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以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美?”他的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听了妻子的话不太自信,又去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跟他好好地聊了一回天,问他:“我和徐公谁比较美?”客人说:“徐公没有您美。

”隔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觉得自己差多了;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惧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他有事求我。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邹忌在战国时期为齐国效力,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强大和富裕。

他对政治事务的慎重思考和精湛的军事技巧为齐国的强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时期邹忌和齐王纳谏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一直流传至今。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齐威王欲伐晋,邹忌谏不听。

与士会俱至襄陵,会曰:“齐侯欲伐晋,子何谓其可?”邹孝章对曰:“不可。

”会曰:“何故?”邹忌曰:“王欲以天下归其私,是以不可。

”会曰:“齐侯图利而伐晋,以地方之不及齐,非所以归其私也。

昔者管仲之于楚亦如之,乃厚而归与,晋壤不入于楚。

管仲言出门左,南面而立,楚人莫不偃佩而听。

齐侯闻之,遂不伐晋,为墨子第徒用兵,数乃往而反,未尝胜。

”邹忌因曰:“士君子殆哉!管仲知人,而陈轸之不肖。

今王之用事,将不及此,而以伐晋,必不克矣。

”邹忌因又进曰:“臣闻唐叔虞、大禹之于夏、商,不害其民;而成汤、伊尹之于殷,不费其财,故以成帝业。

今王不然,欲用百姓之力以成天下,此臣之所以为非也。

夫百姓者,国之根本也。

今王犹汲汲于外,而忘百姓之伤于内,远则不害其刍狗,而近则害其妻子。

且王欲以众攻寡,以强暴制弱,是驱人于死地也。

故曰必不可。

”会默然再拜而退,废六合之策,以守傅氏之地。

《左传》曰:“余闻邹忌之辩,齐侯之圣,固其不用也。

”翻译:昔日,齐威王想挑战晋国,但是邹忌不停地劝谏,可国王并不予理会。

一天,邹忌和士会一起来到襄陵,士会问:“齐国的国王打算挑战晋国,您认为这个决定可行吗?” 邹孝章回答:“不可行。

” 士会问道:“为什么?”邹忌回答:“因为国王只是想将天下归于自己,这显然是不可以的。

”士会解释道:“国王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益,所以想打赢晋国,这不是想将权利归于自己而已。

您听过管仲在对付楚国时的策略吗?他和楚国重臣订了盟约,然后将统治的权利转交给楚国,将晋国的地盘也不允许楚国触碰。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1、《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①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④。

朝⑤服⑥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⑦城北徐公⑧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⑨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⑩,而复(11)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2),客从外来,与坐(13)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15)寝(16)而思之(17),曰:“吾妻之美我(18)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19)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20),百二十城,宫妇(21)左右(22)莫(23)不私(24)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25)蔽(26)甚(27)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8)寡人之过(29)者(30),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31)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34)而间(35)进(36);期年(37)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邹忌: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

②修:长。

这里指身高。

③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 厘米。

④昳(yì)丽:光艳美丽。

⑤朝:早晨。

⑥服:动词,穿戴。

⑦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⑧徐公:人名。

⑨及:赶上,比得上。

⑩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

(13)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王纳谏,邹忌让履,天下之士,莫不赞成。

王误听之,使邹忌亡国。

及纠之而求入幕,王不得已,行犹未果。

齐王羞恼,谓左右曰:“我听邹忌之言,何损于国?”左右无言。

王曰:“朕真不想亡国,我不取邹忌,谁能为我请谏?”左右曰:“为国夫人请谏者久矣。

”王即见其夫人,具诉其事。

国夫人曰:“王何不取莱公为相?然后听其言,则国破可立而待也。

”风雅颂欢,请十倍与莱公。

实权赖之與齐王,终不交乎孔丘。

尝征开源之水,杀其牛马;辟雍门之老,或曰:“非子之罪也,而弗杀;夫既开口,子而弗绝,必至于寇”。

齐王虽不善,至于忠信之士,犹未有能易是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齐王接纳谏言,邹忌则以自我慰藉. 全世界的士人无不此谓好事。

王误听他的建议,结果导致邹忌失去了国度。

当补正失误、请求进宫时,王深感无奈,但情况还未得到解决。

齐王感到愧疚、气愤,嘱咐身边的随从:“我听从邹忌的建议,有何损害国家?“左右默不作声。

王接着说:“实在没有想到会导致国家的破灭,如果我不要邹忌,谁能代替他向我提出忠言呢?”左右回答说:“为国夫人多次出谏于您.”王便去找她,并且向她详述了整件事情。

国夫人提议道:“王何不任用莱公为宰相呢?然后再听从他的建议,如此一来,当国危险的时候也就能够立刻挽回。

”莱公之风仪文雅、歌颂荣耀之情。

他在齐王那里担当大权,次数超越了孔子。

其时彭城郑安殿下曾征用一条河流上游的水源,拖走了那里的牛马。

国内则执行戒严状态,打击已经年纪很大的曾经有功的人士,理由是要防止他们开口为反。

有人曾告诉王:“这并不是子某个人的罪名,而且本是子圣先生的意思。

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开口,又为何不让他们彻底绝迹,这样会引起叛乱的。

”尽管齐王不是一个好君主,但在忠实智勇的人手里,仍未被取代。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修:长。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

昳:通“佚”,美丽。

③、朝:早晨。

服:动词,穿戴。

④、窥镜:照镜子。

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你美极了。

⑦、及:赶上,比得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⑨、复:又。

⑩、旦日:明日。

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孰,同“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

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五十四寸,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它们集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这篇课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美是一种阿谀.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邹忌从比美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
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1.文章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没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但从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的情况就暗示了齐威王不仅听取意见,而且虚心接受意见改革了政治.2.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是踊跃进谏者只写到群臣而没提到吏民.可见地位低下的吏和民际上是不可能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写群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政治活动的阶级局限性;同时,我不能只从"虽欲言,无可进者",就认为威王的统治十分清明.3.文章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及秦楚燕,赵,韩,魏是战国时期齐国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国力和齐国相若,后来都比齐国弱小.秦,楚则是齐国西方和南大国,文章没提秦楚,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4.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点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蔽纳谏,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page}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具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描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
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说实话,《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实则蕴涵丰富,可"教"的东西很多,要想把这篇课授到位,的确需要对课本做透彻的分析,根据教研目标和课文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握邹忌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根据所定的教学分析邹忌作为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王的谋臣,他能从日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进行查,比较,最后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考虑成熟,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他的进谏,也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齐威王:他是一位有魄力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明显的美化成分.
{page}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我把相关联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把初三上学期学的《表》和下学期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

这两篇课文都是讲的臣子进谏但是方式不同,让在比较中明确什么是"讽谏"和"直谏"并弄明白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学会用"暗示"或"直言"的方法来说服别人运用教材进行适当的情境拓展。

如在比较完《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课文,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还是"直谏"都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讲话都要合乎身份注意对象之后,可以设置一个情境题让学生来练习:假的好朋友要借你的作业抄,你不想让他抄,又不想得罪他,请问你该怎么说。

3、运用质疑讨论来进行探究性《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质疑:这两篇课文都是讲的臣子进谏但是不同,为什么会出现方式的不同?提示学生先想想邹忌和诸葛亮虽然同是臣子,身份地位却有什么不同?进而讨论引导学生:诸葛亮是两朝元老,刘备又临终托孤并遗诏中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与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父子,所以他对刘禅直言劝谏,既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语气能上不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

在线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