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2021南京名人故居的维护困境与开发策略范文2

2021南京名人故居的维护困境与开发策略范文 摘要: 南京名人故居数量丰富,类型众多,但南京名人故居知名程度与保护程度皆呈严重的两极分化。
保护南京名人故居存在投入资产回报率低、故居分布散、产权性质难以划分等问题,可以从配备专属故居负责人、挖掘名人精神、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方面予以保护和利用,从而促进名人精神的传承。
关键词: 南京名人故居;保护; 利用; 一、南京名人故居概览 南京,六朝古都,文青荟萃。
穿过大街小巷,喧闹市井后隐约若现的是一个个历史文化遗迹。
南京拥有大量的名人故居,其中大多数是晚清民国时期的。
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年)》,南京共有281处历史人物居所类文物古迹,处名人故居名录下的共有100处,其中民国时期的建筑就占了100处。
现在已列入南京市第1-6批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有92处,已挂牌展示的有73处。
1但据笔者走访,许多挂牌展示的名人故居并不对外开放,有正在重新修缮的,如魏源故居,也有已作为私人住宅,大门紧闭,将来访游客拒之门外的。
二、南京名人故居的维护现状与困境 (一)南京名人故居维护现状 南京故居遍布整个南京城,散中有聚。
南京城有很多故居群,如颐和路故居群,它也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但是目前南京故居的质量良莠不齐,保护情况严重两极分化。
保护程度好的故居一般都是知名度高的故居,游客多,周边产品开发齐全,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观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名人故居,大多蜷缩在南京城一隅角落,门可罗圈,更别谈有什么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与人口流量确实是双箭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无论是高知名度的名人故居,还是“名存实亡”的名人故居,都存在自身的问题。
比如流量大的名人故居不可避免地会对其自身古建筑造成一定的损伤,而突增的经济效益也会带来一系列“文化乱象”;低知名度的故居没有流量,似乎重新修缮也“没什么用”,反正无人参观。
低知名度的故居占据了南京名人故居的90%以上,但是这些故居就没有价值吗?作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也是有莫大影响力的人物,可他的故居却连生活几十年了的老南京人都不知道。
名人故居运营管理方案

名人故居运营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指著名历史人物的出生地、居住地或重要活动场所。
这些故居由于具有历史意义以及名人的文化价值,往往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遗产。
名人故居的保护和运营管理对于弘扬名人的精神风范,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需要兼顾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商业运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营管理方案。
二、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的符号,是名人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场所。
它承载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弘扬名人的精神风范,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名人故居运营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目前,我国的名人故居运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名人故居因为历史的原因,管理不善,陈旧不堪;而一些名人故居在管理上由于缺乏专业性,过分商业化,导致名人精神被严重模糊。
因此,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2. 挑战名人故居的运营管理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平衡。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留其原貌和历史文化意义,但同时也需要进行商业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
(2)管理团队的专业化与素质提升。
目前名人故居的管理团队大多缺乏专业性,需要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3)旅游客流量的提升与游客体验的改善。
名人故居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需要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名人故居运营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 原则(1)坚持历史文化传承。
保护名人故居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名人的精神风范。
(2)坚持商业运作。
名人故居需要进行商业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和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3)坚持创新发展。
在保护名人故居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2. 目标(1)提升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名人精神传承。
(2)实现名人故居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名人故居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常州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本文指出了保护常州名人故居的重要性,并对名人故居现状作调查,概括出常州名人故居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标签:常州;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文化底蕴1 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意义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
历经风雨沧桑的一些老建筑,看起來象一堆“破烂”,但要细细回顾这些建筑的主人当初居住在其中的身世著述、高风亮节,则不能不让人留恋忘返而不忍离去。
这些名人故居和相应的古建筑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种文化的继承。
古迹遗存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文脉。
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对增加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常州的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如果仅从“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故居”这种旅游层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常州的名人故居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来思考,或许能找到两全其美的保护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传统文明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保留一些古建筑或名人故居,仅把它们作为旅游或凭吊的场所,对继承中华文明来说,意义不大。
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承载传统文明的载体,发挥出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作用,使中华文明得以延承,那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名人故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范,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历史研究的极好素材。
同时名人作为楷模,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如,洋务派代表人物、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爱国实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还有赵元任、华罗庚、吴价平等2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于抬手风雷、落笔华章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时代精英,在常州历代名人星河中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0.引言名人故居是指曾经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人士居住的房屋,由于名人居住过,这房屋不仅具有建筑价值,更加具有历史和文化教育价值,应当受到保护。
名人故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反映出来历史时期名人的社会活动和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等情景。
文物古迹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的年轮,名人故居是历史文脉中的璀璨星光。
名人故居最能体现出城市的精神,并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
这些名人故居理应受到较好的保护。
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大力倡导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应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和利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当地城市魅力和特色的建设〔1〕。
1.名人故居的相关概念其一,名人故居的定义和标准。
名人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发挥过较大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从古自今,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均有名人。
故居指的是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和地方。
名人故居指的是具有较大影响力或者发挥出较大作用的人物出生或者长时间居住过的住宅建筑。
实际上各地的名人故居应该根据当地的特点来界定,名人主要指的是已故去的历史名人,名人故居不仅包括名人的出生地、祖宅老屋,还应该包括名人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住所,以及短暂居住但在其人生重要阶段取得重要成就的住所。
不管是名人曾经住过的房屋,还是租赁的,都应该包括在名人故居的范围之内,重在名人居住的时间长短和在该房屋期间发挥的作用。
其二,名人身份色彩。
名人之间的名气有大小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时候,在只保护正面人物故居,还是也应保护在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至今仍具有争议的反面人物的故居,在这两方面具有较大的争议性。
大多数人认为名人故居具有教育的作用,应当只保护正面人物的故居。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有一个历史,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重在保护历史,这样才能够将历史真实的反映出来。
名人故居运营方案

名人故居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名人故居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热点。
许多人都对名人的生活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对名人故居的参观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名人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因此,如何将名人故居运营好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名人故居的意义名人故居通常指的是名人曾经生活或者工作过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承载了名人的生活经历,更承载了一段历史。
因此,名人故居具有了历史文化属性和旅游观光属性。
在名人故居中,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名人的生平事迹,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氛围,因此名人故居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景点和旅游胜地。
三、名人故居的管理名人故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包括了景点保护、游客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在名人故居的管理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景点保护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需要精心保护。
在保护名人故居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建筑结构和文物保护等各个方面,确保名人故居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游客服务名人故居的游客服务包括了接待游客、导览服务、文化展示、旅游商品销售等多个方面。
在接待游客时,需要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为游客介绍名人故居的历史和文化;在文化展示上,需要设计精美的展览,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名人故居的内涵;在旅游商品销售上,需要提供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3、文化传承名人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在管理名人故居时,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工作,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和传承名人的精神。
四、名人故居的运营方式名人故居的运营方式通常包括了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的运营方式下,名人故居的管理和发展都会有所不同。
1、政府管理政府管理是最常见的一种名人故居运营方式。
在政府管理下,名人故居通常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包括景点保护、游客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政府管理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和稳定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经营效益不高。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按照人物属性,可将名人故居分为政治家类、文学家类、科学家类、虚构人物类、社区遗迹类等类型。
一、开发案例分析(一)政治家类毛泽东故居1、开发指导原则目前毛泽东故居的主要开发思路是以复原为核心,以毛泽东为品牌,大力开发与毛泽东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和接待设施,以韶山地方文化丰富产品体系,带动整个韶山旅游的发展。
2、开发手段及方式故居复原景观,再现历史风貌;以大品牌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3、具体阐述毛泽东故居曾出现过旅游过度开发的现象,故居附近集中了过多的楼房、餐饮饭店、纪念品集市和各种摊点,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地方政府制定了以复原为核心内容的保护规划,整治恢复环境,撤出过多的商业设施。
毛泽东故居已成为韶山旅游的核心,故居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外观为普通的江南农舍,陈列着床、书桌、衣柜、方桌、板凳、大水缺、碗柜、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毛泽东曾留下过印迹的物品。
周围绿树成荫、荷塘青山相映成色。
围绕故居建筑,周边几千米范围内分布着相关的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诗词碑林、滴水洞等景点,将毛泽东文化的各个方面整体展示,丰富了产品的内涵。
大力发动与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开发了韶乐、毛家菜、毛泽东题材纪念品、农家乐等相关旅游产品,既丰富了产品体系,又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4、经验与启示真实再现,还原历史对名人故居的真实再现主要是对环境以及气氛的一种营造,营造一种“斯人已去音容犹在”的氛围,让游客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深度体验中。
以文化为核心,挖掘整合资源毛泽东故居以毛泽东为核心,将有关的革命历程、思想成就、诗词作品、生活习惯、历史遗迹等都开发为可见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为遗产的活化提供了借鉴。
邓小平故居1、开发指导原则整体性开发,不仅活化名人故居,更要活化名人生活的真实环境。
2、开发手段及方式将景观大道、邓小平故居、佛手山风景区、协兴老街以及渠江杨森花园水上游乐区共同开发,形成不同的产品体系。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指著名历史或文化人物曾居住过的房屋或建筑。
这些故居通常因为历史或文化价值而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故居旅游是一种以名人故居为核心,以历史和文化为载体,通过展示名人生平、人文风貌和历史成就的旅游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名人故居面临着老化、破损以及无法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问题。
因此,对名人故居进行改造和提升已成为当前名人故居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
二、现状分析1.名人故居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名人故居旅游仍然以传统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展示为主,很多故居的游客服务、景区环境、展示手段等都比较陈旧和落后。
这导致了许多名人故居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未能真正展示出来,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追求,因此一些故居的景区开发运营效益并不好。
2.名人故居旅游的发展问题在现代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名人故居旅游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主要包括:(1)游客需求的多样化。
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展示之外,获得更多的体验式、参与式体验。
(2)景区管理和运营的落后。
很多名人故居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景区的长期持续发展。
(3)故居建筑和展示手段的老化。
一些名人故居的建筑和展示手段比较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三、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必要性对名人故居进行改造升级是提升名人故居旅游体验、增加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效益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必要性体现在:(1)推动名人故居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提高名人故居的整体游览品质,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旅游体验,从而推动名人故居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2)增加名人故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使名人故居更具有现代感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名人故居的影响力。
(3)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改造升级,可以更好地展示名人故居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

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一、引言名人故居是指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所居住过的房屋或宅邸,通常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给游客参观。
名人故居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报告将分析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名人故居旅游的潜力与优势2.1 游客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名人故居旅游感兴趣。
不仅是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也对中国的名人故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名人故居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2.2 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名人故居往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游客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名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名人故居旅游可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流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策略3.1 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为了增加吸引力和独特性,名人故居旅游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名人故居的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观。
3.2 保护和修复名人故居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名人故居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确保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名人生活的历史氛围。
3.3 加强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名人故居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广泛宣传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4 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名人故居旅游开发应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酒店、餐饮、导游等。
同时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管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四、名人故居旅游管理实践案例分析4.1 故居村旅游开发案例位于湖南岳阳的屈原故居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人故居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
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
(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
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
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
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等级直接与所处位置有关,比如什刹海离北海故宫很近,周边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就是王府。
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北京800多年帝都,住过的名人灿若星河,太久远的不好考证,因而只能以近现代为主,有了名人,北京才更显得温润尔雅,古朴大方,以下就四个方面来探讨名人故居的现状。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北京名人故居基本在现在二环以内,也就是当时明清内城以内,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尤其是东城、西城、宣武区,简单的说,故居的分布主要在以下区域:1、西城区什刹海周边。
什刹海在北海后,整个水域自西北向东南分为后海和前海,环境清幽,如今周边已是非常热闹的酒吧,环海有丁玲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曹雪芹故居、张伯渠故居等。
2、贯通东西城的平安街两侧。
平安街是北京东西走向非常著名的街道,在长安街的北边,是北京的文化保护区,自西向东邻街两侧的名人故居有梅兰芳故居、康有为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田汉故居等。
3、东城区五四大街沿线。
五四大街因新文化运动而著名,在其两侧沿线有很东进步人士的故居,如程砚秋故居、毛泽东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等。
4、宣武区菜市口周边。
菜市口是清朝北京的刑场,平时商业买菜,所以叫菜市口,附近有李大钊故居、尚小云故居、谭嗣同故居等。
(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等级规格北京名人故居中等级较高的在东西城,都是王府或官邸,因为东西城区属于内城;宣武区属外城,都是一般的民居。
1、昔日王府,今日故居名人故居中最高等级是王府,王府一般为正屋面阔7间,进深5间,院落阔绰,可以自建花园。
王府有清以来,自上而下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名人故居中当属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级为高,都是亲王府。
郭沫若故居是清中期和绅府的一部分,和绅抄家后,清末为恭清王沂辛所居,郭沫若故居就是前院部分,院落豪华气派。
王府后花园现在为开放的恭王府花园,游客络绎不绝。
宋庆龄故居是光绪皇帝的潜龙邸西花园部分,以前住过明珠这位康熙朝的权丞。
2、各地会馆,群英荟萃北京的会馆等级较高,院落较大但有的比较杂乱,种类众多,商业、药业、票号------各行各业都有,尤其是各地政府驻京的办事机构,提供当时地方人士到京暂居、科考、议事等。
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内中不乏名人驻留的脚步。
例如绍兴会馆,鲁迅先生初到北京市就住在此,先后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38页)再如康有为五次进京,七次上书住过的南海会馆。
3、寻常陌巷,非常公民除了有规模的王府官邸和会馆之外,大部分民居都在胡同小巷中,这样的居所一般都不规整,狭小拥挤,如景山东街的吉安所左巷8号,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当年为了便于附近北大图书馆作管理员,租的这件寓所,正是这段时光,使毛泽东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丰富的营养。
(三)、北京名人故居的特色和内涵。
1、名人故居的建筑特色北京的名人故居规格上至王府下到民居,总体上都是四合院,布局基本是坐北朝南,院落前面的胡同大多是东西走向,另外故居大体是平房,依据等级有不同的开间和进深等建筑要求,院中摆设讲求有吉祥意义等传统文化与民俗类的东西,整体感觉恬静舒适,这些都是北京名人故居的共性。
同时每位名人都个性鲜明,他们有当时社会的定位,所以对自己的居所有特定的品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比如纪晓岚的居所阅微草堂在珠市口西侧、院落修整后,紫藤环绕,是非常标准的四合院,这个院落中有两处景物最引人注目,一是纪晓岚亲手栽植的海棠树,一是紫藤。
海棠树是纪晓岚感情的见证,一棵象征自幼青梅竹马但最终未能走在一起抑郁而终的文鸾姑娘,他们曾在海棠树下私定终身,一棵象征后来嫁给纪晓岚相貌酷似文鸾的明轩姑娘。
紫藤也是纪晓岚亲手栽植,根深叶茂,紫藤环绕,别有风味。
(资料引自《新北京导游词》第90页)像这样在故居当中有特定名人符码的建筑更有特色,从中能够折射名人生活细节和文化品位。
2、名人润色北京历史与文化名人故居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在各行各业中,每位大家谱写了动听的人生五线谱,尤其是近代名人保存较完整,影响力大,他们当中有改良派张之洞、康有为、谭嗣同等;文学家曹雪芹、鲁迅、老舍、沈从文等;艺术家齐白石、田汉、梅兰芳等;民主革命者蔡锷、李大钊、毛泽东等。
下面就部分人物及其故居作简单介绍:北京名人故居时代略往前推,就能找寻到清代革新变法的治世名人—什刹海南百米斜街11号的故居主人张之洞,张之洞时为湖广总督,人称“救国精英”,在任期间,他积极发展洋务运动,开办汉阳铁厂。
同时他还是学界泰斗,在戊戌变法前后,朝局尴尬微妙,他提出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时得到帝后两党的赞赏。
作家曹雪芹早年家败后居住在广渠门内大街蒜市口的17件半屋子,院子里已拥挤着20多户居民,但旧时的格局仍清晰可见,院落东侧的夹道旁,立着四扇屏门,上书“端方正直”,据专家考证,这有可能是曹氏家训。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18页)早年尝到家族巨变的曹雪芹之后又迁徙在后海沿岸的大翔凤胡同6号,这里离和绅府恭王府不远,所以红学大家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就是恭王府花园。
(引自《周汝昌梦解红楼》第150页)曹雪芹最破败的居所当属晚年迁到的北京植物园黄叶村,这里在北京西北郊,除了景色宜人外,非常符合雪芹本人的潦倒寒酸,也许正是经历了多半生的困苦,先后两次抄家,在京三次搬家,到黄叶村就着凄苦与美景,造就了文笔瑰丽,情节动人心魄的世界名著《红楼梦》。
再有沈从文先生,其故居在东城区东堂子胡同51号,他经历曲折,青年时代就在文坛成名,后半生为了适应动乱年代却转行研究古代服饰、陶瓷、丝绸、家具、漆工艺等发展史,成就斐然,正如他自己所说:“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作了一个健康的选择”。
(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72页)画家齐白石老人住在跨车胡同13号,院落现已破落,他小时家贫学木匠,聪颖好学,从木雕花不断钻研终为国画大师,诗书画印集于一身,动物画中以虾蟹见长,善写意,人物、牡丹也成就斐然。
民主革命者蔡锷当初被袁世凯许以高官,从云南军政府都督调京后委以闲职,实际是解除兵权。
他住在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面对形式,他佯装无志,减少袁世凯对他的戒备,几经周折,巧妙回到云南发动兵变,立即倒袁,随即形成燎原之势,成就了著名的护国运动。
有多少英才在普通的四合院中成就了彪炳功绩!这里不再多讲,一一缀去。
3、名人典故的教育和娱乐性名人故居除了故居本身外,名人的生活工作异常丰富,其中不少掌故趣事早已超越了故居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比方现在百姓口中提到历史贪官就会想到和绅,就会有一系列的故事发生,有些趣事还让人了解了刘庸和纪晓岚。
当然很多名人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有毛泽东的青年艰苦学习、老舍的平民作风、梁思成的社会责任感等。
名人不论是精神还是事业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4、名人故居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在北京名人故居中,故居与民众生活已经融为一体,有些故居现在还是民宅,宅主有意无意的宣传故居和名人。
最有生活滋味的当算什刹海,这里居民生活除了老北京品位还有现代气息,不管是老宅还是新房都是四合院,青砖灰瓦与周边名人故居相映成趣,每到晚上,很多现代酒吧霓虹灯中挥洒老北京的休闲与阔气,每来到这里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谈论周边故居,以此提升生活品位。
5、名人故居与旅游业的结合部分的名人故居大力开展旅游业,这比一般的景区旅游更有文化韵味,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雍和宫、恭王府等,扩大了宣传,也起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故居旅游,与故居主人密不可分,更能让游客吸取名人的文化财产。
(四)、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现状1、目前北京名人故居开发有明显的地域性,二环以内的城区故居保护较好,什刹海和平安街沿线已经形成保护带,比如恭王府花园、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雍正的潜龙邸雍和宫等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对它们开发的主要方法是保护和修整古建筑,开发主题都是复原故居主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和资料,开发的主要用途是部分景区对游客开放,通过旅游扩大口碑分享,加强名人影响,比如恭王府花园。
2、还有相当一部分名人故居由于历史,城市发展规划等原因,开发远远不够,只是由于名人名气太大,往往简单的立一块标牌证明名人的一段历史,只有附近市民知道名人居所,对普通大众影响力差。
像毛泽东故居、沈从文故居、梁启超故居、蔡锷故居等,这些院落房屋破败不堪,有些墙面都已拆除。
三、北京名人故居的开发意义和策略(一)、开发意义北京名人故居富有特色,开发意义非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故居开发可以提高传统故居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
名人故居属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不管是名人效应还是故居建筑文化,对民众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丰富人民,提升文化品位,反过来民众认识名人故居,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