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
分镜头脚本的镜头语言与编排技巧

分镜头脚本的镜头语言与编排技巧镜头语言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画面的构图、镜头的运动和切换等手段,传达出导演的意图和情感。
在分镜头脚本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和编排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让电影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首先,镜头语言需要与故事情节相呼应。
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出来。
比如,如果故事情节紧张刺激,我们可以运用快速的镜头切换和运动,来增强紧张感;如果故事情节温馨感人,我们可以运用静态的长镜头,来打造温暖的氛围。
镜头语言与故事情节的相互呼应,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故事中。
其次,镜头语言需要与角色情感相契合。
角色是电影中的灵魂,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
在编排镜头时,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和构图来表达角色的情感状态。
比如,当角色感到孤独和失落时,我们可以运用孤独的远景镜头和空旷的画面,来强调角色的孤独感;当角色感到兴奋和冲动时,我们可以运用快速的运动镜头和剧烈的切换,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激动。
通过与角色情感的契合,镜头语言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镜头语言还需要与电影风格相一致。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审美观,他们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编排镜头时,我们需要根据导演的要求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镜头语言。
比如,如果导演偏爱写实主义风格,我们可以运用稳定的远景镜头和自然的光影,来呈现真实的场景;如果导演偏爱梦幻主义风格,我们可以运用变焦和特殊的构图,来打造梦幻般的画面。
通过与电影风格的一致,镜头语言可以更好地展现导演的艺术风格。
最后,镜头语言的编排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排技巧可以让镜头语言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在编排镜头时,我们可以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切换来引导观众的目光,增强观影的节奏感。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的追踪和运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观众更加关注故事的重点;我们还可以通过镜头的切换和剪辑来增加观影的紧凑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很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范文

很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范文标题:命运的交错,一个律师的故事场景:律师事务所内部角色:约翰(主角,律师)大卫(主角,律师)瑞秋(辅助角色,律师)客户1客户2场景1:律师事务所会议室约翰坐在会议室的桌子前,摆弄着一堆法律文件。
大卫走进会议室。
大卫:早上好,约翰。
怎么样,准备好司法审判的文件了吗?约翰: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个案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准备充分。
大卫:没错。
这不仅是我们事务所的形象问题,还关系到我们的客户。
瑞秋走进会议室。
约翰离开会议室,瑞秋和大卫留在会议室里继续准备。
场景2:律师事务所办公室约翰:您好,我是约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需求?约翰:好的,请告诉我具体情况,我会尽力帮助您。
约翰和客户1的对话持续片刻。
场景3:律师事务所会议室约翰回到会议室,在桌前与大卫和瑞秋讨论案件。
瑞秋:约翰,你接待的那位客户希望尽快解决离婚问题,她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
大卫:是的,我们必须尽快准备一份合适的遗嘱和财产分割方案,以确保她得到公正的待遇。
约翰:我明白。
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会尽快完成。
场景4:法庭约翰和大卫穿着正式的律师服,出现在法庭上。
法官:请双方律师向法庭陈述各自的观点。
约翰和对方律师进行辩论,陈述各自的观点。
场景5:法庭外约翰和大卫站在法庭外,向客户1报告案件的进展。
约翰:法庭陈述很顺利,我们的观点得到了认可。
希望我们能赢得这个案件。
客户1:谢谢你们的帮助,我对你们充满信心。
场景6:律师事务所内部约翰和大卫回到办公室,开始准备下一个案件。
大卫:我们今天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案件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约翰:是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瑞秋走进办公室。
瑞秋:恭喜你们,在法庭上的表现非常出色!约翰:谢谢瑞秋!这是我们团队合作的结果。
大卫: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一、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片名: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职务、身份及采访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例:片名:《大山的女儿》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分镜头脚本样本

分镜头脚本:把剧本中布景、演员、台词和动作按以不同的拍摄角度、位置和移动分解成一个个镜头。
有连续编号,每场标题及说明,台词,拍摄角度、机位、移动方向等特殊内容。
还包括有关镜头之间或场之间转换的要求如淡入、淡出、切出、化出、叠化等。
示例《南方黑芝麻糊”电视广告文稿》分镜头文学脚本镜头一:(遥远的年代)麻石小巷,天色近晚。
一对挑担的母女向幽深的陋巷走去。
(画外音,叫卖声):“黑芝麻糊哎——”(音乐起)。
镜头二:深宅大院门前,一个小男孩使劲拨开粗重的樘栊,挤出门来,深吸着飘来的香气。
(画外音,男声):“小时候,一听见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镜头三:担挑的一头,小姑娘头也不抬地在瓦钵里研芝麻。
另一头,卖芝麻糊的大嫂热情地照料食客。
镜头四:(叠画)大锅里,浓稠的芝麻糊不断地滚腾。
镜头五:小男孩搓着小手,神情迫不及待。
镜头六:大铜勺被提得老高,往碗里倒着芝麻糊。
镜头七:(叠画)小男孩埋头猛吃,大碗几乎盖住了脸庞。
镜头八:研芝麻的小姑娘投去新奇的目光。
镜头九:几名过路食客美美地吃着,大嫂周围蒸腾着浓浓的香气。
镜头十:站在大人背后,小男孩大模大样地将碗舔得干干净净(特写)。
镜头十一:小姑娘捂嘴讪笑起来。
镜头十二:大嫂爱怜地给小男孩添上一勺芝麻糊,轻轻地抹去他脸上的残糊。
镜头十三:小男孩默默地抬起头来,目光里似羞涩、似感激、似怀想、意味深长……镜头十四:(叠画)一阵烟雾掠过,字幕出(特写):“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画外音,男声):“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南方黑芝麻糊”。
镜头十五:(叠画)产品标板。
镜头十六:推出字幕(特写):南方黑芝麻糊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
分镜头脚本文案范例_创意广告词_

分镜头脚本文案范例分镜头脚本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镜头脚本文案范例的范文,欢迎阅读! 分镜头脚本文案范例篇一以动画片《小豆取媳妇》为例小豆娶媳妇分镜头第0场:配字幕《这是一个古老的小镇》。
时间:早上{需要体现朝气蓬勃}白天外景街头镜头1:特写(移) 阳光斜斜的照在街头的牌坊显出李庄2个大字。
镜头2:全景(移) 显示熙熙攘攘的小镇早晨的热闹。
人群来来往往。
摄像机在人群里穿梭。
镜头3:远景由远及近一家小店面前的人排起了长队,而且打多数是年轻人(镜头从队尾聚焦到队头)视线停留在小店的招牌上:李豆浆。
第一场豆浆店内镜头1:近景由上及下从招牌的上面移到店内,一个美貌的姑娘很有礼貌给顾客发着热腾腾的豆浆。
报角字幕(美貌的女主角:豆腐西施) 镜头2: 中景旁边有个翘起2郎腿的胖老者一边监视着排队的情况一边悠闲的喝着早茶. 报角字幕出(豆浆店老板:李豆浆)镜头3:特写一个小青年色眯眯的盯着豆腐西施,报角字幕(青年甲)眼睛都不知道动了,豆腐西施递过来一碗热热的豆家谁想小青年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把抓住了豆腐西施的手(大特写手)。
(豆腐西施吓得当场大叫起来)一碗豆浆打倒在地上,碗也碎了。
镜头4:特写李豆浆看到那一幕惊叫起来,把茶杯都打翻了,拿起豆腐刀就要来砍这个小青年(一阵追击,小青年逃出了店外) 声音(人们的哄笑) 第二场; 店外镜头1:中景一个青年上前报角字幕(青年乙)去接应刚刚被李豆浆扫地出门的青年甲。
字幕(嘿嘿,又被李老板打了吧嘿嘿)。
镜头2:中景青年甲尴尬的看看被豆浆烫到的手,还有点隐隐作痛。
若有所思(停顿2秒),然后笑笑:值得!镜头3:中景排队里的一个青年狡瑟的看着对话的青年甲和乙。
报角字幕(男主角小豆)。
镜头4: 中景(镜头跟着主角) 小豆兴奋的跑进店里。
镜头5:(接第一场的镜头1) 小豆有礼貌的接过豆腐西施手里的热热的豆浆并把自己一直藏在背后的鲜花送往豆腐西施怀里一塞。
完整版)很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范文

完整版)很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范文镜头脚本:XXX《宠上天》MV画面:阳光从男孩(10岁)的手指缝中倾泄下来。
男孩皱着眉头揉着后脑回头,发现一颗黄色的小球打在他的后脑上。
女孩(9岁)在阳光下调皮地笑着,男孩起身追逐女孩,两人在校园中嬉闹。
1991年9月,男孩(18岁)被女孩(17岁)强拉着走去看恐怖片。
女孩坐在男孩身边,场内一片尖叫声,男孩却不敢看。
女孩满脸笑容走出影院,脸色不好的男孩跟在后面。
镜头切换到歌手画面,分别特写石头、XXX、XXX、每一天,怪兽、XXX口令,我一个动作,绝不拖延,你一个皱眉。
男孩在课堂上发呆,女孩轻手轻脚走到男孩身后,顺着男孩视线看去,一个清秀的女生看书的侧脸。
女孩会心一笑,故意大力拍了一下男孩的肩膀,男孩被吓到,看到女孩又迅速红了脸。
跟拍女孩的腿穿过走廊,停在一双球鞋跟前。
女孩的双手递出一封情书,但一个高傲的男生看了一眼冷冷地转身就走。
女孩依然低着头,保持着递情书的姿势。
男孩从身后一个拐角里走出来,将手搭在女孩肩上,女孩的手垂下来。
冷饮店内,女孩含泪大口吃着冰淇淋,男孩安静地坐在旁边。
玻璃窗外,男孩暗恋的女生和女孩告白。
男孩和女孩正亲密地走过,他们转脸对看一眼,发现自己身边是一座堡垒和一种哲学。
两个倒满啤酒的玻璃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男孩和女孩隔着方桌仰着头大喝啤酒。
他们在KTV包厢里唱歌跳舞,不时拿起身后桌上的啤酒干杯。
两人坐在地上,女孩将头靠在男孩肩上,笑了出来,男孩也笑了。
女孩说话,男孩愣了一下,回了一句,两人又笑。
机场,男孩递给女孩一份礼物,女孩抱了一下男孩,转身跑向安检处的父母。
女孩的手拆开礼物,是一张XXX的CD。
画面慢放,天空飞过一架飞机,男孩抬头去看。
1999年11月,夜里的台灯下,女孩(25岁)认真地画着设计图,突然被某个声响打扰转过头去。
电脑屏幕上,MSN的对话框跳出来“大树:台北的太阳好温暖。
”女孩的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打字。
电脑屏幕上,女孩的回话“XXX:伦敦的夜晚好凄凉。
3分钟文字分镜头脚本范例

3分钟文字分镜头脚本范例
3分钟文字分镜头脚本范例
文字分镜头脚本,是指在将文字转化成影视作品时,按其场面和情节的需要进行细致的分解,以方便导演在实际拍摄时迅速抓住重点展现故事的情感。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个3分钟文字分镜头脚本范例。
第一类场面:开头
画面一:霓虹灯闪耀的城市夜景,镜头从远处慢慢移向市中心,定格在一辆警车前
画面二:打字机的声音哒哒哒地敲打,慢慢变成报纸递送员的手拿着新鲜的报纸投递到停在路边的汽车上。
画面三:电视新闻主持人伸出自己的手来,在屏幕上看到他在提醒观众关注发生在城市中的事情。
第二类场面:发生
画面一:犯罪分子突然扔掉抢劫了的钱财,向警察展示自己拥有的枪支
画面二:警方犯罪现场,肆意留下证据被弄得满地都是,老警察沉吟
着,带着满面的担忧。
画面三:被警方紧急寻找着的小女孩,坐在一家咖啡馆内,脸上带着
久久不曾有的笑容。
第三类场面:结尾
画面一:主人公奔跑在城市的街头,背后有犯罪分子不断追赶,主人
公在这时给对方致命一击。
画面二:警察将犯罪分子全部抓捕归案,大众称赞警察的英勇和坚毅
画面三:主人公手捧着一面荣誉奖章,听着领导的表扬,脸上写满了
感恩和喜悦之情。
以上就是一个3分钟的文字分镜头脚本范例,该剧情清晰,场景明确,情节严谨,结尾妙想天开。
只有在这样的剧情中,才能真正引起观众
的共鸣,更好地传递故事的核心思想。
剧本的创作,需要在亲身体验、耳濡目染下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视频拍摄分镜头脚本精选5篇

7
8
9
10
11
视频拍摄分镜脚本
镜号
场景
景别
拍摄方式
对白
背景音乐
时长
备注
1
公司会议室
近景
推镜拍摄
今天大家有哪些市场的最新消息?
Meeting
30s
2
3
4
5
6
7
8
9
10
由远及近行李箱、通知书特写
2
课堂:老师正在进行授课,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
老师: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辩证看待问题。勇气IOs举手发言特写
3
图书馆:同学们翻阅书籍,查询资料。
旁白: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命运交响曲
30s
渐入渐出
4
自习:同学们在自习室里紧张复习备考。
旁白: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会融进你的血肉。
5
大学教室
上课时间到,同学们
边说边笑从门口进入
教室内。
4s
采用远景,机器
固定拍摄。
说笑声
兴奋的音乐
淡入
6
拍摄脚本
视频名称:导演:拍摄日期:20XX-X
X-XX
镜头
场景
脚本/字幕
配乐
时长
拍摄方式
1
开学:同学们拉着行李箱经校门进入校园,持录取通知书报到。
旁白:新同学的到来为这所学校增添了许多活力。
相遇
15s
视频内容
拍摄详情
序号
景别
拍摄方法
场景设置
画面内容
音乐
摄长拍时
同景台词
是否完成
备注
1
□是
口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镜头脚本创作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
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
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
分镜头脚本格式片名: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解说音乐音响特技长度(秒)说明: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一、景别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人物,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突出人物情绪的近景;集中表现细部的特写。
各种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力,根据内容、性质和要求,相互配合,以达到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准确叙述和描写。
二、镜头的运用技巧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推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突出介绍的重点,强化事物的特征;展示巨大的空间,产生纵深感。
推镜头还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绪;渲染人物内心活动;起到美化画面的视觉效果。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它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像机不断远离拍摄的主体物,镜头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
如从一串鲜红荔枝果的特写拉出荔枝树,展示了荔枝果是结在荔枝树的枝头上;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拉镜头还能形成鲜明的退出感、结束感。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摇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有:展示空间环境;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与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介绍大面积主体物。
通常都是用左右摇去展现宽广的主体物,用上下摇展现高大的主体物,能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移镜头的主要作用有:表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事物逐一连续展示。
比如,在前进的汽车上,拍摄街道两边的建筑与人群,使人物与景象逐一展示,反映出一片繁荣景象。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 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跟镜头的主要作用有:突出表现运动的事物。
如体育电视节目中的跑、跳、投掷等,大量使用跟镜头去突出运动员相投掷物的运动状态,突出表现一些技术性的操作。
跟镜头还能营造主观参与氛围。
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镜头,由于观众的视点和被摄者的视点合二为一,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参与感。
跟镜头拍摄纪实性强,在纪录片和电视新闻中运用,常常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可把高、低处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件的规律。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三、其他名词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
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
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
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
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
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