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7.2家庭学校保护(教案)

7.2家庭学校保护(教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浙教版《思想政治》第三册第七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框第一课时《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家庭、学校都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这一部分教材的设置对于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在对未成年人保护具体的规定从而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促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教材只是将家庭和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作了规定,而对学生在家庭、学校受到保护的同时应尽哪些义务却涉及很少。

因此,如何联结教材和学生个人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由教师挖掘出来的深层次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设计的关键。

教学重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主要内容的具体规定。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在家庭、学校里的合法权益以及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和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二、学生分析:我校初二学生具有了较好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班级中已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绝大多数学生表现欲望、求知欲望较强,对家庭、学校保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具体的家庭、学校保护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自身该怎么做等这些知识的认识又是很模糊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因此我设计的“观察漫画、分析问题”、“探究交流、尽情留言”、“续写故事、激活思维”、“你来设计、拓展延伸”等各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学生是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关注学生的一切出发来架设生活与教材内在联系的桥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要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和较为完善的发展;在探究、合作、参与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层层递进,以达成学以致用的较高境界。

教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教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一、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

2、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基本内容。

(重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难点)二、根据问题,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有哪些?其中为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制订的法律叫什么?它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哪四个方面的保护?(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思考并回答:1、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家庭保护是指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

包括生活上的和思想上的。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1)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和义务。

(2)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

(3)应当以的思想、的品行和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身心健康的活动等。

(4)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

(5)父母因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职责的,应当委托有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

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2、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学校保护是指、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2)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关心、爱护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 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专门学校的特殊保护。

3、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一)家庭保护的误区活动一:青春心锁阅读课本《保护我的心灵绿地》小组讨论: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子女的日记?2.当父母的这种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权利冲突时,我们怎么解决?活动二:辍学风波材料:【开学了,李华看到自己同学有说有笑上学去,将要上八年级的李华却万分惆怅,因为她学习不太好,又是女孩。

爸爸妈妈说再上学也没用,不如在家帮他们干活,说什么也不同意她去读书了。

初二政治教案之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初二政治教案之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初二政治教案之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家庭和谐、学校秩序的意识。

3.提高学生面对家庭和学校问题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作用及法律依据。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学校秩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吗?请举例说明。

2.知识讲解(1)家庭保护①讲解家庭保护的概念: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照顾和引导。

②讲解家庭保护的重要性: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性格形成、价值观念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③讲解家庭保护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保护的内容。

(2)学校保护①讲解学校保护的概念:学校保护是指学校、教师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照顾和引导。

②讲解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保护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③讲解学校保护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学校保护的内容。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解决。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保护小明?(2)案例分析二:小红的家长长期在外地工作,她与奶奶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奶奶生病住院,小红无人照顾。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应该如何保护小红?4.小组讨论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学校秩序?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短文。

2.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学校秩序。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感、归属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保护自己,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保护:家庭环境对学长的影响,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家庭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2. 学校保护:校园环境对学长的影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责任,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意义,家庭成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责任。

2. 难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意义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家庭保护:讲解家庭环境对学长的影响,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家庭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3. 讲解学校保护:讲解校园环境对学长的影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责任,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4.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7.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第六课《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第六课《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案

------华夏教育资源库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学重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让学生联系学习知道回去自己预习,找出相关的知识点;二、引入新课,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报纸资料和网上调查,调查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和有关的数据,经过整理然后充当一名新闻报道员向学生进行一段简短的新闻报道。

目的引出主题;三、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给3分钟时间学生看书解决以下问题:1、家庭保护的含义?2、家庭保护的作用?3、家庭保护的要求?4、学校保护的含义?5、学校保护的内容有哪几方面?6、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找出答案并引导学生画出重点部分,有疑问学生自行解决,老师保留意见;五、教师根据学生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内容的了解情况作更进一步的小结和解析,务求把要掌握的问题弄清楚,改正学生对部分教材内容的误解;六、随堂练习:1、针对学习内容,观看生活中的三张图片“望子成龙”、“小本生意”“乌烟瘴气”等家庭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展开讨论思考,请同学谈谈自己家庭的保护做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那么怎样的家庭环境才适宜未成年人成长?(小组讨论,经验交流,每组派一位组长上讲台进行表述自己小组的意见,进行知识反馈,老师在旁注意找出学生的误区,加以更正)2、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讨论,学校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哪些?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想一想本校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采取哪些措施?(学生讨论回答:如我们学校保护学生所采取的措施有,每天放学有老师在容树下值日、单车有专门人员来看管、校内不许追逐、公共地方有专人检查等等。

这些学生都能知道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用性)。

七、巩固练习:(选择题)1、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2、家庭保护的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方面的侵害。

A、他人B、学校C、家庭D、社会3、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适龄的未成年人()。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保护: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和家庭成员的保护和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2. 学校保护: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3. 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和学校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家庭和学校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理解和认同。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家庭和学校保护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新课和增强学生对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师,模拟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家庭和学校保护的实际体验。

2. 小组竞赛:设立关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3. 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海报,通过创意表达,加深他们对家庭和学校保护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政治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9篇

八年级政治教案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9篇

八年级政治教案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9篇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1第六课第二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作用,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明确讲述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重点分析: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因为本框集中介绍的是家庭、学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使学生明确相关的法律内容,以达到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依法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此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确定为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本框集中介绍了家庭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责任。

包括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两部分内容。

家庭保护:教师在讲述时,要紧紧抓住“家庭保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这一点,最好能举几个典型的正反面实例来进行论证。

教师在讲述家庭保护的作用时要强调,家庭保护一方面要反对对未成年人子女只养不教、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过分溺爱或管教过严。

教材对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于这些内容,教师最好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进行详细讲解,或者让同学们搜寻自己所见所闻中的典型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学校保护: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一起对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和一个人一生中的在校时间,进行统计的方法使学生对学校在一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导入新课]吴某是广西合浦县石康镇大庄江村人,生于1986年7月10日,成天逃学打电子游戏,初中未毕业便休学在家,是个问题少年。

因其不思上进和好吃懒做,长期遭受父母和姐姐的责骂,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情绪,于是产生“教训一下家人”的想法。

安全教育的家校共育案例(3篇)

安全教育的家校共育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小学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家校共育,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城市郊区,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校园安全形势严峻。

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仅靠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携手,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案例实施1. 成立家校安全共育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民警等组成的家校安全共育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校园安全工作,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2. 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1)学校层面:学校定期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练等活动。

例如,交通安全教育课邀请交警进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教育课邀请消防员讲解火灾逃生技能,网络安全教育课邀请网络专家讲解网络安全常识等。

(2)家庭层面:学校向家长发放安全教育资料,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安全教育。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教育的支持。

3.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安全状况,共同解决安全隐患。

例如,针对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学校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如家长接送、校车接送等。

4.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家校共育小组定期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家长报告。

三、案例成效1. 学生安全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家校共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2. 校园安全环境得到改善家校共育小组的成立和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建立,使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校园内交通事故、火灾、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事故显著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

重点
2.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重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难点: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
2.我国专门用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是
3.联合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国际性公约是
4.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答略
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三、学习新课:
(一)家庭保护:
1.教师: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保护。

家庭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未成年子女个人在家庭里获得的保护。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考:在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侵犯未成年人权利的行为?学生交流。

2.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家庭保护的含义。

3.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内容。

(2)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3)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介绍相关法律,并在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时,将学生与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等道德两难问题作初步解释。

(突出几个关键词)
回顾第九课完成填空。

(限时3分钟)引出家庭和学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作用。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我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4.指成导学生阅读案例“辍学风波”讨论交流:这个案例中的家长们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益,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1.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A 学校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指定习题指导学生看书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受教育权。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是一个相对应的范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即在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

享受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小结深化情感,提高法制意识。

板书引导学生小结出示当堂练习
交流讨论结果:受教育权,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学生按要求勾画要点并进一步认识监护人的含义。

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巡视指导,做好向导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师生总结,突出主题巡视指导,尤其多关注后进生讨论交流学做法官分别讨论例中,当事人的哪些权益受到侵害,哪种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自己的保护责任。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