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宾语前置句的判定方法

宾语前置句的判定方法

宾语前置句的判定方法
1. 嘿,你看啊,要是宾语本来该在谓语后面,却突然跑到前面去啦,这往往就是宾语前置句呀!就像“何陋之有”,这“之”字不就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去了嘛。

2. 哇塞,当你看到句子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那很可能就是宾语前置句哟!比如“沛公安在”,“安”就是疑问代词,它跑到前面去啦。

3. 注意呀,如果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那也得考虑是不是宾语前置句哦!你想想“时不我待”,“我”不就跑前面去啦。

4. 嘿呀,还有那种用“之”“是”等词作标志的句子,很有可能就是宾语前置句呢!像“唯利是图”,“是”就起了个标志作用。

5. 哎呀,碰到介词宾语前置句也别放过呀!像“何以知之”,“以”的宾语“何”就跑到前面啦。

6. 你知道吗,当句子读起来特别别扭,感觉语序不太对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宾语前置句呢!比如说“室中无人焉”。

7. 听好啦,有时候一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也可能包含宾语前置句哦!就像“不然,籍何以至此”。

8. 伙计们,多积累一些典型的例子,就能更好地判断宾语前置句啦!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多留意这些方面,多分析典型例子,就能准确判断宾语前置句啦!。

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 焉、奚 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童子何知? C、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判断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何陋之有? ②唯利是图。
规律三: 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 “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 意义。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的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 、唯命是从。 B 、不孝,何以别乎?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1、下列句子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C) A、而辙也未之见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注意:
• 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如果宾语不是代 词,即便是否定句,也不是宾语前置句; • 如: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有时是否定句,宾语也是代词,但这个句子 也不一定是宾语前置句如: • 如:人非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谓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概念:
•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 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 (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 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 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相对于 现代汉语而言,我们把这种句子 叫做宾语前置句。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谓(动) ── 介词

宾语前置句式精讲

宾语前置句式精讲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不自信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未之有 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句子的特点: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1、都是否定句。 2、宾语“自”“之”“余” “余” 都是代词。 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 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之、余、吾、已、自、汝、尔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 不同的一句是:( C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 何陋之有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 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 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 的一 项( C )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陋之有? (《陋室铭》)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厌之有?
1、何以战? “何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需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要 注 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意 的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 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规律五: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见”、 “相”字偏指动作行为一方时,可译为 “我, 你,他(她),它”,这时,“见”、 “相”是宾语, 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宾语是疑问代词的时候,才置于动词之前。

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在否定句中,动词的否定词如果是“不”、“未”、“莫”等,而且作宾语的代词恰好又是置于动词之前,这就构成了宾语前置的条件。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如:“惟利是图”和“唯命是从”中的“是”和“惟”,就是这种结构的关键字。

4. 陈述句中,有时代词作宾语也要前置,为了表示强调宾语。

如:“晋师军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代词(像:之(他)、是、乃、而、焉、若(你)、尔、此、彼等)。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宾语是代词的时候,才置于动词之前。

如果以动词为中心,前后还有其它成分,则还需要将相关成分前置或后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汉语相关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动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

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寡人之于国也》(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离骚》(2).不吾知其已矣兮。

《离骚》(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之”“是”在这类句型中作结构助词,无实义,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4).惟命是听(成语)(5).惟利是图(成语)(6).惟马首是瞻《冯婉贞》(7).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它经常放在谓语前充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构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可是,在文言文中,这种介宾短语时有将后面宾语提前到介词前面的现象,即介词宾语前置。

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①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②豫州今欲何往 ③ 缚者曷为者也 ④宋何罪之有 ⑤君何以知之 ⑥刿曰:“何以战” ⑦子 何恃而往 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⑨夫晋,何厌之有 ⑩唯利是图 ⑾忌不自信
A.①⑧⑾/②③/⑤⑥⑦/④⑨⑩ B.①④⑨/ ②⑤⑦ /③⑥⑧⑾ / ⑩ C.①⑧/ ③⑦⑨/ ②⑤⑥ /④⑩⑾ D.①⑦⑧/ ②④⑥ /③⑤⑨ /⑩
再举例: ①问女何所思? ②彼且奚适也? ③皮之不存, 毛将焉存?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之二虫(蜩 与学鸠)又何知? 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⑦胡 为乎惶惶欲何之? ⑧乐夫天命复奚疑?
2.宾语在介词前即介词宾语前置 其格式为:主语+宾语(疑问代词)+介词 +动词。
如: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谁为哀者? ③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④()何以 知之?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国胡以相恤?
文言文复习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
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 (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 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 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相对于 现代汉语而言,我们把这种句子 叫做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种句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一是必须有代词 (或代人或代物)。 其格式为: 主语+否定词(不、未、莫、无、毋、非、弗)+宾语(代词 余、吾、我、尔、自、之、是)+动词。如: ⑪古之人不余欺也。 ⑫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⑬忌不自信。 ⑭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平时表客套的话里有: 敬请见恕 还望见谅 请莫见怪 望见教
七.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己知”
“不知己”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 “自”“己”“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 “信”“知”“欺” 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 译: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有不称赞 自己的,你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 句话,为什么呢?
A 、唯命是从。 B 、不孝,何以别乎?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①全石以为底 ②一言以蔽之
以全石为底 以一言蔽之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 与、从、自、向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欲何言? •2.之二虫又何知? •3.君何患焉? •4.夫晋,何厌之有? •5.时不我待
•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 而无一言,何也?
句子结构成分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谓语前置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的概念: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特殊句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

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类型。

另外,还有几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在一般的古汉语书籍中讲解不多,但在古文阅读中又经常遇到,这里略作说明:(一)介宾前置。

宾语并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便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项羽本记》)3.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是以”即“因此”,“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竖子不足与谋”即“不足与竖子谋”。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现在使用的成语“夜以继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并不出现前置的标志词,但为了强调宾语,而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

如: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2.老夫其国家不能恤。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3.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论贵粟疏》)(1)句中,“死”、“卮酒”分别作“避”、“辞”的宾语;(2)句中“国家”作“恤”的宾语;(3)句中,“四方”作“择”的宾语。

为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而提前到动词宾语之前。

(三)一则为了强调,二则为变长句为短句,以加强句子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把宾语提前,并独立出来。

如:1.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中山狼传》)58 这种形式,把宾语提前后常用代词“之”代指。

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提前了的宾语,又可作全句的主语,即“反宾为主”。

(四)有时因为平仄或压韵的需要,而把宾语提前。

如: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前置。 5. “自”译为“自己”时,“相” 表“动作偏指
一方” 时,“见” 译为“我”时,都是宾语前 置。
巩固应用 找出下面语段中的宾语前置句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 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 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 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心之竭 诚,人神共鉴。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 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 帝拘之。”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曰:“夫飞, 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 有!” 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而 死。”曰:“桧知罪矣,求见恕。”曰:“罪已至及, 定不相从许。”乃廷杖之,桧死。帝叹曰:“岳飞之不 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 复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帝乃命 养其子,以慰其灵。
巩固应用 下列哪些成语有宾语前置现象?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车载斗量 青出于蓝 不茶不饭 无济于事 汗牛充栋 时不我待 引以为戒 温故知新 贻笑大方 蔓草难除 民为邦本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一以贯之 人非草木 忘乎所以 不毛之地 喜形于色 南来北往
席地而坐 大快人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远万里 祸国殃民 何去何从 唯马首是瞻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问道于盲 文以载道 草菅人命 鱼肉百姓
②唯利是图。
规律五
“是”、“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质疑再探 触类旁通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第一组: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忌不自信。
第二组: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②儿童相见不相识。
规律六
“自”译为“自己”时, “相” 表“动作 偏指一方” 时,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总结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 介宾短语中,介词作宾语,有时前置。 4. “是”或“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的句子,宾
巩固应用 找出下面语段中的宾语前置句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 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 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 雨,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心之竭 诚,人神共鉴。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 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 帝拘之。”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曰:“夫飞, 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 有!” 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 而死。”曰:“桧知罪矣,求见恕。”曰:“罪已至及, 定不相从许。”乃廷杖之,桧死。帝叹曰:“岳飞之不 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 复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帝乃命 养其子,以慰其灵。
设疑自探 《必修五》宾语前置归纳
《归去来兮辞》 1. 复驾言兮焉求?
《逍遥游》 1. 而莫之夭阏者。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彼且奚适也?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3. 奚以知其然也?
4. 之二虫又何知?
5. 彼且恶乎待哉?
《滕王阁序》 1. 童子何知? 2. 奏流水以何惭?
《陈情表》 1. 慈父见背。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疑问代词、方位名词、数量词、时 间词等常置于介词“ 以 ”前。
举一反三
规律四:“见”表“动作偏指一方” 可译为 “我”时。 例句: 1. 府吏见丁宁。 2.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质疑再探 触类旁通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第一组: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第二组:①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解疑合探 《必修五》宾语前置分析
《归去来兮辞》
《逍遥游》
1. 复驾言兮焉求?
1. 而莫之夭阏者。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彼且奚适也?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3. 奚以知其然也?
4. 之二虫又何知?
5. 彼且恶乎待哉?
都是疑问句。 “焉”“何”“奚”都是
疑问代词。 都是宾语前置。
例1否定句,“莫”否定 词“之”代词。是宾语前 置句。
成语分类
名词作状语 车载斗量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名次用作动词 不毛之地 不茶不饭
使动用法
大快人心 汗牛充栋 祸国殃民
意动用法
席地而坐 不远万里 草菅人命
介宾短语后置 青出于蓝 问道于盲 喜形于色 无济于事
省略句
引以为戒 温故知新 忘乎所以
被动句
贻笑大方 蔓草难除
判断句
民为邦本 人非草木
宾语前置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宾语前置
汝不自信
你不自信
你不相信自己
高考考纲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
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高考链接
下列句子选自高考翻译题,均涉及到了宾语前置。 1.金人虽不我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
何去何从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时不我待
一以贯之 文以载道 何去何从 唯马首是瞻
可济。(2015年全国卷I)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2015年全国卷II) 3.(许)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萧)
禧惭不能对。(2015年全国卷III) 4.(谢)贞度(王)叔陵将有异志,因与阮卓自疏于(王)叔
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弗之罪也。 (2017年山东卷)
例2:“是”作介词“ 以”的宾语。是宾语前 置句。
《必修五》宾语前置句规律总结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 宾语前置。
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 介宾短语中,介词作宾语,有时前置。 4. “见”表“动作偏指一方” 可译为“我”
时,宾语前置。
举一反三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 介词的宾语。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
学习目标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学会运用宾语前置的规律判断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宾语放在动词和介词之 后。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宾语一般都在动 词或介词的后面,受它们的支配。但为了强调 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者介 词的前面。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我们把这种 句子叫做宾语前置句。
余例都是疑问句,“奚 ”“何”“恶”都是疑问 代词。都是宾语前置。
解疑合探 《必修五》宾语前置句归纳
《滕王阁序》
《陈情表》
1. 童子何知? 2. 奏流水以是疑问句。 “何”是疑问代词。 都是宾语前置。
例1:“见”译为“我 ”。是宾语前置句。
例句: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 焉、胡、奚、曷”等。
举一反三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 例句: 1.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古之人不余欺也。
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等。
举一反三
规律三:介宾短语中,介词宾语前置。 例句: 1. 一言以敝之。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