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8

教案设计
科目地理授课班级高2.7 授课教师
课题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旅游景观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景观突出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
习的能力。
情感与
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不可
分割的。
景观的形成要建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的旅游景观及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图片,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影响旅游资源特色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
教具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导入新课影片和图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2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观赏一、知识•能力聚焦1、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①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很重要。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俊美,惟远观可得;③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收其形、色、声、动之美;④远望取其姿,近看取其质。
(2)角度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②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3)动态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①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区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
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②特定时间出现:青海湖的候鸟以五月份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以农历8月18左右(中秋节前后)观赏最佳。
③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不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等)。
④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⑤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1)作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①查看相关资料;②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2)游览建筑、园林景区要把握节奏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机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等景区。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和谐生美④⑤⑥①旅游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机关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件

赏》课件
2020/8/25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位置: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保护情况:
1990年正式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 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知识回顾:
黄山处在什么气候区?
知识回顾:
三大主峰: 莲花峰、
黄山是什么地貌类型
知识回顾:黄山四绝是哪四绝?
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及导学案,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是什么造就了黄山松之奇? 怪石怪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黄山多云海?
温泉是怎么形成的?
是什么造就了黄山松之奇?
迎客松
送客松
连理松
探海松
怪石怪在什么地方?
“怪”的体现: ①黄山石之怪在于“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群峰之间怪 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 ②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 之妙。也就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立位置不同,效 果不同。
飞来石
猴子观海
仙人晒靴 梦笔生花
芊芊玉手
仙人指路
犀牛望月
乌龟爬山
为什么黄山多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
温泉是怎么形成的?
“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小组探究: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黄山风景?制定一个游历计划吧!
天都峰、
?
地理成因:
光明顶
1)黄山在地质年代经历过多次地壳运动,地层发
生褶皱和断裂,岩浆沿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空隙上
升成为山的主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冲刷,黄山
形成了气势滂沱,奇峰穿云的地貌。这些奇峰成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7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教会学生作为旅游主体怎样从地理的角度欣赏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手法。
2.教会学生知道旅游客体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知道旅游主体达到观景咏情,以情观景为最高境界。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分析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时应选择的不同位置、季节,掌握景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欣赏手法。
2.使学生自身能够联系实际领悟旅游景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能够回味以情观景的境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人类造物的智慧的情感。
2.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景观欣赏的具体技巧、手法。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景观欣赏的技巧、手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我国有丰富且游览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山水美学理论和旅游文化。
因此,制作课件时,要立足于国内。
以中国政区图为底图,各旅游景点用闪烁的点表示在正确的位置上。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鼠标点击某个景点时,该景点的景观图或录象资料(或VCD片段)便展现在整个屏幕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提问]你到过哪些旅游区?那里有哪些旅游资源?你有哪些愉悦和遗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几乎能涉及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教师应随时小结学生的感受,提出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求,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自然而然地进入这节新课)导入新课刚才很多同学谈了自己在欣赏旅游景观时的愉悦和遗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旅游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旅游景观的欣赏。
讲授新课[板书]4.3~4.4旅游景观的欣赏对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包括对旅游者形象思维的要求和对抽象思维的要求。
[板书]一、对旅游者形象思维的要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可见,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46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与资料,概括黄山风景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景观特点。
2.读材料分析景观成因;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3.通过旅游欣赏感受自然美的特点,陶冶地理审美情趣,激发探究地理事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黄山景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景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分析。
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师:(展示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美景图片,图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景,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生:想师: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都学习了哪些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生: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把握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
图1师:好,带着这些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我们今天就来一个中外著名旅游景观一日游。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43页,拿出学案迅速浏览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明确本次旅游的任务。
(板书:§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师:(结合袁枚的诗句展示黄山的怪石和日出景观,图2)请同学们先观看一组图片,来猜一下这次旅游的第一站是哪里?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生:是黄山,因为黄山观日落。
(板书:一、黄山风景名胜区)师:黄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区?简称是什么?生:安徽省,简称皖。
图2 图3 图4师:(展示安徽省地图和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3和图4),在游览黄山之前,我们应该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黄山景观,以便抓住景观特色,获得更高的旅游满意度,请同学们运用安徽省地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教材43页至44页,完成学案上对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基本了解。
(一)基础知识准备1~5题。
(学生根据教材和相关地图,完成学案上相应题目,教师走下讲台进行个别指导)师:同学们基本上完成了学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案?生:(举手)1、位置: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有 36个大峰,有36 个小峰,三大主峰分别是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1.了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分布及其特点。
2.从地理角度理解分析著名旅游景观的成因及景观特征。
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特征的方法,正确欣赏著名的旅游景观。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概况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属花岗岩地貌。
2.黄山“四绝”(1)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
(2)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3)云海: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
(4)温泉:终年喷涌,水质明净,可饮可浴。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概况(1)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2)世界最大的珊瑚礁: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约3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
2.成因(1)海域环境错误!(2)地质环境:地壳缓慢下沉,珊瑚虫骨骼代代堆积。
(3)游览方式错误!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错误!(2)人为原因: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水稻,在高山上修沟渠引水灌溉稻田。
2.景观特点错误!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1.巴黎的形成和发展原为塞纳河中的西岱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一个渔村,后在不同统治者的统治下,先向左岸的坡地上发展,后向右岸进军,规模不断扩大。
2.塞纳河畔的名胜区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1.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2.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3.大堡礁景区还分布有许多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4.元阳梯田的水源主要来自印度洋水汽和元江水汽蒸腾形成的云雨。
(√)5.巴黎古城建在塞纳河畔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军事防御。
(√)6.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9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地理的方法确定哈尼梯田位置,利用图片、视频等欣赏梯田的色彩、形象、动态等“景美”。
2.获取图文信息,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哈尼梯田自然和人为成因,感受哈尼族人的勤劳智慧。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修建哈尼梯田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三类效益,并为梯田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旅游景观特点描述。
教学难点:旅游景观的成因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每一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多媒体呈现风景图片),这组图片在地理视角下会是什么样呢?【活动】1:观察图片,欣赏美景期待了解地理视角下的图片会有什么不同,进入知识情景。
【活动】2“定位置”怎样确定该景区的大致位置呢?小结:出示区域位置,验证推测。
板书 :“景美”;“方法:找出地理要素特征”。
学生活动:按照自己的能力,尝试利用适当的信息,判断梯田位置;教师活动:播放图片“梯田之美”,设问:“哈尼梯田美在哪里?”观看图片调用已学知识,说出哈尼梯田的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形象美。
挑选资料库图片,配以文字介绍该景观的名称、位置、特色等等。
【活动】3“析成因”一位科学家看到哈尼梯田时感概,“这才是真正的大地雕塑”,为什么在云南元阳出现这样的梯田呢?1.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分组讨论。
2.补充“梯田开垦”、“水稻种植”等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哈尼人开垦梯田的艰辛,景美源于人美。
3.小结景观成因的分析思路,板书:“人美”;“思路是考虑自然、人文双原因”; 学生交流探讨:1.各自阅读活动2中的文字资料,思考哈尼梯田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首先组内交流,代表回答,组间协助补充。
2.结合梯田开建和水稻种植等资料,感受梯田开建和梯田种植水稻的艰辛,看到哈尼族人数十代人的勤劳与坚持,感悟哈尼梯田所体现出的“人美”。
思考:①哈尼族的“林-寨-田”生产模式带来了哪些效益?适合该地区么?②未来的梯田旅游发展会带来什么?又该关注什么?小结板书“和谐美”;“观念: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3

课题: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温馨寄语: 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发言人准备发言。
4、学案在合作交流,纠错并标记(用不同颜色)后,上交检查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山风景名胜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特点、形成及游览方式,从而学会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了解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形成的自然条件、景观特征,并初步学会欣赏人文景观。
3.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黄山风景名胜区 1.概况:黄山位于我国①________省南部,1990年被列入世界②________与③________遗产名录,属④____________地貌。
四绝 特点 成因 奇松 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⑤________ 根部能释放⑥________,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怪石 星罗棋布、形态各异、⑦____________、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⑧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 云海 云海缥缈,⑨________,气象万千 ⑩____________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⑪__________,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⑫__________,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又受⑬________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终年喷涌,⑭________,可饮可浴 热量主要来自⑮__________,地表水下渗受热,地下热水沿着⑯________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 知识点二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⑰________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大约⑱________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世界上⑲________的珊瑚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1)奇松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松和石相互依存而形成绝妙佳境。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松之奇与哪些生存环境特点有关?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怪石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3)云海
黄山云海的动态美、朦胧美,呈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在云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朦胧美的画卷,美在天边、美在眼前。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多云海的形成原因。
黄山云雾多的原因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4)温泉
黄山温泉成因:黄山的花岗岩体庞大,深厚且断层发育,节理发育使地下热能沿断裂处释放,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第一幅图是岸礁,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而形成;第二幅图是堡礁,岛屿逐渐下沉,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而形成;第三幅图是环礁,岛屿继续下沉,没人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而形成。
从图可以看出:
第一,珊瑚礁往往依托岛屿而生长;第二,地壳沉降又为珊瑚礁自然堆积提供了条件。
总结:大堡礁的成因:①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随岛屿下沉逐渐形成。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1)海底世界
①大堡礁海域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②从大堡礁形成的水域环境和地质环境可知,大堡礁有的分布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但大多数是分布在水面以下很浅的部位。
③欣赏水下景观,只有近距离的观赏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
大堡礁海区水下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其鲜艳靓丽的色彩足以与珊瑚相媲美。
(2)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我国海南岛附近的南海属于热带海区,海中也有珊瑚礁分布。
如果有人想在那里建立一个珊瑚礁主题公园,你认为可行吗?
学生可以认为“可行”或“不可行”,只要学生能够说出理由就行。
背景材料:海南岛的三亚大东海——亚龙湾是海南著名的海滩之一,这里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海水能见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生活着众多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鱼种,属国家级珊瑚礁重点保护区。
在亚龙湾的西岛,建有我国第一个以贝壳为主题的展览馆,展厅中展出了世界四大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珍奇贝壳和珊瑚。
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通过图片展示元阳的美丽和梯田的壮观,云南的元阳梯田景观是居住地风景文化的典型例子。
这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探究活动:根据图文资料,说明元阳修建梯田的地理背景。
(提示:元阳修建梯田与生存需要、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水源条件等密切相关。
)
说明:首先,地理条件使元阳建梯田成为可能,说明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次,根据地理条件修建梯田,说明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的一面,需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但改造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第三梯田景观是人地和谐发展的产物。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初春——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四月——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要把握观赏时机夏末初秋——一片金黄
冬天——如一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云南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反映了播种、生长、收割的生产过程。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城市建筑景观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是城市历史的记录。
巴黎的塞纳河沿岸景色优美,古老的塞纳河孕育了不可胜数的古迹,1991年巴黎的塞纳河沿岸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
塞纳河畔美丽的风景及城市的繁华。
①艾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
卢浮宫原为宫殿群建筑,以收藏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
1793年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
巴黎圣母院教堂为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②塞纳河畔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名胜;左岸有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则建在西岱岛上。
为什么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提示: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方面考虑)
塞纳河水位多年稳定,少有洪涝灾害,全年不结冰,有利于航行。
最早建成并保留到现在的巴黎圣母院就建在西岱岛上。
从12世纪起,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建筑从岛上逐渐沿塞纳河两岸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就十分重视和珍惜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适应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力求保持城市面貌的统一与和谐。
从城市布局格局看,体现出沿河布局的特点。
探究讨论活动:从地理的角度,从防御、交通运输、水源供给、环境等方面,分析塞纳河对巴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巴黎最早是建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塞纳河为其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塞纳河水位多年稳定,洪涝较少,全年不结冰,城市沿河布局,塞纳河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且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用水。
查找世界上著名旅游景区的相关资料(中外各一例),说明其景观特征,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以维多利亚瀑布和桂林山水为例说明:
维多利亚瀑布实际上是一个瀑布群,这个瀑布约1800米宽,年平均径流量达每秒1400多立方米,在雨季可达I 5000多立方米。
这里谷深水急,万雷轰鸣,惊天动地,激起层层水雾,巨响和飞雾可远及15千米之外,时而出现的彩虹随瀑布此起彼伏,人们到此恍若置身于仙境。
桂林山体为沉积岩构成,分布广泛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被水溶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奇特的景观。
地上部分的岩溶风景有:峰丛、峰林、孤峰和天生桥;地下岩溶风景有地下溶洞,洞内有由化学淀积作用而形成的石钟乳和石笋。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2、景观特征
3、成因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3、元阳的梯田景观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