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名人故居

合集下载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社会实践作文《探访石屏名人故居:一场独特的社会实践》石屏这地方啊,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

听说有不少名人故居在这儿呢,我就和小伙伴们约好了去探访一番,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我们第一个去的是袁嘉谷的故居。

一到那儿,就感觉像穿越到了过去。

那房子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灰瓦白墙的,看着就有股浓浓的书卷气。

迈进门槛,我眼睛都看直了,院子里的布局很精致,小小的一方天地,花草树木都像是被精心安排过的。

我们就开始四处闲逛,好奇地这摸摸那看看。

我瞅见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那照片上模糊的人像好像在诉说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站在一张袁嘉谷先生穿着长衫的照片前看了半天,脑袋里想象他在这院子里踱步背书的样子。

真有意思,我想,他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有时候背书背不进去就发呆呢?再往里走,有间屋子布置成了书房的模样。

桌椅都是那种古旧的,可结实了。

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感受了一下,嘿,感觉自己都变文雅了。

桌子上还摆着毛笔和宣纸,旁边有个小书架,上面的书都落了点灰,我轻轻吹了吹灰,翻看起来,这一看就发现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心说袁先生可真厉害啊,读这么难懂的书。

从袁嘉谷的故居出来,我们又去了好几个名人故居。

每一个故居都像是一个不同的小世界,有的充满了艺术气息,有的则是浓浓的生活味儿。

在探访这些名人故居的过程中,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老式的花瓶架子,架子晃了晃,差点把上面的花瓶给弄倒了,可把我吓一跳。

小伙伴们都笑我,说我那冒失的样子跟丢了魂儿似的,不过也算是给这次探访增添了一段小插曲吧。

这次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真的很有趣。

在这之前,这些名人对我来说就像书本里的名字,干巴巴的。

可是现在,他们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他们曾经就生活在这些充满故事的房子里,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

我好像能通过这些故居,更接近他们一点,感受到他们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我想这就是探访名人故居的意义吧,它把那些过去的人和故事,拉到了我们面前。

《再探石屏名人故居:新的惊喜》石屏的名人故居啊,就像一个个等待被发掘的神秘宝盒。

北京游记寻访文化名人的故居

北京游记寻访文化名人的故居

北京游记寻访文化名人的故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中,有许多文化名人生活过的故居,蕴藏着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带您一起游览这些故居,领略他们的足迹,感受历史的氛围。

位于北京的文化名人故居众多,我们先从故宫开始,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故宫建筑群气势恢宏,宫殿巍峨壮丽,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到历代帝王的辉煌景象,领略到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瑰宝。

接下来,我们继续向北,来到鼓楼和钟楼的周边地区。

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重要聚集地。

鼓楼和钟楼是北京的地标建筑,其中鼓楼是古代宣告时间的重要设施,而钟楼则是指挥城市生活的中心。

在这一带,有很多文化名人的故居,如曹雪芹、杨绛等。

这些故居保留了他们的家具、书籍和字画等,展示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沿着西城区的南北轴线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什刹海附近。

这里曾是文化名人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庭园别墅。

比如,郭沫若的故居就位于这里,周边还有著名的恭王府和什刹海公园。

这些故居保留了原貌,通过展品和图片,让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文化名人的生活环境和艺术造诣。

随后,我们来到东城区的雍和宫附近。

这里是古代皇家学府,也是中国著名文化名人的聚集地。

在这一带,有毛泽东、朱自清等众多文化名人的故居,如白公馆、朱自清故居等。

这些故居中陈列着文化名人的书籍、字画、文物等,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家居风格。

最后,我们来到西城区的牛街附近。

这里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圣地。

梁启超、胡适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这些故居保存完好,展示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是一座座历史的见证。

通过游览北京的文化名人故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影响力。

这些故居保留了历史文化的瑰宝,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故宫的庄严肃穆,还是文化名人的私家庭院,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
听说这附近有个老院子,是鲁迅小时候住的地方。

我顺着小道找过去,嘿,还真是个藏得住的好地方!推开那扇旧木门,吱嘎作响,好像时光都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院里那颗枣树,看着就亲切,仿佛在说,“你来啦,等你好久了!”。

哎呀,这儿还有条小巷子,听说郭沫若以前就住这儿。

跟鲁迅那儿完全不一样,这儿更像个现代小青年的工作室。

我朝窗户里望了望,心想,当年他们是不是就在这儿聊文学、侃大山?
走累了,想找个地儿歇歇脚。

一抬头,茅盾故居的牌子就挂在眼前。

这地儿真有水乡的感觉,白墙黑瓦,小桥流水。

我站桥上,看着河水悠悠,心想,茅盾是不是就在这儿找灵感,写出了那么多好故事?
巴金?巴金!哎,这不是巴金的故居吗?我一脚踏进去,就看见满屋子的书。

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爱书如命的人。

我随手翻了翻,仿佛能感受到巴金当年写东西时的那种热情,那种对文学的执着。

逛了一圈,感觉自己仿佛和这些文学大咖们来了个亲密接触。

他们的故居,就像他们的精神遗产,告诉我们,文学,就是生活,就是情感,就是真实。

小学三年级作文这儿真美范文探访名人故居的人文之旅

小学三年级作文这儿真美范文探访名人故居的人文之旅

探访名人故居的人文之旅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一场人文之旅,来到了一座名人故居。

刚一步入这座古老的建筑,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迷住了。

由于这座名人故居是一个古老的宅院,所以周围没有高楼大厦,只
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庭院和些许假山、花卉点缀其间。

我仔细观察着这
片美丽景色,心中充满了惊叹!
在这片绿草之中,有一片湖泊,湖水清澈见底,仿佛可以看到水下
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湖边的莲花盛开着粉、白、紫等各种颜色的花儿,花瓣洁白晶莹,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真是美丽极了!
除了湖泊,还有一座小桥横跨其中,这座小桥看起来很古老,桥上
铺满了石子,踩上去发出咯咯的声音。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桥梁,感受
着石子的凉爽,并且欣赏着桥下流淌的清澈溪水。

溪水河床上有一些
小石子,我猜那是小石子在河上因为溪水的冲刷而被冲刷上来的呢!
在名人故居的正中间,有一座小小的亭子。

这座亭子叫做“百花亭”,因为四周盛开着各式各样的花朵,红的像火焰,黄的像太阳,蓝的像
天空,花香四溢,花影摇曳。

我坐在这个小亭子的角落里,感觉就像
是来到了花的海洋,不知不觉间,我也感染了花的美丽!
人文之旅让我知道了名人故居背后的故事,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
景色,还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

这座名人故居不仅有着美丽的景色,
还流传着许多名人的故事。

通过这次探访,我感受到了名人的智慧和
魅力,在这片美丽乡村中,我也从名人们的故居中感受到了人文的魅力。

探访名人故居的人文之旅,让我充满了快乐和兴奋。

我将永远铭记这次美丽之旅,并期待着下次再来这里,再次感受到名人故居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名人故居游参观名人的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

名人故居游参观名人的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

名人故居游参观名人的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参观名人故居,了解他们的生平名人故居,作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是人们了解历史名人生平、感受历史风情的重要窗口。

在参观名人故居时,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名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还能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成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以参观名人故居的经历为线索,探讨名人故居游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第一次参观名人故居,让我感受到了名人的身世历程。

我选择参观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居。

整个故居分为前、中、后三进,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进大门,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牌坊,上面写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名言,正是孔子的教育理念。

进入中进,有一座宏伟的庙宇,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四周墙壁挂着一幅幅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图画。

最后进入后进,是孔子生活的实际居住区,有着古老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古代的东方。

在参观孔子故居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孔子的卓越贡献和他在教育上的理念。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主张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倡导教育是改变社会的关键。

在故居的庙宇里,我们发现很多人在静静地拜祭孔子,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参观孔子故居,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孔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参观孔子故居,我还有幸参观了其他名人的故居。

例如,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故居——《红楼梦》所在地的贾府。

在这座建筑复杂的庭院里,我仿佛看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场景。

贾府中的各种花卉、卧室、厨房等细节,展示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通过游览这座名人故居,我不仅了解了曹雪芹的生平,还领略到了《红楼梦》作品中融入的丰富文化元素。

参观名人故居不仅可以了解名人的生平,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以及文化的传承。

在参观名人故居时,我深深被历史的厚重所感染。

无论是孔子、曹雪芹,还是其他名人的故居,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璀璨明珠。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

寻访名人故居写作文“今天我们要去寻访名人故居啦!”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我和小伙伴们坐上大巴车,一路上叽叽喳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你们说,名人故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好奇地问。

“肯定特别气派!”小明说。

“也许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呢。

”小花猜测着。

终于到了目的地,那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

门口的牌匾上写着“某某名人故居”几个大字。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去,院子里很安静,只有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看,这是名人用过的书桌!”一个小伙伴喊道。

我跑过去,仔细地看着那张书桌,想象着名人当年在这里奋笔疾书的样子。

“这书桌虽然旧了,但是感觉很有故事呢。

”我自言自语道。

走进一间屋子,墙上挂着名人的画像。

“他看起来好严肃啊。

”我小声说。

“那是因为他在思考重要的事情呗。

”旁边的小伙伴笑着回答。

这时,导游姐姐给我们讲起了名人的故事。

我们听得入了神,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哎呀,他小时候也这么努力学习呀!”我不禁感叹。

“是呀,所以才能成为名人嘛。

”另一个小伙伴说。

在一个角落里,我们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

“这会不会是名人写的呀?”我好奇地翻开。

“别乱动!”导游姐姐连忙制止。

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我们又来到一个花园,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

“这些花是不是名人亲手种的呢?”我问小伙伴们。

“也许是吧。

”他们也不确定。

参观完名人故居,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休息。

“这次寻访真有意思,我学到了好多。

”小明说。

“我也是,以后我也要像名人一样努力!”小花握紧了小拳头。

我看着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院子,心里想:名人故居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领悟。

我觉得,寻访名人故居让我们更了解历史,也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前进!。

探访名人故居实践活动方案

探访名人故居实践活动方案

探访名人故居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走进名人故居,探寻往昔岁月”二、活动目的。

1. 深入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文化贡献和历史背景,从名人的成长轨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 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感知与热爱,提高文化素养,丰富课余生活。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活动地点。

[具体名人故居地址,如鲁迅故居(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四、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如X月X日(星期X)上午9:00 下午4:00]五、参与人员。

[参与活动的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人员]六、活动前期准备。

# (一)资料收集。

1. 组织参与人员提前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该名人的基本信息、生平故事、主要成就等资料,让大家对名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把这当成一场小小的“知识竞赛”,谁收集的资料最有趣或者最全面,就有小奖品哦,比如一本关于名人的传记或者一个小书签。

2. 了解名人故居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如果有的话)、周边交通情况等实用信息。

# (二)物资准备。

1. 活动所需的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笔,还有相机或者手机(用于拍照记录有趣的发现)。

2. 适量的饮用水和简单的干粮(防止在参观过程中饿肚子)。

3. 制作一些小标识牌,比如“探访名人故居小分队”之类的,让我们的团队看起来超酷,而且方便识别。

# (三)人员分工。

1. 队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与故居工作人员联系沟通,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就像我们这个小团队的“超级英雄”,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

2. 讲解员:在参观过程中,根据大家前期收集的资料,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名人的故事和故居的特色。

这可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就像一个小小的“历史专家”,不过别担心,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补充。

3. 摄影师:负责捕捉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无论是故居的建筑细节,还是队员们认真参观的模样,都要一一记录下来。

这可是我们活动的“记忆捕捉大师”哦。

4. 安全管理员: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在故居内参观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护文物、遵守规定,避免发生意外。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作文

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社会实践作文《探访石屏名人故居:一场有趣的社会实践》今天,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探访石屏名人故居的奇妙旅程。

石屏这地方啊,别看它小,可是人才辈出,那些名人故居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城中,等着我们去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呢。

我们最先来到的是袁嘉谷的故居。

刚走到故居门口,就感觉一股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看起来有点破破旧旧的,门环都有点生锈了,不过这反而增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

走进院子,哇,这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可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

有一朵小花特别吸引我,花瓣小小的,颜色粉粉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草丛里。

这时候,小伙伴推了我一把说:“看啥呢,快进去房子里看看。

”进了屋子,里面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家具。

那桌椅板凳,看起来特别扎实,虽然有点掉漆了,但是雕刻的花纹还能看得清楚,像是一朵朵祥云。

我凑近一张桌子,仔细地摸了摸那些雕刻,感觉都能摸到当年工匠的用心。

房梁上也有一些雕花,不过因为年代太久远,有些地方都模糊了。

我仰着头看的时候,差点没被背后窜出来的小伙伴给吓个跟头。

在屋子里逛着,看到墙壁上挂着一些关于袁嘉谷的介绍和他的书法作品。

那些字写得可真漂亮,像一个个舞动的精灵。

我虽然不太懂书法,但也能感觉到那字里行间的不凡气质。

其中有一副字写的特别大,笔画像飞龙在天,我忍不住想模仿一下,就拿着手在空中比划着,小伙伴看我这傻样,都笑成一团。

从袁嘉谷的故居出来后,我们又去了其他名人的故居。

每一个故居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有的屋子里有很奇特的布局,有的院子里有古老的井。

就这井啊,井口四周的石头都被磨得很光滑了,打水的辘轳也还在,我试了试,想把那个水桶扔到井里打一桶水上来,结果弄得我一身水,小伙伴们又是一顿笑。

这一天的探访石屏名人故居之旅可真是有趣极了。

到处都是新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虽然这些故居看起来有点老旧,但是它们所承载的故事就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这不仅让我对石屏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我和小伙伴们留下了一段超级难忘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居之鲁迅故居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 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 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 《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 《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 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 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 情。
名人故居
预备一班:孙婼熙
名人故居之郭沫若故居

北京郭沫若故居,现为郭沫 若纪念馆,地处北京市西城 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 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 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 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 “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 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 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 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 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宋庆龄
•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 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 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 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 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 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 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 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 望。
名人故居之宋庆龄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国家机 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旅游景区。 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是展现中 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 旅游景点。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 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 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 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 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 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 府花园。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已经 荒芜凋敝。后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 委托,筹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 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整饬,并 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小楼, 辟成了一座优雅安适的庭院。1963 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 了18年,直至逝世,1982年这处院 落被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 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名人故居之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 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 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 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 盛胡同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 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 长达16年,人生成就最辉煌。
齐白石
• 齐白石(1863一1957),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画大师。中 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曾任 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 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人、寄萍老人等 。年轻时作过木工。擅长诗、书、画、印。文化部于1953 年授 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墓位于海淀区海淀乡 魏公村西南。碑文李苦禅所书。
鲁迅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 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 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 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 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 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 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谢谢观赏
2018年9月
老舍
• 老舍 (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满族正红旗族人​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 》等。出身于贫苦市民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大杂院里度过 了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深知城市贫民的生活并受到大杂院 里传统艺术的熏陶。1906年开始读私塾,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 师范学校,爱好古典诗词,并用文言文练习写诗和散文。1918年以优异成绩 毕业,先后任北京第17小学校长、京师学务局北郊劝学所劝学员,天津市南 开中学国文教员等职。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挣脱封建的、世俗的羁绊 ,同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此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激发了他强烈的文学兴趣,开始文学创作。 1926-1929年,先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和《二马》,这些作品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 活和心理,显示出讽刺幽默的艺术才能,因而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1926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途经新加坡停留了半年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 乳名文豹;原名 郭沫若照片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 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 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 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 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 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 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 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 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 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主席,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政务院副 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 》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名人故居之齐白石故居
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 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 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 家齐白石的住所。由于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 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 念馆(在他生前成立的)。"文革"期间,纪念馆被撤 消,改为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 部和北京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 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 (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 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 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 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 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 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 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 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此院的砖、木雕饰具有较大价值,1986年1月21日 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