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汲郑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该篇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汲郑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後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宋狄武襄青征侬智高翻译

宋狄武襄青征侬智高翻译

《宋狄武襄青征侬智高》翻译
一、原文: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灵。

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

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

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依智高:人名。

二、翻译:
宋朝大将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兵出了桂林,就见路边有一座庙,人们说庙里的神很灵验。

狄青就停下来,到庙里祷告说:胜负不可预测。

(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部都正面朝上。

左右部下都劝谏狄青不要这样做,倘若不如意恐怕要影响军心。

狄青不听。

众人都敬畏地注视着狄青,只见他挥手一掷,百枚铜钱都是红色朝上。

全军欢呼,声震林野。

狄青也大喜,回顾左右命令部下取来百钉把百枚铜钱依据疏密分布钉帖在地上,用青丝覆盖,亲自做了封记,说:“等到凯旋,定来感谢神灵取回铜钱!”后来狄青攻破昆仑关,打败了侬智高的军队,回来取钱拿给幕僚们一齐看,原来都是两字钱 (此钱正面反面都是一样)。

三、点评:狄青为将,战功纷纷。

带铜面具,所向吸魂。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附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障。

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③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_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②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2.课内阅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最新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doc上课讲义

最新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doc上课讲义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阅读练习及答案渑水燕谈录(二)(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

(每对1处给1分。

)】招商突围,重在地面精细执行发表日期:2006年7月11日作者:郑纪东招商,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营销词汇,成为企业快速渠道建设、启动市场的一大法宝,成为经销商转型升级、捕捉商机的有效资源,在营销的大环境中备受瞩目!招商在一定程度上使众多得厂商恋爱成功,企业为产品找到好婆家、经销商为发展到好对象,但当所有企业大张旗鼓运用招商来营销时,浮躁的心态、短视的理念、同质的策略使招商市场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基于信任的恋爱关系开始破裂,招商成为“圈钱”“招伤”的代名词,招商会效果越来越差,人越来越少,签约更是难上加难,企业在困惑、策划人也在郁闷,招商该如何突围?招商作为中国特色的资源整合手段,优势在于通过降低经营费用、提升市场速度来优化、调整、补充市场通路,是快速实现渠道渗透的有效战术,但在信任、同质危机、竞争环境下的招商已是“面目全非”。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6 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6 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6 周亚夫军细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6 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6 周亚夫军细柳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上自劳军:慰问(2)已而之细柳军:不久(3)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4)彀弓弩:张开(5)持满:把弓拉满(6)天子且至:将要(7)居无何:不久(8)介胄之士不拜:将领(9)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1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2.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3.一词多义以备胡:连词,表目的,来请以军礼见:介词,用周亚夫军细柳:驻军、驻扎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担任天子为动:介词,被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书将军令曰:动词,下令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4.词类活用(1)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5.古今异义(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约(3)使人称谢古义:向人致意,表示问候今义:道谢(4)居无何古义:经过今义:居住二、重点句子翻译1.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帝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送迎。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3.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陛下)。”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敌人俘虏的。三、内容理解1.课文内容第1自然段:点明背景,交待边境的紧张形势和三支军队奉命驻守备战的情况。第2自然段:通过描写汉文帝慰问军队的场面,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第3自然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2.人物形象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汉文帝是一个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深明大义的皇帝。3.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真将军”形象。4.写作特色课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方面对比衬托,刻画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文中正面描写的是周亚夫的言行,侧面描写的是霸上、棘门军的情况、细柳军的严明军纪、文帝的称赞等。三处对比体现在: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通过这些描写与对比,作者刻画出了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四、类文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7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于我如浮云。

(《论语》)(1分)(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2分)(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分)(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1分)(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4分)□□□□□□□.□□□□□□□。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不义而富且贵(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何日遣冯唐(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解析】本题考查默写积累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2)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回答。

其它题目均为直接性默写。

(1)“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不要写成“意”。

(2)“开轩面场圃”中的“圃”不要写成“铺”。

(3)“草色入帘青”中的“青”不要写成“清”。

(4)“何日遣冯唐”中的“遣”不要写成“遗”。

(5)“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鳞”为难写字.注意书写正确;“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燕脂”不要写成“胭脂”。

2017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于我如浮云。

(《论语》)(1分)(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2分)(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分)(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1分)(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4分)□□□□□□□,□□□□□□□。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不义而富且贵(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何日遣冯唐(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解析】本题考查默写积累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2)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回答。

其它题目均为直接性默写。

(1)“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不要写成“意”。

(2)“开轩面场圃”中的“圃”不要写成“铺”。

(3)“草色入帘青”中的“青”不要写成“清”。

(4)“何日遣冯唐”中的“遣”不要写成“遗”。

(5)“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鳞”为难写字,注意书写正确;“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燕脂”不要写成“胭脂”。

武相公狄青文言文翻译

武相公狄青文言文翻译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也。

其先狄氏,出自北狄,汉时归化,世为边将。

青少孤,母贵不嫁,以青为儿。

青性刚毅,有胆略,少负奇节,自恃其勇,不事生产。

青年二十余,应募从军,初隶李顺麾下。

顺败,青随众北归,隶范仲淹。

仲淹见其材,擢为裨将,数立战功。

及仲淹为枢密使,荐青为秦州防御使。

青在秦州,治军严整,百姓畏服。

庆历三年,青以功迁知延州。

时西夏犯边,青率兵抵御,战于好水川,大破夏兵,斩首数千级。

朝廷闻之,嘉其功,赐金帛,封西平郡王。

其后,夏人屡犯边,青每战必胜,威震西陲。

皇祐元年,青为枢密副使,权知枢密院事。

时西夏复犯边,青复领兵御敌。

夏人不敢轻进,遂退。

青以功进封同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时边事稍宁,青因请归京师,拜枢密使。

狄青在朝,清廉自守,不结党营私。

时朝中权贵,多以贿赂得官,青独以功升迁。

及掌枢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朝廷倚重,人皆敬之。

嘉祐二年,青病卒,年五十三。

遗表曰:“臣以微功,谬蒙宠眷,得以显达。

今犬马之齿,年逾半百,愿陛下以孝悌之道,推恩及人,使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帝览表,为之感动,辍朝三日,赐谥武襄。

狄青者,真宗、仁宗时名将也。

以勇猛威震西陲,以清廉自守,以功名显达。

其生平事迹,可歌可泣,堪为后世楷模。

译文: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

他的祖先是北狄人,汉时归化,世代为边防将领。

狄青年幼丧父,母亲尊贵却不改嫁,将狄青抚养成人。

狄青性格刚毅,有胆识,年轻时就有非凡的节操,自恃勇猛,不从事农业。

狄青二十多岁,应征入伍,最初在李顺麾下。

李顺失败后,狄青随众北归,归属范仲淹。

范仲淹见他有才干,提拔他为副将,多次建立战功。

后来范仲淹担任枢密使,推荐狄青为秦州防御使。

狄青在秦州,治军严谨,百姓敬畏。

庆历三年,狄青因功升迁为延州知州。

当时西夏侵犯边疆,狄青率兵抵御,在好水川之战中大败夏兵,斩首数千级。

朝廷得知此事后,嘉奖他的功绩,赐予金银布匹,封为西平郡王。

此后,西夏人多次侵犯边疆,狄青每次出战必胜,威震西部边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二、翻译: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三、点评:天生狄公,辅圣推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