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
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离骚》(2).不吾知其已矣兮。
《离骚》(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之”“是”在这类句型中作结构助词,无实义,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4)惟命是听(成语)(5)惟利是图(成语)(6)惟马首是瞻《冯婉贞》(7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l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它经常放在谓语前充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构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可是,在文言文中,这种介宾短语时有将后面宾语提前到介词前面的现象,即介词宾语前置。
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
但对于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
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1课时一、考点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查形式(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B)“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
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新课标I)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三、合作交流1、现代汉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倒装句现代汉语中语序: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可以说,与通常顺序不一样的句子,就属于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
从语法功能上讲,前置的倒装句主要起强调的作用,而后置的倒装句则是古人的语言习惯。
翻译这类句子,就要理顺表达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句的定义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句的分类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或介词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而今安在哉?⑷豫州今欲何至?⑸君何以知燕王?(6)微斯人,吾谁与归?(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补充: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典型例句(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2)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3)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的(1)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1)忌不自信。
(2)秦人不暇自哀。
(3)时人莫之许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古之人不余欺也。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4)惟兄嫂是依。
(5)何罪之有?(6)何陋之有?^充:1.“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局、被动句

加 闻
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1.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副词,更加 动词,施加 听见 见闻、知识 名声、声誉
生
1.君子生非异也 2.蛟龙生焉
“生”通“性” ,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 质、禀赋。 生长
明
明达,形容词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智慧,名词
三、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用心躁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助词“之”表定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以为妙绝 4.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终止) (与世隔绝) (到了极点) (横渡)
《劝学》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下、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验,对照检查。今:参加,参观 2.声非加疾也 疾:疾劲,强,大。今:疾病;快速 3.假舟楫者 假:借助,利用。 今:与“真”相对 4.蟹六跪而二螯 跪:腿。 今:用膝盖着地 5.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 今:黄金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今: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7.而绝江河 绝:横渡。 今:尽,完了。 8.劝学 劝:劝勉、鼓励。 今:规劝
一、词类活用:
过:名词用作动词:责备 1.无乃尔是过与?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则修文德以来之。 3.既来之,则安之。 来:同2。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用法同2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少、多: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增多。 6.填然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文言特殊句式(宾前、定后、状后)

定语后置
•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 +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马之千里者。 • 2、用“之”作标志,把定语提后。 •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现 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介词“以”或“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在今译时,一般都做状语。 • 如:具告以事。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生乎吾前。
望海潮 柳永 • • • • • • 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 江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江吴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点染
•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 使读者了然于胸; • 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 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 把握。 •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中间不得有他语相隔。 • 如: • 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最后一句是点,前面是染。
• • • •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前二句点明离别冷落,后二句,用“杨柳 岸晓风残月”意染之。
欣赏《望海潮》的点染手法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宾语前置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
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三、陈述句中介词宾语提前格式:宾语+介词+动词(1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12)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宋何罪之有?
【解释】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 为宾语前置句。
精品课件
文言特殊句式
之
宾语前置句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理解与掌握宾语 前置句句式特点与用法。 2、 能归纳总结宾语前置句句 式的规律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 汉语。
“谁与”
“与谁”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 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精品课件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
以衣帛矣。
精品课件
归纳总结: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 况:
课前小测: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2、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4、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5、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7、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 8、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省略句) 9、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11、甚矣,汝之不惠! (精品主课件谓倒置句) 12、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精品课件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 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 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精品课件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精品课件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精品课件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 A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 应当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 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B金人虽然没有要我思索,我却应当 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当面 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释】不吾索:宾语前置句,即 “不索吾”。 精品课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 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精品时课件 也放在介词的前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 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文言特殊句式
之
宾语前置句
精品课件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宾Biblioteka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精品课件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精品课件
真题展示:[2015课标全国1]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译: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解析】帝中国: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应为“(于)中国帝”。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精品课件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精品课件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精品课、件 恶、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精品课件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己、自、汝、尔
精品课件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
D、未之多见也
精品课件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精品课件
•合作交流、探究:
精品课件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精品课件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 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 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
我气得要撞他。”
精品课件
2、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精品课件
3、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 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 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 于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 “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 “释之,以为寡人戒。”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