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初中生爱国手抄报,初中生爱国主义手抄报

初中⽣爱国⼿抄报,初中⽣爱国主义⼿抄报 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真的是振奋⼈⼼,是否也激起了你的爱国情怀呢?,本⽂(三年级爱国⼿抄报)由店铺整理,更多内容尽在,欢迎阅读。
初中⽣爱国⼿抄报(1)初中⽣爱国⼿抄报(2)初中⽣爱国⼿抄报(3)初中⽣爱国⼿抄报(4)初中⽣爱国⼿抄报(5) 【初中⽣爱国⼿抄报:爱国者故事】 《刘胡兰》——⽣的光荣,死的伟⼤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初中⽣爱国⼿抄报:爱国者名⾔】 1、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员的资格,⽽成为世界公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素材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素材听王道新爷爷讲抗战的故事1919年8月,我出生在黄县城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马家胡同村,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三个妹妹。
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个人拉扯我们五兄妹生活。
母亲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战乱年代,母亲政治觉悟非常高,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兄妹五个都参加了抗日战争。
虽然年代久远,但关于抗战的记忆还是非常清晰。
勇夺“玉皇顶”1939年,日军侵占龙口,并很快占领了我们村西面的一座土山,我们当地人叫做“玉皇顶”,就是现在的凤凰山。
鬼子想利用这个制高点控制下面几个村庄。
为了防止游击队偷袭,鬼子们把山下眼看成熟的玉米全都烧毁了,有时还下山抢粮食,抢牲畜,村民稍有反抗,就会招来一顿暴打,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日军打算在山上修建碉堡,加固防御设施,便命令保长每天必须派出十几名青壮年上山搬石头、扛水泥做苦力。
很多青壮年都带着家眷离开村子到外面躲避。
而母亲却捎信把参加游击队的大哥叫了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23位游击队员。
经过商议,大哥和13位游击队员假扮村民,在保长的带领下上山,为了不被怀疑,大家决定不带枪支,留下另外10个人在山下做好接应准备。
母亲怕人手不够,让我也跟着去。
山上只有两个日本兵,其他七个都是“二鬼子”。
游击队员不露声色,鬼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到他们放松警惕,大哥他们便利用手中的瓦刀、砍锤、铁锹等工具跟鬼子们干上了。
我当时手里也拿了一个木槌,跟一个手里拿着长枪的“二鬼子”拼了起来。
那个“二鬼子”被我打倒在地,这时候,另一个“二鬼子”在后面向我开枪,幸好我被一位游击队员从旁边推了一把,子弹擦着我的左耳边飞过去了。
最终我们把山上的敌人都消灭了,夺回了“玉皇顶”。
智救小学校大哥在家待了一个月,教给我们如何打枪、如何放信号求救,后来收到前方发来的电报,便留下一些武器,带着游击队员找部队去了。
他们刚走三天,一小股日军就带着“二鬼子”来到马家胡同村。
这次,日军假装很“亲民”,让一个“二鬼子”在一户村民家中“强买”了一头大肥猪,在小学校支起了一口大锅,扬言在这里杀猪炖肉分给村民。
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纪念抗战胜利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纪念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 台⼉庄战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抗战过程中正⾯战场的第⼀次胜仗,尽管牺牲的⼠兵和⽇本相当,但是考虑到当时敌我双⽅的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的差距,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当时难得的⼀场胜仗,这不仅仅是打破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舞了全国的抗⽇激情,本⽂(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由店铺整理,欢迎阅读。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三)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四)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五) 【抗战胜利⼿抄报版⾯设计图:⾎染台⼉庄清真寺】 “清真古寺⽆半掌之壁不饮弹,⽆⽅⼨之地不沃⾎。
” 70年前,中国军队与⽇军在台⼉庄清真寺周围⾎拼7昼夜,中国军队全歼侵⼊清真寺⾥的⽇军,台⼉庄局势由此逆转,李宗仁将军⼀战成名。
当时光⾛到70年后的今天,笔者和李宗仁将军的遗孀胡友松⼥⼠在清真寺⾥⼀起重温了这段铁⾎战事。
清真古寺⾥的铁⾎战事 古朴的四合院,⾼⾼的唤礼楼,碎⽯铺就的⼩道,厚实的⻘⾊砖墙,还有松柏鲜花间交相辉映的⻜廊画栋琉璃⽡脊,台⼉庄清真寺就是这样⼀座古⾹古⾊的寺院。
这⾥都是复古的清代建筑。
若不是⻔楣上的清真⾔和⼤殿上的弯⽉,我怎么看它都不像清真寺。
可这⼉的确是台⼉庄清真寺。
7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战爆发时,台⼉庄是敌我战⽃最为激烈的地⽅。
我⾛近古寺的时候,始终觉得有种⼒量在召唤着。
尽管是清晨,但清真寺⾥早已熙熙攘攘。
今年对于这⼉来说是特殊的,今年是台⼉庄⼤战胜利70周年。
尽管硝烟弥漫⼫⼭⾎海的⼤战已成为历史,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场⼤战在激励了国⼈志⽓之后,历经时⽇却愈加清晰的记忆。
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庄⼤战爆发,因清真寺距离台⼉庄北⻔——中正⻔最近,坚固的寺院建筑便成了军事屏障。
⼤战⼀开始,⽇军以猛烈的炮⽕和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占领了清真寺,并以此为进⼊城内的基地。
敌我双⽅拼死争夺,中国军队⾎拼七昼夜,全歼⻳缩在清真寺⾥的敌⼈,“清真古寺⽆半掌之壁不饮弹,⽆⽅⼨之地不沃⾎”,台⼉庄战局由此扭转。
抗战精神红色基因手抄报

抗战精神红色基因手抄报
9月3日,对中华民族是个特别的日子,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中国大地,终结了世界列强百年侵华的耻辱历史。
7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中国人民是历史的铭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终会化为尘埃,有些面孔也会被人遗忘,但抗战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代代子孙,抗战英雄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抗战促成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凝聚起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红色基因。
面对新形势,尤其是今年以来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华民族遇到新的挑战,面对艰巨的历史重任,更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75年来,这一伟大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抗战精神有些淡忘,甚至有个别别有用心之人丑化我们的抗战英雄。
为此,我们中华民族要把抗战精神作为一种不朽的红色基因,时代永传,牢记那场惨烈的战争,铭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始终不
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我们要始终秉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的无穷力量,向着国强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19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020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模板大全5张

2020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模板大全5张五千年沧桑,山水雄浑而来,凝固了岁月不朽的痕迹。
在中国面临瓜分灭亡、危难深重的年代,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屈服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1要开学了,我坐在电视前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课我收获的是:牢记国耻,奋发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华梦。
开学第一课一共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每个主题都是用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引入的。
故事的人物有:赵一曼——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真正的军人,至死都没有说出军队的秘密;左权——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称职的长官,为了保护自己的队友不惜牺牲自己。
爱国主题部分,最让我感动的是左权的女儿左太兆亲临现场为我们讲述战争的残酷。
左奶奶说她小时候对于爸爸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直到去年到抗日英雄纪念馆她才真正看到了自己爸爸的模样。
战争留下了太多的悲剧和创伤。
还有我们的抗日小英雄,王小二、嘎子、雨来等等他们是我的榜样,从他们那里我学会了勇敢、智慧。
我知道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他们的斗争并不像动画片中的那样从容。
在感动中我看完了整个节目,我了解了很多关于那场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同时我也懂得了发展壮大,圆一个强国梦是多么的重要。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2昨天晚上,看了在南京举行的国家公祭的电视新闻,爸爸就给我讲了我们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蒙受的耻辱,从那时起西方侵略者就不断欺侮我们,强迫我们中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给他们割地、赔款,香港、澳门还有台湾都被殖民者占领过几十年、上百年。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大屠杀,使我们30万同胞惨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
不仅如此,侵略者还侮辱我们的民族尊严和人格,他们公开在公园的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嘲笑我们是东亚病夫",这一桩桩、一件件国耻,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还要继续告诉我们的后人!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从此站了起来,如今的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科技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的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在国际社会已经有了自己的地位和发言权。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 七七事变后,中⽇战争爆发,⽇军的炮⽕迅速遍及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试图以⼀个⽉内灭亡中国,本⽂(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主要内容为抗战⼗⼤战役之滇缅抗战始末,配上⾼清⼿抄报图⽚,欢迎阅读。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三)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四)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五)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三河⼀⼨⾎】 ⽇本对缅甸的侵略是1941年12⽉发起、1942年1⽉展开的,企图借重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封锁中国,同时扬⾔将与纳粹会师中东。
1941年12⽉23⽇,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后⽅,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店铺与盟国直接进⾏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次出国作战,⽴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缅算起,中缅印⼤战历时3年零3⽉,中国投⼊兵⼒总计40万⼈,伤亡接近20万⼈。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抄报:中国抗⽇战争史上的铁⾎远征】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九四⼀年成⽴的中英军事民盟⽽组织的。
当⼀九四○年欧洲第⼆次世界⼤战全⾯爆发之后,六⽉四⽇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民长期抗战的伟⼤⼒量,⽀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的军事,挽救远东⼤后⽅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
因此,⾃⼀九四○年⼗⽉间起,英国⾸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
⼀九四⼀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19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抗战胜利7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烽火狼烟烽烟——五千年文明古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北大营袭击东北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4个多月后,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为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以来,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会适可而止,认为国际上会出面干涉。
结果日本步步紧逼。
到1935年华北事件后,中国民众已经普遍意识到,除了抵抗无路可走了。
烽烟笼罩卢沟晓月的那个夜晚,彻底惊醒了一个民族。
民族怒吼怒吼——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卢沟桥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生死存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全体中国人中形成、觉醒,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变化。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中华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投身血战到底的抗争。
同胞血战血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中国军队血战半月,歼敌1万余人,以3万人的代价赢得了台儿庄大捷。
8年全面抗战,在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中国伤亡3500余万人中,有3000余万为平民。
浴血而战,血战至死。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1940年2月23日,年仅35岁的抗联英雄杨靖宇,在敌人的疯狂追杀下,永远倒在了这棵青松旁的雪地上。
在那片英魂永驻的东北热土上,怎能忘了与杨靖宇同年牺牲的另一位英雄:张自忠。
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
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一)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二)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三)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四)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五)1942年4月8日,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飞抵曼德勒,表示“东坞完全失陷,拟即在彬木纳附近相机决战。
”亲自主持制定了集中25万中、英军部队,于缅甸中部彬木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的“彬木纳会战”之计划。
彬木纳与东坞都处于缅甸中轴线上,是南北贯穿全缅的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往南经东坞到仰光;向北依次经曼德勒,再往正北达密支那、往东北达腊戌;向东公路经棠吉、景东可至大其力进入泰国。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坞失守后,彬木纳成为中英盟军抵挡日军北进的战略要冲。
根据会战计划,中国远征军中路第5军已经在彬木纳开始进行集结布防;东路第6军已前出至棠吉、罗衣考一线,与中路成犄角之势;预备队第66军也从侧翼跟进,形成合围态势。
新22师,在东坞接应200师撤退后,按预定计划在逐次抵抗,且战且退,将北进的日军牵引至彬木纳附近。
4月12日起,双方已经开始零星交战,盟军设计在此地一举歼灭日军主力的目的指日可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战局瞬息万变。
14日,日军56师团突由毛奇出击,连下棠古、雷列姆,然后继续一路北上。
第6军不堪一击,向中国境内溃退,东面屏障顿失。
而英军第一师也突然离开阵地,置友军安危于不顾,单独向西面撤退。
因为英国人不愿意在热带丛林里拼光自己的士兵,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本来就只是利用中国军队阻击日军,而将自己的部队尽快撤到印度。
这样一来,就让在彬木纳地区摆出与日军决一死战架势的第5军,立即陷入可能被日军包围的危机之中。
面对不堪的残局,经过磋商,远征军指挥部只好决定放弃会战计划。
那边,日军第33师团根据总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奉命占领仁安羌。
仁安羌(缅语:油河),是缅甸最大的油田,也是盟军在缅甸战场上,油料的供应地。
15日午夜,第33师团214步兵联队(指挥官为作间大佐)在博觉温部义勇军第一营的配合下,采用隐蔽的穿插战术,爬越中部山脉,突然直接挺进至仁安羌以东5公里处,意外地与撤退的英军大部队在这里狭路相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1937年12月~1938年5月19日)
主战将领
中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40军军长庞炳勋、第59军军长张自忠、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日方: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畑俊六、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兵力
中方:约60万名士兵(64个师)
日方:约24万名士兵(8个师)
日军1937年12月13日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继续北上,第13师北渡长江,侵略华北的日军第二集团军南渡黄河,意图打通津浦线,串联华东和华中地区。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
12月26日,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追击韩复榘主力,第5师团向胶济铁路东进,急攻烟台、青岛,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青岛登陆夹击。
李宗仁下达军令,蒋介石同时也急电,要求韩复榘务必在津浦路沿线要地防御,但韩置之不理,不战而退,放弃在山东部署已久的黄河防线,12月27日,济南不战而沦陷。
这次抗命撤退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日军由矶谷廉介率领的第10师团乘势南下,使得山东省北部遭到日军占领。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紧急战区军事首长会议,决定军法审判韩复榘,随后执行枪决。
在徐州南部,日军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
中国军队中原东北军改编的第51军在军长于学忠率领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淮河两岸敌我阵地反复易手,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
双方隔河对峙,国军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
在徐州以北的日军同样分路南犯,给予徐州更大压力。
庞炳勋第3军团第40军部节节抵抗,张自忠的第59军继而从淮河驰援,坐火车一天一夜赶到临沂,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第5师团,迫其撤退。
另一股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领导的第5师团则趁虚从胶东半岛登陆。
占领青岛后,又沿胶济线攻打鲁南军事重镇临沂。
中国守军庞炳勋所部第40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后张自忠一部等增援,与庞炳勋所部前后夹攻,暂时打退进攻临沂的日本军。
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3月20日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
台儿庄为徐州水陆运输大动脉的关键地,如遭占领,徐州的防御将更为艰难。
李宗仁决定扼守京杭大运河河北要塞台儿庄,采取积极防御战法,在当地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
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拊敌侧背,与李宗仁的第二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三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呈开口袋阵。
3月27日,蒋介石率领军委会高参白崇禧亲自前往徐州督战。
3月29日,华北方面军越级令坂本支队朝台儿庄进攻,汤恩伯移动52军,令坂本支队陷入口袋。
由于张自忠第59军、庞炳勋第40军的通力合作化解日军冲力,让汤恩伯完成包抄,成功包围了攻击台儿庄的濑谷支队。
4月7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李宗仁下令所有参战国军,全力扫荡,日军死亡人数超过1.6万人,史称“台儿庄大捷”。
4月,日本大本营下令所有在中国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徐州会战,一定要在徐州捕捉到国军主力,予以围歼。
日本以八十号大陆令,发出徐州会战的作战命令,动员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
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援,紧急派遣大本营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进行作战协调工作。
此时国军忽略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
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5月5日,日军主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
由于日军东南两路赶到,外加日军陆战队登陆连云港,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日军包围徐州,蒋介石为保存有生力量,决定放弃徐州。
中国军队于1938年5月19日撤出徐州,日军第13师团攻入徐州空城,徐州陷落。
尽管如此,徐州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