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创作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 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一一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一一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第三重假定性一一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笫四重假定性一一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 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一一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一一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 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分镜头脚本的创作与编写

一·构思 1)屏幕形象、声音 2)结构、风格 3)情节、场面、蒙太奇 构思的过程与方法 看剧本→想(设计/创作)→看剧本→想法(纲)→分析(几个人)→修改纲→草案(形成方案) 二、文字脚本→分镜头脚本 1、将节目内容分成若干个场次(框架-依据实际人物、事物的发展、变化) 2、将每场分为若干个镜头(具体-事物的发展与蒙太奇手段处理的需要) 3、考虑转场的方式(场与场之间蒙太奇处理方法) 4、设计每个镜头的景别、时间等要素 5、设计镜头间的组接(3、4同时考虑) 6、修改调整完成分镜头稿(不止一次修改) 三、分镜头脚本的创作与编写 1、镜号 2、机位 3、景别: 远、全、中、近、特。 4、摄法:固定镜头(仰、俯),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 5、技巧:一般指两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 1)切换(硬切)为无技巧组接 2)淡变:淡出淡入应用:①片头、片尾②段落的转换(转场)③表现较长的时间 3)叠化:第一个镜头开始变暗时,第二个镜头同时开始变亮,两镜头有一重迭区 应用:①时空转换②时间的流逝③形成联想④处理难组接的画面(还包括百叶窗、马赛克、圈入圈出、化入化出、拉幕等) 6、时间:镜头的拍摄长度、镜头画面的时间。 * 镜头画面时间的确定: 1)景别(远、全、中、近、特) 2)主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动、静,快、慢) 3)对应镜头解说词的长度 4)镜头的运动变化(摄法) 视觉心理规律:远景10″全景8″中景6″近景4″特写2″能看明白主的内容。 5)镜头对应解说词长度镜头时间:12″解说速度:3 字/秒(解说词36字)180-300字/分 7、画面内容每一镜头的画面内容的设计要根据: 1)场景…(若干镜头之间的联系) 2)节目内容需要 3)视觉心理需要 4)蒙太奇表现手法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doc

从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之所以题目叫“活着”,为的是加以区别于华的小说。因为大风看过小说的人都江堰市会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二者提示的主题一致的。当然。这咱差异是由于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文字传述与情景再现的不同。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小说与电影的熟优熟劣,熟深熟浅,而仅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进行一些论述,因为毕竟在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中它是那样的经典与诱人,在它们中间包含着太多值得去品味与解读的东西。 电影“活着”在提示了人生主题的同时期更重要也是更突出的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大历史主题。之所以叫大历史,是以区别某朝某代自导自演的“钦定历史”。整部影片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涵盖了新中国由成立至发展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纵观电影我们就会看到并深深体会到元人张养浩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了那一声无可奈何的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多么的有震撼力呀!解放战争时的。 活着》,确实在无遮无拦地大喜大悲,让你随之无所顾忌地大笑或流泪。但不是强迫型煽情的肥皂剧。影片给我的震撼,也许远比一万页声泪俱下的控诉演讲稿要强烈的多,深刻的多。在阳光柔媚的午后,三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再看《活着》的后半部分。以为几年后的自己会跳出剧情,清楚地看它,戏谑地看它,可还是没能忍住眼泪。听见邻座女孩轻声的啜息。大家没有互相看一眼,空气似乎凝固在沉重里--即使一分钟前你还在无奈大笑。 余华的小说,亮色少得多。只余老人福贵和一条也叫福贵的老牛。人生若梦,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也不少。一家人各自似乎无意间就离开了人世。站在耕田的两个"福贵"面前,我们一定无话可说,只能呆立在树荫下,忽然间觉得天地间一切都毫无意义。我们更上层楼,我们勾心斗角……这些东西忽然显得可笑。

分镜头剧本范文.doc

分镜头剧本范文(一) 主题: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一个人,一瞬间的心动让我们记住这个人,也让我们保留了最纯真的那种感觉。 剧本梗概:男主在西湖参加好朋友的结婚宴那天邂逅了一位少女,并拾到了少女遗留下来的画。一次在男主当博物馆志愿者的时候偶然遇见了那位让他心动的少女,他发现少女居然是一位聋哑人,然后为她讲解文物。最后,男主来到少女工作的地方把画还给少女。 主要人物:男主(大学老师),女主(聋哑人),新郎,新娘,父,母,孩子们,咨询台服务员。 第一幕 西湖,结婚宴,白天中午 空镜头俯拍婚宴整体 新郎:【特写】我愿意 新娘:【特写】我愿意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特写】,两人接吻【镜头由特写渐渐拉远】 嘉宾鼓掌【全景】。 嘉宾席中男主微笑看着【近景到特写】。 镜头快速闪过回忆(黑白) 母:【中景正面拍摄】(抱怨)你看看你,人家XX都要结婚了,你连个对象都还没有,真是急死人了。你,你,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父:【中景正面拍摄】(语重心长)哎,儿子,你都这么大了,也知道该做些什么事了,别让爸妈等太久,啊。 【镜头回到现在,彩色】 男主:(微笑着叹气)唉。【近景】 第二幕 西湖,嘉宾散席。男主在西湖散步。【全景】(音乐渐起。空镜头夕阳。拍摄西湖美景。最后 镜头沿着一颗大树向下摇。这时出现一位少女。) 【慢镜头】少女:【近景】(低头仔细画着画)阳光洒在少女身上,泛起一股朦胧感。 男主:(怦然心动,心跳声)【近景】少女:(抬头看向天空微笑)【特写】男主:(低头踌 躇片刻,然后鼓起勇气上前,却发现少女已经转身离去) 【镜头慢慢摇到少女坐下的大树,镜头里出现少女遗留下来的画】 男主:(上前捡起画,对少女喊着)唉,你的画。【中景】 少女:(继续走,仿佛没有听见,接着上了一辆大吧车)【全景】 男主:(追赶不上少女,看着大吧车远去)【全景】 第三幕【镜头拍摄西湖景观】男主:(站在断桥上,想寻找少女的身影却没有找到。)失 落 【镜头最后定格在那棵大树上,镜头透过大树变换成画中景】 第四幕【镜头转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的一幅画,接着拍摄博物馆内景】 男主带领学生来博物馆参见实践活动。【俯拍全景】男主:(拍手)好了,接下来你们自 由活动,但是别忘了我提出的问题,下星期可是要加论文的啊! 学生们:(手中拿着笔记本,笑着回答)是。学生渐渐散开男主:(从包中拿出一张博物 馆讲解员志愿者身份证明牌戴在脖子上)【特写】 男主在博物馆里向各类人介绍。【快速镜头】这时男主接待了一群孩子,但是却没有发现大 人。 男主:(对孩子们)怎么没有大人跟着?【全景】 孩子们:(静静的看向男主)【中景】男主:(疑惑)怎么了吗?【近景】

广告分镜头脚本创作例子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经典广告 ——分镜头脚本
镜 号 1 2
景别
画面内容
字幕
音乐、效 果
特 远
一个小男孩的特写,小男孩用手一拨;
平安是五谷丰
音 乐 起 ↓
北京天坛由远到近的出现,小孩转身满怀希望的跑向天坛; 登的祈盼; 平安是吉祥的 寄托;
3 4
特 远
一个男青年侧面脸特写; 故宫一个正门方向,男青年拿着风筝跑向故宫;
5 6
近 近-远
故宫的上空出现广告语:平安是吉祥的寄托; 平安是人生的 清晨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四合院打太极的画面; 镜头逐渐 远离; 愿望; . . 平安是宅第的 安宁; .
7 8
近-远
一个老奶奶手拿春联,望向远方; 站在白雪皑皑的门前,内心充满喜悦的贴上春联;

9 10
特 近
转身露出充满慈祥的笑容; 在傍晚,一对年轻的夫妇手拿孔明灯,孔明灯上写着国泰民 安;
平安是未来的 希望;
11

年轻夫妇充满希望的放飞; 一家人(孩子和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充满笑容,满含祝福的
12

的放飞手上的孔明灯; 长久的愿望, 一
音 乐 止 生的追求;
13

夜晚在故宫的上空,出现了很多孔明灯,上面写满了大家的 愿望,孔明灯下还是那对夫妇,他们朝向故宫,望向天空, 内心充满希望;
中国平安保险; 14 特 公司的 LOGO。

DHL 快递广告 ——分镜头脚本 广告标题:什么都能快递 镜 号 1 景 别 远 一个身穿 DHL 制服的男工作人员,走向客户家,按门铃; 画面内容 广告词(台词) 音乐、 效果 音 乐 2 3 特 近 门被缓缓打开; 露出一个女人的背影,DHL 快递的工作人员热情向她介绍快递的相 关事项; 4 特 女人缓缓走向快递人员,镜头上出现一个漂亮忧伤 的女人的脸,女主角眉头深锁,忧伤的看着快递的工作人员,突然 吻上他; 5 远 工作人员不知所措的被女主角吻着,一路被女主角 吻到了门前的柱子上,脑子一片空白,紧张的把手靠着后边的柱子 上; 6 7 近 特 女主角吻完抬起头,深深的看了快递人员一眼; 场景转换, 来到一个写字楼的办公室里, 收接快递的男人正在签字; . . . 起 ↓
8

工作人员看了男人一眼,突然亲了他一下,男人受到了惊吓,签收 的快件掉在的地上;
.
9

男人受到惊吓,连忙往后退,可是快递人员抱着男人的脸猛亲了起 来;
10

男人被工作人员亲着一路往后退,一直退到身后的办公桌,直到被 工作人员亲到坐到办公桌上, 用手支撑着身体, 桌上的书散落一地, 嘴里还伴着不解的声音; We deliver, Whatever 音 乐 止
11

镜头中出现广告语;
12

出现快递公司 LOGO。

《这个杀手不太冷》视听语言分析

《这个杀手不太冷》视听语言分析 陈芳 (艺术与设计学院10动画一) 摘要:本文从镜头、场面调度、剪辑技巧和声音四个角度对影片的视听语言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镜头巧用的作用,场面调度技巧的艺术效果,通过剪辑产生的影片的节奏感和从音乐中传达出的影片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镜头场面调度剪辑技巧声音 《这个杀手不太冷》,又名《杀手里昂》(以下简称《这》)。由法国着名导演吕克·贝松执导,其将好莱坞式的枪战片作风与法国片特有的影像风格及故事情节完美融合,构成了一部艺术感极强的商业电影。故事发生在纽约大都会里,让·雷诺饰演一个外冷内热的职业杀手里昂,在他所住的公寓内,有人暗渡陈仓的进行毒品交易,警方缉毒组伪装黑帮份子,为查缉毒品而入侵,杀了贩毒者一家人却遗漏了小女孩马蒂达。马蒂达为了安全起见而躲进隔壁里昂家,她无意中发现了里昂的杀手身份,为了保护自己及报灭门之仇,马蒂达以坚定的口气要求里昂训练她成为一位真正的职业杀手……在此同时,警方亦全力搜寻马蒂达并拘禁之。里昂只身闯入警局大开杀戒,最终与变态警察同归于尽。《这个杀手不太冷》获得1995年Golden Reel Award最佳音效剪辑奖,1996年Czech Lions最佳外语片奖,并获得1995年第二十届法国恺撒奖多个单项奖提名。鉴于《这》片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本文试图从镜头、场面调度、剪辑技巧和声音四个角度对影片视听语言做如下分析: 一、镜头 镜头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的,在《这》中最突出的就是它的背景和人物的设定,影片的开始,在俯拍角度运用推镜头简约地向观众介绍了这部电影发生的地点:河流--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是渐隐,黑屏。这是这部电影的标志--黑色,我们看到的城市是被切割得很分散的街景,这也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由一个黑色镜头引出了主角,对于人物设定,本片的男女主人公更是十分出彩。男主人公一方面是个冷酷无情的冷面杀手,另一方面,又具有纯真的性情。影片多次特写一盆绿色植物体现了杀手里昂内心柔和细腻的一面。女主人公马蒂达是个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的女孩,在一天中午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包括她最爱的弟弟,但她坚强的面对并决心报仇。影片也多次特写马蒂达的眼睛,天真、单纯、无助其中还有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坚毅。《这》的镜头十分的有表现力,表1是对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镜头的分析。 表 1 镜头分类及其内容与作用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

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写作 一、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 二、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 片名: 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 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职务、身份及采访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 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 例:片名:《大山的女儿》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视听语言

一、镜头语言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的镜头语言。在他的 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较为普遍。所谓“长镜头”是相对短镜头而言的。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其特点是可以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展现出真实、客观的一面。如在电影《龙猫》中,妹妹小米走失后,姐姐五月焦急寻找一场戏就是运用的长镜头。导演用这样的表现方式将姐妹俩浓浓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由于动画片中的镜头语言是通过前期策划出来的。所有的景别、角度、光线等都是在形成镜头前就确定下来的。所以,除《幽灵公主》、《红猪》等少数几部快节奏的影片外,很少采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而大多采用静止镜头来表现其客观性。 且常常采用深焦距镜头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二、音效——具有魔力的“久石让”说到宫崎骏电影的音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宫崎骏的“御用音乐人”久石让。久石让(Joe Hisaishi)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几乎包揽了宫崎骏所有影片的音乐制作一职。影片《天空之城》的音乐以电声,合成器为主,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其中由杉并儿童合唱团唱出的版本简直可说是天使之声,加上那浮在空中梦幻般的城市,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影,蔚蓝的天空柔和凄美的旋律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将《天空之城》的漂渺与悲哀表现得丝丝入扣。”[1]特别是影片结尾部分,雷帕特城毁于一旦,但密布的树根又蕴含了无穷的生机,湛蓝的天空下,开始的一节悠扬的音乐用纯粹的钢琴声送出,干净而又耐人寻味。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龙猫》。其主题曲《风之甬道》,清新的像一首儿歌。久石让运用敲击乐,谱写了一段幽默的配乐适度的重复了画面中龙猫的古怪表情、沉重的步伐、肥胖的身躯这一视觉形象,具象化了这位憨态可掬的“神仙”。音乐在这里便成功的补充了画面的视觉形象,增强了动画的立体感。在《幽灵公主》中,久石让的配乐从以往的电子合成乐转换为管弦乐,用古典的乐风奏出交响乐般宏大的效果,让你一听就感到苍凉广阔,瑕想无边,表现出这部影视作品低沉、壮观、凄美的主题。此外,“九石让除了电影配乐外,他还写了不少现代作品,积极地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型演出,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赢得了很多奖项。”[2]三、角色选择俄国形式主义艺术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提出了“七种角色特性”理论。即1、坏人2、施恩者3、帮手4、公主或要找和保护的人和物5、派遣者或发出者6、英雄或受害者7、假英雄。[3]纵观宫崎骏的电影,其角色特征基本符合这一理论。(一)坏人。有人说宫崎骏的电影缺乏善与恶的对立,把这个世界描述得过于美好。的确,在他的电影中,没有绝对的恶,即使在反面人物身上,我们也总能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如《天空之城》和《红猪》中的海盗。(二)施恩者。这一角色特征在宫崎骏的影片中表现最多的便是“母亲”这一形象。“母亲”是宫崎骏电影中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之一。虽然他电影中的主人公几乎没有母亲或是母亲不再身边,但是他的影片中却深深的蕴涵着母性之爱这一深层次的含义。这也与宫崎骏本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三)帮手。这一角色特征主要有“男孩”、“猫”和“海盗” 等。虽然在宫崎骏的影片中,男孩不是作为主角出现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几乎在每一个女孩出现的同时,总是对应着会出现一个男孩

2020年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每部影片都有不同景别的几百个镜头,要把这些镜头连接起来,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淡出、淡入: 又称渐隐渐显。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 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 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 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

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 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 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电影镜头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电影内容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拍起到停止拍摄,这—段电影胶片叫做一个镜头。从第二次开拍到再停止就算第二个镜头。一般地来说,电影镜头有下列几种: (一)拉镜头: 它的作用是为了让观众在看清楚某一重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认识人物和环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拉镜头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个镜头,首先出现的是一朵盛开的苦菜花的特写镜头,然后又出现一只小手伸入画面采摘,但观众却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准的手,这是镜头拉开了,观众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这种拍摄方法,就叫做拉镜头。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 第一章:影像——镜头 镜头是影视画面表现的基本单位,指摄影机一次开机、关机过程所拍得的一段画面。(摄影机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段) 镜头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景别元素的运用决定风格特征:小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能表现细部剧情,大景别弱化戏剧化特征。 远景: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选自《千与千寻》宫崎骏 全景: 全景是相对人来说的,全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身或一个小场景全貌为目的。相对于远景来说,全景包含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全景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确定事物或人物的空间关系。结构全景画面时,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之间的关联,注意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美。

中景:中景是表现人的膝盖或腰以上的部分的镜头。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 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中景画面中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近景:近景是表现角色胸以上的镜头画面,可以让观众看清人物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和物体的形态、 质感等特征,使观众更加溶入剧情,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写:特写是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身体某个局部或是某一个物件细节的镜头画面。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

镜头的角度即是摄影机角度,是指摄影机拍摄主体时的倾斜度,一般分为鸟瞰、水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倾斜。 鸟瞰:是以鸟的视角来拍摄,直接从上空垂直俯视的画面。在实拍电影中类似于“航拍镜头”的效果,有一定的拍摄难度,而在动画片中正好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 选自《恶童》 水平角度:摄影机位于与角色视角相等的高度。水平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梗概: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很多社会现实典型问题,真正表现了平常百姓遇到的问题和生活的感受。本电影的剧情如下: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人本杰明,然而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这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罗宾逊夫人的诱惑中,然而又爱上她的妙龄女儿伊琳。在当时这个题材是很吸引人的,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冷战使得社会的压力强加到了这些刚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身上,人一旦承受了压力就一定会找机会发泄或者倾诉,但是无论压力怎样大,理性是不会失去的,电影中的本杰明克服罗宾逊夫人的威胁最后选择了伊琳,正是理性的。这部电影简介上总写着:爱情/喜剧/剧情这三个词语,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剧情片,至于爱情,是在电影后半部分才体现出来的。 这个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条主线。 二、影像分析: 整部电影的画面具有XXX特点,采取了XXXXXX风格,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作品画面非常XXXX、XXXXXX、在XXXX中透着XXXXXX。例如,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1、光影: 光影的运用也很巧妙,当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阳光通过路旁的树叶的剪影打在车上,非常漂亮。线条的运用也很出色,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能发现线条的美感,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到位的。 2、色彩: 整部电影主要采用XXXXXXXXXX的色调,具有XXXXX特点,摄影运用滤色镜,使整个画面蓝色衬底。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浓郁、在平静中透着轻盈。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3、构图: 整个片子摄影上非常出色,整个构图符合XXX原则,唯美而干净。大量采用XXXXX,使片子富有绘画般的美感。有几处运用了景深镜头,一是本杰明被罗宾逊太太诱骗到家中百般引诱,外面传来汽车声,本杰明奔下楼梯,罗宾逊先生开门进来,前景是二人交谈,后景是楼梯拐角,前后景形成了互动关联的关系。二是伊琳要与别人在教堂结婚,本杰明驾车赶往教堂,途中燃油耗尽,他弃车狂奔,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完整版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 式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响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 镜号景 别 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响长度(秒)

1 全 — 大 全 拉、 俯 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桂花小学。镜头 由学校全景拉成大全景,叠出片 名,化出 宜宾县桂花小学座 落在距县城50公里 的观音镇沙沟大山 里,这是一座村 小。 15” 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 片名:XXXXXX 镜号长度画面内容解说词音效备注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 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 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 例:片名:《大山的女儿》 镜号长度 画面 内容 解说词音效备注15 10’27 ” — 学校 升旗 五星红旗第一次从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升起,没有乐 曲,杨老师用仅有的一台风琴伴奏,仰望冉冉升起的 五星红旗,杨老师眼里噙满泪花…… 现场声 风琴声

视听语言分析范例

视听语言分析范例(以下分析实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切不可背诵) 景别:年轻的绅士查理和他的未婚妻散步时,发现了站在防波提尽头的黑衣女人萨拉,萨拉回头的镜头是个特写镜头,充分的表现了萨拉在黑色的外套包裹下清秀的面庞和清澈的目光,使查理对她的产生好奇,并一直关注直到最后两人相爱。 构图:影片的最后查理和莎拉划船穿过桥拱的镜头,半圆的桥拱作为一种曲线的构图样式,这个镜头隐喻了两个人的爱情经历了重重阻碍,驶向美好、幸福的未来。 角度:在莎拉拜见普太太的段落中有一个普太太单独出现在画面上的镜头,摄影机从一个很低的角度正面拍摄人物,使得保守刻薄得令人窒息的普太太的形象更加的突出。 运动: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导演很巧妙地利用演员安娜的表演从一条线索切换到另外一条线索。在这个镜头中安娜从片场走向防波堤,摄影机一直跟随安娜的运动,当安娜走上防波堤的时候摄影机逐渐上升并从后面跟随安娜一直走向防波堤的尽头。 视听元素 人:在影片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时间标示三年后,查理恍惚坐在河边望向远方,当律师送来莎拉寄来的信时,查理是迟疑了一下,直到律师再次提醒时,查理才能对莎拉的思念中回过神来,然后慢慢的打开了信。迟疑的这个小动作表现了查理对莎拉的思念之深切。 景:在影片的结尾时,有一个室内的场景分别用在了查理与莎拉的重逢和安娜与迈克分手的段落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用现代人的爱情婚姻观衬托了莎拉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独立、真诚的爱情观。 光:在莱姆小镇里,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昏暗的,但是在小镇以外的场景中总是阳光灿烂的,通过场景中光亮的对比表现了莱姆小镇里面封建、保守的思想笼罩了整个小镇,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色:莎拉在莱姆小镇里经常穿一件黑色的外套,黑色象征着小镇里的保守封建的思想,包裹着莎拉,每当莎拉试图敞开内心世界的时候,她都会脱掉这件衣服,到她走出小镇的时候,衣服就换成了明快的颜色,通过衣服的颜色对比,隐喻了莎拉逃出小镇后,自由快乐的生活 物:同上(那件黑色的大外套) 场面调度:在查理去见未婚妻的片段中,查理坐着马车到门口,仆人从一个门口出来向另外一个门口走去,此时马车也走向那个门口,接下来的镜头是随着仆人说查理先生来了,马车进入画面,查理下车,通过这样的一个镜头中仆人和马车的运动调度流畅地实现了仆人通报和查理到访两件事情同时发生。 剪辑:剪辑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最大的亮点,影片巧妙地利用了“片中片”的效果,设置了两条线索穿插进行,以现代人的角度审视一百多年以前的爱情,形成了现代与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爱情观的对比。 影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蒙太奇手法,例如将剧组中阳光灿烂的场景与莱姆小镇里沉闷压抑的场景做对比,将安娜在拍摄结束时主动结束婚外情与莎拉主动追求自由的爱情做对比。

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

分镜头脚本创作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 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解说音乐音响特技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要点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要点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声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八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 第九遍,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一遍,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二,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影像 (一)镜头:镜头的理解要从设备和拍摄过程中提到的镜头两方面分析。 从设备上讲,物理学中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说的镜头指剪辑后说的镜头是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是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 1、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从镜头镜片的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照明:拍摄现场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等等 (二)画框与构图 1、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对画面长时间停留,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2、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1)线条。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简介 出品时间:1998年 制片地区:意大利 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 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 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 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 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二、影片情节 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 四、镜头运用 《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

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 1 2

3 4 5 6 7 8 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2、二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物近景。 3、三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背部全景。 4、四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与钢琴冲破玻璃围墙中景。 5、五号机,固定机位,平视,右后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6、六号机,固定机位,仰视,左前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7、七号机,固定机位,俯视,侧上方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完整版)分镜头脚本_思路整理_理论灌输_完整版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镜头指的是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 镜头的类别区分: 1.根据视距远近,分为各种景别镜头 ①远景②全景③中景④近景⑤特写 1)远景作用主要强调场面的深远。 2)全景作用显示人物相对的动作状态。(人物的全身都可见) 3)中景作用符合一般的人物视野,它的场景看起来不远不近。(人物膝盖以上)4)近景作用能看清人物表情。(取人物的

上半身或其他部分) 5)特写作用放大人物的面部,人体或物体的一个局部。(突出局部)

2.根据镜头的运动方式,分为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 ①推镜头②拉镜头③摇镜头④移动镜头⑤跟镜头⑥升降镜头 1)摇──中心位置不变,向纵横各方向摇摄; 2)推、拉──利用移动车或摄影师走动向摄影对象推进或拉远地拍摄; 3)伸、缩──利用变焦距镜头的调整,摄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画面。拍摄 的结果在透视方面与推、拉镜头不同; 4)移──不固定跟随某一对象,纵横移动着拍摄; 5)跟──跟随一个或数个运动着的对象拍摄; 6)升、降──在升降机上,在升高或降低的运动中拍摄。 3.根据拍摄角度: 1)仰拍:对象显得高大、雄伟; 2)平拍:画面庄重、平稳; 3)俯拍:对象显得矮小、空旷; 4)侧拍:画面生动,运动感强。 4.根据描写方法(镜头的视角):主观、客观镜头、视点镜头 1.客观视角:不干扰事件的旁观者 2.视点镜头:以特定人物的视角去看(第一人称射击类) 3.主观镜头:从人物的感受去表现镜头 5.根据镜头长短,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6.只拍自然景物(或没有明显的主体物)叫做空镜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