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概述1.1 宾语前置的概念解释宾语前置的定义强调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2 宾语前置的类型列举常见的宾语前置类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等举例说明每种类型的用法和特点1.3 宾语前置的作用分析宾语前置在句子中的作用,如强调宾语、缩短句子长度等给出实例展示宾语前置的效果第二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2.2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2.3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三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3.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用法解释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举例说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句子结构和意义3.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给出多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3.3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四章:其他宾语前置类型4.1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概述介绍除了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代词之外的其他宾语前置类型,如“副词作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作宾语前置”等强调这些类型的less mon 性,并指出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场景4.2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给出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例子,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4.3 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其他宾语前置类型的规则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第五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5.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重要性5.2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句子构造和翻译5.3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对宾语前置句式进行总结,强调其特点和用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注意宾语前置句式的应用第六章:宾语前置句式的辨析6.1 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的区别分析宾语前置句式与正常语序句式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正常语序句式6.2 宾语前置句式与宾语后置句式的区别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的概念提供实例,让学生辨析宾语前置句式和宾语后置句式6.3 宾语前置句式的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语境中辨别和使用宾语前置句式第七章: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7.1 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理解文言文中的作用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7.2 宾语前置句式的实际应用案例提供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宾语前置句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宾语前置句式理解文言文句子7.3 宾语前置句式的阅读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宾语前置句式的知识第八章: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技巧8.1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原则介绍宾语前置句式在翻译中的处理原则强调翻译时保持原句意义的准确性和流畅性8.2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案例分析提供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分析并示范如何将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3 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翻译含有宾语前置句式的文言文段落第九章: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应用9.1 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运用讨论宾语前置句式如何在文言文写作中增加表达的丰富性提供实例展示宾语前置句式在写作中的创意运用9.2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练习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创作文言文段落9.3 宾语前置句式的写作评价介绍评价学生使用宾语前置句式写作的标准和方法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宾语前置句式的总结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宾语前置句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关键地位10.2 宾语前置句式的拓展学习推荐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探索宾语前置句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0.3 宾语前置句式的评价与反馈讨论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提供对本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宾语前置的概念和重要性解析: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定义和特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宾语前置句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古文中宾语前置句和现代汉语的不同2、总结归纳宾语前置句的常用类型3、会辨识、能翻译宾语前置句4、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对宾语前置句的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宾语前置句的辨识和翻译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2、教师点播发辅助教具: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拼搏”,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
展示示例:“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在第一句话中“你、我”和第二句话中“尔、我”同样做宾语,为什么位置却不一样呢?比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的顺序,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宾语前置句”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提醒同学们注意:并非所有的句子宾语都会前置,是有特殊条件的三、总结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情况1展示例子,让学生翻译、分析——在实践中积累,推导①时人莫之许也莫许之译:可当时的人不赞许他②未之有也未有之译:没有这样的事③不吾知不知吾译:不了解我2、总结特点——强调必备条件①时人莫之许也②未之有也③不吾知一:否定句二:代词作宾语格式:否定词十宾十动3、巩固练习,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句式(D)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B忌不自信C古之人不余欺也D客有吹洞箫者四、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1展示例子,让学生翻译、分析——在实践中积累,推导①吾谁与归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②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译:大王来时拿什么了?2、总结特点——强调必备条件①吾谁与归? ②大王来何操?特点。
宾语前置导学案

姜灶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宾语前置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学习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比较下列两组宾语,看看它们在语法上有何区别?现代汉语:写文章帮助同学捡起贝壳古代汉语:古之学必有师现代汉语:在教室从明天在新的岗位上古代汉语: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一)分析下列句子,总结规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 ——《鸿门宴》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而又何羡乎?——《赤壁赋》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总结规律(二)分析下列两组句子,总结规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总结规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逍遥游》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总结规律(三)分析下列句子,总结规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逍遥游》总结规律(四)分析下列句子,总结规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五人墓碑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宾语前置的定义。
2、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3、学生领悟一些学习文言句式的类型,比如“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具:白板、练习资料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但一般是零碎的,没有系统。
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是个难点。
所以有必要帮学生梳理和探究。
二:讲解宾语前置句的定义: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生明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韩生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三、练习巩固: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6、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9、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四:板书设计:1、疑问句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作业布置:完成《核按钮》P112第2、3题教学反思高考考纲里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而特殊句式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
2.学生能观察总结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
3.学生在翻译宾语前置句时能体现出句式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并在翻译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总结宾语前置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1. 归纳法学生归纳总结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和特点2. 点评法学生展示共同探究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拨3. 讲练结合法学生掌握方法后,做练习巩固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前导学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课前检测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请阅读教材109 页,并认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的题目。
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将古文与现代文比较,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第一组:①又何羡乎?②吾谁欺?欺天乎?③何以伐为?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①夫晋,何厌之有?②何陋之有③惟利是图④惟命是从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府吏见丁宁④慈父见背⑤望见谅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⑦秦人不暇自哀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将总结的规律写到小黑板上,以备课堂展示之需。
《文言文句式》导学案

《文言文句式》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要归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常见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并学会判别和翻译。
【学习重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的句式的判别和翻译。
【学习难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的判别和翻译。
【学法指导】练习——发现——运用【知识链接】1、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2、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翻译为“被”。
3、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4、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则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如“寒于水”。
这样的介词常用的有“于”“以”“乎”等。
5、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
【课前小练】你能说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何种文言句式吗?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沛公安在?()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学习过程】一、文言句式之判断句。
翻译下列句子。
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5、皆口腹自役。
7、今臣亡国贱俘。
8、粟者,民之所种。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找以上句子的特点并总结规律:二、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翻译下列句子。
1、而君幸于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而刘宿婴疾病。
找以上句子的特点并总结规律:三、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二、明确概念1、什么叫宾语?(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
我‖帮助同学。
我‖捡起贝壳。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在教室从明天在新的岗位上(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古代汉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1、例题: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客何为者? ——《鸿门宴》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盗者孰谓?谓阳虎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孰」+动?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2、例题: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问:“何以战?”——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规律2之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文言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规律,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无法回避,不少同学因缺乏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因此我们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练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宾语前置句(板书)
二、认识完整的句子(课件展示)
例:(漂亮的)苗苗【在家里用钢琴熟练地】演奏(聂耳的)乐曲。
三、文言特殊句式(课件展示)
1、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主谓倒置
2、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3、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称为宾语前置句。
4、观察宾语前置句的成分变化:
谓(动)——宾宾——谓(动)
介——宾宾——介
四、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成果,讨论、总结宾语前置句规律,并选派代表用展台展示、讲解,教师订正、补充。
(前三种规律学生基本能独立自主完成,后两种规律通过习题训练加以总结。
)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编制:谭宇菲
审核:吴丽君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组成成分。
2、学会分析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并将其运用到文言翻译中去
预习题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对它们的宾语现象,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何以战?
小结:
2、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小结:
3、(1)惟利是图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结:
总结宾语前置句:
一、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
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
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
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例如:(1)彼且奚适也?
(适:动词,到。
)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3)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例如: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4)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2)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
同样,例句(3)(4)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
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例如: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
例句(2)的意思是只有依靠兄嫂;例句(3)的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这里的之字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
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命是从等。
(二)、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后拓展:
请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1、乡曲(指乡里)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指不做官)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清·朱琦《名实说》)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预习题答案:
(一)
1、疑问代词做宾语
2、小结: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3、小结: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
课后拓展:
1、答案:那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竟然不如乡里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解析士之在高位者,定语后置句;乡曲之不若,宾语前置句;曾,竟然。
2、答案: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理由,你怀疑什么呢?
解析何疑,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课堂检测
1、找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
D.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2、写出下面各句是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的哪一种类型。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
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7.
姜氏何厌之有?
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当堂训练
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宾语前置的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课堂检测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能力。
答案A。
( A
项是判断句,其余是宾语前置句)
2、(1)——(3):代词作宾语,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4)——(6)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
(7)——(8)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当堂训练
1、(1)、
答案(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解析两个之,为提宾标志。
(2)答案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
么呢?
解析何羡,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答案这样却还不能实行王道,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之字必须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