构图是指在相框内组织元素的方式。
学习构图规则如“第三分割线”、“对角线法则”和“前景决定论”等,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平衡感的照片。
5. 焦距选择:焦距是指相机镜头的焦点到感光元件(或底片)的距离。
掌握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建筑物,而长焦镜头适合拍摄动物和体育比赛等。
6.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修饰和改进。
学习如何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和饱和度等参数,以及使用创意滤镜和修复工具来提升照片的质量。
7. 焦点控制:焦点控制是指将摄影师的视线和观点引导到照片中的特定对象或区域。
学习如何使用焦点控制技巧(如浅景深和深景深),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8. 快门控制:快门速度决定了拍摄过程中感光元件(或底片)感受到的时间长度。
学习如何掌握不同快门速度对动态对象拍摄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因手持拍摄而导致的模糊效果。
9. 白平衡调节:白平衡是指校准相机以准确地呈现不同光源下的颜色。
学习如何使用白平衡设置来消除灯光和光源的色温偏差,以获得更准确和自然的色彩效果。
10. 拍摄尺寸选择:选择适当的拍摄尺寸可以决定照片的最终质量和用途。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1、色彩掌握:学习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系舞台、明度、对比度,这些要素将会影响画面整体的表现。
学会如何选择一个色调,使
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在视觉上表现出来。
2、光线运用:学习如何熟练掌握光线,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光源,如太阳光、闪光灯、灯台等,这些它们都将对摄影作品的结果产生极
大的影响。
3、构图:学会如何把画面分割成多层次的构图。
一个精美的照片,有很多的细节,灵活的构图可以让它更加生动鲜明。
4、旅行摄影技巧:如何拍摄自然风景,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如何
抓拍快门下的瞬间,都是旅行摄影师必备的技能。
5、胶片冲印: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如何安全存储胶片,
以及在正确的温度条件下冲印出精美的照片,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6、摄影修改:了解如何运用电脑的 Photoshop、Lightroom等相
关软件对拍摄的照片进行修改,以调整照片的颜色、对比度、尺寸等,使照片更加完美。
7、拍摄知识:学习如何制定出师的拍摄方案,以及有关多种创作
摄影的技巧,包括人物、风光、微距等等,都是摄影师必须精通的知识。
8、反光学:学习镜头对光线的反射,以及如何控制反光和调整色
彩表现,都是摄影师应该精通的重要技术。
9、摄影道具:了解摄影师常用的各种道具,如灯台、三脚架、遮
光罩等,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它们,这是很多摄影师需要学习的技能。
10、摄影礼仪:熟练掌握摄影礼仪,学会如何沟通,对于摄影师
来说是很重要的。
当摄影师走进拍摄场景时,要学会尊重当地的习俗,保持礼貌,尽量减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一、基础知识1.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
在摄影中,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即画面中远近景物的清晰程度。
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表示方式为f/数字,例如f/2.8、f/4等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描述,通常以秒为单位。
快门速度越快,所拍摄的物体移动越少,时间越短,曝光时间越短。
3. 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度,也称为感光度调节。
ISO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对于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很有帮助。
然而,增加ISO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4.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色温的调整。
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5.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通过调整曝光值来改变照片的曝光亮度,用于处理逆光、背光及其他各种光线不均的场景。
二、构图1. 九宫格法则九宫格是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部分,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2. 主体与背景构图时需要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不应该与主体相互干扰,主体应该清晰突出。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 剪影剪影是指只保留主体的外轮廓,将主体变成黑色的一种构图方式,剪影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5. 增加前景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增加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镜头1. 常见镜头常见的镜头类型有标准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不同的镜头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视角,焦距越大,视角越窄,焦距越小,视角越宽。
3. 镜头光圈不同的镜头光圈大小影响到镜头的光线透射情况,同时也影响景深。
4. 镜头滤镜滤镜可以过滤掉光线中的某些波长,调整光线色温,增加特效等,例如偏振镜、渐变镜等。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充满了创造力和表达。
无论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还是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摄影都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摄影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摄影器材1.1 相机的选择选择相机是入门的第一步。
市场上有很多种相机,像单反、无反、傻瓜机。
单反相机适合认真想学摄影的人,它可以换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无反相机更轻便,适合随身携带。
傻瓜机则简单易用,适合日常记录。
如果你刚开始,可以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相机,不必追求顶尖设备。
1.2 镜头的作用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镜头适合不同的拍摄场景。
广角镜头适合风景,能拍摄更广阔的视野;微距镜头则能让你拍摄细节,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
定焦镜头一般光圈大,适合拍人像,背景模糊效果好。
而变焦镜头则灵活,适合多种场合。
入门时可以从一两支常用镜头开始,慢慢积累。
2. 基础摄影技巧2.1 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的核心。
三要素分别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快门速度决定拍摄的时间长短,快一点的速度能定格瞬间,慢一点的速度可以制造动态模糊效果。
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ISO感光度则影响照片的亮度,ISO越高,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效果越好,但噪点也会增加。
掌握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2.2 构图的艺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
常见的构图法有三分法、对称法和引导线法。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点上,能让画面更有吸引力。
对称法则适合拍摄建筑或自然景观,能营造平衡感。
引导线法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构图不是死板的规则,多尝试,多感受,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风格。
2.3 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自然光和人造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日出和日落的光线柔和,适合拍风景和人像;正午的阳光强烈,适合拍摄建筑和细节。
逆光拍摄能制造剪影效果,十分美丽。
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窗户的光线,创造出温暖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摄像”“摄像”是将景物光像用一个个镜头记载下来,并且每一个镜头所摄得的是给观众看的内容;镜头内容所表达出的是摄像师的意念、思维以及对观众有目的的、有意向的、甚至是强制性的引导。
2、摄像构图的意义(1)什么是“摄像构图”?对摄像构图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
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
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像构图的根本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调度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
所以摄像构图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组织好各种画面的构成,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2)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要素A.特点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法要和谐统一。
B.画面构图要素a 线条任何画面都离不开线条,它是最主要的构图因素。
在生活实践中,线条组合形成了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空间位置、朝向、运动轨迹以及同一事物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不同的线条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线条结构可包括横线结构、垂直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
(a) 横线结构给人们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
例如地平线就是很明显的横线条。
(b) 垂直结构经常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利,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
(c) 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
例如比萨斜塔,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d) 曲线结构给人们柔和、优美的感觉。
例如卷曲熟睡的孩童,让人感觉甜蜜温馨。
b 形状大自然中的物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形状是可以把握的物体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画面构图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或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在现实拍摄中,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的物体,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会使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构图形式,从而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c 明暗层次没有光线就没有层次,没有合理的布光就拍摄不出理想的画面,构图的其它要素如形状、线条、质感等实际上是通过光线的明暗来表现的。
光线的明暗层次在画面构图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a) 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例如要表现黑夜,则画面中需要灰色和黑色占有较大的比例。
(b) 利用光线的明暗来突出被摄主体。
例如使用亮背景来衬托暗主体来获得剪影的效果等。
(c) 利用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气氛。
例如用较暗的光线来表现肃穆、阴森、恐怖的气氛等。
(d) 物体立体感的体现需要光线的明暗作用,来造成物体表面亮度的差别。
(e) 通过光线造成物体前后景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来形成物体的空间感。
对于如何将光有效合理的用在摄像中,将会在《电视照明》一章中详细说明。
d 色彩色彩是构成彩色画面的基本要素。
色彩具有色别、色纯度和色亮度三个特征。
色别是指各种物像的颜色;色纯度即饱和度,表示颜色纯正的程度;色亮度也就是明度,是指同一色别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明暗程度,也指不同的色别互相比较存在的明暗区别。
通过色轮图我们可以对颜色有个更清楚的认识。
以圆心为对称点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红、绿、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之为原色。
其它颜色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补色混合而成,称为复色。
补色和原色纯度高,颜色鲜艳,刺激性强。
复色颜色较柔和,刺激性小。
人眼对黄、绿色区域灵敏度高、色亮度大,而对红、紫色区域却相反。
在色轮上直接相对的两种颜色为相对色,相对色和补色一样,对比强烈,色反差大,若搭配在一起显得非常鲜明、艳丽;左右相邻或互相靠近的几种颜色为相邻色或相关色。
它们之间对比弱,色反差小,若搭配在一起显得柔和、自然。
在拍摄画面时,要根据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不同来选择色彩搭配。
如用相对色来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用相关色来达到柔和、和谐的图像。
e 质感质感是人们对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
摄像人员要对触觉与视觉之间的心理关系非常敏感,对各种材料的质感也要了解,并能充分利用视觉可辨范围内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反射光和阴影的配制等等来呈现这种视觉质感,有效地表达物体表面结构的特征。
f 立体感大自然的物体都占有一定三维空间,我们平常是在现实生活空间中去感受物体,而电视画面却是用二维的条件去表现三维的空间,因此要对立体形象形成的几个因素给以充分地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拍摄中很好的把握立体的体现。
(a) 一个物体的立体形状是由若干个面组成的,画面中若展现出三个方面的面,就会使人感到立体物的存在。
(b) 物体的主体形态最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光线条件实现的,若画面中展现出三个方向的阴暗面,立体感就会更明显。
(c) 物体的背景、深度和投影都有助于显示立体物的存在。
关于构图布局构图布局主要是指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空间、均衡等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为了揭示主题思想内容,把所有的构图要素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根据构图原理对各要素作适当的安排,使它们搭配得当、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1、画面的组成要素。
(1)主体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语言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
主体在电视画面中既是内容表达的重点,又是画面结构组成的中心。
摄像师在构图时首先要确立主体,并通过构图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背景等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思想,又便于观众分清主次的目的。
表现主体的形式,大致有两种方法: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
A 直接表现这种方法是使主体在画面中占较大的面积或处于突出位置,以利于鲜明、细致地表现主体的特征和质感,达到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
B 间接表现这种方法中,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常常不大,但却是画面结构中心,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这种表现方法比较含蓄,侧重于环境的陪衬和气氛的烘托来描写主体。
不着重于阐述主体特征和质感,而着重于神韵和内涵的传达,使人们有更多的回味。
主体的突出,在电视画面中往往是从间接表现入手,然后转为直接表现。
如主体人物从远处的群体中走出来,并且越走越近,在画面中也越来越大。
(2)陪体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
陪体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题思想表现的对象。
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表现陪体的方式也分为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A 直接表现陪体直接出现在画面中,但不能影响主体的突出,更不能削弱主体,绝不能为了强调陪体的完整而影响主体的表现。
B 间接表现陪体不出现在画面中,而在画面之外,靠观众的联想形成在观众的想象之中。
陪体的间接表现一般是利用主体视线、动作及线条的朝向来诱发观众的想象。
在实际拍摄时,要根据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构图形式。
(3)前景前景是指电视画面中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的景物或人物,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
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更多情况下前景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前景可以帮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增加画面的视觉空间深度还可以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在选择前景时,要注意与主体的密切配合;注意画面的均衡完整,不要由于前景而破坏和分割画面。
多数情况下,前景用于场面大、景物层次较多的画面之中。
凡破坏主题、破坏整个画面结构的前景要舍弃,以求画面的简洁。
(4)后景后景指与前景想对应,在主体之后、背景之前的人物或景物。
电视画面中的后景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后景可以形成与主体的特定联系,增加画面表现内容,帮助主体揭示主题,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和透视感,使画面呈现出多层立体的造型效果。
(5)背景在画面构图中背景是可以看见的各层景物中的最后一层,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可以发挥出环境表现的功能,丰富画面内容,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景物层次,拓展画面的纵深空间,并且能够通过色彩、影调等视觉元素均衡视觉画面构图、美化画面。
如何处理好背景?A 首先要抓住背景的特征,也就是把反映主体所处的典型环境、地点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等富有特征的事物组织在背景里。
这样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思想、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
B 其次要运用背景与主体之间的对比手法。
利用光线明暗、色调的不同、线条和形状结构的差异,使观众对主体与背景产生距离感,有力地衬托出主体的轮廓线条,并使主体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C 背景的色调和线条应力求简洁、单纯,要避开杂乱的与主体无关的人物和景物。
如果背景上有破坏主体形象和破坏画面的物体和线条时,要改变拍摄角度或调整镜头的焦点,使背景变得模糊,或利用光线使无关的景物隐没在暗色调中。
一幅完整的画面包括以上五个基本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画面都具备上述的各个部分,有的画面只有主体和背景部分,有的画面却五个部分都具有,但无论如何组成,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
2、构图布局中的章法(1)三角形布局三角形布局根据的是三点构成一个面的原理。
三角形的布局可以让人感觉稳定。
(2)线条会聚构图线条会聚构图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有方向的线条会聚点上,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
例如,一条斜向的宽广的柏油马路,在远处的会聚点上有一辆汽车,虽然汽车只占画面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路面的斜线会聚,使得观众的视点自然而然落到了汽车上。
(3)井字分割"井"字的交点是视线集中的地方,因而常把主体安排在这些位置的附近。
(4)色块对比构图色块对比构图是按照心理学原则,将暗调中的亮块、亮调中的暗块、色块对比强烈的色块等作为画面的构图中心,以引起观众的无意注意。
色块对比构图在张艺谋执导的一系列影片里都有所见,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灰色的背景与红色的灯笼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冲击。
(5)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构图是按美学原则,把一段直线分成大小两段,使小段与大段的比等于大段与全段的比,比值为1:1.618。
在美学上认为用这种比例画出的长方形,最能给人以美感。
电视屏幕的宽高比为4: 3,接近黄金分割。
将黄金分割构图方法应用于电视节目中,要注意在镜头切换时,视觉中心不应有较大的跳跃。
第一个镜头的视觉中心如在右上,第二个镜头的视觉中心最好也在右上或移至右下,不要猛然跳到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