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糖尿病临床表现及诊断
糖尿病

临床医师《内科学》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一般以为遗传和环境均起作用。
临床上分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一)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症侯群"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Ⅰ型患者大多起病较快,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严重。
考试大网站收集Ⅱ型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肥胖患者起病后也会体重减轻。
患者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
高血糖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至视力模糊。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
肾乳头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
(2)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LDL,VLDL正相关,与HDL2 ch水平负相关。
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导致肢体环疸。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
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
山梨醇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流动力学改变,2.3~DPG等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①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Ⅱ型糖尿病,其严重性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内科学课件:糖尿病

概述
胰岛素
➢ 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 合成的激素
➢ 半衰期:5-15分钟 ➢ 胰岛B细胞内储备量:约200 U,日分泌:约40-50 U ➢ 生理作用
✓ 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 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抑制脂肪分解 ✓ 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合成,抑制蛋白分解 ✓ 促进钾、镁离子进入细胞内
➢ T2DM环境因素
✓ 人口老龄化 ✓ 现代生活方式 ✓ 营养过剩 ✓ 体力活动不足 ✓ 化学毒物
T2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功能缺陷
✓ IR和INS分泌缺陷是T2DM发病的两个主要环节 ✓ 不同患者其IR和INS分泌缺陷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 同一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两者的相对重要性也可能发生
➢ 多基因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病毒因素、化学毒性和饮食因素 ➢ 自身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T2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T2DM遗传特点
✓ T2DM是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多基因参与发病 ✓ 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 ✓ 每个基因只是赋予个体某种程度的易感性 ✓ 多基因异常的总效应形成遗传易感性
减弱或消失、INS原与INS的比例增加
T2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分泌缺 陷
✓ 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在保持血糖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 T2DM患者胰岛α/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且α细胞对葡萄糖
的敏感性下降 ✓ GLP-1可刺激β细胞的INS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
✓ 有三代或以上家族发病史,且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规律
内科学糖尿病教案教案

内科学糖尿病教案教案【内科学糖尿病教案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内科学中糖尿病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在糖尿病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
2.能够描述糖尿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相关检测指标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
3.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4.具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基本的宣教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的概念和病因- 糖尿病的分类2.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状况和趋势 -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3.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4.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及其危害 - 糖尿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5.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6.糖尿病管理与宣教-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授课教学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分类等基本概念。
2.案例学习法:通过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
3.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糖尿病的认知和经历。
4.示范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或模拟病例,演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5.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糖尿病宣教设计。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验:设置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等,检测学生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糖尿病相关的真实案例,评估学生对糖尿病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宣教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糖尿病中医诊断和辨证指南

糖尿病中医诊断和辨证指南1糖尿病前期(郁证期)(1)中土(脾胃)壅滞证:症状:腹型肥胖,脘腹胀满,嗳气、欠气频频,得嗳气、矢气后胀满缓解,大便量多,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厚,脉滑。
(2)肝郁气滞证:症状:情绪抑郁,喜太息,遇事易紧张,胁肋胀满,舌淡苔薄白,脉弦。
2糖尿病期2.1热证期:(1)肝胃郁热证:症状: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互结证: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
(3)肺胃热盛证:症状:口大渴,喜冷饮,饮水量多,易饥多食,汗出多,小便多,面色红赤舌红,苔薄黄,脉洪大。
(4)胃肠实热证:症状: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难行,口干口苦,或有口臭,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右关明显。
(5)肠道湿热证:症状:脘腹痞满,大便黏腻不爽,或臭秽难闻,小便色黄,口干不渴,或有口臭,舌红,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
(6)热毒炽盛证:症状:口渴引饮,心胸烦热,体生疥疮、痈、疽或皮肤瘙痒,便干溲黄,舌红苔黄。
2.2虚证期:(1)热盛伤津证:症状:口大渴,喜冷饮,饮水量多,汗多,乏力,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虚。
(2)阴虚火旺证:症状: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时时汗出,少寐多梦,小便干,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3)气阴两虚证:症状:消瘦,疲乏无力,易汗出,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数。
(4)脾虚胃滞证:症状:心下痞满,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或肠鸣下利,干呕呃逆,舌淡胖苔腻,舌下络瘀,脉弦滑无力。
(5)上热下寒证:症状: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或呕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闭。
3糖尿病并发症期(损证期)(1)肝肾阴虚证: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糖尿病类型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糖尿病类型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障碍有关,常见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本文将对这三种糖尿病类型进行详细的分类介绍,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
一、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突然。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和乏力等症状。
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需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NID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
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人。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往往伴随着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疲倦乏力等症状。
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药物以及必要时的胰岛素治疗等,旨在维持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
三、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以及宫内胎儿过大等症状。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以饮食控制和运动为主,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目的是维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总结: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发病年龄多在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分泌和抵抗双重问题,多见于中老年人;妊娠糖尿病发生在妊娠期,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等。
早期的糖尿病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科学糖尿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内科学糖尿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的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内科学护理中,对于糖尿病的护理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下面将介绍一些内科学糖尿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请简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答案一: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等有关。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容易感染等。
试题二:如何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答案二: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和尿糖的检测结果。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特点,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试题三:在日常护理中,应如何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指导?答案三:糖尿病的饮食指导应包括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取、调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以及分餐进食、限制高糖食物等。
此外,应注意分配饮食热量和药物治疗,以达到血糖稳定的效果。
试题四:糖尿病患者何时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答案四: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新发糖尿病,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无效,疾病状态发生变化需要胰岛素调整,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试题五: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答案五: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应关注以下内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整洁,避免受伤或擦伤皮肤,早期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避免长时间患处压迫等。
试题六: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六: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规定时间和剂量服药,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注意饮食对药物的影响,以及定期检查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试题七: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足部护理?答案七: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包括以下内容: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避免脚水泡、破损、溃烂等,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稳定,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等。
试题八: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是什么?答案八: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包括以下方面: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加强健康教育,鼓励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患者的社会支持等。
糖尿病的诊断及自然病程

糖尿病的诊断及自然病程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控制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受到胰岛素的控制,但是糖尿病患者失去了这种控制,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不断增加。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和类型2。
•类型1: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类型2: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患者需要靠药物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基于血糖水平的测量。
诊断糖尿病需要测量血糖水平并对其进行分类。
以下是糖尿病分类的标准:•空腹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则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
•餐后血糖水平: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高于11.1mmol/l,则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如果HbA1c水平高于6.5%,则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
如果患者满足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自然病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在糖尿病确诊之前,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个前期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水平的阶段。
这个阶段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但尚未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
临床阶段糖尿病的临床阶段是指患者被正式诊断为糖尿病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高于正常范围,并且会因为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而波动。
在控制血糖方面,这个阶段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或者控制饮食和运动来维持血糖水平。
并发症阶段如果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患者可能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眼疾、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血糖水平在长时间内超过正常水平有关。
最终,糖尿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盲、截肢等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每日4次尿糖定性检查(三餐餐前和晚上9~10时或分段检查),和24小时尿糖定量可作判断疗效指标,并供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的参考。
2.血葡萄糖(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正常范围为3.9~5.6mmol/L.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3.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
其中,口服葡萄糖耐量应在清晨空腹进行。
4.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病情控制不良者其GHbA或GHbA1C较正常人高,且与病情控制不良的程度相关。
考试资料网网站收集GHbA1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以补空腹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值之不足,成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FA测定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亦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但一般认为,GHbA1和FA测定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有助于了解B 细胞功能(包括储备功能)和指导治疗,但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或空腹血糖FPG≥7.8mmol/可确诊。
若随机血糖<7.8mmol/L,FPG<5.6mmol/L,可排除糖尿病。
2.可疑结果行OGTT,2h血糖≥11.1mmol /L可确诊,<7.8mmol/L,可排除。
3.如无症状,除上述2项标准外,还需符合口服葡萄糖1h血糖≥11.1mmol/L,或另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