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的进展与体系结构

合集下载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计算机之一,能够处理巨大的数据和运算任务,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是想要深入了解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和体系结构,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计算机结构、处理器、内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性能。

一、计算机结构超级计算机的结构与普通计算机基本一致,主要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但是其规模和性能要远远超过普通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通常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即将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由多个处理器并行处理,最终将结果整合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缩短计算时间。

二、处理器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通常采用多核心和超线程技术。

多核心技术指处理器内部集成了多个独立的CPU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超线程技术是在单一核心内部模拟多个逻辑核心,可以实现单一核心同时处理多个线程。

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效率。

三、内存超级计算机的内存通常采用高性能存储技术,如延迟高带宽内存(HBM)、高速缓存(Cache)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内存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存储,为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提供了保障。

此外,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容量通常需要大于普通计算机,以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

四、高速网络超级计算机的高速网络是其性能优异的重要保障。

高速网络可以实现处理器之间和计算节点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运算速度。

此外,高速网络还可以支持异构计算,即不同种类的处理器在同一系统中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总之,超级计算机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了解其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对于深入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非常重要。

通过对计算机结构、处理器、内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级计算机的优势和限制,从而更好地利用其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超级计算机架构研究

超级计算机架构研究

超级计算机架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算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超级计算机作为实现高速计算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技术和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级计算机架构是实现这些高级应用的核心。

本文将着重探讨超级计算机架构的研究。

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向量机(1976-1990年代)。

2. 第二阶段:SMP机(1985-1995年)。

3. 第三阶段:MPP机(1990-2000年)。

4. 第四阶段:集群机(从2000年开始)。

在这四个阶段中,超级计算机的形态和性能都在不断地变化。

特别是在第四阶段,随着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发展,集群机成为了超级计算机架构研究的重点。

二、超级计算机架构的分类1. 向量机架构向量机是指一种采用纵向数据流方式的计算机,其主要特点是支持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每个向量寄存器都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操作。

向量机的体系结构是以向量数据流方式进行并行处理,因此在处理大规模的科学计算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性能和效率。

2. 分布式共享内存架构(SMP)SMP也是一种共享内存体系结构,但与NUMA不同的是,SMP中的所有处理器都可以通过高速交换机直接访问全局共享内存。

这种架构不需要高速网络,处理器之间通过公用总线实现数据的共享,相对成本较低。

3. 多处理器机(MPP)MPP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处理节点之间共享数据,因此可以处理大规模的科学计算任务。

MPP体系结构通常以大量的专用处理器、专用IO系统和高速互连通信网络构成。

4. 集群机架构集群机也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其体系结构是由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计算机节点构成,这些节点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尤其是Beowulf集群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集群之一。

三、超级计算机架构研究的主要内容1. 网络架构设计高速网络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部分,因为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网络架构研究包括网络拓扑和网络路由两个方面。

超级计算机的最新研究进展

超级计算机的最新研究进展

超级计算机的最新研究进展超级计算机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通常由成千上万的处理器构成,主要用于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的数学计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超级计算机也在不断进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最新研究进展。

一、硬件方面超级计算机的硬件是其运行的基础。

当前,关于超级计算机硬件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计算节点、内存、网络、存储等。

1.计算节点计算节点是超级计算机最基本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研究人员在计算节点的发展上采用了多种混合并行架构,让不同种类的处理器合作计算。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和英特尔共同研发的架构,其由英特尔Xeon Phi处理器和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组成,性能达到1.3亿亿次,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2.内存随着计算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对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和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硬件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内存架构,以满足计算任务的需求。

其中最新的内存技术是3D XPoint技术,由英特尔和美光公司联合研发。

它比传统的闪存快1000倍,能够提供更高的密度和更低的延迟,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超级计算机的存储需求。

3.网络超级计算机需要具备高速的网络互联能力,以保证计算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高速互联技术。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国能源部Argonne国家实验室研发的“Theta”超级计算机,它采用了全新的网络架构Cray Aries,可以实现高达12.5GB/s的带宽。

4.存储超级计算机需要具备高速、大容量的存储能力,以存储海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发展高速闪存技术和新型硬盘存储技术。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由IBM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存储技术,它采用了碳纳米管作为存储介质,可以实现超高密度的存储,同时也具备快速、低能耗等优点。

二、软件方面软件是超级计算机的灵魂,其为硬件提供了指令和计算任务,同时也为应用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优化研究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优化研究

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

对于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优化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其性能,使其更高效地运行,另一方面也可以研究出更加新颖的体系结构,提高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本文从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构成、体系结构的优化、体系结构的前沿研究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目前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一、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构成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处理器、存储器、网络、硬件互连和操作系统。

这些部分共同组成了超级计算机的运行环境。

1. 处理器处理器是超级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负责运行各种计算程序。

自从超级计算机出现以来,处理器的发展一直是超级计算机发展的推动力。

处理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众核处理器和向量处理器。

其中,向量处理器是目前超级计算机性能最高、最先进的处理器。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超级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可分为主存和辅存两个部分。

主存分为固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辅存则有硬盘,磁带等等。

3. 网络网络是超级计算机中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中心,用于连接各个处理器。

网络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超级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4. 硬件互连硬件互连是指超级计算机不同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包括硬件电路板、线缆、传感器等。

5. 操作系统超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确保超级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高性能。

二、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优化为了提高超级计算机的性能,需要对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优化设计方法。

1. 物理组网优化物理组网优化是指通过优化超级计算机的硬件互连,以提高超级计算机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效率。

物理组网优化可以通过改变节点之间的物理位置、改变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等方式进行优化。

2. 指令并行优化指令并行优化是指通过对计算程序中指令间关系的分析,将可以在并行的不同处理器上同时执行的指令进行合并,加速计算程序的运行。

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致追求

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致追求

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致追求一、超级计算机:历史沿革与技术飞跃1.1 早期起源与奠基超级计算机的历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和工程挑战。

ENIAC和UNIVAC I等先驱设备,尽管在当今看来显得原始,却奠定了高性能计算的基础,开启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篇章。

1.2 并行处理的崛起随着技术的进步,并行处理成为提升计算性能的关键。

从共享内存系统到分布式内存架构,超级计算机设计的进步在于利用众多处理器协同工作,处理海量数据和计算任务。

IBM的SP系统和CRAY系列在此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

1.3 集群计算的普及集群计算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超级计算机的商业化进程。

通过集成大量经济型商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变得更为普及且成本效益显著。

这种变革使得各行业,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术界,都能拥有并运用超级计算资源,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气象预测、金融建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2. 现代超级计算机:技术转型与创新2.1 硬件优化与效能提升现代超级计算机在硬件层面的变革,如使用GPU和其他加速器,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

例如,美国的Summit和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它们在能效和运算速度上实现了新的里程碑。

2.2 软件进步与并行计算在软件层面,改进的编程模型和并行算法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释放超级计算机的潜力。

3. 新技术与未来应用3.1 探索新边界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神经网络加速和边缘计算,正在不断重塑超级计算机的形态和应用领域。

从物理模拟、气候研究,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药物研发,超级计算机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利器,持续拓宽知识的边界。

请注意,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了润色和完善,保持了原有的标题结构,并遵循了指定的标题标号格式。

二、关键技术和组件在构建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的复杂工程中,关键技术和组件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它们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算效能、稳定性和能源效率。

超级计算机架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超级计算机架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超级计算机架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与进化。

超级计算机,作为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巅峰之作,拥有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国防安全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从架构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超级计算机的现状与未来的趋势。

一、历史与现状超级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造了首台超级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

当今最强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的富岳系统,其峰值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了1.3亿亿次/秒。

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被概括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向量计算时期、并行计算时期和异构计算时期。

向量计算是超级计算机的最初时期,在这个时期,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是向量处理器,其特点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计算密集型的任务。

不过,向量计算的问题在于,其计算效率受到数据带宽和内存访问速度的限制。

并行计算是超级计算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采用并行架构,通过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来提升计算效率。

随着处理器数量的增多,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异构计算是当前超级计算机的最新阶段,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采用异构架构,即由CPU、GPU、FPGA等多种架构组成。

通过优化任务分配和任务调度,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来完成,从而获得更高的计算效率。

二、超级计算机架构的趋势分析1. 科学计算的需求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领域的计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在天体物理学中,需要模拟大规模星系的演化;在气候科学中,需要模拟地球的大气、海洋和生态系统;在生物科学中,需要模拟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等。

这些科学计算任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非常高,需要超级计算机来完成。

同时,在应用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任务的时候,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例如,大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高耗能等问题,都对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和能耗带来了挑战。

超级计算机的进展与体系结构

超级计算机的进展与体系结构

1.最新TOP10榜单2.中国进展3.体系结构4.技术参数解析TOP 10 Sites for June 2016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tes and systems in the list, click on the links or view the complete list.Rank Site System Cores Rmax(TFlop/s) Rpeak(TFlop/s)Power (kW)1 National SupercomputingCenter in WuxiChina Sunway TaihuLight -Sunway MPP, SunwaySW26010 260C 1.45GHz,SunwayNRCPC10,649,600 93,014.6 125,435.9 15,3712 National Super ComputerCenter in GuangzhouChina Tianhe-2 (MilkyWay-2) -TH-IVB-FEP Cluster,Intel Xeon E5-2692 12C2.200GHz, TH Express-2,Intel Xeon Phi 31S1PNUDT3,120,000 33,862.7 54,902.4 17,8083 DOE/SC/Oak Ridge NationalLaboratoryUnited States Titan - Cray XK7 ,Opteron 6274 16C2.200GHz, Cray Geminiinterconnect, NVIDIAK20xCray Inc.560,640 17,590.0 27,112.5 8,2094 DOE/NNSA/LLNLUnited States Sequoia - BlueGene/Q,Power BQC 16C 1.60GHz, CustomIBM1,572,864 17,173.2 20,132.7 7,8905 RIKEN Advanced Institute forComputational Science (AICS)K computer, SPARC64VIIIfx 2.0GHz, Tofu705,024 10,510.0 11,280.4 12,660Japan interconnectFujitsu6 DOE/SC/Argonne NationalLaboratoryUnited States Mira - BlueGene/Q,Power BQC 16C1.60GHz, CustomIBM786,432 8,586.6 10,066.3 3,9457 DOE/NNSA/LANL/SNLUnited States Trinity - Cray XC40,Xeon E5-2698v3 16C2.3GHz, AriesinterconnectCray Inc.301,056 8,100.9 11,078.98 Swiss National SupercomputingCentre (CSCS)Switzerland Piz Daint - Cray XC30,Xeon E5-2670 8C2.600GHz, Ariesinterconnect , NVIDIAK20xCray Inc.115,984 6,271.0 7,788.9 2,3259 HLRS -HöchstleistungsrechenzentrumStuttgartGermany Hazel Hen - Cray XC40,Xeon E5-2680v3 12C2.5GHz, AriesinterconnectCray Inc.185,088 5,640.2 7,403.52.中国进展2009年金秋时节,天河一号横空出世。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与趋势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组件间相互连接和交互的方式,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计算机诞生之初。

早期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即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块内存中,并采用顺序执行的方式。

这种体系结构简单直观,但存在存储器访问瓶颈和指令级并行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计算需求的增加,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开始出现创新。

1970年代,超级计算机的出现引领了向向量并行处理和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发展。

在1980年代,出现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和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

199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开始朝着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趋势当前,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正面临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应用需求。

以下是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1. 并行处理和向量计算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系统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运算复杂的计算任务。

并行处理和向量计算成为提高计算性能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将更加注重提升并行计算和向量计算的能力,例如引入多核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PU)等,以满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2. 内存和存储技术内存和存储技术一直是制约计算机性能的瓶颈之一。

未来,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将致力于提高内存的容量和速度,并探索新的存储技术,如固态硬盘(SSD)和非易失性内存(NVM),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速度。

3. 芯片制造工艺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芯片制造工艺将实现更小的晶体管尺寸和更高的集成度,从而实现更高的计算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新TOP10榜单2.中国进展3.体系结构4.技术参数解析TOP 10 Sites for June 2016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tes and systems in the list, click on the links or view the complete list.Rank Site System Cores Rmax(TFlop/s) Rpeak(TFlop/s)Power (kW)1 National SupercomputingCenter in WuxiChina Sunway TaihuLight -Sunway MPP, SunwaySW26010 260C 1.45GHz,SunwayNRCPC10,649,600 93,014.6 125,435.9 15,3712 National Super ComputerCenter in GuangzhouChina Tianhe-2 (MilkyWay-2) -TH-IVB-FEP Cluster,Intel Xeon E5-2692 12C2.200GHz, TH Express-2,Intel Xeon Phi 31S1PNUDT3,120,000 33,862.7 54,902.4 17,8083 DOE/SC/Oak Ridge NationalLaboratoryUnited States Titan - Cray XK7 ,Opteron 6274 16C2.200GHz, Cray Geminiinterconnect, NVIDIAK20xCray Inc.560,640 17,590.0 27,112.5 8,2094 DOE/NNSA/LLNLUnited States Sequoia - BlueGene/Q,Power BQC 16C 1.60GHz, CustomIBM1,572,864 17,173.2 20,132.7 7,8905 RIKEN Advanced Institute forComputational Science (AICS)K computer, SPARC64VIIIfx 2.0GHz, Tofu705,024 10,510.0 11,280.4 12,660Japan interconnectFujitsu6 DOE/SC/Argonne NationalLaboratoryUnited States Mira - BlueGene/Q,Power BQC 16C1.60GHz, CustomIBM786,432 8,586.6 10,066.3 3,9457 DOE/NNSA/LANL/SNLUnited States Trinity - Cray XC40,Xeon E5-2698v3 16C2.3GHz, AriesinterconnectCray Inc.301,056 8,100.9 11,078.98 Swiss National SupercomputingCentre (CSCS)Switzerland Piz Daint - Cray XC30,Xeon E5-2670 8C2.600GHz, Ariesinterconnect , NVIDIAK20xCray Inc.115,984 6,271.0 7,788.9 2,3259 HLRS -HöchstleistungsrechenzentrumStuttgartGermany Hazel Hen - Cray XC40,Xeon E5-2680v3 12C2.5GHz, AriesinterconnectCray Inc.185,088 5,640.2 7,403.52.中国进展2009年金秋时节,天河一号横空出世。

2010年11月,经过系统升级后的天河一号,在第36届国际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六连冠排名第一2010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曾在第三十六届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上名列第一,2011年时排名第二,2012年排名已下降至第五,我“天河二号”又重返冠军领奖台。

二连冠2013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2013年度全球超级计算机技术大会,负责调查有关全球各国研发大型超级计算机排行情况的国际大型超级计算机TOP 500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强排行榜榜单;在本次大会上由中国政府国家科技部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制的名为“天河二号(”又称银河2号)的大型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三连冠2014年6月,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并落户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23日再次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获得世界超算“三连冠”。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是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和“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四连冠2014年11月,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的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天河二号在国际TOP500组织首次正式发布的超级计算机高性能测试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一。

此前,由该组织发布的第44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以峰值计算速度达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每秒3.39亿亿次位居榜首,获得“四连冠”。

五连冠2015年7月13日,国际TOP500组织在德国举行了2015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并在大会上发布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榜单,中国“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第五次蝉联冠军,获得“五连冠”。

六连冠2015年10月16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

3.体系结构天河二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由170个机柜组成,包括125个计算机柜、8个服务机柜、13个通信机柜和24个存储机柜在每个主板上有2个计算节点,而每个框架则有16个主板,4个框架组成一个机柜,整个系统由125个机柜组成。

每个计算节点主板分为两块,一块CPU一块APU,CPU上有4核Ivy Bridge、内存和一个Xeon Phi协处理器,而APU基板上则承载着5个Xeon Phi协处理器.CPU和APU之间有5个水平插入的链接口,由Ivy Bridge内置的PCI-E 2.0进行连接,虽然Ivy Bridge内置为PCI Express 3.0接口,但Xeon Phi仅支持2.0,单个通路为10Gbps带宽。

计算节点的前端处理器为4096个FT-1500处理器, FT-1500处理器是由国防科技大学为天河1研发,其可以说是天河1项目的最大收获,其为16核心的Sparc V9架构处理器,在40nm工艺情况下运行频率为1.8Ghz,峰值性能为144 Gflops/s,功耗为65W,但相比英特尔22nm 12核 2.2GHz 211Gflops/s性能的Ivy Bridge还是有明显差距。

【前端处理器(front end processor,FEP),通常也被称为通信控制器,其主要功能是释放主机以运行应用程序。

这样,主机就不会不断地被外部设备打扰,使得它能更有效地处理应用。

它可以是复杂的前台大型计算机接口或者简单的设备如多路复用器、桥接器和路由器等。

这些设备把计算机的并行数据转换为通信线上传输的串行数据,并完成所有必要的控制功能、错误检测和同步。

现代设备还完成数据压缩、路由选择、安全性功能,并收集管理信息。

】天河2互联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 Express-2 内部互联网络,其为有13个交换机,而每个交换机有576个端口。

连接介质为光电混合。

具体控制器是名为NRC的ASIC专用目的集成电路,其采用90nm工艺,封装尺寸为 17.16x17.16 mm,共有2577引脚。

单个NRC的吞吐能力为2.56Tbps.而在终端方面网络接口也采用类似结构的NIC,但规模稍小,为10.76x10.76 mm, 675 pin,其采用PCIE 2.0方式连接,传输速率为6.36GB/s.并且在在12000节点的情况下延迟也很低,仅为85us.而在计算能力方面,使用14336个节点总计50GB内存进行LINPACK测试,理论性能为49.19Pflops,而实际测试性能为30.65Pflops,效率为62.3%.这个效率并不算高,还有很大优化提升潜力。

当然也可能是被Xeon phi仅支持PCI Express 2.0带宽不足限制。

4.技术参数解析天河二号型号为TH-IVB-FEP4.1.处理器16,000个运算节点,每节点配备两颗Xeon E5 12核心的中央处理器、三个Xeon Phi 57核心的协处理器(运算加速卡)。

累计32,000颗Xeon E5主处理器和48,000个Xeon Phi 协处理器,共312万个计算核心。

中央处理器为英特尔提供的,运作时钟频率为2.2GHz的Xeon E5-2692 12核心处理器,基于英特尔Ivy Bridge微架构(Ivy Bridge-EX核心),采用22纳米制程,峰值性能0.2112TFLOPS。

运算加速上,使用基于英特尔集成众核架构的Xeon Phi 31S1P协处理器,运行时钟为1.1GHz,每个使用61个核心中的57个(因为使用61个会存在运算周期协调问题),每核心籍由特殊的超线程技术能运作4个线程,产生峰值性能为1.003TFLOPS。

4.2存储4.2.1内存每个节点拥有64GB主存,而每个Xeon Phi协处理器板载8GB内存,故每节点共88GB 内存,整体总计内存1.408PB。

4.2.2外存12.4PB容量的硬盘阵列4.3主架主板、机架与机柜均由浪潮集团制造,共有125个机柜,每个机柜容纳4个机架,每个机架容纳16块主板,每个主板设置有两个计算节点。

每个机柜还装有负载指示灯,根据机柜内主机的运算负载变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

每块主板上分为APU模块和CPM模块两部分,APU部分承载5块Xeon Phi,CPM部分承载1块Xeon Phi+4颗Xeon E5。

APU模块和CPM模块之间以CPU内部提供的PCI-E 3.0 16x接口进行连接,但实际由于Xeon Phi的硬件限制,仅支持至PCI-E 2.0 16x,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为10Gbps。

4.4前端处理器计算节点前端处理器为4096颗FT-1500 16核心SPARC V9架构的处理器,40纳米制程,运作时钟频率1.8GHz,热设计功耗65瓦,峰值性能144GFLOPS。

4.5连接使用光电混合传输技术(Optoelectronics Hybrid Transport Technology),使用自制的TH Express-2主干拓扑结构网络连接,以13个大型路由器通过576个连接端口以光电传输介质与各个运算节点互联,控制器名为NRC,使用90纳米制程,单个控制器的数据吞吐量2.56Tbps,终端网络接口使用名为NIC的控制器,以PCI-E 2.0接口链接,数据传送速率6.36GB/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