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
管理学第八章思考题问答题

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2、何谓部门化?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这些不同形式有何特征?协调的有效方法就是组织的部门化,即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货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部门化得形式有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矩阵型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
职能部门化的特征: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病使之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各部门专注于产品的经营,并且充分合理地利用专有资源,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
地域部门化组织可以把责权下放到地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和经营。
顾客部门化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满足目标顾客各种特殊而广泛的需求,同时能有效获得用户真诚的意见反馈。
流程部门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的技术优势,易于协调管理,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也能够快速敏捷地反应,容易取得较明显的集合优势。
矩阵型结构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有多重指挥线。
动态网络型结构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柔性。
3、何谓管理幅度?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汇总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
在主管人员与其下属的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
(2)工作的性质。
凡是要求相互经常保持联系的工作,管理幅度就小一些。
(3)工作的类别。
如果管理的工作相同或类似,其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否则,就应小一些。
(4)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倾向性。
如果管理者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而下属也需要的话,管理幅度就应小些;否则,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
(5)组织沟通的状况。
8-第8章思考题与习题的答案lyh-syj2012

+1),如图 8.17 的线段 CD 所示。此时,可忽略扭矩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3)当 0.5<Tc/Tc0≤1.0 且 0.5<Vc/Vc0≤1.0 时,需考虑剪扭相关性,线段 BC 上任意一
T Vb
ft fy
当 T/(Vb)>2.0 时,取 T/(Vb)=2.0。 2、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 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受扭纵向钢 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中,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受 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 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3、箍筋的构造要求
3
+ As'
A st l
3
A st l
3
+ As
8.10 试述轴向压力对受扭承载力的影响。 答:试验研究表明,轴向压力的存在,可减小纵向钢筋的拉应变,抑制斜裂缝的出现
和开展,可增加混凝土的咬合作用和纵筋的销栓作用,因而可提高构件的受扭承载力。但 当轴向压力大于 0.65fc A 时,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将会逐步下降。
8.1 什么是平衡扭转?什么是协调扭转?并各举 1 个工程实例。 答:平衡扭转又称静定扭转,是由荷载作用直接引起的,其截面扭矩可由平衡条件求
哈工大机械原理考研-第8章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题8-2图
题8-3如题8-3图示的两根曲轴结构中,已知 , , ,且曲拐的错开位置如图所示。试判断何者已达静平衡,何者已达动平衡。
题8-3图
题8-4在题8-4图示的插齿机构中,已知 , , , , , ,扇形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质量 , , , 。当曲柄1与连杆2拉成一直线时,摇杆3的倾角 。设在曲柄延长线上 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 及在摇杆上 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 来进行该机构的静平衡,求 和 的大小。
题8-4图
题8-5如题8-5图所示为一装有皮带轮的滚筒轴。已知:皮带轮上有以不平衡质量 ,滚筒上具有三个不平衡质量 , , ,各不平衡质量的分布如图所示,试对该滚筒轴进行平衡设计。
7.什么是平面机构的完全平衡法?它有何特点?
8.什么是平面机构的部分平衡法?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二、习题
题8-1在题8-1图所示的盘形回转体中,有四个偏心重量位于同一回转平面内。它们的大小及其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分别为 , , , ; , , ,而个偏心重的方位如图所示。又设平衡重量 的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 ,试求平衡重量 的大小及方位。
题8-5图
题8-7如题8-7图示的三重量位于同一轴面内,其大小及其中心至回转轴的距离各为: , , , , 。又各重量的回转平面及两平衡基面间的距离为 , , , 。如果置于平衡基面Ⅰ和Ⅱ中的平衡重量 和 的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为 ,求 和 的大小。
题8-7图
8.4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一、复习思考题
1.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造成机械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思考题1.论述交换和生产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
2.为什么说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
3.市场失灵原因有哪些?4.信息不对称怎样带来市场失灵?5.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什么?6.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7.运用实例说明外部效应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政府有哪些对策?8.试述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的内容。
9.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二、计算题1.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 Q 101000-=,而成本函数为Q C 40=,试求:(1)若该商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则其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其产量和价格应各为多少?(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是损失了多少?2.某两企业之间存在外部性,企业1给予企业2造成外部不经济。
企业1生产X 产品、企业2生产Y 产品,各自的成本函数为212x C =xy y C 222+=x 、y 分别为两企业的产量,企业2的成本受企业1的产量x 的影响。
X 、Y 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80、60。
(1)假设两企业不对外部性进行交涉,两企业的产量各为多少?(2)假设两企业进行外部性问题交涉,交易成本为0,两企业的产量为多少?(3)在(2)的场合,对企业1的外部不经济有法规及无法规时,两企业如何分配利润?(4)政府为抑制外部不经济,对企业1的生产每单位征收t 的税收,企业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税率t 应定为多少?(5)政府向企业1对x 的产量征收每单位t 的税收,而向企业2按每单位x 的产量发放t 的补贴。
假设两企业可以无交易成本地自由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3.某经济由两个个人及一个企业构成。
企业雇佣劳动L 以生产x ,生产函数为212L x =企业利润均等地分配给两个人。
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公害,公害量z 依存于x4x z =两个个人的效用依存于x 及z ,两人均为 223z x u -=初期两人均只有8单位的劳动。
第8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八章变电所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8-1 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及操作电源回路等。
①断路器控制回路的主要功能是对断路器进行通、断操作,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相应继电保护动作,接通断路器控制回路中的跳闸回路,使断路器跳闸,起动信号回路发出声响和灯光信号。
②信号回路是用来指示一次电路设备运行状态的二次回路。
信号按用途分,有断路器位置信号、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
③保护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设备进行保护。
④监视和测量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各线路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⑤自动控制回路是用来实现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⑥操作电源回路是用来提供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等所需的电源。
8-2 二次回路图主要有哪些内容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图主要有二次回路原理图、二次回路展开图、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
①二次回路原理图主要是用来表示继电保护、断路器控制、信号等回路的工作原理,在该图中一、二次回路画在一起,继电器线圈和其触点画在一起,有利于叙述工作原理,但由于导线交叉太多,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二次回路展开图将二次回路中的交流回路与直流回路分开来画。
交流回路又分为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直流回路又有直流操作回路与信号回路,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分别画在相应的回路,用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表示。
③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画出了二次回路中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控制电缆和二次回路的连接方式,是现场施工安装、维护必不可少的图纸。
8-3 操作电源有哪几种,直流操作电源又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主要有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两类,直流操作电源有蓄电池和硅整流直流电源两种。
蓄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两种。
①铅酸蓄电池具有一定危险性和污染性,需要专门的蓄电池室放置,投资大。
《电力系统分析》第8章习题答案

−
j
900
⎥ ⎥
=
⎢ ⎢0.494e
j 2550
⎥ ⎥
1 ⎥⎦⎢⎣2e j1350 ⎥⎦
⎢⎣0.195e
j1350
⎥ ⎦
8-13 试画出图 8-62 所示电力系统 k 点发生接地短路时的正序、负序和零序等值网络。
图 8-62 习题 8-13 附图
解:正序、负序、零序等值网络见下图 a)、b)、c)。
(3)k 点发生 a、c 两相接地短路时
Ib1
=
j( X 1∑
E1Σ
=
+ X 2∑ // X 0∑ )
j1 j(0.202 + 0.214 // 0.104)
= 3.677
Ib2
=
−
X 0∑ X2∑ + X0∑
Ib1
=
−
0.104 0.214 + 0.104
× 3.677
=
−1.203
Ib0
=
−
X 2∑ X2∑ + X0∑
Ib1
=
− 0.214 × 3.677 0.214 + 0.104
=
−2.474
U b1 = U b2 = U b0 = − jX 2∑ Ib2 = − j0.214 × (−1.203) = j0.257
Ib = 0
Ic = a 2 Ib1 + aIb2 + Ib0 = e j240° × 3.677 − e j120° ×1.203 − 2.474 = 5.624e− j131.29° Ia = aIb1 + a2 Ib2 + Ib0 = e j120° × 3.677 − e j240° ×1.203 − 2.474 = 5.624e j131.29° Ub = 3Ub1 = 3× j0.257 = j0.771 U a = U c = 0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思考题及练习题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思考题及练习题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______ 数列,一般由 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___________ o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_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____________ ,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或 ________ 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_______ 增长量和________ 增长量,各 ______ 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 _________ 增长量o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______________ ,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 ________ 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 法和 _________ 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________ 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 __________ 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__________ ,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o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 _______ 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______________ ,以扶正其位置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_________ o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 ____________ 趋势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所应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即反应能定量进行。
(2)反应快速,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3)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
2.写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测定Cl-的主要反应,并指出各种方法选用的指示剂和酸度条件。
答:(1)莫尔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铬酸钾酸度条件:pH=6.0∽10.5(2)佛尔哈德法主要反应:Cl-+Ag+(过量)=AgCl↓Ag+(剩余)+SCN-=AgSCN↓指示剂:铁铵矾。
酸度条件:0.1∽1 mol/L(3)法扬斯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荧光黄酸度条件:pH=7∽10.53.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1)BaCl2,(2)KCl,(3)NH4Cl,(4)KSCN,(5)NaCO3+NaCl,(6)NaBr,各应选用何种方法确定终点?为什么?答:(1)BaCl2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莫尔法能生成BaCrO4沉淀。
(2)Cl-用莫尔法。
此法最简便。
(3)NH4Cl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当、[NH4+]大了不能用莫尔法测定,即使[NH4+]不大酸度也难以控制。
(4)SCN-用佛尔哈德法最简便。
(5)NaCO3+NaCl用佛尔哈德法。
如用莫尔法、法扬斯法时生成Ag2CO3沉淀造成误差。
(6)NaBr 用佛尔哈德法最好。
用莫尔法在终点时必须剧烈摇动,以减少AgBr吸附Br-而使终点过早出现。
用法扬斯法必须采用曙红作指示剂。
4.在下列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1)在pH=4的条件下,用莫尔法测定Cl-;(2)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既没有将AgCl沉淀滤去或加热促其凝聚,有没有加有机溶剂;(3)同(2)的条件下测定Br-;(4)用法扬斯法测定Cl-,曙红作指示剂;(5)用法扬斯法测定I-,曙红作指示剂。
答:(1)偏高。
因部分CrO42-转变成Cr2O72-,指示剂剂浓度降低,则终点推迟出现。
(2)偏低。
因有部分AgCl转化成AgSCN沉淀,返滴定时,多消耗硫氰酸盐标准溶液。
(3)无影响。
因AgBr的溶解度小于AgSCN,则不会发生沉淀的转化作用。
(4)偏低。
因AgCl 强烈吸附曙红指示剂,使终点过早出现。
(5)无影响。
因AgI 吸附I -的能力较曙红阴离子强,只有当[I -]降低到终点时才吸附曙红阴离子而改变颜色。
5. 称取NaCl 基准试剂0.1173g ,溶解后加入30.00 mLAgNO 3标准溶液,过量的Ag +需要3.20 mL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已知20.00 mLAgNO 3标准溶液与21.00 mLNH 4SCN 标准溶液能完全作用,计算AgNO 3和NH 4SCN 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解:设AgNO 3和NH 4SCN 溶液的浓度分别为3AgNO c 和SCN NH c 4由题意可知:202143=SCN NH AgNO C C 则过量的Ag +体积为:(3.20×20)/21=3.048 mL则与NaCl 反应的AgNO 3的体积为30-3.0476=26.95 mL因为n Cl-=n Ag+=mol 002000.044.581173.0= 故L mol V n c AhNO Cl AgNO /07421.01095.26002000.0333=⨯==-- S C N NH c 4=⨯21203AgNO c =0.07067 mol/L 6.称取NaCl 试液20.00 mL,加入K 2CrO 4指示剂,用0.1023 mol/L AgNO 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7.00 mL 求每升溶液中含 NaCl 若干克?解:题意可知n NaCl =nA gNO3=0.1023×27×10-3=0.0027621molCl -+Ag +=AgClCl -物质的量=0.1023×0.027=0.00276molCl 的浓度c=n/v=0.00276/0.02=0.1381mol/L每升溶液中含的质量=0.1381×58.5=8.079g/L7.称取银合金试样0.3000g ,溶解后加入铁铵矾指示剂,用0.1000mol/L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3.80mL ,计算银的质量分数。
解:由题意可知n Ag =n NH4SCN =0.1000×0.0238=0.00238molAgNO 3﹪=(n Ag ×M Ag )/m s=(0.00238×107.9)/0.3000=85.56﹪8.称取可溶性氯化物试样0.2266g 用水溶解后,加入0.1121mol/LAgNO 3标准溶液30.00mL 。
过量的Ag +用0.1185mol/L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6.50mL ,计算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
解:据题意:与可溶性氯化物试样作用的AgNO 3的物质的量为:n Cl-=n AgNO3 - n NH4SCN =0.1121×30×10-3 - 0.1185×6.5×10-3=0.00259275molCl ﹪=n Cl-×M Cl-/m s =%1002266.045.35002593.0⨯⨯=40.56%9. 用移液管从食盐槽中吸取试液25.00mL,采用莫尔法进行测定,滴定用去0.1013mol/lAgNO 3标准溶液25.36mL 。
往液槽中加入食盐(含NaCl96.61%)4.500Kg ,溶解后混合均匀,再吸取25.00mL 试液,滴定用去AgNO 3标准溶液28.42mL 。
如吸取试液对液槽中溶液体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计算液槽中加入食盐溶液的体积为若干升?解:分析题意,加入食盐后用去溶液的体积与原用去溶液的体积之差,即为滴定加入4.50g 食盐溶液的体积.设液槽中食盐溶液的体积V,据题意:44.581000500.4%61.96⨯⨯=25)36.2542.28(1013.0-⨯V 解之得V=6000 L10.称取纯KIO X 试样0.5000g ,将碘还原成碘化物后,用0.1000mol/lAgNO 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3.36mL 。
计算分子式中的x 。
解:依题意:n KIOX =n I-=n AgNO3=0.1000×0.02336=0.002336mol即:x16127395.0++=0.002336 解之得x=311.取0.1000mol/lNaCl 溶液50.00mL,加入K 2Cr 2O 4指示剂,用0.1000mol/LAgNO 3标准溶液滴定,在终点时溶液体积为100.0mL,K 2Cr 2O 4的浓度5×10-3mol/L 。
若生成可察觉的AgCr 2O 4红色沉淀,需消耗Ag +的物质的量为2.6×10-6mol ,计算滴定误差。
解:滴定误差等于TE=[Ag +]+[Ag +]Ag2CrO4-[Cl -] (1)式中[Ag +]Ag2CrO4表示形成Ag 2CrO 4所消耗的Ag +浓度,它等于消耗的Ag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Ag +]Ag2CrO4=2.6×10-6/0.1=2.6×10-5 mol/L (2)[Ag +]=(K spAg2CrO4/[CrO 42-])1/2=(2.0×10-12/5.0×10-3)1/2=2.0×10-5 mol/L (3)[Cl -]= K spAgCl /[Ag +]=1.8×10-10/2.0×10-5=9.0×10-6 mol/L (4)将(2)(3)(4)式之值代入(1)式。
TE=2.0×10-5+2.6×10-5-9.0×10-6=3.7×10-5 mol.L -1TE%=3.7×10-5×100/0.1000×50.00=0.0712.取0.1000mol/LNaCl 溶液30.00mL,加入0.1000mol/LAgNO 3溶液50.00mL ,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0.1000mol/LNH 4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Ag +,在终点时Fe 3+的浓度为0.015mol/L 。
因为没有采取防止AgCl 转化成AgSCN 的措施,滴定至稳定的红色不在消失作为终点,。
此时FeSCN 2+的浓度为6.4×10-6mol/L.计算滴定误差。
已知FeSCN 2+的形成常数K=138 解 滴定误差等于TE=[Ag +]-[SCN -]-[FeSCN 2+]-[Cl -] (1) [SCN-]=][][32++Fe FeSCN K =015.0104.61025.763--⨯⨯⨯=3.1×10mol.L -1 (2) [Ag+]][.-SCN K AgSCNSP =612101.3100.1--⨯⨯=3.2×10-7mol.L -1 (3)[Cl -]=][.+Ag K AgCl SP 710102.3108.1--⨯⨯ 5.6×10-4mol.L -1 (4) TE %=3001.0100107.54⨯⨯⨯--×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