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测试卷
历史中考冲刺模拟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4.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5.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①庄园经济 ②租地农场 ③重农抑商 ④手工工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15.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A. 人口迅速增长
B. 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3.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孝文帝B. 司马懿C. 司马炎D. 诸葛亮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改革内容很广泛,包括:禁止穿鲜卑族服装,改穿汉人的服装;改革以后出现了“胡人汉服”的社会风尚.因此成为促进民族大融合“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孝文帝.选项A符合题意;司马懿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属于三国时期人物;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被同归为“古代东方文明”的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有其共同点,其中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①都发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②都采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③都有留存于世的伟大的建筑工程④都属于农业文明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②④
14.14、15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方式在欧洲出现,下列生产方式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封建制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统一货币C. 统一文字D. 推行分封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种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世袭制C. 推恩令D. 分封制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以下哪项产生了深远影响?A. 农业发展B. 经济发展C. 文化发展D. 军事发展5.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对外交流的成就?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玄奘西行取经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日本6.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盛C. 城市商业的兴起D. 封建制度的完善7. 元朝时期,实行了哪种制度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A. 郡县制B. 世袭制C. 行省制D. 分封制8.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主要针对哪个领域?A. 农业B. 商业C. 文化D. 军事9.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推行了哪些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世袭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废除了________制度。
1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13.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________的兴起,标志着城市经济的繁荣。
1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________的强盛。
15.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的意义及其影响。
17.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历史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解放思想文化B.发展近代工业C.推翻反动政府D.反侵略反封建2.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3.1880年,左宗棠创办了兰州织呢局,这是我国机器毛纺织工业的雏端。
中国近代纺织业、发电厂、机器缫丝厂等,都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
这表明洋务运动( )A.实现了富国强兵B.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C.抵制了列强侵略D.结束了半殖民地性质4.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有助于探寻历史的规律。
对比下列历史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现象一:《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现象二:《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A.列强侵华步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多国策划联合侵华D.中国被迫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5.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虽都有图强意愿,然都是“小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是为“大变”。
康有为这一言论意在强调( )A.日本明治维新的世界意义B.政治改革是救亡图存的关键C.要发动革命改变封建制度D.维新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发展6.列强炮制出《辛丑条约》的基本框架后,直接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
《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而列强作为一个整体,则享有种种权利。
这反映了( )A.列强实现瓜分中国目的B.晚清时社会矛盾尖锐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践踏D.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7.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登上紫禁城,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眺望这座帝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距今约7000年的原始居民是:A. 河姆渡人B. 半坡人C. 仰韶人D. 大汶口人3. 以下哪个不是河姆渡人的农业成就:A. 种植水稻B. 制作陶器C. 饲养家禽D. 制造青铜器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5. 下列哪项不是夏朝的成就:A. 建立都城C. 制造青铜器D. 建立封建制度6.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最终定都于:A. 殷B. 洛阳C. 长安D. 镐京7.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A. 西周和东周B. 春秋和战国C. 东周和战国D. 春秋和秦朝8. 春秋时期,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春秋五霸”:A. 齐国B. 楚国C. 秦国D. 晋国9. 战国时期,以下哪个国家没有进行变法:A. 秦国B. 魏国C. 赵国D. 齐国10. 下列哪项不是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______。
12. 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______结构。
13.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
14. 周朝的分封制是______的一种政治制度。
15.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17. 描述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及其对周朝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9. 分析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商朝的甲骨文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贡献。
材料: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在龟甲或兽骨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之一。
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秦朝(正确答案)B. 汉朝C. 唐朝D. 明朝下列哪项不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货币、度量衡C. 焚书坑儒(正确答案)D.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正确答案)B. 使汉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C. 仅仅是为了炫耀汉朝的富强D. 对汉朝没有实际利益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编写了《史记》?A. 司马迁(正确答案)B. 班固C. 董仲舒D. 张骞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作用?A. 改善了用人制度B.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 彻底消除了社会不公(正确答案,科举制度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未彻底消除社会不公)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盛世的表现?A.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B. 社会稳定,科技文化发达C. 对外交流频繁,影响力广D.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正确答案)宋朝时期,发明并广泛使用了哪种重要的印刷技术?A. 雕版印刷术(正确答案)B. 活字印刷术(虽也是宋朝发明,但相较于雕版印刷术,其广泛使用程度在后续朝代更为显著)C. 造纸术元朝时期,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行省制度(正确答案)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拓海外市场B.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正确答案)C. 掠夺海外资源D. 逃避国内政治斗争。
七年级历史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
2.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共同特征有()使用磨制石器挖掘水井建造房屋④制作陶器。
A. B. ④ C. ④ D. ④.3.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和黄帝B. 尧C. 舜D. 禹。
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
5. 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6.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
7. 战国时期,使秦国实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改革是()A. 李悝变法B. 吴起变法C. 商鞅变法D. 管仲改革。
8.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
9.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A. “仁”B. “礼”C. “义”D. “信”10.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9年C. 公元前207年D. 公元前202年。
11. 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刀币C. 蚁鼻钱D. 布币。
12.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D. 文字狱。
13.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长安B. 洛阳C. 成都D. 广州。
14. 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A. 蔡伦B. 毕昇C. 张衡D. 华佗。
15. 被称为“医圣”的是()A. 华佗B. 张仲景C. 李时珍D. 孙思邈。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______ 年至 ______ 年。
2. 夏朝的建立者是 ______ 。
3. 商朝后期,商王 ______ 迁都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九年级中国古代史测试卷(一)

九年级中国古代史测试卷(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
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修建了水利工程B.已有了原始农业C.建立了早期国家D.出现了成熟文字2.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
这表明商朝()A.统治阶级残暴B.饮酒之风盛行C.青铜工艺高超D.分封制度确立3.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
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B.崇尚“自然”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4.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材料中“体制”的创立()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5.秦始皇平定南越后,设置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
当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为广西的代称。
从广西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在地方推行()A.科举制B.刺史制度C.行省制度D.郡县制6.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
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
汉武帝的做法()A.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7.《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据此可知,华佗()A.发明“麻沸散”B.发展“治未病”思想C.提倡劳动锻炼D.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8.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使用天然火C.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D.生活在险恶的环境里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以下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D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B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4.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是( B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6.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A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标志着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A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9.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A.桀B.汤C.纣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A.燕、赵、魏B.韩、赵、魏
C.楚、赵、魏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
14.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D.广大的农民
1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它出现于商朝
16.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A.老子B.孔子C.屈原D.孙子
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荀子
18.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创办私学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D.提出“仁”的学说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A.孔子B.董仲舒C.老子D.韩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采纳了谁的建议()
A.李斯B.吕不韦C.韩非D.赵高
二、选择
1、夏朝建立年份_____,定都_____,开国之君_____,亡国之君______。
2、商朝建立年份_____,定都_____,开国之君_____,亡国之君______。
3、西周建立年份_____,定都_____,开国之君_____,亡国之君______。
4、公元前_____年,______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______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前期被称为______,东周后期被称为______。
5、春秋五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公元前365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
2、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被车裂,所以商鞅变法失败了。
()
3、秦王嬴政按韩、赵、魏、楚、齐、燕的顺序灭六国,统一全国。
()
4、商周时期,采用“泥范铸造法”。
()
5、战国后期,吴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
四、文字题
1、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
(4分)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6分)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3分)
(4)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荀予•儒敢》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材料二“罢兵西归……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
”
(1)两则材料反映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2)周天子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4分)
(3)根据这种制度,国君或诸侯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有哪些?(3分)
3、《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