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电影镜头语言知识

电影镜头语言知识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
而大部份的入门者还是在婴儿'学讲话的阶段',所以无法透过'言语'很清楚的表达他想说的话,甚至于颠三倒四语焉不详,更甚至语无伦次令人摸不着头绪。
所以你只要把'镜头语言'搞懂,你就能'言之有物,畅所欲言',三言两语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说得凊凊楚楚,不再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
以上用'语言'当做比喻,来说明摄影就像在讲话,用词美不美倒是其次,要让人听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透过镜头来表达一件事件,让别人很轻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达什么,例如你拍摄一个中正纪念堂的大门,大家只要一看到这画面马上就可以了解,而有的人就是怕你没印象,左边拍一次右边再拍一次,这就好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先生,一直在你耳边一直重覆着同样一件事,你说烦不烦? 还有许多人在拍摄静物时,如花朵、器皿、图画等,画面虽美但不很生动的主题,镜头却停滞很久,这就好像明明三言两语可表达清楚的事情,却用了长篇大论来说明,当然你会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同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你在拍摄时把它幻想成你在说故事,如此一来就不会脑袋空空,不知道要拍些什么画面及内容。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镜头语言的概念

镜头语言的概念
镜头语言是指电影、电视剧等视觉媒体中使用的各种视觉元素和技巧,通过镜头的选择、摄影、剪辑和其他视觉手法来传达故事、情感和主题。
它是一种通过影像来讲述故事的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头设置、摄影角度、运动和剪辑来创造不同的效果和情绪。
镜头语言的元素包括:
1. 镜头大小:根据拍摄的主体远近,选择广角镜头、中景镜头或长焦镜头等来呈现画面。
2. 镜头角度: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如低角度、高角度或俯视角度,可以改变观众对场景和角色的感知。
3. 镜头移动:通过移动相机来增加动感或跟随角色的移动,如推镜、拉镜、抖镜等。
4. 剪辑:通过不同的剪辑方式和节奏,将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创造出连贯的场景和故事节奏。
5. 色彩和光影:通过调整色调、对比度、明暗等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绪。
6. 图像构图:通过选择合适的画面构图,如对称、重复、斜线等,来引导观众的目光和表达意图。
镜头语言是导演和摄影师的创作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传达故事的情感、表达主题,并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
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
镜头语言的构成要素

镜头语言的构成要素
镜头语言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角(Camera Angle):即拍摄镜头的视角,包括低角度、高角度、俯视角、仰视角等,不同的视角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2. 镜头大小(Shot Size):指镜头所拍摄的对象的大小,包括长镜头、全景镜头、中镜头、近景镜头等,不同的镜头大小会呈现不同的细节和氛围。
3. 镜头运动(Camera Movement):包括平移、追踪、旋转、缩放等镜头的移动方式,可以增强观众对场景或人物的感知和情感交流。
4. 剪辑(Editing):指将不同的镜头通过剪辑技术进行拼接和组合,以呈现连贯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
5. 焦距(Focal Length):即镜头的焦距,可以影响镜头的视野范围和景深效果,从而影响观众对场景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6. 光影(Lighting):包括镜头的光线明暗、打光的方向和光影的分布等,可以通过调整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表达情绪。
以上是镜头语言的一些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要素,导演和摄像师可
以达到对观众的情感传达、叙事效果和视觉感受的控制。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如轨道或摇臂,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
镜头语言

镜头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摄影摄像镜头语言解析

与后期制作的配合
镜头语言与剪辑:如何通过镜头语言指导剪辑,使故事更加流畅
镜头语言与音效:如何通过音效增强镜头的情感表达
镜头语言与调色:如何通过调色增强镜头的视觉效果
镜头语言与特效:如何利用特效增强镜头的表现力
Part Seven
摄影摄像镜头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提高了摄影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和拍摄效率
实践应用:在实际拍摄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以达到所需的视觉效果。
运用光线和影调
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效果
控制曝光水平,使画面呈现出所需的明暗效果
利用阴影和光线的对比,突出主题和层次感
掌握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如顺光、逆光、侧光等
注意构图和布局
掌握焦距和景深:根据拍摄需求,合理运用焦距和景深,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现代摄影和摄像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应用广泛
数字摄影和摄像技术的兴起是在20世纪末期
摄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在20世纪初
摄影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Part Three
摄影摄像镜头的分类和特点
广角镜头
定义: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的摄影镜头
添加标题
特点:视野宽阔,能拍摄更广阔的画面,常用于风景摄影和大型活动拍摄
构图:摄影师需要与摄像师沟通构图,确保画面美观
光线利用:摄影师需要利用光线,营造出合适的氛围
角度与景深:摄影师需要与摄像师沟通角度和景深,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与演员的配合
镜头与演员表演节奏的配合:摄影师需要把握演员的表演节奏,根据节奏的变化调整镜头的速度和角度,使镜头与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
镜头与演员动作的配合:摄影师需要根据演员的动作调整镜头,确保镜头的角度、高度和运动轨迹与演员的动作相协调。
镜头语言基础

•
• •
•
• •
•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 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 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 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 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 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 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 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 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 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 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 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声 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 式)
• • • • • • • • • • •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 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小变大,也可分为 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 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 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 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 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 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 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
一般分为: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
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
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