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群落生态-精品文档
群落生态学课件(版)

群落生态学课件一、引言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它们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
群落生态学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1.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空间分布和生态位等方面。
物种组成是指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及其相对丰富度。
种群数量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
空间分布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在资源利用、生存策略等方面的特点。
2.生物群落的组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群落提供能量。
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物质,促进养分的循环。
三、生物群落的功能与动态1.生物群落的功能生物群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平衡等。
能量流动是指生物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中养分的循环利用过程。
信息传递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通过信号、化学物质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种群动态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四、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它们对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生态位等方面产生影响。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①community定义②组成③结构(structure of community)④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⑤生境与生态位(habitats ,niches)⑥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㈠群落(community)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或生境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深入,理论体系完整。
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
本章概念基本都是关于植物群落的。
特征(Basic character):优势度(Dominance):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同的。
空间、时间格局(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演替(Succession)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㈡群落组成⒉1 生长型(Growth form)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长型的生物在形态外貌、适应特点上相似。
主要有:乔木(Arbor)灌木(Shrub)藤本植物(Liana) 附生植物(Epiphyte)草本植物(Herbage)⒉2生活型(Life form of plants)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高等植物可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距地面h>25㎝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0<h<25㎝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h=0 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h<0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多地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群落生态》课件

《群落生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落生态》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群落的概念、特征以及不同群落的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1. 群落的定义: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2. 群落的特征: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物种组成和一定的种间关系。
3. 群落的类型: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生群落、城市群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的特征和类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群落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难点:群落特征和类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片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种群,激发学生对群落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群落的概念,解释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特征讲解:讲解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特征。
4. 类型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群落,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生群落、城市群落等。
5.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群落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常见的群落类型,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群落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群落是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_____的基本单位。
(2)选择题:下列哪个不属于群落的特征?A. 具有一定的结构B.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C. 生物种群之间不存在关系 D. 具有一定的生态位2. 答案:(1)生态系统(2)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讲解群落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群落的重要性。
第五章群落生态学

第五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群落生态学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含义、演替的有关概念、理论和不同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掌握植被的分类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森林群落的主要特征;了解物种多样性的计算方法、中国的植被分布特点和世界各地带性植被的群落特征和分布范围。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具体教学内容及板书: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community,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相互联系的不同种群形成的有机统一体。
从形式上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一)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composition of species)。
(二)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地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生存。
(三)形成一定群落内环境。
(四)具有一定的外貌(physiognomy)和结构(structure)。
(五)一定的动态(dynamic)特征。
(六)一定的分布(distribution)范围。
(七)群落的边界(boundaries)特征。
三、对群落认识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机体论”学派(二)“个体论”学派第二节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具体教学内容及板书:一、种类组成(一)最小面积所谓群落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展现出某特定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面积。
(举例说明确定最小面积的原则)(二)种类组成的区系分析1.区系统计;2.区系分析二、群落成员型分类(一)优势种和建群种(二)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三)与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四)偶见种(rare species)三、群落数量特征(-)多度(abundance)和密度(density)1.多度;2.密度(二)盖度(coverage)(三)频度(frequency)(四)高度和深度(五)重量和体积(六)重要值(important Value,IV)三、生物多样性(一)定义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群落生态学PPP文档(最全版)

4、群落的基本特征
(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 态结构、营养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 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 特定的生境。
(7)、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 确的边界。
(8)、不同物种在群落中作用不同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性质 分析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4.频度:某个物种在 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 率。频度=某种出现的 样方数/样方总数 ×100%
Raukiaer定律:A>B>C≦D<E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 种以及交错区的特有种;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 够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 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 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开放型
边界模糊,渐进 物种间少或没有集合 协同进化不普遍或不明确
丰度
丰度
地理范围 地理范围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 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 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效应。
关键种
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 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 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 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 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 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 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 重大影响的物种。 。
群落生态学群落演替文档全文预览

群落生态学群落演替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群落生态学》,主要讲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组成和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包括原生群落和次生群落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在没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形成的群落,后者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形成的群落。
群落演替具有有序性、波动性和方向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难点: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片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中的生物群落,提问:“你们认为森林中的生物群落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2. 概念讲解:讲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森林、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现象,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4. 规律探讨: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如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产力等指标的变化。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记录不同时间段群落的变化情况。
7. 拓展延伸: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城市化为例进行阐述。
答案:1.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如物种组成、生物量等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中的群落演替现象?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拓展延伸:1. 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应用,如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生态学群落生态》课件

演替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和物种之间的相 互作用等。例如,气候的变化可以使一 些物种消失或迁移,从而导致群落的演 替。
VS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例如,人类的砍伐、开垦、采矿和城市化 等活动可以导致原始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 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04
群落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0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每个群落 都有其独特的物种组成,反映了其所 在环境的特征和历史。
优势种与亚优势种
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种被称为优 势种,而那些数量虽少但不可或缺的 物种被称为亚优势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 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面层。
城市绿化带的设计和管 理对于其生态功能的发 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 绿地布局、选择适宜的 植物种类和维护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珊瑚群落是由多种珊瑚、海葵、贝类和甲壳动物等构成 的复杂生态系统。
珊瑚礁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和繁殖场所,包括鱼类 、海龟、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 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人类活 动的威胁。
案例三:北极冻土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变化
生物量金字塔与数量金字塔
描述群落中生物量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用于揭示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 数量关系。
03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定义与类型
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生态学(动态)课件

稀有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数量较少的 物种,偶见种则是指偶尔出现在群落 中的物种。
优势种和亚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是指数量最多、对群 落影响最大的物种,而亚优势种则是 指那些数量较少但对群落有一定影响 的物种。
群落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是 反映种群大小和变化的重要指标。
02
群落的动态变化
群落演替
1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群落演替类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3 群落演替过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4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生境恢复和重建
退化生境评价
评估生境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为恢复和重建提供 依据。
恢复技术
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技术手 段,促进生境的自然恢复。
人工重建
在自然恢复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采用人工种植、 引入物种等方法重建生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保护
01
针对濒危物种,采取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繁殖等措施,确保
寄生关系
1 2
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
寄生者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依赖寄主生活。
寄生对寄主的影响
寄生可以导致寄主死亡,或影响寄主的生殖和生 存。
பைடு நூலகம்
3
寄生对寄生者的影响
寄生可以影响寄生者的生殖和生存,如某些昆虫 的幼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
05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群落的影响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Your Text 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边界特征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1.3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2.2.4重要值
重要值: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3 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
一是种的数目或丰富度,它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 数目的多寡。 二是种的均匀度,它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 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应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 的均匀程度。
s
2.4 物种多样性在空间 上的变化规律
2.4.1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高有逐渐降低的趋 势。
2.4.2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2.4.3多样性在水体中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深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5 解释物种多样性间变 化规律的各种学说
• • • • • • • 进化时间学说 空间异质性学说 竞争学说 生产力学说 生态时间学说 气候稳定学说 捕食学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6 种间关联
种间关联表示在群落中两个种的关联程度。 如果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高于期望值,它们就 具有正关联,相反则为负关联。
种间是否关联常用关联系数表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3.4 群落的时间结构
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 就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更替,形成了 群落的时间结构。
春季 秋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3.5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3.3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 性。 • 镶嵌性是植物个体在遂平方向上的分布 不均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 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受到植物种的生物学 特性、种间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环境的差 异等因素的制约,但地形和土壤条件的 不均匀性引起植物在同一群落中镶嵌分 布的现象更为普遍。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随机抽取两个个体,他们是一个种的概
率。
D=1- P i 2
i 1
s
2.香农—威纳指数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公式如下:
H=- P i log2 P i i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2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2.2.1多度与密度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的物种个体树木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实测数据。 相对密度:某一植物个体数量占全部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
2.2.2盖度
盖度: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 比。
2.2.3频度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中的密度增大的趋 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3.2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最直观的就是它的成层 性。
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 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缓解了植物 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矿物质的矛盾。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如在 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区,地被层和草本层中栖息 着两栖类、爬行类,灌木层和幼林层栖息着苇莺、 花鼠,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林冠层栖息着 柳莺和戴菊。
第五章 群落生态学
群落 生态学
群落的组 成与结构
群落 的动态
群落的分 类和排序
第一节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 的概念 群落的种 类组成
影响群落 结构的因素
群落的 结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1.1 生物群 落是在相同时 间聚集在同一 地段上的各物 种种群的集合。 首先是强 调时间的概念, 其次是相同的 地段。
机体论学派 个体论学派
代表人物美 国生态学家 Clements(1916, 1928)他将植物群 落比拟为一个生物 有机体,认为任何 一个植物群落都要 经历一个从先锋阶 段到相对稳定的顶 级阶段的演替过程 代表人物 H.A.Gleason 他认为环境的 连续变化无法划分 出一个个独立的群 落实体,只是为了 研究方便而抽象出 来的一个概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
种的多样性
种类组成的 数量特征
种类组 成的性 质分析
种类 组成
解释物种多样性 空间变化规律的 各种学说
物种多样性在 空间上的变化 规律
种间关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 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
(ad - bc) V=
( a b )( c d )( a c )( b d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三、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时 间结构
群落的垂 直结构
群落的水 平结构
群落交错区 与边缘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3.1 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的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即 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活型及相同生活型的物 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是群落的结 构单元。 1、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 外部表现形式。 2、层片:是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 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1、优势种,它们通常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 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优势层中的优势 种常称为建群种。 2、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 在据顶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换几个方面仍起着一定作 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 在,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个体数量也 十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