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英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保护比较研究以北京鲁迅故居、伦敦萧伯纳故居为例

中英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保护比较研究以北京鲁迅故居、伦敦萧伯纳故居为例

中英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保护比较研究以北京鲁迅故居、伦敦萧伯纳故居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中英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情况,以北京鲁迅故居和伦敦萧伯纳故居为例,探讨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这两位文化名人故居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故居不仅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而萧伯纳,作为英国著名剧作家和社会改革家,其故居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对这两处故居的保护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也能为提升公众对文化名人故居重要性的认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故居的历史背景、保护现状、保护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分析两国在保护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故居保护工作的多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社会参与、资金投入等。

通过这一比较研究,我们期望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二、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概述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些故居不仅是文化名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思想和创作的源泉,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北京鲁迅故居。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故居不仅承载了鲁迅个人的生活痕迹,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故居内的陈设、家具、书籍等物品,都反映了鲁迅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环境,为后人研究鲁迅及其时代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而在英国,伦敦萧伯纳故居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萧伯纳,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故居见证了其创作生涯和社会活动的轨迹。

故居内的布局、装饰和萧伯纳的个人物品,都反映了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空间,为后人了解萧伯纳的生平及其作品提供了直观的视角。

浅谈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 推进恩平文化和旅游发展

浅谈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   推进恩平文化和旅游发展

浅谈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推进恩平文化和旅游发展摘要:名人给社会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无法估量的,名人故居就其中一项重要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

恩平历史悠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95处,其中有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上飞机设计家、第一个飞机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和第一个革命军飞机长冯如的故居,故居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有曾任广东省委委员,恩平县工委书记冯燊的故居,故居1983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故居,故居2007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这些名人的故居是社会宝贵的文物资源,仅仅对这些文物资源加以保护,为保护而保护,将其锁在“保险箱”,无疑是对文物资源的一种浪费。

关键词: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旅游发展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无形而真实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经济,对文物合理利用,使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是全社会特别是文物管理部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一、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名人故居是不可替代的历史产物,它不仅蕴涵名人故居的产生和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民间习俗和建筑艺术等信息,更重要的它包含名人在故居留下的成生的故事和痕迹。

近几年,我市文物部门在名人故居维修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分别对冯如故居、吴有恒故居、唐明照故居、冯燊故居、郑锦波故居等名人故居进行了修缮。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文物文明生活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全国各地人文景观的名人故居也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激发了保护与利用必须面临诸多问题1、保护意识淡薄。

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

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

董 晓峰 / D ON G X i a o — f e n g 陈春 宇 / C H E N Ch u n — y u 朱宽 樊 / Z H U K u a n — f a n

要:文化 生态理论对研究名人故居 的保护利用不仅可行 , 且具有很大优势 ,名人故居作为文化生态 系统 的组成部分 ,在城
F 0r me r Re s i d en c e s o f Cel eb r i t i e s L an d s c ap e
名 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 的保护 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
Re s e a r c h on t h e Pr o t e c t i on a n d U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Cu l t u r a l a n d E c ol og i c a l S y s t ems i n t h e F o r mer Re s i de n c e s o f
市文化特色塑造中具有重要 地位。认 为在城 市文化遗产保护 中应特别注重文化生态系统的 评价一 梳理—保 护一 利用 ”的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利用路径 ,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分析 了名人故 居的资源特征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保护 与利用途径 ,旨在为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名人故居文化生 态系统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 指导与经验借 鉴。 关 键 词 :风景 园林 ;文化 生态系统 ;名人故居 ;保护利用
i n he t c i t y c u l t u r e s h a p i n g . T h e r e a r e l o t s o f f o me r r r e s i d e n c e s f o r f a mo u s p e r s o n s i n Be i j i n g , nd a i t i s u r g e n t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名人故居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常州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本文指出了保护常州名人故居的重要性,并对名人故居现状作调查,概括出常州名人故居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标签:常州;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文化底蕴1 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意义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

历经风雨沧桑的一些老建筑,看起來象一堆“破烂”,但要细细回顾这些建筑的主人当初居住在其中的身世著述、高风亮节,则不能不让人留恋忘返而不忍离去。

这些名人故居和相应的古建筑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种文化的继承。

古迹遗存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为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文脉。

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对增加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常州的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如果仅从“苏州园林、无锡山水、常州名人故居”这种旅游层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常州的名人故居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来思考,或许能找到两全其美的保护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传统文明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保留一些古建筑或名人故居,仅把它们作为旅游或凭吊的场所,对继承中华文明来说,意义不大。

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承载传统文明的载体,发挥出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作用,使中华文明得以延承,那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名人故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范,是我们开展社会教育历史研究的极好素材。

同时名人作为楷模,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他们奋斗的足迹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如,洋务派代表人物、天津大学和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爱国实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还有赵元任、华罗庚、吴价平等2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于抬手风雷、落笔华章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时代精英,在常州历代名人星河中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摘要】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旨在比较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和旅游利用情况,探讨保护与利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外名人故居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关键问题包括管理不善、文化保护不足等。

提出建议,包括加强管理和文化保护力度,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论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重中外名人故居的特色和文化传承,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机制,促进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对于加强中外名人故居的文化传承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对比研究、关键问题、建议、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推动、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名人故居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名人故居由于年代久远、天灾人祸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一些名人故居虽然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

相比之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相对较好,旅游利用也更加科学有效。

对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也能够为促进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比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和旅游利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在名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入分析中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对比,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0.引言名人故居是指曾经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人士居住的房屋,由于名人居住过,这房屋不仅具有建筑价值,更加具有历史和文化教育价值,应当受到保护。

名人故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反映出来历史时期名人的社会活动和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等情景。

文物古迹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的年轮,名人故居是历史文脉中的璀璨星光。

名人故居最能体现出城市的精神,并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

这些名人故居理应受到较好的保护。

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大力倡导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应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和利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当地城市魅力和特色的建设〔1〕。

1.名人故居的相关概念其一,名人故居的定义和标准。

名人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发挥过较大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从古自今,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均有名人。

故居指的是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和地方。

名人故居指的是具有较大影响力或者发挥出较大作用的人物出生或者长时间居住过的住宅建筑。

实际上各地的名人故居应该根据当地的特点来界定,名人主要指的是已故去的历史名人,名人故居不仅包括名人的出生地、祖宅老屋,还应该包括名人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住所,以及短暂居住但在其人生重要阶段取得重要成就的住所。

不管是名人曾经住过的房屋,还是租赁的,都应该包括在名人故居的范围之内,重在名人居住的时间长短和在该房屋期间发挥的作用。

其二,名人身份色彩。

名人之间的名气有大小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时候,在只保护正面人物故居,还是也应保护在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至今仍具有争议的反面人物的故居,在这两方面具有较大的争议性。

大多数人认为名人故居具有教育的作用,应当只保护正面人物的故居。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有一个历史,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重在保护历史,这样才能够将历史真实的反映出来。

统战视阈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研究

统战视阈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研究

统战视阈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很多名人故居。

这些名人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开发的不断推进,许多名人故居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统战工作作为中国特有的政治工作形式,着眼全局、服务大局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统战视阈下的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研究,旨在探讨在统战工作框架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文化资源,有效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

对于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有必要从统战视阈出发,探索新的保护与传承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名人故居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1.2 研究意义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名人故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研究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

北京名人故居承载了许多名人的生活和创作经历,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保护和发展这些名人故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北京名人故居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不仅可以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还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通过对统战视阈下的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对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视角。

在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的研究领域,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一些研究集中在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的探讨上,例如某某学者对北京名人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名人故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价值。

解决名人故居的利用问题

解决名人故居的利用问题

三、国内外名人故居利用方式与成熟经验1、更新观念,解决名人故居的利用问题要更新理念, 解决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要树立“ 合理利用也是保护” 的理念。

要以利用促保护, 在保护中利用, 开放名人故居的经营管理权, 以利于更有效的保护。

要树立“ 挂牌为主” 的保护理念。

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方式, 以不改变现有用途,实物保护与设立标志牌为主, 以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图片、图像陈列为辅。

已经拆除消亡或迁移改建的名人故居也应该挂牌说明, 设立标志, 注明此人此事, 立此存照。

要树立“ 灵活多样, 综合利用” 的理念。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 充分发挥名人故居的作用, 要把文化展示、思想教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给国内外观众以教育和启迪。

名人故居的展示经营模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设名人书店、名人画廊、诗书茶社、艺术沙龙等单位办公用房——北京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利用也可以定期对社会公众开放, 以起到宜传、教育和展示作用, 树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

作为旅游胜地,什刹海地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恭王府花园的参观游览,及以游览北京胡同为特色的胡同游,游客游览时间多为半天到一天。

宋庆龄故居和郭沫若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参观的人数并不多。

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不仅关系到名人故居的保护,也关系到什刹海地区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

北京绝大多数名人故居的人气都不甚理想。

在历史上名气较大、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人故居月流量也不过数千人, 而一般的名人故居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

北京文物局有关人士以为, 有些名人故居的趣昧性、知识性欠缺、交通不便、路标不明晰从客观上影响了客源的增长。

名人故居历来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展品的陈列形式、展出内容陈旧单调, 不太适宜现代人的观赏理念, 缺乏挖掘、衍化文化资源的活力, 没有与景点、餐品、纪念品、娱乐等产品形成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在现代化社会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顺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也需要与时俱进,不仅需要对名人故居进行更好的保护,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背景、根据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名人故居的利用和发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目前,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还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本文就名人故居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分析,对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并将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借鉴国外先进措施来做好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以便更好的促进名人故居的发展。

标签: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比较研究[0.引言名人故居是指曾经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人士居住的房屋,由于名人居住过,这房屋不仅具有建筑价值,更加具有历史和文化教育价值,应当受到保护。

名人故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反映出来历史时期名人的社会活动和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等情景。

文物古迹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的年轮,名人故居是历史文脉中的璀璨星光。

名人故居最能体现出城市的精神,并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

这些名人故居理应受到较好的保护。

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大力倡导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应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和利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当地城市魅力和特色的建设〔1〕。

1.名人故居的相关概念其一,名人故居的定义和标准。

名人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发挥过较大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从古自今,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均有名人。

故居指的是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和地方。

名人故居指的是具有较大影响力或者发挥出较大作用的人物出生或者长时间居住过的住宅建筑。

实际上各地的名人故居应该根据当地的特点来界定,名人主要指的是已故去的历史名人,名人故居不仅包括名人的出生地、祖宅老屋,还应该包括名人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住所,以及短暂居住但在其人生重要阶段取得重要成就的住所。

不管是名人曾经住过的房屋,还是租赁的,都应该包括在名人故居的范围之内,重在名人居住的时间长短和在该房屋期间发挥的作用。

其二,名人身份色彩。

名人之间的名气有大小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时候,在只保护正面人物故居,还是也应保护在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至今仍具有争议的反面人物的故居,在这两方面具有较大的争议性。

大多数人认为名人故居具有教育的作用,应当只保护正面人物的故居。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有一个历史,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重在保护历史,这样才能够将历史真实的反映出来。

只要正反面名人在我国历史上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留下来的遗物或者遗迹均需要保护起来〔2〕。

其三,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名人在经济、政治、文学、科技等方面对我国或者世界均有较大的影响,在历史上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较多的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故居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给后人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另外,名人故居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具有珍贵的人文资源,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大多数名人故居能够为当地的城市增添荣光和魅力,具有较大的旅游潜质和文化产品开发的价值。

同时,大多数名人故居都是当地比较优秀的传统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例如北方著名的四合院、南方的徽派建筑和园林等〔3〕。

对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能够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对丰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现状2.1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其一,城市建设和名人故居保护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逐渐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处理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时候,考虑的不够周全,有的城市建设人员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名人故居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被销毁,甚至连原本已经列入重点文物保护的名人故居也受到影响。

例如,林微因和梁思成故居被拆,张治中公馆被改建商品房等等,全国各地均有大多数名人故居以城市建设为由被拆毁〔4〕。

其二,名人故居保护管理不到位。

目前,国内现存的名人故居,保存较好的只有少数,大多数名人故居没有进行挂牌说明,大部分名人故居年久失修,故居改建,院内乱建现象比较严重。

另外,部分保护较好的名人故居通常是单位办公用房、博物馆或者纪念馆,其内部通常是根据名人做文章,主要有名人的遗物、手稿、著作等。

在名人故居保护管理方面只是对建筑和名人的相关物品进行保护,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不够全面。

其三,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对名人故居保护的差异性。

本文主要以天津和无锡两个地区的名人故居保护现状为例,天津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集中在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名人故居中,其保存比较完好,这些故居中大多数是由单位办公使用,对外开放比较少,在保护中,故居外墙上均进行挂牌保护。

同时,使用置换的方式,将居民迁出,用高于商品房的价格买下名人故居,再将其卖给企业,以此来保护名人故居。

无锡名人故居的保护方式大多数是修复、重建、扩建、抢修等,例如秦邦宪故居、顾毓琇故居、钱钟书故居、阿炳故居等,均是通过这类方式进行保护。

2.2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全国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纪念馆、住宅、商业活动、教育活动、单位办公等,被归为纪念馆的大多数是近现代名人的故居,而且只有少数才归为纪念馆,大部分仍然是住宅,有的部分是单位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

被归为纪念馆或者博物馆以及维修后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并没有较多的人前来参观,其参观者较少。

作为商业活动或者教育活动的名人故居参观者较多,保护和利用的情况比较好〔5〕。

3.国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国外比较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有伦敦、罗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其中只有少数被归为纪念馆和博物馆,这些名人故居的门票比较便宜。

在欧洲较多的文化名人故居博物馆中,展出了名人珍贵的手稿原件、书籍等,为了方便游客参观,还会在博物馆中提供多种文字的说明书等。

在国外大多数名人故居中,没有将其归为纪念馆或博物馆,其中有一部分是名人的后代在居住,有游客来参观就接待。

有的名人故居已经换了房客,就会在墙外挂上标志牌。

另外也有部分名人故居是用来教育青少年的,例如意大利青少年在暑假购买通票就可以参观意大利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的熏陶。

有的在名人故居周围建立学校,大多数父母表示欢迎和支持,对名人故居起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作用。

4.国内外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比较其一,在利用的方式方面:国外开放的故居只是挂牌说明,故居内部利用形式多样,然而国内的故居大多数是纪念馆,内部利用形式比较单一。

其二,在建筑外观方面:国外名人故居的布置确保时代感和真实感,对历史还原度较高,体现出名人原有的生活样貌,然而在国内名人故居中,大多数摆设名人的遗物、手稿、著作等物品进行展览。

其三,在作用和功能方面:国外的故居不仅保持原有的居住功能,还具有参观、娱乐、游览等多种功能,以便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国内名人故居对外开放的功能比较单一,只是参观、教育等作用。

其四,在宣传方面:国外名人故居的宣传方式较多,例如在网上公开转让、买卖,或者利用报纸等宣传。

然而国内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

其五,资金方面:国外的名人故居的经济来源方式比较多,针对开放的故居,旅游商品会经常更换,其丰厚的利润可以维持故居的维修等开支。

国内已经开放的故居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

5.国内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措施将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的情况和国外相比,可以看出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经费不足、管理不够合理、故居开发利用功能单一等,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保护和利用措施。

其一,使用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

名人故居不应该全部改为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可以根据灵活多样的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将名人故居中文化展示、思想教育、旅游、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名人故居的作用和功能。

例如,在对无锡秦邦宪或者顾毓琇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时候,可以探寻名人故居的人文内涵,将名人最本质和最珍贵以及最感人的精神和品质体现出来,也可以将名人故居和当地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相结合。

无锡山清水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点,可以将秦邦宪和顾毓琇的故居和当地自然风光相结合,并将秦邦宪即博古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来。

顾毓琇是一位集科学家、教育家、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文理大师,在各个方面均有杰出的贡献,在顾毓琇的故居保护和利用方面,可以将其各方面的杰出作品体现出来,将其人文内涵和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可以在其周围开设戏剧院、书店、艺术沙龙等。

其二,需要全面筹集资金,并加强管理。

名人故居的保护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资维修资金,可以争取相关企业的援助,或者将故居的一部分作为商业活动使用等。

另外,在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明确管理结构,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各层面的名人故居界定标准进行明确规定。

6.总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名人故居的保护需要不断加强,名人故居的利用工作也需要不断的优化。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开发文化产品的重要资源,在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需要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共同为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而努力,对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从而确保名人故居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1〕魏明.浅谈名人故居的开发〔J〕.重庆科技学报,2009,(9):153-154.〔2〕薄茹.名人故居保护喜与忧〔J〕.北京观察,2010,(03):58-59.〔3〕易凤葵.名人故居打造红色旅游品牌〔J〕.中国博物馆,2011,(04):28-31.〔4〕解维汉.名人故居不该被遗忘的角落〔J〕.税收与社会,2011,(07):27-30.〔5〕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4-25.〔责任编辑:谭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