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格式及镜头语言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分镜头脚本的格式与规范

分镜头脚本的格式与规范

分镜头脚本的格式与规范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分镜头脚本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分镜头脚本是指将剧本按照镜头进行划分,详细描述每个镜头的画面、动作和对白的文档。

它不仅对导演和摄影师有指导作用,还对演员、美术、灯光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本文将介绍分镜头脚本的格式与规范。

首先,分镜头脚本需要使用标准的格式。

一般来说,每个镜头应该单独起一行,并用大写字母和数字进行编号,例如A1、A2、B1等。

在每个镜头的前面,应该写明场景的描述,包括地点、时间和气氛等信息。

接下来,应该详细描述每个镜头的画面、动作和对白。

画面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例如"近景"、"远景"、"特写"等。

动作可以包括人物的动作和摄像机的移动等。

对白应该用对话框来表示,每个角色的对白应该单独起一行,并用括号标明。

其次,分镜头脚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应该尽量简洁明了地描述每个镜头的画面和动作,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无关的细节。

其次,应该注意镜头之间的过渡和连贯性。

在切换镜头时,应该注意保持画面的连续性,避免画面跳跃或断裂。

此外,应该注意人物的位置和动作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不合理或矛盾的情况。

最后,应该注意对白的合理性和自然性。

对白应该符合人物角色和情节的设定,避免出现突兀或不合理的情况。

除了格式和规范,分镜头脚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应该根据剧本的需要来确定镜头的数量和类型。

有些场景可能需要多个镜头来展现,而有些场景可能只需要一个镜头就可以完成。

其次,应该考虑摄像机的角度和运动。

摄像机的角度可以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角度。

摄像机的运动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因此应该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最后,应该考虑镜头的时长和过渡效果。

镜头的时长可以影响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理解,因此应该根据情节的需要来确定合适的时长。

过渡效果可以增加镜头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因此应该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效果。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响长度(秒)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镜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响长度(秒)1全—大全拉、俯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桂花小学。

镜头由学校全景拉成大全景,叠出片名,化出宜宾县桂花小学座落在距县城50公里的观音镇沙沟大山里,这是一座村小。

15”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XXXXXX镜号长度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镜号长度画面内容解说词音效备注1510’27”—13’40”学校升旗仪式五星红旗第一次从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升起,没有乐曲,杨老师用仅有的一台风琴伴奏,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杨老师眼里噙满泪花……现场声风琴声18’30”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1)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广的镜头。

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镜头和分镜头的基本认识

镜头和分镜头的基本认识

镜头和分镜头的基本认识一般说来,影视制作公司的导演工作是从分镜头脚木开始的。

有人编剧导演双肩挑,但并不能认为导演工作是从编剧开始,作为一个阶段,编写分镜头脚本,是导演工作开始的标志。

而对于镜头与分镜头,作为影视制作人员必须要有基本的认识。

1、什么是镜头这里的镜头不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而是指摄1象书湘摄卜的画面。

所谓镜头,就是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

镜头有长有短,在电视剧中,情节紧张的段落会用许多短镜头,一般是3到5秒,有些甚至少于1秒。

长镜头能增加真实感,分镜头的运动和组接跟着生活走,跟着人物定,而不是让生活和人物去接受镜头的规范。

如果长镜头和全景镜头用得比较多,可以造成一种不间断的生活流程的感觉。

短镜头会加快进行的节奏,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同时加人了传送的信息量,镜头的长短应由电视节目内容的性质及其表达的要求决定。

2、什么是分镜头镜头是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本身并没有完整的意义,就像企业宣传片;原子或积木气是一种材料或存在形态,只有把它们组合才能表认其间的竟义。

这就像文字语言,单个镜头就是一个词,不能独立表达意义,难以记录叙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是要依靠上下镜头的连接来表达任务。

分镜头就是把一个事件分成若干个镜头,按照蒙太奇构思,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景别,采取不同的运动报像,拍摄一组完整反映该事件的镜头。

而在剪辑时,又要根据该事件的原貌和蒙太奇的要求,将所拍摄的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还原该事件的本来面目。

3、分镜头脚本的格式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组成电视节目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

它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

景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它代表在不同距离观看被拍摄的对象。

在这部科普节目中,为丁让观众右得清楚,基本上都采用近景和特写,很少用远景。

各种景别的表现力各有所长.全景能表现事物的全貌,但看不清人物的情感近景、特写能表现人物的情感,但难以表现人物之问的关系,更看不到事件发生的环境。

分镜头脚本的基础要素和格式要求

分镜头脚本的基础要素和格式要求

分镜头脚本的基础要素和格式要求分镜头脚本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重要创作工具,它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用于指导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等创作者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

在分镜头脚本中,包含了许多基础要素和格式要求,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基础要素1. 场景描述:分镜头脚本的第一个基础要素是场景描述。

在这部分中,需要详细描述每个镜头所发生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背景等。

场景描述应该准确、简洁,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每个镜头的环境和背景。

2. 动作描述:动作描述是分镜头脚本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它用于描述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其他与剧情相关的动态元素。

动作描述应该具体、生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动作的力度。

3. 对白:对白是分镜头脚本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它用于描述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对白应该准确、简洁,能够让读者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4. 镜头:镜头是分镜头脚本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它用于描述镜头的构图、角度和运动方式。

镜头应该准确、具体,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每个镜头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

二、格式要求1. 标题:分镜头脚本中的每个镜头都应该有一个标题,用于标识该镜头的内容。

标题应该简洁、明确,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该镜头的主题和内容。

2. 编号:分镜头脚本中的每个镜头都需要有一个编号,用于标识该镜头在剧本中的顺序。

编号应该按照剧本的顺序进行,以便于导演和摄影师等创作者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

3. 时间:分镜头脚本中的每个镜头都需要有一个时间标记,用于标识该镜头的持续时间。

时间标记应该准确、明确,能够让读者了解该镜头的时长和节奏。

4. 图像:分镜头脚本中的每个镜头都应该有一个图像,用于描述该镜头的构图和视觉效果。

图像可以是手绘的示意图,也可以是拍摄现场的照片。

图像应该具体、清晰,能够让读者直观地了解该镜头的视觉表现。

5. 注释:分镜头脚本中可以加入一些注释,用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镜头的细节。

注释应该简洁、明确,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镜头的意图和要求。

(完整word版)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完整word版)分镜的基本知识整理

景别以及镜位讲解Flash动画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镜头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

分镜头格式及镜头语言基本知识

分镜头格式及镜头语言基本知识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职务、身份及采访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三、消息类新闻文稿报送格式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中文文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zjx/zjx10/COURSE.HTMl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分镜头格式及镜头语言基本知识

分镜头格式及镜头语言基本知识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中文文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zjx/zjx10/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剧本写作、分镜头脚本写作指导及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剧本写作、分镜头脚本写作指导及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教科书上有许多现成的剧本格式模式,但很散乱,也没有人强调说某一种模式就是圭臬。

闲来将这些格式汇集在一处,以范例的形式列出,方便写手们参考。

对于这些格式的优劣,本人一概不予置评,只对感觉中比较适合中国的情况做一点简略的介绍。

实际上形式是很次要的问题,非常非常之次要,但多少还是有用处的,要不然一个写手的本子被人一眼看上去就不舒服,那运气就太差了。

一、小说式样1、这就是小说:夕阳落下去了。

暮霭渐渐蔓延开来。

文化大革命动荡的日子里,又一个冬夜降临。

还是那条小街。

学校、孔庙……都已开始显出本来面目。

大字报已经不像五六年前那样疯狂、那样杀气腾腾。

自然,往日的“红火”仍留下许多“红”色的痕迹。

观看大字报的人明显减少。

一阵阵北风摇撼着墙上破碎了的大字报、大标语,一些碎纸片被卷起来在空中飞舞。

一切都显得很疲惫,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

从大红旗轿车车内透过车窗前视,在凌乱的大字报栏中,偶尔闪过一些醒目的大标语:“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打倒林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周恩来望着迅速闪到车后的标语,深思着。

卫士长坐在他的身边警惕地观察着车外。

忽然从胡同里窜出一辆自行车,大红旗急刹车。

惯性使周恩来身体前倾,卫士长机警地用身体护住总理。

大红旗车开出这条带有牌楼的小街,驶上大路。

也是这个冬夜。

一辆上海牌小轿车从北京医院正门开出,转弯,开上宽阔的长安街,向西驶去。

上海车开进中南海小西门,然后拐进西花厅大院,停在西花厅砖台阶前。

从车里走下提着皮包的张大夫。

他急促地蹬上台阶,朝自己的工作室走去。

比张大夫年长的卞大夫早已等在门口迎候。

卞大夫见张大夫心事重重,便欲言又止。

二人默默走进室内。

张大夫顾不上脱下大衣,放下手提包,拿出一叠化验单,交到卞大夫手里。

之后,才边脱衣服边说:“非常可疑。

”卞大夫仔细地在灯下看化验单,反复对照。

卞大夫:“红细胞增加这么多,确实可疑。

”张大夫:“应当继续留尿检查。

”卞大夫:“还要请卫士长帮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一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一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 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1、文稿用A4纸5号字打印成20× 20的稿纸,一式三份,加盖公章。

2、画面质量要求清晰、稳定,多条新闻之间一定要用彩条或其他方法分隔开来。

中文文库:电视节目制作技术:∕zjx何x10∕COURSE.HTMI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 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 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戈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念、。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

“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

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

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

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

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

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

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 ,变成1:1.66至1:1.85 ,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

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