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游漓江3.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4游漓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4游漓江

4* 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1.激趣导入:(PPT配乐播放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水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孩子们,漓江美丽吗?是啊,简直是美不胜收!那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非先生好好地来欣赏欣赏漓江的奇山异水吧!2.(PPT显示课题:游漓江)请读课题:游漓江3.引导质疑:从课题,你读到了什么呢?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引路,自读探究(PPT:(1)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作好记号.(2)再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本文重点写了漓江的山还是水?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归纳回答刚才的问题:本文写了作者船游漓江看到的山水风光,但重点写的是漓江的山.所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漓江的山(PPT).二、品读正文,同游漓江1.找出句子品析漓江水的特点.(!)(PPT)“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碧绿和清澈)(PPT). (2)(PPT)“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多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作者从水写到山,如此不露痕迹,过渡巧妙,浑然天成.)【下面让我们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看看两岸的小山峰···】2.学习第2段,概括漓江两面岸山峰的特点.【当作者看到漓江小山峰的第一印象···】惊讶,欣喜,喜爱A.(PPT):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直挺).B.(PPT):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妩媚).C.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不仅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漓江山峰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优美.)D.【让我们带着作者初见漓江山峰的惊讶,欣喜,喜爱感受再来读一读】E.【孩子们,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嗯,是的,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了漓江两岸山峰特点】(PPT:总写).3.赏析三座小山峰的特点.细细地阅读课文3——5段,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神奇美景,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象鼻山景点.A.PPT: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作者用贴切的联想,把静态的象鼻山完全写活了,写得富有了动感和灵性.)B.孩子们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动手画一画吧!C.美读这段文字.②斗鸡山景点.A.PPT:这隔江对峙着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张开”“拍打”“窥伺”“啄”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化静为动,把两座静态的山写活了.)【看,就要开战了让我们带着紧张的气氛再来读一读了】.③画山景点.A. PPT :只见对面一座长方形的山峦,平平整整的,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从“分明是”,体会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B.美读这段文字.C.画上都画着些什么呢?(PPT: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据说:当年周恩来和朱德游览至此,周恩来慧眼识马,三分钟内一连看出了山上的这九匹姿态不一的骏马,而朱德最后只看出了七匹.在民间还有一首有趣的歌谣呢:“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几匹马呢?这些马都有些什么形态呢?除了马,你还可以把这些幻想成其它的吗?相信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发挥想象,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吧.4.孩子们,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独特神奇)5.前面我们学的《三峡之秋》一课,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间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秋景的,那这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漓江山的呢?(本文根据作者游踪变化来写的,这种写景顺序叫:移步换景)(PPT).三、品读结尾质疑解惑1.现在作者乘着游船,移步来到了阳朔.那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最末两段.思考一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为什么会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PPT:“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阳朔山水甲桂林”,那意思就是说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虽然作者没能去到阳朔,不免有些遗憾,这成为作者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其实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孩子们,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写下来吧,再把它记在脑海里,那一幅幅奇异美妙的图画就会永驻你心了(PPT).2.想象一下,你的头脑中也有这么熟悉的一处景点吗,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也试着像作者这样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吧(PPT)3.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刚才我们跟着林非先生一起神游欣赏了漓江奇丽的山峰,那最后老师要奖励大家,让我们再跟着这部短片,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无穷魅力吧!(PPT:桂林山水)孩子们,桂林美吗?漓江美吗?不妨我们抽个暑假,亲自去一趟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游漓江︱象鼻山︱千姿百态《山水风光》斗鸡山【热爱】神奇独特画山。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优秀教案.doc(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游漓江》优秀教案.doc(精品)

《游漓江》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游漓江)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二)品读课文,同游漓江。

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

(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三)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4游漓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4游漓江

4* 游漓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1.激趣导入:(PPT配乐播放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水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孩子们、漓江美丽吗?是啊、简直是美不胜收!那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非先生好好地来欣赏欣赏漓江的奇山异水吧!2.(PPT显示课题:游漓江)请读课题:游漓江3.引导质疑:从课题、你读到了什么呢?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引路、自读探究(PPT:(1)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作好记号.(2)再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本文重点写了漓江的山还是水?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归纳回答刚才的问题:本文写了作者船游漓江看到的山水风光、但重点写的是漓江的山.所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漓江的山(PPT).二、品读正文、同游漓江1.找出句子品析漓江水的特点.(!)(PPT)“漓江确实是美、透过绿色的水波、能数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碧绿和清澈)(PPT). (2)(PPT)“一座座山峦的侧影,躺在淡淡的波纹里、轻轻地晃荡着.”【多美的意境、美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作者从水写到山、如此不露痕迹、过渡巧妙、浑然天成.)【下面让我们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看看两岸的小山峰···】2.学习第2段、概括漓江两面岸山峰的特点.【当作者看到漓江小山峰的第一印象···】惊讶、欣喜、喜爱A.(PPT):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直挺).B.(PPT):每一座小小的山、都像个硕大的盆景、也许少了点儿雄健的气魄、却蕴藏着许多的妩媚.(妩媚).C.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不仅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漓江山峰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语言也显得生动优美.)D.【让我们带着作者初见漓江山峰的惊讶、欣喜、喜爱感受再来读一读】E.【孩子们、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嗯、是的、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了漓江两岸山峰特点】(PPT:总写).3.赏析三座小山峰的特点.细细地阅读课文3——5段、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神奇美景、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①象鼻山景点.A.PPT: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作者用贴切的联想、把静态的象鼻山完全写活了、写得富有了动感和灵性.)B.孩子们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动手画一画吧!C.美读这段文字.②斗鸡山景点.A.PPT:这隔江对峙着的两座小山、都向两旁张开了岩壁、活脱脱像两只公鸡正拍打着翅膀.那微微侧向江面的两座峰顶、就像是紧紧窥伺着对方的鸡头、正使出自己的气力想啄过去.(“张开”“拍打”“窥伺”“啄”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化静为动、把两座静态的山写活了.)【看、就要开战了让我们带着紧张的气氛再来读一读了】.③画山景点.A. PPT :只见对面一座长方形的山峦、平平整整的、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从“分明是”、体会作者对这座山的喜爱.)B.美读这段文字.C.画上都画着些什么呢?(PPT: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在扬蹄疾走、还有的在昂首嘶鸣.)据说:当年周恩来和朱德游览至此、周恩来慧眼识马、三分钟内一连看出了山上的这九匹姿态不一的骏马、而朱德最后只看出了七匹.在民间还有一首有趣的歌谣呢:“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几匹马呢?这些马都有些什么形态呢?除了马、你还可以把这些幻想成其它的吗?相信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请发挥想象、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一段话吧.4.孩子们、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独特神奇)5.前面我们学的《三峡之秋》一课、是按早晨——中午——下午——夜间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秋景的、那这一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漓江山的呢?(本文根据作者游踪变化来写的、这种写景顺序叫:移步换景)(PPT).三、品读结尾质疑解惑1.现在作者乘着游船、移步来到了阳朔.那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最末两段.思考一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为什么会成为自己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PPT:“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阳朔山水甲桂林”、那意思就是说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虽然作者没能去到阳朔、不免有些遗憾、这成为作者心中一个美丽的悬念、其实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对阳朔山水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1.孩子们、这篇文章用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美丽神奇的山峰、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写下来吧、再把它记在脑海里、那一幅幅奇异美妙的图画就会永驻你心了(PPT).2.想象一下、你的头脑中也有这么熟悉的一处景点吗、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也试着像作者这样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吧(PPT)3.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刚才我们跟着林非先生一起神游欣赏了漓江奇丽的山峰、那最后老师要奖励大家、让我们再跟着这部短片、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无穷魅力吧!(PPT:桂林山水)孩子们、桂林美吗?漓江美吗?不妨我们抽个暑假、亲自去一趟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游漓江︱象鼻山︱千姿百态《山水风光》斗鸡山【热爱】神奇独特画山。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游漓江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游漓江西师大版

年级五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人备课人员[来源:Z&xx&k]全组语文教师教学内容游漓江授课时数 1 执教者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以及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准备漓江风光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第课时[来源:Zxxk]序号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一尝试导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学生自由抒发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学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感受漓江山峰的与众不同。

J二主体学习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来源:Zxxk]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汇报自学情景通读全文,学生应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比如:描写漓江质疑问难。

二、检查自学情况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来源:]三、重点讨论1. 课文中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2.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

三运用拓展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四板书设计4游漓江山独特神奇五教学反思《游漓江》一文,很是独特,从题目看,作者写漓江的水似乎会更多些,但是课文的实际却是写漓江的山。

《游漓江》教学设计

《游漓江》教学设计

《游漓江》教学设计第一篇:《游漓江》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四、重点讨论1.课文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2.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描写漓江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六、拓展延伸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2.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七、教师小结第二篇:游漓江(教案)游漓江(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品读优美句段感悟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2、遵循阅读课文教学的原则,放手自读;3、借助想象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重难点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特点;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漓江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塑山水甲桂林2、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4课游漓江》word教案(2)

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4课游漓江》word教案(2)

武胜县飞龙镇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导学案游漓江学习内容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导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合作探究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检查反馈1.抽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正音。

2.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1.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教师点拨(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

(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_2

《游漓江》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_2

《游漓江》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简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着重描绘的是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正把鼻子伸进漓江尽情地吸水的大象,正拍打着翅膀准备战斗的公鸡和画山上神态各异的骏马。

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默读课文,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学设计2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学设计2

4.《游漓江》教案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解疑合探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

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4. 课文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
5.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
五、感情朗读、品味课文
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描写漓江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

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六、七嘴八舌、创编习题
针对本节课所学,请你做小老师,你会给大家出几道什么习题呢?
预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附板书:游漓江水美山更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具
学具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武胜县飞龙镇小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游漓江
学习
内容
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学习第五段。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
(3)再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合作探究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检查反馈
1.抽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正音。
2.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巩固提高
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4.读课文最末两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
(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5 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①象鼻山景点。
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