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布置要求汇总

合集下载

组合仪表布置规范

组合仪表布置规范

组合仪表布置规范1适用范围本流程与规范适用于, 新车设计开发过程中方向盘位置设计.适用于标准GB/115089《机动车辆及挂革分类》 规定的M类样车.2适用目的新车实际开发过程中,定义方向盘位置-3 设计流程3.1设计前输入1)确定驾驶员人体姿态2)确定方向盘设计位置与调节参数,见《AEM-AS-203方向盘位置设计》;3)初版外CAS C包含前风挡,ffllJ凤窗,外后视镜〉:3.2组合仪表盘位置确定组合仪表盘上标示有驾驶重要信息,所显示的信息内容要方便驾驶员看到,且不会对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观察产生影响.仪表板的空间布置位置应该在驾驶员的最佳祖野范围内及驾耻员的下视角30度植围内z为了便于读数,驾驶员眼椭圆中心点与组合仪表中心点连线与仪表板平面的夹角尽可能接近90度.眼椭圆中心点距组合仪表的距离Ll不大于750mmo推荐值E Ll.S110mm M唱,·-21·A姐,-A39· Mae.组合仪表位置还需考虑方向盘的遮挡,在布置组合仪表时,根据方向盘的位置做出方向盘双目遮挡区域,调整组合仪表位置,使主要仪表显示避开双目遮挡区域。

方向盘设计位置双目:遮挡3.3组合仪表面罩与组合仪表帽檐设计3.3.1组合仪表罩反光方向盘使用位置双目遮挡组合仪表罩为透明光滑塑料,需要避免外部光源〈前风挡或侧窗进入的光线〉照射到组合仪表面罩上后反射到人眼,影响行车安全。

面罩通常设计成曲面,来减弱光的反射强度以及调整反射光线避免进入人眼范围,在不影响前方下视野的情况下,增加组合仪表帽檐的长度,阻止入射光线进入到组合仪表罩上./3.3.2组合仪表显示成像组合仪表盘上的显示在夜间会在前风挡和侧窗上成像,干扰驾驶员前方视野和观察后视镜的视野。

(因关系到前风挡位置,玻璃曲率,组合仪表及帽檐形状位置以及外后视镜位置,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在设计前期来规避,只能通过在CAS阶段反复校核调整来确定〉对于组合仪表前风挡成像=布置组合仪表的位置和角度,使驾驶员不要在前风挡B区内观察到仪表显示成像,或通过增加帽檐长度,阻断仪表显示部分光源,使其避免在前风挡成像。

仪表板设计规范

仪表板设计规范

商密×级▲仪表板总成开发规范2006-03-10发布200×-××-××实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0×前言本规范按照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规范的标准格式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苏忠、王晓、苏童本规范批准人:(五号宋体)Ⅰ—200×引言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长安车的生存之本。

在汽车内外饰开发设计中,仪表板总成设计是最难的,它代表着内外饰件自主开发设计的水平和标准。

在此,特编写此规范——《仪表板总成设计规范》,希望将自己多年来对仪表板设计的理解及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更希望对对那些刚刚接触到仪表板开发的人员和对长安公司的自主开发有一些帮助。

本规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200×仪表板总成开发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仪表板总成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要求和标准,规定了仪表板总成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结构及生产工艺等。

本规范适用于注塑成型为主、搪塑、吸塑软化生产工艺的M1、N1类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CM VR A01-01 车辆识别代号(VIN)管理规则QC/T 29089-92 汽车软化仪表板表皮GB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方法GBT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HG 2-167 塑料撕裂强度试验方法GB7141 塑料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热老化箱法)通则GB 9344 塑料氙灯光源曝露试验方法GB 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CM VR A01-01 车辆识别代号(VIN)管理规则GB/T 15585-1995 热塑性塑料成型收缩率的测定GB1634.1-2004 塑料变形温度的测定(通用试验方法)GB/T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GB9342-1988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QC/T15-1992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QC/T17-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3 设计内容3.1 设计输入3.1.1 市场定位及设计任务书市场定位:根据制造厂对整车的市场定位,包括市场预测、销售目标人群、确定仪表板的整体风格、目标价格及档次。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的几点要求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的几点要求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的几点要求
1、温度计、热电偶宜安装在直管段上,其安装要求最小管径规定如下:
1)工业水银温度计,DN50;
2)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DN80;
3)压力式温度计,DN150 ;
4)扩径管长度不应小于250mm。

2、温度计、热电偶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管径不应小于DN40,且与管内流体流向成逆流接触。

3、温度计可垂直安装或倾斜45°安装,倾斜45°安装时,应与管内流体流向成逆流接触。

4、现场指示温度计的安装高度宜为1.2~1.5m。

高于2.0m时宜设直梯成活动平台。

为了便于检修,距离平台最低不宜小于300mm。

5、对于有分支的工艺管道,安装温度计或热电偶时,要特别注
意安装位置与工艺流程相符,且不能安装在工艺管道的死角、盲肠位置。

汽车仪表板结构设计

汽车仪表板结构设计
• 通常有软化仪表板、硬塑仪表板
(1)硬塑仪表板 由树脂材料一次注塑成型,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的特点,常用材料有:改性PP、ABS 等,仪表板材料要求耐热、耐湿且刚性好、不易变形。 (2)软化仪表板
是由表皮,软化层、骨架构成 ★ 表皮材料多为为PVC或ABS材料 ★ 软化层材料多为PUR或PE发泡材料 ★ 骨架为硬纸板、木纤维构成
行协调之后确定
表一
15
(5)仪表罩上端界线的确定
• 仪表罩上端界线的确定原则 • 汽车标准对各类汽车的前视野都有规定如:在设计中对汽车下视角不小于
12° • 国标规定:(长头车盲区应小于6米、平头车盲区应小于4米),因此在仪表板
整体布置中,首先在确定仪表位置及仪表罩高度时,要保证其不得越过下视角 的边界线,(驾驶员的视线处于最佳下视角30°)范围内。见(图4)
驾驶员的视线处于最佳下视角30°范围内。见(图3)
图3
14
(4)仪表板的目视距离
• 仪表板的目视距离确定见(表一) • 参考美国Hen-ry Dreyfus的推荐值即最大视距为711mm,最佳视距 • 550mm • 另外还可参考英国默雷尔推荐的视距计算公式:2D±1.2-1.5L • 式中;D=最佳读取距离 L=仪表板外廓长度 • 在实际的设计中上述参数的确定不是孤立的,是需要通过综合平衡,进
6
• 4.工程设计 • 1)零件图、总成图、装置图设计、明细表编写 • 1)二次设计图的承认(厂家图) • 5.试制样件 • (RP)试制试装验证 • 6.零部件试验 • 1)可开启件及翻转件的寿命试验 • 2)塑料件的耐冲击、抗老化、高低温耐久试验 • 3)模拟实车震动噪声试验 • 4)红外光照试验 • 5)气候变化试验(冷热交变) • 7.整车道路试验 • 主观感觉评价及震动指标(2万公里可靠性试验)

仪表板与内饰板设计要点

仪表板与内饰板设计要点

仪表板与内饰设计要点
内饰板设计:1、扶手下部要有平顺的型面,可保护驾驶员的肋骨。

2、内部要安装一个泡沫块,一般采用PVC发泡,也可以采用PU,
要求泡沫与车门内板顶住,防止侧碰对内饰面在碰撞情况下变
形量过大而开裂。

3、材料要求使用柔软材料,且材料韧性好!
4、应考虑人的胳膊扶靠高度与宽度,扶手设计宽度不应小于50mm.
5、要考虑拉手的位置的大小,门打开到最大后,人在车里能否自
然够到拉手关门。

6、要考虑人的腿部停靠在门上时的舒服度。

7、门板上喇叭罩的两种设计形式:1、喇叭罩与门护板分别注塑成
型,然后通过热熔焊接成一体。

该方式对喇叭孔径的要求为:
可以设计小一点,通常要使用刚性较高的材料,如POM等,
以保证喇叭的强度。

2、喇叭罩与门护板主体一体成型。

该方式
对喇叭孔径的要求为:应尽量设计大一点,以方便整体成型,
同时要使用与内饰板本体相同的材料,以保证喇叭在成型过程
中不会因物料密度不同而发生堵孔的问题。

8、一种内饰板与内蒙皮搭接的结构:
仪表板设计校核:1、主仪表板视野校核。

2、出风口位置及出风方向校核。

3、腿部空间校核。

4、表面反光校核(表面反光校核:指眼点与仪表板边沿的入
射线的反射线不能与眼椭圆相交。

5、电气件布置对内部铁支架、空调管道的影响。

(除霜风口的出风方向是根据后视镜的位置校核得来的,从后
视镜的位置反推玻璃需要除霜的面积,该面积中心与除霜口
中心连线为出风方向。


杯托设计经验值:通常直径应≥65mm(详见GM杯托设计规范)。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汽车人机工程学,SAE标准、UG软件、CATIA软件等各方面的知识阐述汽车仪表板部分关键件的人机设计,对仪表板部分件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包括仪表板的仪表盘的布置,仪表板遮光罩的设计。

另外阐述了仪表板法规校核,包括仪表盘视野盲区校核等等。

0 引言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内饰开发的核心部件,其开发的好坏决定着项目开发的成败。

仪表板设计必须满足视野性、操纵性和空间布置的要求。

1 仪表盘的布置在侧视方向,作方向盘轮缘最高处截面下方和眼椭圆上方的公切线L1,作方向盘轮毂上方和眼椭圆下方的公切线L2,则仪表盘应该布置在L1和L2之间,这样能保证90%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上半轮缘和轮毂、轮辐之间的空隙观察到仪表。

连接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直线L3应平分L1、L2之间的空间。

仪表盘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一般控制在90°±5°范围内,最大不超过±8°。

仪表盘较理想的布置是将其布置在水平视野的25°范围和垂直视野(在视水平线下30°以内范围)的10°范围内。

2 仪表视野校核驾驶员在观察仪表等显示装置时,其视线会受到方向盘轮缘、轮毂或轮辐的阻挡,在仪表板上会形成盲区。

如果仪表和控制件布置在盲区内,就会影响驾驶员对仪表的读识和对控制件的操作,不利于安全行车。

因此,必须确定仪表板上盲区和可视区的范围,将仪表布置在驾驶员无需转动头部和躯干就能看到的地方。

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包括方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和轮毂及轮辐形成的盲区两部分。

在计算盲区之前,先要建立仪表板工作面,它应该位于仪表显示面处,且与之平行。

2.1 方向盘轮缘盲区的求作①计算特征盲区。

如图1所示。

某眼点的单眼盲区是仪表板上被方向盘轮缘阻挡而该眼点看不见的部分。

以左眼为例,其求作方法是:过左眼点作以系列方向盘上半轮缘的内外切线,这些切线与仪表板工作平面相交得一系列交点,交点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点的单眼盲区。

(完整版)汽车仪表板checklist

(完整版)汽车仪表板checklist

4-2-3功能布置杂物箱杂物箱阻尼机构1、无阻尼2、阻尼力过大3、阻尼行程不合理4-3-1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叶片分布叶片导向分布不合理,无法覆盖AB区4-3-2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吹风角度出风口角度设计不合理,目标落点过高或过低4-3-3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出风口宽度出风口过宽,风发散。

出风口过窄,增大出口阻力。

4-3-4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出风口导向风道无法导向,无法准确到达目标吹风落点。

4-3-5功能布置前除霜风口视线通过前除霜风口不能观察到内部4-3-6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目标吹风点4-3-7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与IP本体配合有漏风现象,除霜效果不理想4-3-8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面积4-3-9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导向4-3-10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固定方式及强度4-3-11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间连接4-3-12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总成与IP本体距离距离过近引起表面“出汗”现象4-4-1功能布置扬声器面罩通孔率4-5-1功能布置阳光传感器5-1-1外观仪表板总成间隙、面差、R角定义间隙不均,外观匹配差。

后期整改困难。

5-1-2外观仪表板总成表皮、颜色、纹理定义皮纹深浅定义与结构设计不同步,导致后期因无法满足拔模斜度而更改A面。

5-1-3外观仪表板总成外观表面与A面一致性校核由于结构需要或者建模者随意性过强,导致零件外观表面与A面不一致。

5-1-4外观仪表板总成外观是否出现“老鼠洞”外观零件倒角后或是多条间隙交汇一点容易出现“老鼠洞”现象5-1-5外观仪表板总成表面特征是否缺少增加布置工作和遗漏小件的布置5-1-6外观组合仪表罩外观表面避免反光6-1-1结构仪表板总成缝隙角度缝隙方向正对驾驶员。

影响品质6-1-2结构仪表板总成拔模方向拔模方向选择不好,会导致与周边的零件配合不良,分模线外露,模具结构复杂等缺陷。

设计规范索引设计规范摘要P2P3P4P5P6P7P8是否合格校核报告内部突出物满足法规:国标:GB 11552-1999欧标:74/60/EEC,78/632/EEC,(ECE R21)美标:FMVSS201☆★满足《GB 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要求☆★确定膝部碰撞范围内无尖角☆★☆★★爆炸开后不损伤前风档玻璃☆★☆★★仪表罩高度在总布置规定的该车型下视野线以下★1、腿部距离仪表板垂直距离约为90mm-10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3、副驾驶员侧杂物箱打开状态,腿部有足够的空间★1、腿部距离仪表板垂直距离约为90mm-10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3、主副★1、仪表板下边沿距离地板钣金Z向高度为300mm-31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1、油门踏板中心距离中通道地板或者仪表板延长板最小距离为Xmm ☆★排查节点校核结论设计目标1、铰链安装方式考虑后安装侧的操作空间﹔★2、锁舌回缩后大于仪表板骨架开口尺寸,无法安装。

汽车仪表板(IP)开发的指南

汽车仪表板(IP)开发的指南

汽车仪表板设计方法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 , 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成零件。

仪表板的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客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它包括了许多功能性的零件,如组合仪表、音响娱乐系统、各种电器开关、空调控制器等等零件,同时在仪表板设计上还涉及到许多安全法规的要求,如驾驶员可视区域的要求、头部撞击的要求、膝部撞击的要求等。

所以仪表板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设计难度。

一、仪表板零件简介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座舱系统(COCKPIT)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零部件种类和数量要看座舱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对它如何划分,一般而言,仪表板总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仪表板本体,它是座舱系统的载体和框架。

从触感上可分为硬塑仪表板和软化仪表板。

硬塑仪表板一般用于低价的家庭用车,如CORSA 仪表板和秦川仪表板。

为了提高仪表板的外观质量(大型注塑件上易产生注塑缺陷)和触感,常常在仪表板的表面喷涂软触漆。

另一类是软化的仪表板,可以通过发泡材料在表皮和骨架之间发泡,或是将带有泡沫背基的表皮复合到仪表板骨架上来达到软化的效果。

第一种方式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仪表板,外观和触感较好,但模具、设备的投入较大;第二种方式只适应于较平坦的仪表板,泡沫的背基一般为3-4 毫米,但工艺简单,投入较少。

2.各种电器仪表、开关及音响娱乐系统。

这些都是一些功能性的零件,如组合仪表、车灯开关、收音机、保险盒、继电器盒等3.通风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空调控制器、各种风道和出风口组成,提供汽车除霜除雾功能及车内环境温度控制。

4.副驾驶侧安全气囊,它是现代汽车必备的安全设备,通常气囊系统由气体发生器、气袋、安装金属框架、气囊导向框架和气囊盖板组成。

现流行没有气囊盖板的气囊,它是用激光切割仪表板的背面,POLO 和AUDI A6 的仪表板就是无缝气囊。

5.手套箱和各种储物盒6.各种各样的装饰面板7.金属加强粱,加强粱承受了座舱系统各个零件的载荷,包括气囊发射的动载荷及转向管柱、方向盘、收音机、组合仪表、手套箱等的静载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 表 板 布 置 要 求 汇 总
第 1 页 共5页
仪表板布置要求汇总
仪表板布置要求复杂、繁多,每项完成的条件和阶段各不相同,这容易造成遗漏而引起后期大的 调整。因此需要将各项目汇总以便一 一对应检查。
驾驶舱部位
平面布置项目 1、组合仪表位置、方向确定 2、组合仪表盲区校核 3、风管、转向支撑空间位置校核 4、帽缘与方向盘最小距离校核 5、仪表在前风窗炫目校核 6、仪表在侧风窗炫目校核 7、仪表无反射校核 8、仪表正反斜率确定 9、IP、仪表脱模方向确定
第 4 页 共5页
侧面
与驾驶席相同 与驾驶席相同 与驾驶席相同
15、手套箱下缘与地毯距离校核 16、手套箱开闭过程中与门护板间隙校核 17、空调滤芯更换研究 18、手套箱背后电器元件(如控制盒)维修方便性校核 19、手套箱开闭状态时,其背后结构(如空调等)不能被后 排看见 20 验证前排吹脚风管是否能吹倒脚面 仪表板端部 1、保险丝、继电器、制动液等更换操作空间校核 2 与车身安装空间及工具长度校核 3、与门护板、侧围密封条间隙校核 4、侧除霜方向、距离、口部面积、遮挡校核 5、侧除霜助吹距离校核 6、考虑仪表板模块化安装时机械手夹具空间及导向
第 2 页 共5页
含方向盘与座垫距离
确定 IP 下保护优化研究 25、方向盘挡风量校核 26、侧出风口瞄准方向及调整方向布置 27、侧出风口面积校核 28、侧出风口助吹距离校核 29、电装件线束插接空间校核 1、下视野校核 2、与前风窗间隙防尘条遮挡校核 3、前除霜布置校核 4、前除霜口遮挡校核 5、前除霜口映射校核 6、DVD/CD 位置及角度校核 7、DVD/CD,时钟可视、反光炫目校核 8、DVD/CD,时钟映射炫目校核 中控台 9、报警开关映射炫目校核 10、AC 开关位置及角度校核 11、AC 开关映射炫目校核 12、手伸界面校核 13、内凸物校核 14、头部冲击校核 15、排挡与仪表板操作空间校核 16、风管、转向支撑、空调、线束空间距离确认 17、DVD/CD 装配及工具校核 18、烟灰缸烟头阻燃、窒熄及装拆校核 19、烟灰缸、USB、点烟器、电源接口及各标记可视性校核 20、各吹脚风管方向、口型、走向、截面积校核 21、中央出风口瞄准方向及调整方向布置 22、中央出风口面积校核 含显示屏 外光反射 自身光源映射 与黑边高差
第 3 页 共5页
23、中央出风口助吹距离校核 24、仪表板前弧与前围安装定位校核 25、电装件线束插接空间校核 26、阳光感应器布置校核 1、排挡操作空间校核 2、手刹操作空间校核 3、扶手人机布置 中控箱 4、腿部空间校核 5、内凸物校核 6、中控箱装配空间及工具校核 7、扶手箱储物空间校核 8、手刹调节空间校核 9、与座椅全行程间隙校核 10、安全带插口操作空间校核 11、电装件线束插接空间校核 12、尾端烟灰缸或杯托布置校核 1、副安全气囊角度校核 2、副安全气囊与前风窗玻璃夹角、距离校核 3、副安全气囊与仪表板表面距离校核 4、副安全气囊与 R 点 Y 向距离校核 5、副安全气囊与转向支撑距离校核 乘客席 6、副安全气囊安装及工具校核 7、上下车方便性校核 8、腿部空间校核 9、膝部保护校核 10、内部凸出物校核 11、手套箱开口距离校核 12、手套箱打开后腿部空间校核 13、手套箱间隙可视性校核 14、手套箱置物空间校核
第 5 页 共5页
备注
驾驶座
10、仪表装配及工具验证 11、仪表内部结构遮挡校核 12、点火开关手部空间校核 13、组合开关与方向盘距离校核 14、方向机上下调节手柄操作空间及突出校核 15、上下车方便性校核 16、方向柱装配空间校核 17、左下部位开关操作及视野校核 18、保险盒维修校核 19、保险盒盖板凸出物校核 20、保险盒盖板储物空间校核 21、保险盒盖板运动、取出校核 22、三踏板脚步空间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