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亲情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一 亲情:平分生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1平分生命个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
2[①“唯一”一词表明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男孩和妹妹相依为命。
过,灾难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
[②“再次”说明了什么?]3妹妹不幸染上重病,需要输血,即使医院免去了手术的费用,4但血库中缺少能输给妹妹的血液。
[③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段导读:妹妹急需输血,但是医院里缺少能输给妹妹的血液。
生知道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就征求他的意见,有没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愿不愿给妹妹输血。
男孩犹豫了一5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④男孩为什么会犹豫?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男孩同意抽自己的血输给妹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妹妹生病需要男孩输血,男孩同意了。
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仅仅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6[⑤“立刻、一动不动、颤抖”等词语写出了什么?]段导读:男孩给妹妹输血。
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hàn)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shùn)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7[⑥作者用“震撼”这个词和连续两个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段导读: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
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说:“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8[⑦“紧紧握住”说明了什么?]“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⑧“真的”一词表现了男孩怎样的心情?]9医生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一百岁。
”段导读:医生安慰男孩。
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10[⑨“又蹦又跳、转、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等词语表现了什么?]段导读:男孩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一 亲情:语文天地》 公开课教案_0

有总有分段落清——《写好总分段式》【学习目标】学习总分段式写话,让段落结构清晰,能清楚明白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表达意思。
【学习过程】一、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师:(出示一只小松鼠图画)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可爱)(板书:总)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松鼠可爱呢?(板书:分)学生自由表达,显得顺顺序零乱。
师(出示一个段落)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说的。
小松鼠,真是可爱。
眼睛又黑又亮,小巧玲珑的身体上,绣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总是翘起来,直翘到头顶上,好像在显示自己的威风。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清楚吗?生:清楚。
师:怎么就清清楚楚呢?生:因为有顺序。
师:来,我们先总的说,小松鼠怎么样?生:小松鼠很可爱。
师:怎么可爱呢?请一位同学上来指着小松鼠来给我们说一说。
学生上来说。
师:多有顺序啊!先总体说小松鼠很可爱,接着分从几个方面说可爱:身体可爱,眼睛可爱,大尾巴可爱。
这样就介绍的很具体、有条理。
(板书:具体、条理)(课件标注)这种结构叫总分结构。
很多时候用上了总分结构,句子就清楚了。
二.协助整理,指导总分结构。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话。
学生自由读。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仅仅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而有力。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大的敌人,它会迅速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师:你们觉得清晰吗?学生读后觉得很不清晰。
师:是啊,我也觉得有点乱。
怎么整理呢?拿出作业纸,把总起句先找到。
标一标整理后的句子序号。
学生整理标序号,老师巡视。
师:我们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应该先总的说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师:这个办法不错。
再看看从那几个方面看出有趣了呢?按照一定顺序理一理。
学生整理,过程略。
师:经过整理后,变身亮相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一 亲情 语文天地》优质课教案_2

《游子吟》活动目的:1.让学生理解了,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为使自己健康成长,父母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形成了“感恩相报”之识。
2.使学生理解到自己的每一天成长都离不开父母,产生感恩相报之情3.使学生理解真情回报是以自己的成人、成才来回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4.展开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的有益活动,让学生有感恩,报恩之行活动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篇《游子吟》,大家读过么?能背诵一下吗?2.学生背诵3.小结:这首是个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看视频谈感受视频看完了,其实,天下每一个父母都像张雨莲一样,对自己吝啬,却对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
为了给自己的儿女做顿饭,张雨莲第一次,一个人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经过重重困难,走出茫茫大山:从她所到的地方到女儿所在的城市,要翻过两座大山,走28公里的山路,转三次车,跨越四个省,坐36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她对女儿所在的城市一无所知,除了知道女儿的名字,其他什么也不知道,她挎着篮子,拿着包袱,逢人就问女儿住在那里,就这样在这个城市问了一天,如果不是被夜间巡视的警察发现,真不知道这位可怜的母亲还要在滂沱大雨中找到什么时候,看了这段视频,我的心揪成了一团。
1.今天是2019.3.82.今天是“三八”妇女节3.今天是普天下所有妈妈的生日2.在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的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3.今天这节视频课,老师请大家一起观看两段视频,视频的名字叫《我的妈妈》4.播放视频5.学生谈感想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热泪盈眶,你有什么感想?(三)讲述感恩事件,分享母爱1.无论你身处何地,有一个人始终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却不求你的任何的回报,只要想起妈妈,心里就会觉得很踏实很温暖,是妈妈给我们的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扶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说话,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哪一刻,就尽情的享受着母爱,而这个切都来自一个人,那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妈妈,今天在这里,老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1.第一单元亲情(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第⼀单元亲情(北师⼤版语⽂三年级下册)第⼀周主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级第⼀单元亲情礼物教学⽬标:1.引导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对“我” 的⽆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课时⽬标:1.初读课⽂,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对“我”的⽆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导课激趣,揭⽰课题: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课⽂礼物⼆、初读诗,⾃学字、词1.学⽣⾃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检测学⽣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随机介绍⾃⼰好的记字⽅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读诗,理解内容1.学⽣⾃由朗读诗,想想⾃⼰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教师随机抓住学⽣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式深⼊理解⾃然的⼒量,⽣命伟⼤,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
亲指导学⽣读出⾃⼰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想像。
2.学⽣谈从亲⼈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
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布置作业第⼆课时课时⽬标:1.进⼀步朗读课⽂,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的⽣字。
3.完成语⽂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导学过程:⼀、再读课⽂,加深理解,学习写法1.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说说⾃⼰在现实⽣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3.观察⽂中前四⾃然D,看看这⼏⼩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引导学⽣依照诗中的写法,写⼀D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一 亲情 语文天地》优质课教案_1

学会看病知识与技能:理解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通过课文的两个自然段的理解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出示“第六组”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导读找出本组的内容及学习的方法2、本组的单元导读不近告诉我们要学什么,还告诉了我们怎么去学。
(这组课文要求我们感受父母之爱,而学习这类感情类的文章,我们一般都会通过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表达情感)二、学习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会看病”——板书:学会看病1、提问: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谁,为什么,怎么,怎么样)一个一个回答,回答以后,学生先不要坐下通过回答问题,串联信息,归纳主要内容2、出示主要内容,一起读一遍二、学习生字1、出示课文导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重点2、出示词语,学习生字(1)自读,齐读或提示要注意的读音(2)学习词语,学生自读,齐读(3)理解词语意思,重点解释“喋喋不休”三、学习课文1、边读边勾画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1)语言——出示文中的对话同桌先读,分角色读,一组儿子,一组母亲。
读完以后,询问儿子:母亲在你生病时,还一直这样问你,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感受(2)母亲爱儿子吗?从他们的对话中哪儿能够看出来?母亲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看病,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母亲的心2、心理活动(1)找到母亲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请学生说,其他人认真听,并跟读)(2)等学生说完以后,老师出示相对应的课件内容,一起读,一起品读。
(3)等到说到课件第六处时,问孩子:孩子看病回来后,母亲的勇气为什么又回来了?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老师出示孩子回来后说的话(4)再次体会母亲当时的心理(下定决心——犹豫,动摇——再次坚定决心)(5)议一议:母亲为什么要让生病的儿子独自看病,从文中找找看(6)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母亲的种种都是她爱的表现)你觉得,母亲仅仅给了儿子一张路线图吗?还交给了他什么?(面对困难,面对生活的勇气)四、小练笔:选择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五、引申,延伸:谢母爱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体会母亲的爱,赞美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六、布置作业1、完成自己的小练笔,并用自己的行动报答自己的爱七、板书20、学会看病母亲心理变化:坚定自己的想法开始犹豫,动摇伟大的母爱再次坚定自己的想法八、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到就行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亲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亲情》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诗中相关字、词,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能够读诗,也能够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
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
朗读的形式句多些能够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
导学过程: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1、学生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相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博"三、布置作业。
【篇二】学背景及设想周末,学校安排学生回家做了四个活动:送给父母一个小礼物、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给父母洗一次脚、替父母做一件事。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亲情

第一单元亲情一、教学篇目精读课文3篇《礼物》《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平分生命》《语文天地》二、教学要求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并乐于去表达这种爱。
二、培育学生善待自然和生命,珍惜生命,热情求知的高贵情操,鼓励学生学会报答亲人的关切。
3在朗诵、讨论、感悟中理解课题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认读生字18个,会写22个,辨析形近字,重视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初步体会文章中重点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5培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
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课文内容,在朗诵中体会人物的心里情感,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情感。
二、正确、流畅、有感地朗诵课文,初步体会“亲情”的宝贵与伟大,为自己能够拥有浓浓的亲情而感到幸福。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亲人做些什么?3、理解“寄托、关爱、期盼、滋润、看望、收藏、相依为命、唯一、犹豫、震撼、一刹时、郑重其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自阅读时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的重要文句,培育归纳能力。
五、练习记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资料课件录象五、教学时间安排精读课文3篇6课时语文天地2课时第一课:礼物教学目的一、熟悉课文中的8个生字,并会写其中7个生字,能够在阅读中采用已有的方式和经验独立识字。
二、理解诗中内容,能够流畅、有情感地朗诵全诗。
做到声情并茂,能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和熟悉。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并乐于去表达这种爱。
4、培育学生善待自然和生命,珍惜生命,热情求知的高贵情操,鼓励学生学会报答亲人的关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诵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生字卡片、一盆花、一杯水、刚出壳小鸡的图片、种子钻出土地的图片。
教学进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老师搬来一盆花)漂亮吗?今天,是小花的生日,大家能送给它什么礼物?(同窗叙述)老师也送给小花一件礼物(一杯水),我还能送给它阳光。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亲情教案

第一单元亲情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和一个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10个生字,会写字29个生字,2学习课文,感悟有关词语,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3积累词句,古诗词,学习查记典,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亲情的伟大,懂得不辜负亲人的期望。
会在具体的语言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体验亲情,了解亲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教学课时:7-8课时礼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礼物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二初读诗,自学字、词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
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
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亲情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和一个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10个生字,会写字29个生字,
2学习课文,感悟有关词语,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3积累词句,古诗词,学习查记典,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亲情的伟大,懂得不辜负亲人的期望。
会在具体的语言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体验亲情,了解亲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教学课时:7-8课时
礼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礼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
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
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
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
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
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导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D,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D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了表中和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T、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依为命、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2读懂课文,体会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结合日积月累中的D4 。
4重点指导朗读,特别是再读男孩的话时,体会他说话话时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情入境的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导学过程:
一从题目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评分”,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物可以平分?
再板书“生命”,让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初步认识的字词。
2 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可读课文,也可读词语,随机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和积累
好词语。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 再读课文,说说男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重点抓住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男孩的心情以及体会
亲情的伟大。
(随机指导朗读)
3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干首都出来,学生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2完成语文天地中——
3会写本课的生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1 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如此勇敢?
2 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类似感人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男孩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
己的感受。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 读两个句子,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认为那个句子好,为什么?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语气。
三指导学生写字
1 观察生字,找出易错字和难字。
2 师重点指导“瞬、降、颤”的写法。
3 学生抄写字词。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小男孩妹妹
亲情伟大
妈妈的葡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
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
私。
4 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
(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
理方法)
1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2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六、作业:
作文
教学内容: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
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
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打草稿。
二师巡视并单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