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人故居介绍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到梁启超故居,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到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故居,不胜枚举。
简单看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吧!【少帅府-张学良】张学良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的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
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
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旧景重现,品味历史,张学良故居博物馆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用立体的方式重现了天津民国时代五大道的浪漫奢华及传奇故事。
【静园-末代皇帝溥仪】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
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
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风格。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
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传统民居】李魁元、张浙洲旧居(天津名人故居)

【传统民居】李魁元、张浙洲旧居(天津名人故居)李魁元(1868-1943)字少田,天津人,菜农出身。
法租界华商公会董事长。
李魁元旧居位于原南京路110号。
张浙洲生卒不详,曾为天津旧法租界华商公会董事。
与李魁元共同创办天祥市场。
张浙洲旧居位于长春道184号。
李魁元和张浙洲,在天津,提起这两个人的名字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但说起天祥市场,一些老天津人会有印象。
曾经,那里繁华一时,为近代天津商业中的佼佼者,而李魁元和张浙洲就是天祥市场的创办者。
此外,他们都是法租界的华商公会董事,还一起投资过惠中饭店等。
但可惜,了解两人的知情者已无处寻觅,相关史料也鲜有记载。
更重要的是,李魁元位于南京路上的旧宅已经拆除,只有张浙洲在长春道184号的房子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只能以目前仅能找到的一点资料,来描述天祥市场当日的繁华。
长春道184号张浙洲旧居原南京路李魁元旧居大致在今伊势丹商场的位置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租界梨栈一带的商业日趋繁荣,李魁元与郝墨林、张浙洲合资,在天津法租界开设天祥叫卖行,地点在今劝业新厦长春道一面。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天津的殷实富户纷纷迁往租界,各系军阀、政客与各地地主也多来津住进各国租界。
这些商店和阔佬给租界带来了难得的“繁荣”。
李魁元与郝墨林、张浙洲三人见有发财的机会,决计合资在天祥叫卖行的空地上建筑三层大楼,开设了天津租界里第一个大商场,命名天祥市场。
天祥市场在动工时,李魁元大搞预租,提前收入场费,以租赁的位置好坏和面积的大小分为每月租金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两千元四种。
至于经营何种生意,李魁元一般不过问。
入场费一次交三个月租金。
法租界二十一号路(俗称梨栈大街,今和平路)正面门脸入场费每月三千元,被德华馨鞋店、泰隆绸缎店、达仁堂药店等租得。
后门法租界二十五号路(今辽宁路)的门脸入场费每月一千元,被文利鲜货铺、天瑞居饭馆等租得。
场内摊贩每户入场费三百元至五百元。
全场共租出三百多户。
【传统民居】孙啸南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传统民居】孙啸南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孙啸南(1894-1987)名琦字啸南,浙江平阳县鳌江镇人。
出生于商贾之家,曾就读于武汉某专科学校,学习会计专业,先后在中兴煤矿、北票煤矿负责财会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定居天津,曾担任中孚银行副经理。
孙啸南故居位于常德道20号,英庭院式3层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棕灰色清水砖墙,多坡大筒瓦顶,四周出檐,入口处有方柱支撑的小方过厅,上有铁护栏围墙,3层阳台与2层阳台重叠。
孙啸南的儿女中,如今只有大女儿和二女儿尚在。
在孙忠泽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孙啸南的大女儿孙燕华。
电话中,九十多岁的孙燕华精神很好。
虽然好多细节她已经忘却,但时光沉淀下的,正是她对父亲最深刻的记忆。
联系到孙家的后人后,记者再次探访了孙啸南旧居。
上一次去时,房子正在装修,这一次虽没有施工,但是从紧闭的大门望进去,能看到三层窗户的玻璃还都没有安上,显然,无人居住。
天津名人故居偶尔有游人经过,用镜头对准了那扇黑色的门。
也许他们并不清楚这幢房子的价值,也不知道它曾经的那位颇具名望的主人,但他们说,很喜欢这幢房子传递出的厚重的气息。
孙忠泽说,房子是祖父孙啸南亲自监督建造的。
房子的风格,能体现出建造者的品格,站在这幢房子前,记者突然肃然起敬。
据孙忠泽回忆说,早在明代起,孙家就开始在福建北部从事贸易,直至清代。
孙啸南的父亲在当地开了家鱼行,收购鱼和珍珠,孙啸南就在父亲的鱼行记账。
浙江人极富开拓精神,成年后,孙啸南离开了家乡,先后在中兴煤矿和北票煤矿任职。
对于孙啸南在业务方面的能力,之前的报道中已有讲述,孙忠泽的回忆则勾画出了孙啸南重“诚信”的一面。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北票煤矿被日本人占领。
煤矿包括经理在内的大部分人已经撤离,兵荒马乱之时,身为会计师的孙啸南携带他经手的所有公司款项到天津,费尽周折找到煤矿负责人,把钱款都交给了负责人。
“当时的情况下,即使爷爷私吞了那些钱,也不会有人追查。
但是他们老一辈人都很讲信用,我想,这也是他们能在生意场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津马场道名人故居(胡佛、徳璀琳、汉纳根别墅和倪家花园)

天津马场道名人故居(胡佛、徳璀琳、汉纳根别墅和倪家花园)天津小洋楼风情(廿三)徳璀琳别墅和倪家花园2010-03-30 08:33:34| 分类:天津小洋楼风情 |字号订阅原马场道6号的胡佛故居旧照古斯塔夫·冯·德璀琳生于1842年,德国人。
1864年,22岁的德璀琳来到天津,任津海关四等文书。
此后他平步青云,在天津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把持天津海关税务司22年之久,任英国天津租界工部局董事长13年。
1913年,他死于天津寓所,终年71岁。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国第31届总统(1929-1933年在任)。
胡佛1899年来到天津,1906年离津回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使他得以进入美国政界。
倪嗣冲(1868-1924年)安徽阜阳人。
倪嗣冲原名毓桂,字丹忱。
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倪成了袁幕府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为安徽都督,不久升任安徽督军,兼任省长。
马场道的小洋楼还有两处,一处是徐世章旧居,另外一处是刘汝明旧居。
略去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位名人在五大道另有居所,而马场道上的两所洋楼并非他们常年居住的地方,虽然是名下产业,但并非最主要的旧居。
所以,徐世章和刘汝明的旧居,会在今后的报道中出现。
另外,此次列入第一阶段的17处旧居,均在马场道干道两侧,马场道上的“支路”和胡同等,未列入此报道阶段,所涉及的名人旧居,将在介绍“XX路”的时候详细报道。
在一个世纪的风雨中,百年马场道保留了多数名人旧居的同时,也有少数洋楼已经在岁月的更替里从地图上悄悄地消失。
我们认为,读者应该知道:有这些名人也曾经在马场道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在马场道的名人当中,还有两个外国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德璀琳和汉纳根。
马场道的修建与德璀琳关系极为密切。
德璀琳汉纳根都住马场道德璀琳在津期间,主持扩张英租界,垄断海河工程,参与掠夺开平煤矿。
他也参与筹办邮政,倡议修建“戈登堂”,发起赛马会,创办天津第一份英文报纸《天津时报》。
天津旅游攻略 游览名人故居 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天津旅游攻略游览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天津旅游攻略游览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天津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风景名胜而闻名于世。
在天津旅游中,游览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而又有意义的方式,通过了解历史名人的故居,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名人的风采。
一、杨柳青园林杨柳青园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一座集古建筑、园林景观和艺术展览于一体的名人故居。
园中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红色墙壁、挑檐飞檐、曲径通幽,处处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这里曾是著名的清代画家郑板桥的故居,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和他在天津的生活痕迹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郑板桥的绘画作品、文化文物和古董收藏,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家的风采。
二、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家乡恰好是天津。
梁启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是一个展示和纪念梁启超生平及其影响的地方。
纪念馆建筑庄重而又典雅,展厅内陈列着梁启超的照片、手迹、书籍等珍贵文物,通过展示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成果,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这位杰出人物的思想与风采。
三、张学良故居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也是一处可供游客参观的名人故居。
故居座落在风景如画的五大道街区,建筑风格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非常别具一格。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与中国近代史的紧密联系,领略这位伟人的智慧和魅力。
四、锦江饭店锦江饭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名片,也是一处历史名人故居。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锦江饭店是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自忠的故居。
这里保存了一部分当年的设施和家居用品,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近代企业家的风采,了解张自忠的创业故事和他在天津留下的重要贡献。
通过游览这些名人故居,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沧桑和名人的风采,感受到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魅力。
【传统民居】王襄故居(天津名人故居)

【传统民居】王襄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博通金石考古,尤精甲骨,为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所著有关甲骨文字的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甲骨文字的罗振玉、商承祚、王国维等所推重。
1962年,87岁的王襄在睦南里居室内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写篆联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
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当时流落天津,将所携带甲骨约百余片卖于王襄。
7月13日,八国联军攻城,炮弹击中书斋,但经王襄弟雪民保护,幸免于难。
在日本人占领天津的年代,王襄拒绝把甲骨高价卖给日本人,保存了这批国宝。
64岁,王襄归津,在教育界工作。
1954年,79岁的王襄出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1956年,以81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被推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1957年9月,王襄由老厢城东门内大刘家胡同故居迁往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
在桂林路与云南路之间的睦南道南侧,有两座三层楼高的砖木结构的公寓楼。
与周围风格迥异的小洋楼相比,这两座公寓楼显得很不起眼,然而,这里却曾经住过一位声名赫赫的人物:著名的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王襄。
沿着睦南道由云南路开始自西向东走,路边的洋楼在夕阳中散发出一种久远而静谧的气息,令人遐想万千。
走过睦南道103号,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前一后两座厚重、敦实的现代风格的公寓楼。
楼体方方正正,砖缝俨然;透过窗户,能够看到有人在厨房里忙碌,灶上渐渐腾起温暖的雾气,家的温馨感觉扑面而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这里与当年王襄搬来时的样子已有了很大变化。
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照进窗子的阳光都是一样的温暖明亮,坐在窗前凝神静思的神态都是一样的认真专注。
当年,八十多岁的王襄就是坐在自己寓所的窗前,迎着阳光,思索着学术问题,并把每一片掠过脑海的灵感用笔认真记录下来。
天津文化名人故居

制作人:120181211201建 12018122 杨艺臻 12018123 易金宇 12018124 张鼎丞 12018125 张海超 12018126 张善吉
12018127 赵东阁 12018128 钟礼斌 12018129 龚亚 12018130 刘琪 12018131 邵天阳 12018132 王惠文
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大师的传奇一 生。 《护生画集》第一、二集,丰子恺画,弘一 法师书。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乡。他的故居在海河岸边的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院内。
这座呈 “田”字形 的清代建筑 距今已有l50 余年的历史。 站在古文化 街向海河对 岸望去,最 吸引人眼球 的便是古色 古香的李叔 同故居了。 这座占地面 积4000余平 方米的故居 及附设花园 按照“前门 朝东,后门 朝海河,故 居坐北朝南” 的原则设计 的。
曹禺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清宣 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在清华 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 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共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郑秀,第二任妻子方瑞, 最后一任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曹禺共有4位女 儿。郑秀所生——万黛、万昭(音乐家)、方瑞所生——万 方(剧作家)、万欢。
天津泥人张故居
泥人张作品
[著作书目]:
雷雨(剧本)1933,文生 日出(剧本)1936,文生 原野(剧本)1937,文生
天津五大道名人故居一览表

酒量不行的技巧酒桌这个交际场所,是挺考验人的。
你不能喝酒,最好学会拒酒;你不能酒量让新友们痛快,那就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伙儿开心。
这样,你即时伤自己的身体,又不让劝酒者扫兴。
下面介绍几条“拒酒词”,你看好使不?ﻫﻫ一、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你可以展开说:“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难成全一个爱情。
只有感情不够。
才用玫瑰来凑。
因此,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我不希望我们的感情掺合那么多'水分’。
我虽然喝了一点儿,但这一点儿是一滴浓浓的情。
点点滴滴都是情嘛!”二、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会陶醉ﻫﻫ你试试这样说:“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苦痛;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感动。
我们走到一块,说明我们感情到了位。
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
三、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你如果确实不能沾酒,就不妨说服对方,以饮料或茶水代酒。
你问他:“我俩有没有感情?”他会答:“有!”你顺势说:“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
感情是什么?感情就是理解,理解万岁!”你然后以茶代酒,表示一下。
四、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ﻫ酒桌上,千言万语,无非归结一个字“喝”。
如:“你不喝这杯酒,一定嫌我长得丑。
”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
”劝酒者把喝酒的多少与人的美丑和感情的深浅扯到一块。
你可以驳倒它们的联系:“如果感情的深浅与喝酒的多少成正比,我们这么深的感情,一杯酒不足以体现。
我们应该跳进酒缸里,因为我们多年交情,清深似海。
其实,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ﻫﻫ五、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ﻫﻫ他劝你:“喝!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宁把肠胃喝个洞,也不让感情裂个缝!”这是不理性的表现,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们要理性消费,理性喝酒。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西醉,至少在梦里有你伴随’,我是身体和感情都不愿伤害的人。
没有身体,就不有能体现感情;没有感情,就是行尸走肉!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氏家祠
蔡成勋(1871-1946),字虎臣,天津人。 1900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911年任 浙江第四十一混成协协统。1914年任第 一师师长,南方征讨军第七军军长。冯 国璋代理大总统时,任察哈尔都督。 1920年任陆军总长。1922年任江西督军。 1924年底直系失败后,回天津寓居。
许氏旧居
贰
马占山故居 胡艳彤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 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 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 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 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 65岁。
探访 名人故居
SUMMARY
壹
霍元甲故居 施爽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 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 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 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 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 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 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 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 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 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 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肆
我的想法 胡艳彤
在这次探访中,经历了很多事情,感 受到五一的拥堵,计划和实际的差异, 等等。但也对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 看法,在盛夏之时漫步在时光的印记 之中,白驹过隙,看到了历史的飞逝; 在黄昏之下穿梭在地铁的人流之中, 恋恋不忘,想起了来时的风景。
感谢 倾听
THANK YOU01年10月14日),字汉卿, 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 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 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 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 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 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 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 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 为一段佳话。
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 汉族,陕西鄠县(西安市鄠邑区)人,国民政 府陆军总司令,用兵以稳,准、狠著称,长 于急袭的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生性傲岸, 有陕西冷娃之称,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刘 玉章、覃异之、张耀明皆一时之名将。1924 年到广东投考黄埔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期学 员,并于同年12月毕业 。1928年任国民党 陆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三十一旅第六十一团团 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1932年升任 第三十六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 第五十二军军长,参加台儿庄大战,重创敌 军,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1939年任第 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47年任陆军军官学 校校长 。1949年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后 居香港 。1980年7月30日病逝于香港伊利莎 白医院,享年75岁 。著有《关麟征回忆录》 等。
叁
其他故居 胡艳彤
顾维钧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 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 (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 的外交家之一。 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 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 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 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 献。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 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 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67 年,定居纽约开始退休生活。1985年 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