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糖尿病:一种内分泌疾病。
1.由于人体胰岛素缺乏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即为糖尿病。
应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考虑,综合判断。
3.血糖高于15mmol/L并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明显“三多一少”的症状。
(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若没有明显症状,只要重复两次血糖化验结果均达到以上标准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IFG)impaired fasting glucoseOGTT实验两小时后血糖<7.0mmol/L,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7.0mmol/L(6.1至7.0之间)。
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度阶段,这阶段或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极大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糖耐量减低定义为:实施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并且<11.1mmol/L。
IGT是糖类(碳水化合物)代谢失调的一个自然过程,其特点是餐后高血糖。
它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从正常糖代谢发展至糖尿病的一个必经阶段,可以历时数年或更久。
如果同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一些IFG个体同时也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所有IFG个体加测OGTT,以排除糖尿病。
糖调节异常(IGR)糖调节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
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状态下的糖调节异常,前者是指餐后状态,后者是在空腹状态。
糖尿病

临床医师《内科学》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一般以为遗传和环境均起作用。
临床上分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一)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症侯群"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Ⅰ型患者大多起病较快,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严重。
考试大网站收集Ⅱ型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肥胖患者起病后也会体重减轻。
患者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
高血糖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至视力模糊。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
肾乳头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
(2)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LDL,VLDL正相关,与HDL2 ch水平负相关。
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导致肢体环疸。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
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
山梨醇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流动力学改变,2.3~DPG等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①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Ⅱ型糖尿病,其严重性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治疗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治疗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
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变得十分困难,并且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掌握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加强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防控疾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特征预防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74【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59-021 糖尿病的早期病症特点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体重减少,患者出现消瘦、疲乏。
糖尿病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1]。
1.1 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还会伴有胆囊发生坏疽及穿孔等糖尿病早期症状。
1.2 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这些均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1.3 眼睑: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黄斑瘤)这些均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1.4 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粘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出血、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这些均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1.5 皮肤:糖尿病早期症状在皮肤中表现比较明显: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或有反复的皮肤、外阴感染;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或有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外阴炎、阴道炎。
2 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
2.1 糖尿病性眼病;在糖尿病患病过程中,眼睛的大部分组织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和不同症状的眼部病变。
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临床类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体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一、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有关,主要诱发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改变、感染、创伤、手术、精神刺激、多次妊娠分娩。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高血糖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疲劳等,有时也可以完全无症状。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径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血酮升高为酮血症,尿酮排除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
这些酮症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继续升高,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诱因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亦可无明显诱因。
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当酸中毒出现时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
(二)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浓度2.8mmol/L(50mg/dl)的状态。
1.病因(1)降糖药物剂量过大。
(2)服药时间过早和(或)吃饭时间太迟。
(3)忘记吃饭或进食不足。
(4)活动量大而没有及时加餐。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发抖、出虚汗、无力、肢冷、饥饿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3.低血糖的处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时获得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1)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患者通过进食而很快得到纠正,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自救。
临床医学概论糖尿病

.
3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 病,伴随人类历史进展的全过程。 早 在 7000 年 前 古 埃 及 莎 草 纸 文 献 已有记载,在古中国《 黄帝内经 》 有 “ 消渴症” 描述。
.
4
古埃及莎草纸文献
黄帝内经
.
5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6
遗传因素
糖
环境因素
尿
病
免疫因素
糖尿病病因的三个基本因素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
1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综合征,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 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 抵抗)等原因,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继发脂肪、 蛋白质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以高血 糖为共同主要特征,常伴有心血管、肾脏、神经、 眼部等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因酮症酸中毒、
任意两项(可以同一项重复)即可确诊糖尿病。
.
15
异常的血糖代谢状态
•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 <7.0mmol/L及2h血糖 > 7.8mmol/L(140 mg/dl )并 <11.1mmol/L(200mg/ dl)
•
-----与代谢综合症相关
•
-----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险性
•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血糖 > 6.1mmol/L
需环境因素的参与。
.
10
(二)、环境因素
1.1型糖尿病
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从1 型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科萨奇B4病毒接种动物后 可引起动物发生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多在病 毒感染流行的秋冬季,发病前常有腮腺炎、风疹 和水痘等病毒感染。感染与发病的间隔时间长短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肝肾功能异常
糖尿病还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 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等。这些都是糖尿病并发症 的表现之一。
肝肾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肝功 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 等指标升高,提示肝脏代谢 功能受损。
肾功能异常
糖尿病是造成慢性肾脏疾 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 肾脏功能逐步下降,如血肌 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异常。
心肌缺血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心肌细胞,减少冠状动 脉的血流灌注,造成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心肌梗死
如果动脉堵塞严重,可导致心肌缺氧坏死,引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高血糖是主要危险因素 之一。
脑血管疾病
脑动脉栓塞
脑血管阻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可引发中风 、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治 疗对预防后果至关重要。
性生活质量下降
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影响夫妻双方 的性生活,导致双方的性满足感 降低。通过医疗干预和心理辅导 可以帮助改善性生活。
生育能力降低
生育能力下降
糖尿病可能会对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高血糖 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血管并发症,从而影响生育 。男性可能出现勃起障碍和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可 能出现排卵不规律、月经失调和子宫功能障碍。
视力模糊
视力下降
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视力渐渐变模糊,这是 由于眼部血管受损和水晶体发生变化所 致。
远视眼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远视眼状况,远处 物体和文字看起来变得模糊不清。
散光加重
糖尿病会影响角膜的正常曲度,使得散光加重,导致视力模糊。
皮肤及粘膜病变
皮肤干燥泛红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皮肤干 燥、瘙痒、发红等症状,这 是由于体内渗透压失衡引 起的。
《糖尿病分型》课件

早期预防与治疗的必要性
加强早期预防和治疗,降低糖 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民的健康。本课件 将介绍糖尿病的不同分类、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管理看护,帮助人们增加 对糖尿病的了解。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的病症。它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严重 危害。
糖尿病的分类
分类标准
根据病因和特征将糖尿病分为 不同类型。
1型糖尿病
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
2型糖尿病
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 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妊娠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的暂时性高血糖疾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包括遗传性糖尿病和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 典型症状
2 体征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1
管理看护的重要性
管理看护对于有效控制和防治糖尿病至关重要。
2
糖尿病管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
3
管理看护中的关键要素
健康教育、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关键要素。
结语
大众的健康意识
提高社会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 和重视程度。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定期体 检等。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 常见症状。
皮肤干燥、体重下降、眼底 改变等体征。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 室检查结果。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或注理饮食、体育锻炼和心理 调节等方式控制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的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管理看护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及危害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及危害糖尿病是⼀组以⾼⾎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呢?下⾯是⼩编整理的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及危害,欢迎⼤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性功能障碍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糖情况。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2、突如其来的视⼒减退突然发⽣,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模糊等视⼒减退的情况发⽣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下⾎糖。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3、餐后低⾎糖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餐后⾎糖⾼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糖的情况。
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头晕、⼼慌等低⾎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4、⽪肤瘙痒当⾝体的⽪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特别是⽼年⼈,除考虑⽼年性⽪肤瘙痒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糖。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5、腹泻每⽇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进⼀步化验⾎液。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6、感染不明原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发⽣在⽪肤、⼝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糖及尿糖情况。
此外,临床资料显⽰约10%~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肺结核,因此当肺结核发展特别迅速,病情重,疗效差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7、肢端⿇⽊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会感觉⾛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样。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时,不能忽视了检查⾎糖及尿糖的情况。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1、突然的视⼒减退糖尿病⼈的晶状体会因⽔分渗⼊⽽膨胀,变凸,增加屈光⼒,发⽣近视;还会因视神经损害和眼底⾎管病变、视⽹膜静脉扩张、出⾎,甚⾄剥离,导致视⼒模糊。
2、餐后低⾎糖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峰时,餐后⾎糖⾼峰已过去,会发⽣低⾎糖反应,餐后3-5⼩时出现头晕、眼花、⼼慌,甚⾄昏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以高血糖和蛋白糖基化为其特征。
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等。
血糖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烦渴多饮,同时使血糖利用率降低,从而刺激饥饿中枢致使糖尿病患者多食易饥,还严重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使其分解增多而导致消瘦。
临床指标:
发生机制:
目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两类: I 型糖尿病,亦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 和 II 型糖尿病,亦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DM) ,其中后者占全部糖尿病病人的90%左右。
I型糖尿病是一种 T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素是与β细胞损害相关自身免疫性反应的重要靶位点,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Ⅱ型糖尿病(Type Ⅱdiabetes,TeD)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有血糖升高外同时多伴有血脂异常。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多且发病机制复杂,受遗传及
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
①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方面,糖尿病时机体内的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
过量的游离脂肪酸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累积,能够增加肝糖输出,降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
②葡萄糖毒性: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环节。
当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时,机体内血糖升高。
高血糖具有双向性作用,短期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利用有刺激作用,而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β细胞,加重体内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GSIS)受损,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称之为“葡萄糖毒性”。
③糖耐量受损(IGT):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是指某些人空腹血糖虽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所需浓度,但在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 试验中,血糖浓度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
危害:
血糖的代谢异常往往又引起血脂的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症。
这两种因素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而易形成血栓、动脉硬化,造成血管病变,引起多种严重的慢性系列并发症出现,流行病学证据强烈提示在血糖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之间的相关关系。
此外,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乳酸和丙酮酸,可引起糖尿病高渗状态( HHS),酮症酸中毒( DKA)和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三种可直接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胰岛素( Inslin,Ins)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减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在美国已成为十大杀手之一,由糖尿病造成的失明比其他任何疾病都多。
据国家统计局 2004 年报告,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己超过 2000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30年时,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有可能翻一倍,达到 4230 万,已被列为全球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第 3 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己迫在眉睫。
慢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因此,微量白蛋白尿与严重的肾脏病变一样,都应视为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和糖尿病肾病等。
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4型,最常见的分型如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2)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3)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4)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
四.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病变,虽然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下肢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动脉血栓性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
因此在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下肢动脉病变对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
下肢动脉病变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和更高的死亡率。
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达21.14%,与已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者再次发作风险相当。
另外,ABI越低,预后越差,下肢多支血管受累者较单支血管受累者预后更差。
五.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预防和治疗足溃疡可以明显降低截肢率。
糖尿病足的基本发病因素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组织的溃疡和坏疽。
急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1型糖尿病有发
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常见的诱因有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二.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HHS)
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HHS的发生率低于DKA,且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HHS起病常常比较隐匿。
典型的HHS主要有严重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体征。
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主要是体内无氧酵解的糖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血PH降低,即为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
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见于服用苯乙双胍者。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厌食、恶心或呕吐,呼吸深大,嗜睡等。
大多数有服用双胍类药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