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期《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
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

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一、概述近十年来,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关乎中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经验总结向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者们开始运用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材的内容、结构、编排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在教材研究的内容方面,研究者们不仅关注教材的文本内容,还关注其蕴含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他们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地区的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及原因,为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材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如何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教材编写中,都是当前研究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一领域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 背景介绍: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近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
这一时期的教材建设,不仅反映了语文学科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探索。
在发展历程方面,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逐渐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教材编写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教材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朱生光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30期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中学语文研究型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效能的研究与实践”(GS[2019]GHB1316 )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朱生光(1985-),男,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朱生光(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733000)摘要:研究型课程教学是在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中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方式,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拓展学生学习深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在运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时,要注重营造宽松学习环境,合理设置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合作研究,开展生生互评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全面吸收语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研究型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0-0054-02研究型课程教学是一种能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双主互动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教师通过指导、支持、促进、引发等方式带领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型课程教学的意义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一再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呼吁教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课堂。
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并未落实这一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研究型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研究”,而研究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
换言之,在实施研究型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师、同学共同完成研究课题,通过动脑、动手,体现其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课堂。
2.拓展学生学习深度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由教师灌输的,看似在课堂上学了很多知识,但是真正被内化的很少。
教师个人简介(50则)-老教师个人简介

教师个人简介教师个人简介(1):XXX: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21年,一向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曾获省、市教研教改先进个人,益阳市“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
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
如《可怜的小树叶》获全国教师范文一等奖,《班主任工作浅谈》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辅导学生的习作多次发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学生作文《砸蛋一族》荣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2001年参与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已由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她坚信: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个人简介(2):xxx,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0年,其间连续15年担任语文教学并兼班主任工作。
曾获省、市教研教改先进个人、洪江市首届“十佳”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因成绩突出,被市人民政府荣记三等功,撰写的论文和执教的优质课多次在各级大赛中获奖。
所带班级曾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团中央青少年部授予“快乐中队”光荣称号。
教师个人简介(3):XXX,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从教13年来曾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所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省级、市级一、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市级作文竞赛成绩斐然。
现任四年级年级组长兼六(3)班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工作。
教师个人简介(4):XXX,女,本科。
现任二(3)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
认为教授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触美-挖掘美-领会美-创造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去体会语文之美,深受学生喜爱。
从教以来,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艺术,获得长沙市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二等奖,学校小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二等奖。
教师个人简介(5):XXX: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级优秀教师。
用心经营着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引导孩子浸润书香。
初中语文2008 7-9部分目录索引

初中语文2008/7-9部分目录索引梅陇资料室编制如何“选”修”选修课//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4语文选修课的困境与未来走向/王鹏伟//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4也谈选修课的教学策略/褚树荣//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8选修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曹勇军//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11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15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自由化阅读的界限一以经典文章《论语》的多元解读为例/曾祥芹//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18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李卫东//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29作文教学新课型探微/王世发//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32精心设计测试内容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姚守梅//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61从导向功能谈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曾晓东//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7-p.6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李海林//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4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张玉新//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7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10学生“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王家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13语文课堂:还学生一个思想的空间/蒋洪兴//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16统筹设置目标读写双向促进/袁海林//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23让文本阅读与语言训练同行/时剑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26实质与实效——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管窥/周京//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51中考命题的人文情怀主题创设/周仁良//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61继往开来返璞归真——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命题总结与反思/李祖贵郭锋董英英曹冰//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8-p.63教师文章素养与学生文章素养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4提高“文章素养”:亟需强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曾祥芹//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4运用文章科技引领学生阅读/甘其勋//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7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王富仁//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11说文论语: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对策及出路/薄景昕//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16说说我的“五子”方针/王俊鸣//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20以活动促探究开辟科技文教学新蹊径/孟宪军//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28经典的价值在文本解读中重现——教学生细读《林黛玉进贾府》/余约如//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30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胡家曙//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33写作中的有效链接/王海洋//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36语文高考“考什么”/潘新和郑秉成//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59关于分省自行命题科学性的思考——以某省高考语文试卷为例/纪荣海//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62好风凭借力——谈中考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与导向性/张伟忠//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68生活的回归语文的回归——2008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简评/苏盛葵黄文莉//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70解牛之道——古文翻译训练的探究与实践/杨建民//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65百年长河不辍前行——评介《中国百年语文教材评介》/江明//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77春风化雨三十年——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最好的一个时期/陈金明//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8,no.9-p.封三享受创作乐趣,品味创意人生/常作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7让作文与生活“超级链接”/常作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拣起地上的石子/丁卫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规划有序指导有效阅读奠基/丁卫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4现场观察作文教学/金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释放学生的创作激情/金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9“我”在哪里?/黎胜//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20作文指导要促成学生反思/黎胜//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23成长的烦恼/李光宏//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24作文可悟亦可教/李光宏//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27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李文忠//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28看电影,学写作/李文忠//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31怎样有效地表情达意/刘菊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32去蔽求实中的/刘菊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35写读后感/刘萍萍//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36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刘萍萍//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38用思想钻探生活,让笔下充满诗意/刘芳//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40作文训练应重视导和评/刘芳//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43感受荷文化魅力/刘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44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学生作文潜能/刘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47此时“有声”描“无声”/娄胜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48构建序列愉快导写/娄胜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50如何写好细节/马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52加强技法训练/马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55细节要写出特点/齐雅萍//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56妙笔绘心理/齐艳//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0用细节打造真实的心理/齐艳//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3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申宣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4开辟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申宣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7关于话题“勇敢”的讨论/宋晓民//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68写作是一个思维成长的过程/宋晓民//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71让笔下多一点儿悲悯/王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72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王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75让写作成为一种体验和习惯/吴献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78丰富想象,细致描绘/夏丽红/设计、指导陈静/执教//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80作文与网络“联姻”的尝试/夏丽红//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83亲情唤真情情意化诗意/熊瑾//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84文学观察与文学表现/徐社东//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89培养一种深刻的自觉/徐社东//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92“感悟母爱”作文教学实录/薛金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93活动化作文教学之管窥/薛金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96描写从“心”开始/颜运静//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97唤起一点悲悯,写出十分精彩/颜运静//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0扣问日常生活的意义/杨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1作文课绝不仅仅是讲技巧/杨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4关注大事件中的小细节/杨红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5跟着课文学作文/杨红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7用文字表现生活/杨宏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08作文因生活而精彩/杨宏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1作文素材的多维品读/杨树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2激活思维收获精彩/杨树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5人物的外貌描写/袁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6营建幸福的课堂生活/袁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19怎样编故事/郑桂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20有价与有效/郑桂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23从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朱则光//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24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朱则光//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7-8-p.127语文是什么/蔡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 1如何应对“虚”化教育怎一个“虚”教了得/刘金玉//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回归“教’’的原点/赵建晖徐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7把握好应有的“度”/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14合作备课/张正耀//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15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及其借鉴/曾宪一//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18别有情昧副词中/吴长青//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20美文需要美教/刘湘玉//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21纵向多重阅读/张书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23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张莉莉//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27让缺失的爱慢慢回归/罗琼//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28美丽风景中的不和谐音/蒋祖霞//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37大陆和台湾初中教材《论语》篇目的编选比较/朱建军//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 39对《春》的另一种解读/耿法禹//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1怎一个“礼”字了得/沈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3冬天里的“温晴”笔法/徐业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4少年心事当拿云/程韶荣攀智涛周春林王小勇贾厚明黄亚东//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6封杀满分作文,救救孩子/黄本荣//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8作文,从思想开始/吕宪华宫长新测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49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余映潮//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51精选材巧搭配命创新题/丁亚宏//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5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艺霞//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59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尹河松//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60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原凤英//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62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六):打造作文亮点点燃写作智慧/张悦群/主持、撰稿;“文采斐然”教学设计/陈铭“感情真挚”教学设计/吕国燕;“意象传神”教学设计/刁敏芳;“彩线串珠”教学设计/邱志云//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8,no.9-p. 29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点转向——从学科性质研究到学科价值取向研究/温小军//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4“真情”及其他/金志浩//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11文言文的“深层阅读”/虞黎明//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12语文个性和个性语文/李丽//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14补白·调序·删减·整合·创生——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性智慧/邵统亮//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18造境·孕育·垂钓——例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朱前珍//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21风景可以从不同的窗口看到——对于感悟散文意境教学的多种尝试/费颖//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24“平民化”和“宴大宾”/梅其涛//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33多音字读错的背后/刘水利//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34备课:中学语文教材文言课文注释方式应当改进/吴俊苓//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36语文教材插图问题例析/蔡伟胜//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36人类社会问题的艺术表现/徐社东//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39规范罅隙里的欲望蠕动/孙文辉//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41雪的温度/曾晓渊//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45尺幅方寸内涵深邃/卢金霞//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49可怕的宿命论/姜楚华姜楚波//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51“束脩”辨识/莫如彪//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54这不是《诗经》中的话/郑义广//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56听课:语文教学中的冗余和精纯/汲安庆//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63写作在审题中培养探究能力——以新材料作文为例/黄袭晓//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69是“文句有意蕴”的错吗——兼论作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张永锐//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71作文教学二三题/章浙中//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73语言失眠竟是“嗜好”!/丁益//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17“标点"妙用拾贝/葛德均//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75京昆大戏“联袂亮相”?/俞敦雨//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76沮故范守纲//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 1反馈“两棵枣树”的解读/严建军//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78长城/古干//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封面科学杂文的特色/叶永烈//语文学习(上海).2008,no.9-p 57学科论坛:正确认识和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倪文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04文本“读误”探源/王侠//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07语文教材的选文及单元组合设计评述/方智范//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10不妨由“吟”入悟/宋其伟//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17诗歌鉴赏要悟出三趣/钟道杰//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19最能致远是书香——古诗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陈丽娟、胡勤楠//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2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境描述/郑丽娟//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23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对策/汤国文//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25“有什么”与“教什么”——《藤野先生》教学内容的开发/郑桂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28“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与教学建议/张悦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31“三活两会”自主作文法实验研究/琚金民//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35作文教学的助手/陈涛//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38独辟蹊径,一箭三雕/江建林//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40凸显文学教学性质的小说阅读教学设计/陈晖//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42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体验的生成/吴雪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45读者意识——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心理转型/朱国娟//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47言之有“点”,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近年上海市中考“小作文”的思考和实践/方仙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51语文课堂评议应向学生“所得”倾斜/王家伦、颜丹//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7-p.54语文教师的使命/于漪//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04“语文味”的成长史/程少堂//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09语文课,别让“爱情”走开——当语文遭遇青春期敏感话题时/赵蕾//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12浅谈初中语文实践课资源开发的理念视野——以“感受衢州风光文化”一实践课为例/李晓雯//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17打开阅读天窗,走进魅力语文——在初一年级开展阅读活动的尝试与反思/陈锋光//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19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魅力独具——《记承天寺夜游》朗读教学案例描述/张兆恳//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2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语感/楼彦彬//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25让学生个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彰显/陈柳//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27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主问题设计——以《夏感》为例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章国华、胡来正//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30阅读教学的起点/仇定荣//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35古诗文诵读教学之“四味”/梁晓雪//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38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胡明道//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40并列式结构作文导写/王纪金//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49初中作文“三维训练”思路与“三环节”教学法/葛新//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no.8-p.53做一名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郑逸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13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潘涌蓝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语文课堂的价值取向问题探讨/李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9我这样开始上新课/李镇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15选修纵横:穿插一些活动体验如何?/彭春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23《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几点困惑/胡杨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25朗诵的教学内容与策略/吴雁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28点点滴滴见实效/顾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31荒原上的呐喊/张天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36促使心灵的对接/江晓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38教案是教学思路课堂更需要对话/刘吉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0古文教学要努力激活思维/孙文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3语文教师要有文献意识/顾金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4写作教学:在作文实践中培养人文素养/李万民//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7作文,重在对生活的关注和感悟/袁建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48修改——高三作文升格解密/原贻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51“返璞归真”话作文/徐海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7-73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黄正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1对语文学习的理解/王安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16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顾之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4面对应试给学生作文带来的……/张春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5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续)/潘涌蓝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8为文三境界:快乐、痛苦、幸福/潘新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11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说课/朱淑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14鲁迅笔下“在"字的特殊用法/傅小仓//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44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课型特点/纪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56“物”与“意”的转换/郭仕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63 2008年中考作文试题集锦(上)/杨涛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8-p.73 语文评价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思考/蔡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 是无穷大的值/聂水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15走进古代文化论著研读的殿堂/朱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重在个性化鉴赏杨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7生活的生命化、心灵化/潘新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9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徐林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12不妨来点儿“非功利阅读”/李镇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17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运作/杨舜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2 让学生“活”起来/吴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5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处理好四重关系/吴伟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6“人常疑之”辨/宋桂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9修辞教学案例浅说/陈茜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50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值得关注/姜华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52“推闲进士"意为何/刘玉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53例谈古汉语中的“合叙”辞格/闫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70谁成全了《我的叔叔于勒》/胡成弟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4是说理严密,还是破绽百出/邹兆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0人为才死其奈何/王在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1写作教学“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质疑孙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2改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王家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3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潘泽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6七年级上学期作文计划/杨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68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一些不足/华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71评价探究2008年中考试题集锦(下)/杨涛梅国珍王弋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8,no.9-p. 73。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结硕果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结硕果————————————————————————————————作者:————————————————————————————————日期: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结硕果-中学语文论文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结硕果黄仕俊“东楚京畿,南宋咽喉,巍巍古都梁,群山叠屏障,淮流东逝听汤汤。
清心何处,玻璃泉侧,一酌齿牙芳,地灵人自杰,英才蔚起焕文昌。
”2008年,沐浴着江苏省盱眙中学——千年书院的醇厚书香,盱眙县第一中学在第一山上孕育而生。
秉承千年书院文化的精髓,立足高起点培养学生,学校确立了“成为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责任心的人”的校训,坚持“平民学校,精品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六年来,教学质量逐年攀升,4届中考成绩遥居全县第一,各项指标均居淮安市前列,语文学科成绩显著,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结硕果”,这是对盱眙县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最佳写照。
他们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累,注重教学与教研双管齐下,讲究教学的长效性、连续性、系统性,在辛劳的工作中享受着和谐工作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群雁高飞头雁领”。
语文教研主任由校学科专家黄仕俊老师担任。
黄仕俊主任,盱眙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盱眙县优秀教师。
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兢兢业业工作。
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各级部门表彰为“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县、市、省级优秀指导奖,2013年指导学生姚佩在省级现场作文比赛中获特等奖;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和优课多次在县、市、省级获奖或在省级报刊发表,其中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在省级刊物《时代学习报教研参考》公开发表;论文《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获省一等奖,《让感动在语文课堂上飞扬》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散步》获国家级二等奖;优课《春》获省级一等奖;阅读讲解《形散神聚见真情[咏物抒情类文学作品阅读考点讲解及训练]》等5篇学习指导类文章在省级报刊《时代学习报》分期公开整版发表。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1~8、10~12期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1~8、10~12期第1期卷首语语文是一道诗意的风景/钮勤章//01—01前沿视点试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基本内涵/黄厚江//01—04从生命教育思考中学语文课堂文化建设/张兰芳//01—06教学论坛语文教育也要培养“无用”的人——语文公开课《秋水》听后感/朱文信//01—09当前影响中学生作文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思考/严月明//01—12从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看母语危机及对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陈永琳,王雪松//01—15课程教材理解语文课程范式转型的另一种思路/钱加清//01—18论语体在高中语文教材改革中的价值/姚江红//01—22聚集:选修课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倪文锦//01—26个性发展:高中语文选修课堂追寻的课程意义/刘建琼//01—30“自选动作”与“规范动作”的结合——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尹继东//01—35 教法学法传统课文——前朝旧曲合新唱/曹新文,严志明//01—37高三语文复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周乐美//01—40高中生作文文气培养初探/孟祥英//01—42高考与评价坚守,探索,创新——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周京昱//01—44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题才是好的命题/程立海,许织云//01—55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其对策/张正平//01—56比较与借鉴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刘正伟//01—58第2期卷首语“高考”与“语文素养”/杨智慧//02—01前沿视点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反思的几个问题/吴格明//02—04经典阅读——语文教学不能承受之重/张祖林//02—06教学论坛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孙建军//02—08“素读”经典/陈琴//02—11培养想象力,点燃创造的激情——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王栋生//02—17百家争鸣是谁挤兑了他们的诗歌/许典祥//02—19高举文学写作大旗的高考作文命题/曹伯高//02—23课程教材试论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及实施策略/杨泉良//02—25对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哲学思考/冯熹双//02—29论汉语文教材编制的民族化/温立三//02—3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材/付宁,刘向军//02—35教法学法试谈高中作文层级教学的实施途径和评价探索/侯尚新//02—39构建话语空间,实现真实写作——浅谈作文教学如何构建主体话语空间/林少莲//02—42高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方法/姜忠勤//02—44高考与评价避空泛,去雕饰,少设障,求本真——对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几点建议/靳贺良//02—46 2007年高考语文48例病句透析/姜有荣//02—49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莫易//02—53新课程高考实用文试题分析及时2008命题趋向预测/郭家海//02—56比较与借鉴从中美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看中学写作教学/邹广艳//02—58杏坛随笔我想推倒教科书的经典定义/徐迅雷//02—60我所欣赏的高考作文/刘九洲//02—62第3期卷首语孔子学院,谁为认自豪/郭松民//03—01前沿视点广州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科//03—04 论民族文化传统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曹亚平,孟凡艳//03—09教学论坛生命关怀视阈中的语文教学设计论/陈尚达//03—12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出路/石太东//03—17作品:课文教学文化视点的根本——以鲁迅的小说《药》为例/李乾明等//03—19课程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样章/郑桂华执笔//03—23教法学法构建语文教学和谐课堂的策略探究/吴玉飞//03—27阅读教学因体验而精彩/周浩灿//03—29高考与评价三十年来辨是非——对作为总结性评价的语文高考的认知/方家驹//03—31高考现状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王周平//03—35200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综述与优秀作文点评/桑哲//03—39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何大多没风格——谈谈语文教学缺失风格的原因/杨庆忠//03—42教师的“阅读视野”与“文本素质”/李玉山//03—44语文教师的智慧阅读——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黄厚江//03—46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智慧的提升/赵炳庭//03—50教研档案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类型/李海林//03—52杏坛随笔语文教育随想录/洪宗礼//03—58第4期卷首语校园应当是学生幸福的家园/何泗忠//04—01前沿视点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曹明海,史洁//04—04语文新课程实验误区检讨/李华平//04—09百家争鸣“语文”的阐释/陶本一,于龙//04—12“用教材教”的基础是“教教材”——谈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林富明//04—17教学论坛论学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问题/裴娣娜//04—19语文课程生态分析及其对策/杨邦俊//04—24新课改背景下的文本解读——对作者、文本、读者三中心关系的再思考/李根翠//04—27专题: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曾祥芹//04—29想象·思辨·批判——个性化阅读教学探微/莫立刚//04—33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叶林//04—35教法学法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中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徐龙年//04—36 红杏枝头春意闹——“四月随笔”创作综述/李芳//04—40高中生到底应该怎样学语文——来自高分考生语文故事的剪辑/杨培明//04—42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总体构想/俞发亮//04—44高考与评价语文高考命题愿景及高三教学的思考——从2007年山东、广东和宁夏卷说起/王达群//04—47实验区2007年语文高考试题的新课程价值反映分析/贺卫东//04—52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评2007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命制技术的演变/胡家曙//04—56杏坛随笔今天我们该怎样做语文教师/张帮群//04—59多读点鲁迅,少说点鲁迅/许国申//04—62第5期卷首语做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在千年视野内寻找语文教学的传统/周一贯//05—04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刘正伟//05—07百家争鸣新课标视野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困惑与抉择/殷飞教学论坛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吴亮奎//05—14贯穿通流水,煮缣而熟之——说“训练”/史绍典//05—18语文阅读教学精英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李蓉//05—21专题:写作教学“作文”不是真正的写作/董承理//05—23我们离“真”究竟有多远——对作文“写真话,抒真情”的认识/高俊清//05—26基于课程理念的选修阶段的写作教学/曹勇军//05—28关注作文训练主体,构建立体化的写作训练模式/杨继利//05—31教法学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余昱//05—35找回失落的文体个性——不同文体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韩向东//05—39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案内容创新/彭玉华//05—41考试与评价2008年高考语文应试全攻略/曾宪一//05—44对高中课程评价的再认识/吴雁驰//05—49经验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956年语文教学大纲述评/王荣生//05—53 他山之石美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石峰,张学军//05—58介绍一个加拿大的写作指导模式/杜红梅//05—60第6期卷首语语文教师的幸福生活/周玉林//06—01前沿视点中国语文: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点上/严华银//06—04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论思考/朱学坤,魏星//06—06教学论坛把言说欲、言说权归还给学生——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一/潘新和//06—10 “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李儒大//06—13试论流行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毕泗建//06—16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隐忧与对策/吴军//06—19课程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概览、特点及其思考/张春莲//06—21对教材改革的哲学思考——由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引发的思考/罗瑾//06—26筚路蓝缕的语文建设工程——语文课程标准高中选修教材简评/甘其勋//06—28文学经典与语文教科书/李林荣//06—31新课标下的语文新课型新探/李锡林//06—33同侪语言的生成价值与开发策略/刘晓伟//06—38专题: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历史考察/饶杰腾//06—42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哲学思考/魏本亚//06—44关于目标预设与教学生成的认识与实践/陈军//06—48经验与反思语文——一种文化的深度阅读/陈明华//06—51语文知识的演化历程/叶军//06—54比较与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阅读理念及其教学模式比较/张良田//06—56杏坛随笔敬畏语文/陈跃//06—61第7期卷首语一个语文老师的故事/07—01前沿视点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温儒敏//07—04媒体文化与语文教育/刘正伟//07—07经验与反思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程少堂//07—11教学论坛课外拓展的系统机制及其教学检讨/张悦群//07—15走向“文感”:后“语感”时代语文教学的出路/蔡伟//07—18课程教材语文教科书三种组元方式的利弊及其对教学的要求/黄厚江//07—23用好教材,致力于基本能力提高——苏教版《写作》教材的分析及其使用/徐思源//07—27 教法学法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孙绍振//07—31文章合为谁而作?/陈玉琴//07—38千万勿忘“我”是谁——谈高中作文教学/陈钟梁//07—40专题:审美教学审美:语文教育的灵魂/蔡宏振//07—4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陈林山//07—45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与美育实施/刘俊峰//07—48高考与评价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评价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王后雄,张建中//07—50教师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角色定位与发展途径/彭小明//07—54语文人生站在学术前沿和道德高地上——洪宗礼现象的社会意义之一/韩雪屏//07—59第8期卷首语古典是条母亲河/刘秋泉//08—01前沿视点正确认识和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倪文锦//08—04信息社会赋予作文教学的使命/祝兆炬//08—07经验与反思漫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经验/童庆炳//08—12教学论坛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王鹏伟//08—17语文有效教学期待有效的语文知识/钱吕明//08—19关于中学语法教学改革的思考/周一民,胡晓//08—22教法学法求真,求善,求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种方式/方启银//08—26当语文课遭遇“浅阅读”/金丽杰//08—28以读哺写,以写促读——谈阅读、写作互为表里的实用阅读教学观/陈益林//08—30专题:诗歌教学把朦胧诗的价值告诉后来人/徐敬亚//08—33让语文课像诗歌一样美丽/刘占泉//08—37走近中国的中国诗人——《错误》课堂教学实录/尤立增//08—39高考与评价中国高考作文——向左走,向右走?/但昭彬//08—44从“满分作文”“零分作文”看高考作文证券中的理性缺失/杨云萍//08—47教师发展语文教师与他的课程——试论教师对教科书选文的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彭金红,黄伟//08—50遭遇90后学生,语文教师面临怎样的困境/戴建萍//08—55语文人生语文教师的使命/于漪//08—57杏坛随笔拒绝“教参”——兼论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参考”/孙宗良//08—62第10期卷首语奥运的魅力/李建珍//10—01前沿视点语文教学应以史为鉴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张传宗//10—04经验与反思理性回归:语文教改的反思与考量/赵荣新//10—09学习·实践·反思——济南市高中语文课改三年/万福成//10—13“语文味”的成长史/程少堂//10—17教学论坛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该教什么/张银萍//10—20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吴亮奎//10—22语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李震海//10—24当前中学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访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李节//10—27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王俊鸣//10—31百家争鸣语文“有效教学”批判/唐子江//10—33教法学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吴宇琪//10—37探讨高中语文作业形式/吴红云//10—40论绿色作文批改/方相成//10—43专题:对话教学对话:一种指向“倾听”的课程文化/王鹏伟//10—46语文教学对话的创新策略/余国良//10—48对话教学的理论思考/李家黎//10—52高考与评价我对高考语文的几点看法/倪文锦//10—54高考作文命题之盲区——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述评/孙绍振//10—58高考作文与新课程改革目标有效对接/李宝元//10—62第11期卷首语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艺”/毛志成//11—01前沿视点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王元华//11—04语文教育要积极面对媒体文化/禹旭红//11—08经验与反思语文课程的稳定与变革/苏立康//11—11课标课改语文课改:从反思走向建议/易均//11—15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需要修改/陈祥书//11—17教学论坛划清个性化阅读与自由化阅读的界限——以经典文章《论语》的多元解读为例/曾祥芹//11—20中学作文课程与教材的反思与重建/李军//11—23作文批改与评价的视域转型探索/阮朝辉//11—25语感探究——关于语感本质的几对因素/邓宗文,粟斌//11—28教材研究启发式语文教材与比较原则/董菊初//11—31对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赵文汉//11—35教法学法论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与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以鲁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例/陈雨亭,解珍芳//11—38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如何细读/范恒立//11—42让课堂对话成为艺术/唐桂艳//11—45由一篇课文两种处理方式所引发的思考/庄世海//11—47专题:鲁迅作品教学鲁迅作品教学:尊重文本与常读常新/蒋平//11—48让经典穿越时空——《药》创新研读案例/邓虹//11—50《拿来主义》备教策略/胡明道//11—52高考与评价实质与评价实质与实效——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管窥/周京昱//11—56比较与借鉴国外语文课程发展的若干趋势研究/耿红卫//11—61第12期卷首语我理想的语文老师/傅博//12-01前沿视点全球化背景下的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潘涌,蓝蕊//12—04浅论语文课程改革的继承和创新/温立三//12—10教学论坛警惕新课程实施中的程式化教学/凌宗伟//12—15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诵读法的深层理据/赵维森//12—17教法学法本色语文,简约灵动/刘雅洁//12—20如何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张聪慧//12—23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解正宗//12—25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李海林//12—27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处理好四重关系/吴伟昌//12—31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张玉新//12—33高考与评价继承中发展,借鉴中出新——2008年高考课标卷述评/幸兴//12—36精心领会课标精神,竭力提升语文素养——广东等5个高中课改实验区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启示/林志强//12—39语文试题深呼吸/韦红珍//12—41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蔡伟胜//12—44从2008年高考作文题看我国与欧美作文命题的差距/孙绍振//12—48语文高考“考什么”/潘新和,郑秉成//12—52教师发展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袁敏//12—56语文人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王安琪//12—58比较与借鉴开发科学有效的语文知识体系——以加利福尼亚语文教材《文学:读者的选择》为例/荣维东//12—60。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12期总目录【精品-doc】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12期总目录第1、2期卷首聚集语文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张吉武//01-02红叶飞舞行走天路/李泽琪//01-02—23理论专题研究关注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问题/温欣荣//01-02—03口语交际考查:注意对象和场合,体现文明与智慧/贾玲//01-02—06论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韩谈判//01-02—09热点透视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董承理//01-02—11“生活贫乏说”与课堂写作教学内容/叶黎明,种海燕//01-02—13语文论坛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顾之川//01-02—17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兼谈香港《中华文化承传》教育/许序修,施仲谋//01-02—19做学生的“语文激励大师”/贾生荣//01-02—22映潮说课《祝福》说课/余映潮//01-02—25教学教学创意扭动台词这把钥匙/徐殿东//01-02—28倾听这个世界的音乐/王伟杰//01-02—29古乐宜翻新曲唱/韩晖//01-02—31《孔乙已》对话导学设计/姚辉//01-02—32《虞美人》教学设计/朱仲莉//01-02—34走进课堂教材处理要有整体观/朱诵玉//01-02—35壮美的悲剧人生/吕文龙//01-02—37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吴振华//01-02—39借鉴·化用·超越·创新/张润存//01-02—40读诗不可不读题/周德富,孟庆会//01-02—42备课参考说《祭十二郎文》中的“而”/黄德焘//01-02—4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商兑/王国彬//01-02—44“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辩析/李怀清//01-02—45阅读教学阅读的辩证艺术/张文海//01-02—46作文教学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王家伦等//01-02—48作文训练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余卫兵//01-02—50 评价复习备考高三冲刺阶段复习方略及训练/审订:黄厚江//01-02—56 诗词鉴赏复习与训练/徐志伟,陈娴//01-02—56实用文阅读复习与训练/周富兴//01-02—64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与训练/杨斌//01-02—76文言文阅读复习与训练/毛伟//01-02—91作文复习与训练/闵文//01-02—99专题评鉴把“基础”放在首位/姚守梅//01-02—114春江水暖鸭先知/王学华//01-02—117考试联网新课程现代文阅读趋向分析/宋晓民//01-02—119品书实至名归“新”逢其时/陈寿江//01-02—122只要你开卷一读,不举手就想发言/柯望//01-02—124其他首届“西部语文教育论坛”综述/贺卫东//01-02—125名师风采·李泽琪(封二)第3期中考语文试题精编审定:赵明,余映潮上:分类训练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03—02考查内容//03—02题型特点//03—02复习指要//03—02试题精编//03—03一字词//03—03二句段//03——04三综合实践//03—07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03—10考查内容//03—10题型特点//03—10复习指要//03—10试题精编//03—11一散文阅读//03—11二说明文阅读//03—18三议论文阅读//03—22四小说阅读/03—28五现代诗歌阅读//03—33第三部分文言诗文阅读//03—34考查内容//03—34题型特点//03—34复习指要//03—34试题精编//03—35第四部分作文//03—42考查内容//03—42题型特点//03—42复习指要//03—42试题精编//03—42主编:刘丹编写:刘晟,黄青,顾红,陈宇春第4期红叶飞舞咬定“本色”不放松/周红阳//04—14理论专题研究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赵志伟//04—02与文学共舞让青春欢歌/熊芳芳//04—05语文论坛遥远的回声:语文课标蕴涵的先秦教育哲学思想/赵乔翔//04—08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对话”/王雅萍//04—10教育叙事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错误”资源/邵统亮//04—12教学映潮说课《安塞腰鼓》说课/余映潮//04—16笔随心舞学生写前需要多少作文指导/唐建新//04—20语文教学重点在哪里/杨小柳//—20享受生活享受语文/贺艳//04—21选修纵横“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思路/俞发亮//04—22“传形摩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专题教学设计/陈绍忠//04—26 导学创意《华南虎》导学创意/杨秀四//04—29《狼》教学设计/刘长清//04—30《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刘文阁—3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创意/刘吉英//04—34《苏武传》教学设计/尚世秀//04—36灵魂的对白—《雷雨》/孙奕丹//04—38“只眼”看美丑/张春华//04—40诗意的课堂—苏教版《词别是一家》板块设计/张原//04—42阅读教学语文“活动体验”教学的误区/傅嘉德//04—44培养会读书的人/魏冲//04—45教材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小说专题”导学/余养健//04—46让语文课堂开出“美”的花朵/莫立刚//04—48文言文有效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张悦//04—49争鸣“为”为释义辩/殷花,宋桂奇//04—52评价考题评鉴综合设计题型考查语文素养/贾玲//04—53稳中求变彰显个性/倪同刚//04—55评价探究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地域特色的别样思考/高洁,王向荣//04—58 《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述评/苏盛葵//04—59仿真试题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贺亦可,程馨//04—61名师风采·特级教师—周红阳(封二)万晓红张献军胡兴华(封底)第5期理论热点透视中学语文教师的价值危机与价值重建/胡立根//05—02语文论坛省思与展望/潘涌//05—04我看“三维目标”/冯起德//05—07论语文教学倾听的价值和艺术/李琰//05—09回归文本——语文学习高效的切入点/曹翠芳//05—11教学映潮说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余映潮//05—12选修纵横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张艺雅,苏承伟//05—15司马迁其人其事和《史记》/杨志芳//05—18导学创意《种树郭橐驼传》导学设计/续鹏飞//05—22《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设计/陈文莉//05—24以情入手,由情延伸/罗紫//05—25教材教学立其诚,切其境,敏于思,勤于口/汪志虹//05—28巧将金针度与人/张广武,赵子厚//05—30再品《华南虎》/姜东瑞//05—32走进课堂重构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宁冠群//05—33语文阅读中的监控策略训练/蔚海燕//05—37以喻言志以喻传情/王明星,徐凤//05—38成语误用探究/陈秋红//05—39《篱笆那边》教学设计/莫俊峰//05—40对《小石潭记》注释的三疑/何思明//05—41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吗?/董宝礼,厉复东//05—42《再别康桥》探囊取物微/关成玉//05—45作文教学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汪启明,赵静//05—46“套作”套住了谁的手脚?/高志华//05—48作文教学的本质和写好作文的三个因素/王永//05—51备课参考“越明年”到底指哪年/李晓旭//05—53“君子好逑”的“好”应该怎样读?/张传权//05—53高中文言注释献疑/蔡伟胜//05—54关于“而”字用法的争论/邓华羽//05—55是《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岳泽和//05—55评价考题评鉴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现代文阅读试题评鉴/刘华//05—56复习备考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例说/李长建//05—58仿真试题中考模拟试题/杨杨//05—60第6期红叶飞舞善待语文,创造生命课堂/肖海洋//06—15理念专题研究人本思想在语文新课程中的存在、价值和命运/余昱//06—02试论“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实施前提/郑逸农//06—06语文论坛把语篇作为实践基本单位/张富//06—09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问题的复议/赵乔翔//06—13教学映潮说课《沁园春·长沙》说课/余映潮//06—17选修纵横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选修)》;《(庄子)选读》教学思路/刘灵等//06—2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张晓东//06—23如何做好高中选项课指导/李惠云,曹锋//06—27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形式的重构与阅读知识的建构/孙勤东//06—28走向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江德松//06—30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张建国//06—31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基本课型研究/潘泽远//06—33写作教学读写之诀窍:养明去蔽/潘新和,郑秉成//06—35用联想和想象为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贺向东//06—37审丑:缺失的话语方式/刘德海//06—38走进课堂谈谈“建构式”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廖飞//06—40对课堂批评的思考/魏蓉//06—41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江萍//06—42《枣核》教学随笔/李凤//06—44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体会/郭丽丽//06—45《故都的秋》之一“得”/张合银//06—46读中赏赏中品品中学/田园//06—47合作式、伙伴式教学的几个误区/何永国//06—48文本解读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苗爱良//06—50海子是懦夫吗/沈华//06—52孤独而非凡的女性——艾米莉·狄金森/常文艳//06—53备课参考给《道士塔》一文加点注释/刘广图//06—54商榷两则/杜春香,吴峰//06—55彤管:解读《静女》的钥匙/陆精康//06—56高三册两处注释的商补/刘谨//06—57《师说》中的“师”指的是谁/尤领,王连龙//06—58文言文职官变动词语采撷/李桂珍//06—58其他可喜的探索与发展/蔡澄清//06—59“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于2007年4月在荆州市隆重举行/朱月华//06—61 名师风采·特级教师——肖海洋(封二)华清李怡虞丽兵(封底)第7期红叶飞舞生命的转弯/熊芳芳//07—08理论热点透视谈语文高考命题的科学性——以一道高考阅读题为例/董承理//07—02为上海语文高考卷说几句话——与时海成老师商榷/娄庆华//07—05教学映潮说课《紫藤萝瀑布》说课/余映潮//07—10选修纵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学案/刘映春//07—13联想与想象/张继芳//07—16导学创意《亲爱的爸爸妈妈》个性化教学方案/姜荣奎//07—18《台阶》导学创意/杨宏丽//07—20《故宫博物院》导学创意/张文亮//07—22围绕“四美”咀嚼诗味/冯大海//07—24《傅雷家书两则》导学创意/汪帮清//07—2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创意/刘宁//07—28在对比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入/邹春盛//07—30教材教学给诗歌一个心灵对话的舞台/刘吉英//07—31《绿》的神韵在哪里?/储建明//07—33走进课堂《我不是个好儿子》课堂实录/袁东升,赵雷//07—34想象力:敢想会想/王栋生//07—37正视战争珍视和平/刘建利//07—39语文课,应该指导学生用笔去学习/袁建中//07—41提倡多“读课”/何晓波//07—43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蒋雅云//07—45对话的前提和途径/陆水龙//07—47评价考题评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评鉴/杨桦//07—47评价探究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苏盛葵//07—50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07—54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07—58 其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第四届年会在郑州成功举行//07—44 闲时泡出的壑智/潘玉婷//07—62名师风采·十佳教改新星——熊芳芳(封二)第8期红叶飞舞凡学之道严师为为难/周庆元//08—13理论专题研究学习理论与媒体素养教学/焦建英//08—02语文论坛深入底里开阔视野/于漪//08—06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王方鸣//08—07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建立的理论与方法/高建波//08—09新闻课程的人文性/赵晓非//08—11教学映潮说课《散步》说课/余映潮//08—15导学创意《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吴金凤//08—18领略滋味/雷红娇//08—19追寻“悲凉”/冯大海//08—21引领爱与敬重的阅读/文继炬//08—22以教代讲以练代学结合高考培养阅读能力/徐殿东,秦桂芹//08—25 走进课堂进一步海阔天空/张伟忠//08—27结束语——不该忽视的环节/张天明//08—29开发整合司马迁与《史记》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马雅琴//08—31课堂提问技巧摭谈/张雅茹//08—34《我与地坛》教学设计/费颖//08—35阅读教学抓住契机,深入文本阅读小说/孙美菊//08—38新课标下单元阅读科学实验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李志龙//08—39 文本解读解读《纸船》/郗晓波//08—41自由与美的变奏/马红//08—43善于心计而又柔情坚韧的侍萍/孟丽华//08—44写作教学中美作文教学比较摭谈/蒋旭霞//08—46《背影》在作文指导中的巧借/王小春//08—49备课参考从解说“故国”的含义中商榷“神游者是谁”/夏云陶//08—50几例歧义句辨析/宋桂奇//08—51评价考题评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评鉴/张妍//08—53评价探究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史绍典//08—56从近三年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试题看其发展趋势/吴军//08—59读懂·悟深·说情/陆精康//08—602007年四大直辖市高考作文题点评/陈鲁峰//08—63对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第三题的辨析/刘敬梅//08—64编读互动因为有你,所以成长/方孝荣//08—64名师风采——博士生导师周庆元(封二)第9期红叶飞舞上语文点亮生命/曹明海//09—13理论专题研究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刘正伟//09—02 语文论坛“活动教学”的三点反思/高潮//09—06论语文课堂文化的品质保证/毛承延//09—08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动因及原则/张婷婷//09—11教学映潮说课《小石潭记》说课/余映潮//09—15选修纵横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李锦霞//09—18事例如何转化成例证/徐国年//09—20导学创意《在山的那边》导学创意/胡秋萍//09—23《杜甫诗三首》导学创意/秦丽//09—25《词五首》导学创意/汪帮清//09—27《我有一个梦想》导学设计/纪勇//09—29高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学案/陈继民//09—31《离骚》教学设计/廖晨星//09—3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张四文//09—34读准文意练好能力/李艳,吕建兵//09—36走进课堂举一反三讲练结合领会主旨走近鲁迅/徐殿东//09—38诵读·揭标·激疑·研究/王兆平//09—40用“情”打造语文课堂/聂水兰//09—41活动体验尚需精心经营/徐华//09—43阅读教学阅读期待与创造性阅读/张曙光//09—44培养与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方法/朱建斌//09—46写作教学话题作文要有审题意识/戴业华//09—47备课参考《荆轲刺秦王》注释商榷两则/吴昌宝//09—48《鸿门宴》“立诛杀曹无伤”的“诛”字义辨/周文强//09—49评价考题评鉴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吴同和//09—50评价探究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史绍典//09—522007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巡览/吴欣歆等//09—562007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类说/曹津源//09—61名师风采——博士生导师曹明海(封二)第10期专稿庆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创刊35周年/柳斌//10我的祝贺与希望/李行健//10更上层楼创造辉煌/于漪//10理论专题研究媒体时代美国语文课程的文化取向/章秀花,刘正伟//10—03 俄罗斯文学教育:传统的生成与变革/蒋福超//10—06语文论坛论语体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姚江红//10—08教学映潮说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余映潮//10—11选修纵横《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课堂设计/肖红英//10—15导学创意《风筝》主题导学创意/宋明南,王瑞//10—17《湖心亭看雪》导学创意/杨宏丽//10—19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莫如彪//10—21《秋水》导学创意/王希明//10—23《故都的秋》导学设计/陈其志//10—24我教《灯下漫笔》/蒋正清//10—26我教《六国论》李晔//10—27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刘树桢//10—30思考求深基础求实/王红,建栋//10—31《宇宙的未来》导学设计/周道琴//10—33《孟子见梁襄王》导学/徐殿东//10—34文本解读将纯真进行到底/王杰波,唐梅//10—36委婉而苍凉的诗美/王长缨//10—37《故都的秋》标题臆析/王凤林//10—39课堂教学“拓展教学”观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王家伦,颜丹//10—40 有多少课可以重来?/蒋洪兴//10—41走进课堂探究的角度当转轨/付秀艳//10—43问题教学,老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梁万兵//10—45“虚室”探究/袁夫石//10—47犬豚与男女之别/王守田//10—48曹刿和曹沫是同一个人吗?/王文艳,王连龙//10—48教材教学灵动如水上善若水/熊芳芳//10—49都是课文注释惹的祸/贾佑智//10—52闲笔和伏笔/洪玲娇//10—53写作教学流行下的误区/徐建清//10—54感情是可以“操控”的吗?/刘彬//10—56感性缺失:我对写作教学的一点看法/石修银//10—57用欣赏的眼光看作文/林忠港//10—58评价考题评鉴中考作文命题得失比较谈/苏盛葵//10—60第11期红叶飞舞追逐梦想/曹公奇//11—08理论语文论坛透视各国母语教材特点/潘涌//11—02教学映潮说课《三峡》说课/余映潮//11—10导学创意《边城》导学创意/李永忠//11—13《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创意/张得生//11—14《陈奂生上城》导学创意/付琪//11—16《失街亭》导学设计/陈胜全//11—17我为什么而活着/杨志芳//11—20选修纵横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俞发亮//11—24走进课堂《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张金红//11—26“啸呼”作何解?/郭延红//11—27《阿长与山海经》活动教学创新设计/吴铁俊,朱燕//11—28 富有情感的语文课堂从何而来?/郑燕春//11—33于无声处听惊雷/陈媛//11—31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讨论/汤蒙//11—33教学争鸣也谈曾晳“鼓瑟”的问题/邓见发//11—34也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武海//11—35文本解读重读伟人的风姿与思想/傅书华//11—36“礼教”是什么?/程然//11—38教材教学巧·精·美——《荷花淀》艺术特色探微/何泽//11—40浅析“百草园”写景之妙/王丽//11—41艺术化的技巧彰显作品深度/石炯//11—42《八声甘州》词艺术张力探幽/何铭//11—43阅读教学构建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刘国富//11—45写作教学互动: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郭德才//11—46 备课参考“其文漫灭”之我见/王国彬//11—48鲁庄公“鄙”吗?/赖联群//11—49评价考题评鉴语文中考命题技术得失谈/华清//11—50评价探究体现“课标”精神匡正作文时弊/高志华//11—52说说2007年中考作文题/刘丹//11—54复习备考高三语言运用后期复习方略及训练/孟华群,娄良禄//11—56第12期红叶飞舞我的语文教学之路/陈水均//12—08理论语文论坛语文教育随想录/洪宗礼//12—02新课程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转向/贺卫东//12—06 教学映潮说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余映潮//12—10导学创意《哀江南》导学创意/肖劲松//12—13一条主线,三个切入点/曹振国//12—15《信陵君窃救赵》导学设计/张怡春//12—17《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设计/张莹//12—19选修纵横教文需精选学法宜灵活/张春华//12—20教材教学我是这样“迷住”学生的/甘雪莉//12—22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陈贞//12—25小组活动探究为上/丁僖//12—28一个中心两条线索/李雪松,孙亮//12—31审美的空间里自由飞翔/陈跃//12—32《祝福》教学的“一二三”/何永君//12—33从人物对话看《祝福》的“反复”艺术/陈继民//12—34走进课堂真微之处识鲁迅/肖家芸//12—35终于没有听到的三种提问/赵宪宇//12—37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作业设计/白帆,贾莉莉//12—38文本解读写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挽歌/马立平//12—39一次与“编者”的对话/孙富中//12—40《孔乙已》几处细节描写解读/陈君,邓彬//12—41备课参考“抱布贸丝”之“布”辨/宋献普//12—34《语言规范与创新》及《教学参考书》指瑕/黄德焘//12—41 《种树郭驼传》几处注释辨析/周永红//12—43阅读教学激发阅读期待/吴振华//12—44写作教学文风之辨/赵明//12—45七年级作文升格训练计划/任明新//12—47我们离“真”究竟有多远/高俊清//12—50评价考题评鉴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胡家曙//12—52评价探究现代文阅读“探究类”试题之探究/邵统亮//12—54品书解百年语文积作弊开言语生命新说/刘中黎//12—56其他首届“两岸四地同文异教”活动综述/黄宝亮,陈葭//12—58 2007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总目录//12—6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学大纲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次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失误和改进措施。
重难点:
1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内涵。
2把握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推荐的文献资料。
4.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改革2学时(案例讨论、教师讲解)
学习内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学习目标:
1了解成熟教师和新手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诉求和真实体验;
2对卓越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自觉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感。
重难点:
1意识到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2了解卓越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使命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推荐的文献资料。
6.中学写作教学改革2学时(教师讲解、互动交流、案例讨论)
学习内容: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学习目标:
1理解写作过程的心理机制和个体差异;
2了解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经验和它在语文课标中的体现;
3思考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破解之道。
重难点:
1从知识和能力因素、非能力因素两个维度认识写作过程的心理机制;
2组建小组,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
1选定试讲内容,并提前准备好教案、相关材料,并在课下模拟;
2针对同学、老师的点评,积极撰写较有深度的教学反思。
三、
重点: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把握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语文教育改革动态,在对比中了解中、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差异和共通点;在文献阅读和反思性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师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春期《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2008年3月修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选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以下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以培养学员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其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应用型理论课程。
本门课的任务是传授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原则、教学经验与方法,使学员们掌握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今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本门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及教改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使学员们理解并掌握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帮助学员更新观念、提高语文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由绪论和九章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是简要回顾语文教育的历史、理清语文教育观念传承和发展的线索,为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理念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提供较为广阔的背景。
第二部分(1-3章)主要阐述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4-8章)分别就阅读与阅读教学、作文与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加以阐述,介绍其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四部分第9章。
主要对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出分析。
教学的总体要求:学习这门课程,用好这本教材,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结合教学实例教学。
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经验纳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倡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要用学到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学员们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的研究能力上有所收获。
(二)各章节的教学要求绪论认识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了解中国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理解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了解:中国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2.掌握: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3.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语文课程的任务。
1.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
2.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
3.重点掌握语文课程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理解语文学习特点、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了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1.一般理解:语文学习特点。
2.掌握: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辩证认识。
3.重点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要求;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对巳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能够独立进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了解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会编写教案。
1.一般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观念。
2.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3.重点掌握:独立设计中学语文教学方案。
第四章阅读与阅读教学多方面了解阅读的性质、理解阅读的心理本质、阅读能力的内涵和结构;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理解阅读教学过程的特点,在教学中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
1.一般理解:阅读的性质、理解阅读的心理本质、阅读能力的内涵和结构。
2.掌握:阅读的心理本质、阅读能力的内涵和结构、阅读过程的特性。
3.重点掌握: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章作文与作文教学了解作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理解中学生作文心理规律,学习运用这种规律分析作文教学实际;掌握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能力。
1.一般理解:作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学生作文心理规律。
2.掌握: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
3.重点掌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以及口语交际的基本心理过程;理解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明确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征;能够运用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训练。
1.一般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2.掌握:中学口语能力培养的目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征。
3.重点掌握:运用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训练。
第七章语文知识教学明确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了解语文过程的知识内容和基本的教学原则;能够根据语文知识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一般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2.掌握:语文课程知识的构建3.重点掌握: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第八章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发展的改革;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中应用的原则。
1.一般理解: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发展的改革。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第九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掌握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理解专业化语文教师的发展。
1.一般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2.掌握: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科研。
3.重点掌握:专业化语文老师的素养内涵。
三、媒体资源介绍本课程现有资源如下。
1.文字媒体有2种,(1)文字教材:由苏立康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03年4月出版)为基本教材,无其它配套教材。
(2)复习指导:内容为课程考试说明、期末复习范围和重点提示等。
由中央电大文法部编写,中央电大考试处发送。
2.网络资源。
除了中央电大的资源,由我校制作的、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资源有五类:(1)用于指导教学的有:课程说明、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各1篇;(2)用于教学辅导的动态文本资源有:学法指导1篇、重难点分析4篇、近400幅电子教案;(3)用于教学辅导的流媒体资源有:IP课件(直播课堂)18讲;(4)用于学习过程评价的有:自检自测;(5)用于期末复习的有:综合练习题(历次考试试题汇编)。
3.音像资源。
(1)中央电大的录像,分专题讲课、直播辅导和期末复习;(2)重庆电大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的光盘。
以上资源,文字资源由我校教务处提供,音像资源由我校远程开放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登录(登陆?)我校教学平台查阅。
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建在“电大在线”上,进入路径为:重庆电大主页()点击:导学中心注册点击:选课点击: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
本课程的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直播讲课、直播辅导课和期末复习,以及重庆电大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均有录像或光盘制品配置到试点分校、工作站,供学生借阅。
3.面授辅导平台。
各分校均设有本课程的面授辅导课,五、课程教学模式建议(一)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其基本框架如下:几个问题的说明:1.确定学习目标,参加适应性培训。
这个适应性培训是指既要适应电大这种开放教育学习的模式,同时又要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这个既包括中央电大市电大以及各分校的有关网络资源外,还包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在组织学习和观摹中,教师要提要求,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点评。
3.同步或异步讨论交流。
这可以在观看了有关教学实录后,师生共同参与。
4.师生归纳总结。
这是在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大家讨论和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和讲解后,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目的是巩固巳学知识,集众家教学经验之长,以提高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5.完成作业或实践性环节。
这包括形成性考核的作业及实践性环节的作业(教学经验体会及教学实例评析)。
6. 考核和评价。
考核应比较灵活,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主要要运用于对教学实际的处理与认识上。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本课程理论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化自主学习;(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3)集中学习。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观摹式,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导学”、“自学”、“助学”和“促学”,分3个阶段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
一般情况下,宜安排总学时的40%左右为自学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1.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 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2) 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地点;(3)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小组学习和集中辅导;(4) 积极参加网上讨论、电话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5) 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 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
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 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2) 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 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3.集中学习。
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双向视频辅导、面授辅导、集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