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健康档案表
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职业暴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管理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三、实验室环境与管理1.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清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1.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生物样本时,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3. 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五、实验室化学品安全1. 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化学品时,应严格遵守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3. 实验室应定期对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六、职业暴露处理1.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清洗伤口、消毒等。
2. 实验室应立即上报职业暴露事件,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3. 实验室应定期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七、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健康档案填写说明.doc

填写表格(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1)所有文件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而不是铅笔或红笔。
字迹要清楚楚,字迹要工整。
所有数字或代码均应书写用阿拉伯数字。
不要填写数字和代码如果数字错了,就用双引号划掉整个数字水平线并在原件上方填写正确的数字数密码,不要改变原来的号码。
(2)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记录形式中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应列在项目列表中对应答案选项编号对应的编号填写“□”列的名称。
如果性别是男性,那么填写在“□”栏数字1对应于“1人”。
对于那些选择“其他”的人或“不正常”的替代答案,他们应该用单词填入该选项的空白,并填写“其他”或项目栏“□”中的“其他”与“异常”选项编号相对应的编号,例如在“个人基本情况”中填写既往病史时信息表”,如果居民有如果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你应该选择“其他”项目,也就是说“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的“其他”同时,在项目的“□”中填写数字13列。
对于各种形式,根本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应填写单词或数据在相应的水平线或方框中根据情况。
(3)当疾病的名称涉及到诊断过程时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疾病的名称应该是根据ICD-10填写姓名和症状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病证分类与编码/应遵循t15657-1995,中药)。
2、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7位编码系统,统一编码行政区划通过根据代码,居民的健康档案是用计算机编制的以乡(街)为范围,村(居)委会作为单位代码。
同时,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统一编号身份码,从而实现资源下的信息共享站台。
分享是基础。
第一段是一个六位数的数字,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法(gb2260);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乡(街)级行政区划国家标准“县以下线”《行政区划编码规则》(GB/t10114-2003);第三段是一个三位数的数字,表示村(居)委会等,并分为:001-099,表示附近委员会,101-199为村委会,901-999为其他委员会组织机构;第四段是5位数字,表示序列号居民个人人数,由档案汇编根据申请令。
生物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生物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健康监护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
3、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3.1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甲肝、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HIV抗体复检,并保留血样一年以上。
3.2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将可能涉及生物安全危害的体检结果存档,以便判断生物安全危害是否发生。
3.3实验室应建立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既往病史、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史等,以便对从事涉及生物安全危害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
3.4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适合工作状态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
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进入实验室: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状况:妊娠、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SOP

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SOP[程序
1 目的
监控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人员身体的异常情况,保护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3 职责
办公室负责组织每年对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护。
4 过程要求
4.1工作人员在开展实验前接受健康检查,并记录个人健康历史。
4.2 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均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结果记入健康档案存档。
4.3生物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护,凡高度疲劳者、精神状态不佳,怀孕及哺乳期妇女以及手或身体其他可能暴露部位有伤口等不宜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人员,均不得进入相应实验室工作。
4.4 实验室人员如患疫病体质下降,或发生与所从事病原因
子引发的类似症状时应立即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报告,生物安全负责人要详细了解疾病症状,根据病情做出该人员是否可以继续在实验室工作的判断。
发病情况和治疗结果应记入健康档案存档。
病理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病理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医院对新从事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体检合格后建立健康监测档案并在上岗证上盖章确认,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实验室人员应注意个人身体健康情况,出现不适及时报告。
3.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对可疑感染人员进行针对性体检,体检结果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5.接触毒品的工作人员应至少一年体检一次,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体检结果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档案填表说明

健康档案填表说明一、相关记录表和填写要求1、家庭档案有关信息表。
家庭档案是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选定的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时,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健康档案。
有关家庭档案的信息表包括:家庭档案封面式样、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表(表1)、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目录(表2)、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情况表(表3)、家庭成员变更情况表(表4)。
2、个人健康档案有关信息表。
这是个人健康档案建立的基础,必须合理分工,保质保量完成。
包括:个人健康基本信息表(表1,村医填写)、个人健康状况表(表3,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填写)。
3、健康管理工具相关表格。
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是发现建档人群和社区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周期性的健康体检、家庭和个体的健康评估及危险因素管理措施、患者随访、慢性病管理和重点目标人群的初级卫生保健等。
在建立健康档案后,务必要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根据本地实际提供上述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水平,避免健康档案成为死档。
这里提供的健康管理工具包括:周期性体检表(表3-1、3-2、3-3)、健康评价及处理建议(表4)、个人就诊记录(表5)、重点管理疾病患者随访表(表6-1-1、6-1-2、6-2-1、6-2-2、6-3-1、6-3-2、6-4-1、6-4-2)、日常访视情况记录表(表7)、0-3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表8-1、8-2、8-3、8-4、8-5)、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表9-1、9-2、9-3、9-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表10)。
4、基本要求1、档案填写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书写。
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
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字书写。
数字和编码不要填出格外,如果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
2、在记录表中,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应在该项目栏的“□”内填写与相应答案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如性别为男者,应在性别栏“□”内填写与“1男”对应的数字1。
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医学检验科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威胁。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健康监护制度至关重要。
一、健康监护制度的目的1. 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2. 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意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
3. 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健康监护制度的内容1. 健康检查制度(1)新入职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特殊情况下,如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应立即进行健康检查。
(3)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专科项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健康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工作岗位或休息治疗。
2. 职业培训制度(1)对新入职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确保其了解实验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3)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化学安全、物理安全、个人防护措施等。
3. 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制度(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化学防护柜、通风设备等。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内容,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防护眼镜、口罩、手套、护耳器等。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制度(1)实验室应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如生物毒素、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等。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更换防护设备等。
(3)建立健全实验室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及职业病伤害。
5.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职业暴露史等。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四篇)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2.实验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3.凡进入实验室的员工都要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体检情况和免疫接种登记表。
4.实验室应制定实验室人员年度体检计划并按时实施,及时将体检结果记入人员健康档案,根据需要也可进行临时性体检。
5.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6.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新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人员要求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7.所有实验人员在开始工作前要留取血清样品,应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因子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
7.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可体征时,应当向本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
检验科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二)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其健康状况,确保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并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体检,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化验等,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健康问题。
2. 接种疫苗: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因此需要定期接种适当的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个人卫生:工作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常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4. 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紧急情况预案,以便在出现突发疫情或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5. 健康宣教:通过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6. 心理健康支持: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帮助工作人员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困扰,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健康管理措施,具体的健康管理制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而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